暗涵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98708发布日期:2021-02-20 16:19阅读:50来源:国知局
暗涵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淤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暗涵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下涵道由于埋深大容易造成堵塞和淤积,进而产生堵塞,从而影响正常的排水功能,容易导致污水外溢、环境恶化等问题,雨季时还会形成严重的内涝。
[0003]
目前,对地下涵道清淤主要采用人工清淤的方式进行。清淤前,先在涵道的合适位置进行开天窗或者开孔,由工作人员进入涵道内利用作业工具进行人工清淤。由于地下涵道埋藏于地下,其中污物众多,工作人员作业环境极为恶劣,且在涵道内容易积聚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操作人员需要佩戴氧气和面罩等设备,这就进一步增大了作业难度,不利于提高清淤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暗涵清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清淤造成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暗涵清淤装置,包括车体、若干个旋切组件、导送组件以及储泥箱;车体的下部设有履带,且履带连接有第一驱动件;若干个旋切组件的主轴沿上下方向设置于车体的下部前侧,用于旋切淤泥;导送组件设置于车体下部,且位于旋切组件的后侧,用于切割并导送淤泥,导送组件的主轴垂直于前后方向设置;储泥箱设置于车体的后部,储泥箱的底部设有吸污口,储泥箱的侧部设有高于吸污口设置的排水管。
[0006]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旋切组件包括旋切杆,旋切片以及第二驱动件;旋切杆沿上下方向延伸至车体下方;旋切片螺旋缠绕于旋切杆的下端;第二驱动件设置于车体内,且与旋切杆的上端相连。
[0007]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若干个旋切组件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方向上均匀排布。
[0008]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导送组件包括导送轴、若干个导送浆以及第三驱动件;导送轴沿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方向设置于车体的下部;若干个导送浆沿导送轴的轴向延伸,且分布于导送轴的外周;第三驱动件设置于车体内,且通过传动件与导送轴相连。
[0009]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导送浆的外端向靠近导送轴的旋转方向的一侧延伸,用于向吸污口导送淤泥。
[0010]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导送组件的下端向下凸出于旋切组件的下端。
[0011]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储泥箱内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滤网,排水管高于第一滤网设置,且排水管的进口侧还设有第二滤网,第二滤网的网孔内径小于第一滤网的网孔内径。
[0012]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车体的顶部还分别设有照明灯以及摄像机,照明灯沿水
平方向设有三个,位于中部的照明灯的照射方向朝前,另外两个照明灯的照射方向分别向前方外侧倾斜。
[0013]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暗涵清淤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照明灯、摄像机、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以及第三驱动件电连接。
[0014]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车体的两侧还分别设有距离传感器,控制器与距离传感器电连接。
[001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暗涵清淤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暗涵清淤装置,利用履带带动车体在暗涵中移动,保证良好的运行稳定性,旋切组件能够对暗涵底部的淤泥进行初步切割分离,然后通过导送组件进一步切割并导送至吸污口处并吸入储泥箱中,储泥箱中的淤泥进行初步沉淀,上层清液从排水管中排出,避免储泥箱中水量过多影响后续淤泥的容纳,该装置有效的提高了清淤效率,避免了人工操作安全性差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暗涵清淤装置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图1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图1车体和旋切组件的右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图1中储泥箱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3]
100、车体;110、履带;200、旋切组件;210、旋切杆;220、旋切片;230、第二驱动件;300、导送组件;310、导送轴;320、导送浆;330、第三驱动件;400、储泥箱;410、吸污口;420、排水管;430、第一滤网;440、第二滤网;510、照明灯;520、摄像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5]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暗涵清淤装置进行说明。暗涵清淤装置,包括车体100、若干个旋切组件200、导送组件300以及储泥箱400;车体100的下部设有履带110,且履带110连接有第一驱动件;若干个旋切组件200的主轴沿上下方向设置于车体100的下部前侧,用于旋切淤泥;导送组件300设置于车体100下部,且位于旋切组件200的后侧,用于切割并导送淤泥,导送组件300的主轴垂直于前后方向设置;储泥箱400设置于车体100的后部,储泥箱400的底部设有吸污口410,储泥箱400的侧部设有高于吸污口410设置的排水管420。本实施例中,前侧指的朝向是车体100运行方向的一侧,后侧指的是背离车体
100的运行方向的一侧,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方向是指暗涵的宽度方向。
[0026]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若干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暗涵清淤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暗涵清淤装置,利用履带110带动车体100在暗涵中移动,保证良好的运行稳定性,旋切组件200能够对暗涵底部的淤泥进行初步切割分离,然后通过导送组件300进一步切割并导送至吸污口410处并吸入储泥箱400中,储泥箱400中的淤泥进行初步沉淀,上层清液从排水管420中排出,避免储泥箱400中水量过多影响后续淤泥的容纳,该装置有效的提高了清淤效率,避免了人工操作安全性差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0028]
本实施例中,旋切组件200能够对暗涵底部的上层淤泥进行初步切割分离,便于后续导送组件300将更深层的淤泥从暗涵的底面上剥离,导送组件300在对下层淤泥进行剥离的同时,还能将淤泥向吸污口410一侧供送,便于吸污口410将淤泥吸入储泥箱400中,完成淤泥的收集。上述装置无需人工驾驶,可以自行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履带110沿暗涵底部行走,行走的同时旋切组件200和导送组件300同时动作,实现淤泥向储泥箱400中的转移。
[0029]
本实施例中,吸污口410从储泥箱400向下方延伸,且向靠近旋切组件200的一侧倾斜,便于更全面快速的收集旋切组件200导送来的淤泥,实现良好的收集效果。吸污口410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方向上延伸一定长度,便于实现对暗涵宽度方向上的有效覆盖,便于实现全面吸附的效果。
[0030]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4,旋切组件200包括旋切杆210,旋切片220以及第二驱动件230;旋切杆210沿上下方向延伸至车体100下方;旋切片220螺旋缠绕于旋切杆210的下端;第二驱动件230设置于车体100内,且第二驱动件230与旋切杆210的上端相连。本实施例中,旋切杆210沿上下方向设置,通过下端螺旋设置的旋切片220对上层淤泥进行循序渐进的切割分离,避免一次性向下进刀过深造成对装置的损坏。旋切片220的高度由低逐渐变高,旋入淤泥时具有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时旋切片220还能将已经切割掉的淤泥向上输送一定位移,可以有效降低旋切片220的磨损,提高淤泥的分离效果。
[0031]
进一步的,旋切片220在旋切杆210的轴向上设置一个螺距即可,避免螺距设置过多造成将淤泥向上输送量过大造成的能源浪费,同时也避免向上输送量过大不利于后续收集的问题。
[0032]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4,若干个旋切组件200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方向上均匀排布。旋切组件200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在垂直于车体100的运行方向上分布,且相邻两个旋切组件200之间的间距相等,能够对下方的淤泥进
行充分的分离,尽可能提高下方淤泥能够被削切到的面积,便于后续淤泥的收集。
[0033]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导送组件300包括导送轴310、若干个导送浆320以及第三驱动件330;导送轴310沿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方向设置于车体100的下部;若干个导送浆320沿导送轴310的轴向延伸,且分布于导送轴310的外周;第三驱动件330设置于车体100内,且通过传动件与导送轴310相连。导送轴310在第三驱动件330的驱动作用下发生旋转,导送轴310的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且垂直于前后方向,导送轴310旋转过程中,导送浆320同步旋转并通过外端与下部淤泥进行进一步接触,实现对下方淤泥的更深层次的切割,有效的增加了淤泥的分离深度,避免淤泥在暗涵底部的淤积。
[0034]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4,导送浆320的外端向靠近导送轴310的旋转方向的一侧延伸,用于向吸污口410导送淤泥。导送浆320在导送轴310的轴向上延伸,两端分别预留出一段距离,用于转动安装于车体100的底部。导送浆320在导送轴310的轴向上延伸,能够对下方淤泥进行更为全面的覆盖,在旋切组件200初步旋切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淤泥进行切割分离,并将切割下的淤泥向吸污口410一侧供送,便于吸污口410更加及时全面的将淤泥吸入储泥箱400中,避免淤泥重新沉积到暗涵底部。
[0035]
进一步的,导送浆320的外端向靠近导送轴310的旋转方向的方向延伸,下部的导送浆320在向吸污口410一侧转动的同时,通过靠近吸污口410一侧形成的类似刮铲结构弧形部位将淤泥充分的导送至吸污口410一侧,进一步提高了导送效率。
[0036]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导送组件300的下端向下凸出于旋切组件200的下端。旋切组件200用于对靠近上部的淤泥进行初步旋切,实现上层淤泥的分离,在此基础上导送组件300进一步增加淤泥的切割深度,便于深层淤泥从暗涵底部分离。本实施例中,导送组件300下端低于旋切组件200的下端,便于在前侧旋切组件200完成上层淤泥的初步分离后,利用旋切组件200将更深层的淤泥分离,上述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有效的提高淤泥的分离效率,同时还能够对装置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避免装置的损坏。
[0037]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5,储泥箱400内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滤网430,排水管420高于第一滤网430设置,且排水管420的进口侧还设有第二滤网440,第二滤网440的网孔内径小于第一滤网430的网孔内径。储泥箱400用于对暗涵中的淤泥进行收集,在吸污泵的作用下,淤泥被抽入储泥箱400中。由于在淤泥抽吸的过程中会有大量污水被吸入储泥箱400中,为了保证储泥箱400中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淤泥,所以需将储泥箱400中多余的污水及时排出。由于淤泥的比重较大,所以会在储泥箱400的底部进行沉积,上部大多为含有少量淤泥的污水,该部分污水可以经过排水管420排出。储泥箱400中设置的第一滤网430能够初步将大颗粒的淤泥进行隔离,避免该部分淤泥向排水管420处移动。
[0038]
进一步的,在靠近排水管420的位置还设置了第二滤网440,第二滤网440在第一滤网430的上部,并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充分过滤掉小颗粒淤泥,在排出污水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将淤泥留存在储泥箱400内。本实施例中,排水管420在同等高度上设有三个,多个排水管420同时排水,便于提高排水效率。第二滤网440为l型构件,沿垂直于车体100运行方向的方向通长设置,使多个排水管420流出的污水都能经过充分过滤。
[0039]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4,车体100的顶部还
分别设有照明灯510以及摄像机520,照明灯510沿水平方向设有三个,位于中部的照明灯510的照射方向朝前,另外两个照明灯510的照射方向分别向前方外侧倾斜。本装置虽然采用无人操作的形式,但是为了便于地面上方的操作人员进行观察,所以在车体100顶部分别设置了照明灯510和摄像机520,能够对车体100前侧进行全面覆盖,便于实现对装置和的精准控制。为了保证摄像机520拍摄范围内光线的充足,设置了三个照明灯510,中间的向前侧照射,两个外侧的照明灯510在向前侧照射的同时还向两外侧倾斜,便于光线具有更广的覆盖范围,以便摄像机520能够采集到更加清晰的图像,便于地上操作人员的实时观测。
[0040]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暗涵清淤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照明灯510、摄像机520、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230以及第三驱动件330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控制器与照明灯510和摄像机520电连接,控制器可以对二者进行开启或关闭的控制指令的下达,摄像机520还可以将拍摄的图片回传给控制器,供操作人员观测。另外,控制器可以分别向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230以及第三驱动件330发送控制指令,以实现对车体100的驱动以及对其他组件的动作的有效控制。
[0041]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车体100的两侧还分别设有距离传感器,控制器与距离传感器电连接。为了保证车体100在暗涵中能够准确的沿暗涵的走向进行运行,避免发生运行路线的偏斜,在车体100的两侧设置了用于监测车体100至暗涵的侧壁之间距离的距离传感器,并将监测到的距离参数值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将接收到的参数值与预设程序中的参数值进行比对,当距离参数值大于预设参数值时则向车体100发出纠正方向的控制指令,保证车体100运行方向的准确。
[0042]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