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基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05796发布日期:2021-04-23 16:45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桩基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桩基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建筑施工领域利用钻孔机施工桩孔时,通常会设置护筒,利用护筒增加孔内井水压力防止坍孔,还能起到隔离地表水、保护孔口地面、固定桩孔位置和钻头导向作用。
3.授权公告号为cn21073753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桩基护筒,其包括护筒,护筒为两端开口的圆筒,护筒的外侧可拆卸连接有与其同轴的定位筒,定位筒套设于护筒的外周面上且与护筒滑移连接,定位筒的底端设置有调平装置,调平装置包括固设于定位筒外周面上的连接板,连接板沿定位筒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每个连接板上均螺纹连接有调平螺栓,调平螺栓的轴线方向与定位筒的轴线方向相同。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有以下缺陷:对于深长埋入地面下的护筒,在护筒中混凝土桩基浇筑完成后,护筒与基桩之间连接紧密,通过拔除方式拔出护筒的需要拉力大,操作难度和施工成本较大,通常选择放弃回收深长的护筒,造成的资源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深长护筒回收的便利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桩基施工结构。
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桩基施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桩基施工结构,包括尺寸相同的上环体和下环体,所述上环体的底壁上竖直固接有上安装瓣,所述上安装瓣沿上环体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下环体的顶壁上竖直固接有下安装瓣,所述下安装瓣沿下环体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上安装瓣与下安装瓣交错拼装设置,所述上安装瓣在与下安装瓣接触的侧壁上固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下安装瓣上,所述上环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下安装瓣的固定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护筒中打入地面下,并在护筒内将基桩浇筑完成后,在桩基混凝土初凝之前,解开上环体与下安装瓣之间的固定件,使用起吊装置,夹持上环体,拉动上环体上升,上升过程中,上安装瓣与上环体先向上拔出地面,在上安装瓣在下安装瓣之间升起至最高点后,通过上安装瓣上的滑块继续对下安装瓣施力,将下安装瓣以及下环体从地面中提升起,通过使上安装瓣和下安装瓣分成两部分依次提出地面,从而有效减少在护筒提升过程中上安装瓣以及下安装瓣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将护筒从地面中提出回收,节约资源。
9.优选的,所述固定件为螺栓,所述上环体的顶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沿上环体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下安装瓣的顶壁上开设有与螺栓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螺栓穿设于通孔中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人员将上环体、下环体以及上安装瓣、下安装瓣拼装成完整护筒后,使用螺栓从上环体上的通孔插入,再螺纹连接入下安装瓣上的螺纹孔中,
即可将护筒结构连接稳定,方便施工人员将护筒打入地面中,使用方便。
11.优选的,所述下安装瓣的两侧竖直侧壁沿竖直方向对开穿设置有条形孔,相邻两块所述上安装瓣之间的滑块上固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滑动穿设在条形孔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护筒提升地面过程中,连接杆在下安装瓣上的条形孔中滑动,连接杆移动至条形孔中顶端时,开始带动下环体向上移动,结构连接可靠,提升稳定性好。
13.优选的,所述下安装瓣的内侧壁上沿两侧竖直边缘开设有拼接槽,所述上安装瓣两侧竖直侧壁上固接有与拼接槽相适配的翻边。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安装瓣与下安装瓣相互拼接后,上安装瓣上的翻边卡接在下安装瓣上的拼接槽中,从而将上安装瓣与下安装瓣之间的拼接缝遮挡,提高护筒的密封性。
15.优选的,所述下环体的顶壁上开设有插槽,所述上安装瓣远离上环体的一端固接有与插槽相适配的插片。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安装瓣与下安装瓣相互拼接后,上安装瓣上的插片插入下环体顶壁上位于相邻下安装瓣之间的插槽中,从而提高向安装瓣与下环体拼接处的密封性。
17.优选的,所述下环体的底端的内边缘设为刃口。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护筒向下打入地下过程中,下环体底部的刃口可有效将下环体下方的泥土向护筒的外侧推出,减小护筒打入地面过程中受到的泥土阻力,方便护筒打入地面。
19.优选的,所述下环体的外壁上沿自身周向同轴固设有凸边,所述凸边的底壁的外边沿设为倾斜面。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护筒打入地下过程中,凸边以及凸边的底壁上的倾斜面结合作用,将地面上扩处稍大于护筒直径的安装槽,从而有效减少护筒在提出地面时护筒的外壁与泥土之间的摩擦力。
21.优选的,所述凸边的顶壁的外边沿设为倾斜面。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边的顶壁外边沿倾斜面可在护筒上升时破开凸边上方坍塌的泥土,进一步减小护筒在提出地面时外侧壁与地面之间摩擦力。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在将护筒提出地面时,通过使上安装瓣与上环体先向上拔出地面,在上安装瓣在下安装瓣之间升起至最高点后,通过上安装瓣上的滑块继续拉动下安装瓣以及下环体从地面中提升起,从而有效减少在护筒提升过程中内壁与混凝土接触面积,便于将护筒从地面中提出回收,节约资源;
25.2.在护筒提升地面过程中,连接杆在下安装瓣上的条形孔中滑动,连接杆移动至条形孔中顶端时,开始带动下环体向上移动,结构连接可靠,提升稳定性好;
26.3.在护筒打入地下过程中,凸边以及凸边的底壁上的倾斜面结合作用,将地面上扩处稍大于护筒直径的安装槽,从而有效减少护筒在提出地面时护筒的外壁与泥土之间的摩擦力。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护筒拼接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护筒拉拔状态下下环体和下安装瓣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上环体;11、上安装瓣;2、下环体;21、下安装瓣;3、螺栓;31、通孔;32、螺纹孔;4、拼接槽;41、翻边;42、插槽;43、插片;5、刃口;6、凸边;7、滑块;71、条形孔;72、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桩基施工结构。参照图1,包括尺寸相同的上环体1和下环体2。上环体1的底壁上沿自身周向一体均匀设有若干上安装瓣11,下环体2的顶壁上沿自身周向一体均匀设有若干与上安装瓣11交错的下安装瓣21,本实施例中,上安装瓣11和下安装瓣21各有五块,五块上安装瓣11与五块下安装瓣21等高,在上安装瓣11与下安装瓣21拼接成形后成,与上环体1和下环体2结合为完整护筒。
33.参照图2,上环体1上设有用于连接下环体2和下安装瓣21的固定件,本实施例中,固定件为螺栓3。上环体1的顶壁上开设有连通至上环体1底壁的通孔31,通孔31的轴线平行于上环体1的轴线,且通孔31沿上环体1周向均匀间隔设有5个,分别位于上环体1上位于各个上安装瓣11之间。下安装瓣21的顶壁开设有与螺栓3相适配的螺纹孔32,螺栓3穿过上环体1的通孔31后,与拼接成护筒的下安装瓣21上的螺纹孔32螺纹连接,从而将上环体1和下环体2固定。
34.参照图2、3,为了使上安装瓣11在向上提升至与下安装瓣21分离前,能将下安装瓣21与下环体2一起向上提升。下安装瓣21之间相互靠近的侧壁上开设有条形孔71,条形孔71沿下环体2周向开穿至下安装瓣21的另一侧壁,上安装瓣11之间相互靠近的侧壁上,且靠近上安装瓣11的底部,一体焊接有滑块7,滑块7滑动嵌设在条形孔71中。相邻上安装瓣11之间正对的两块滑块7之间焊接有连接杆72,连接杆72滑动穿设于条形孔71内。通过连接杆72设置,能够增强上环体1提升过程中对下安装瓣21的提升力,使护筒结构稳定。
35.参照图2、3,为了使上安装瓣11与下安装瓣21以及下环体2的拼接缝之间的密封性,下安装瓣21的内侧壁上位于两侧竖直边缘分别开设有拼接槽4,上安装瓣11的两侧竖直侧壁上一体焊接有与拼接槽4相适配的翻边41。在上安装瓣11与下安装瓣21相互拼接时,翻边41、上安装瓣11以及下安装瓣21的内侧壁平整贴合。上安装瓣11的底部沿上环体1的周向焊接有插片43,下环体2的顶壁上,位于下安装瓣21之间,分别开设有与插片43匹配的插槽42。通过插片43以及翻边41,能将上安装瓣11的三侧拼接缝遮挡,进而增加护筒密封性。
36.参照图2,下环体2的底部设有刃口5,以方便破开护筒下压过程中的泥土阻力。刃口5设于下环体2的内边缘,以便于将泥土挤压向护筒外,压力较低。下环体2的外壁上沿自身周向同轴套设有凸边6,凸边6的底部以及顶部的外边缘均为倾斜面,便于在护筒下压和提起过程中将泥土挤压至凸边6外,以降低泥土与护筒外壁的接触面积,减小护筒摩檫力,使护筒在下压和提升过程中更方便。
37.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桩基施工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在将护筒打入地面之前,先将上
环体1和下环体2相互靠近,使上安装瓣11与下安装瓣21相互插接,组合成完整圆筒状的护筒,并将螺栓3从上环体1上的通孔31插入,螺纹拧紧在上安装瓣11上的螺纹孔32中。接着,使用打桩机夹持上环体1,将护筒整体吊接至待成桩位置,放样对齐,将护筒打入地面下。
38.在护筒中打入地面下,并在护筒内将基桩浇筑完成后,在桩基混凝土初凝之前,解开上环体1与下安装瓣21之间连接的螺栓3,使上环体1与下安装瓣21分离。使用起吊装置,夹持上环体1,拉动上环体1上升。上升过程中,上安装瓣11与上环体1先向上拔出地面,在上安装瓣11在下安装瓣21之间升起至最高点后,通过上安装瓣11上的滑块7继续对下安装瓣21施力,将下安装瓣21以及下环体2从地面中提升起。通过使上安装瓣11和下安装瓣21分成两部分依次提出地面,从而有效减少在护筒提升过程中上安装瓣11以及下安装瓣21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将护筒从地面中提出回收,节约资源。
39.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