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岩桩钢护筒的稳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9031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嵌岩桩钢护筒的稳桩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桩基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嵌岩桩钢护筒的稳桩及防漏装置,用于裸岩基础的钢护筒稳桩。



背景技术:

嵌岩桩目前广泛应用在码头、桥梁桩基工程中,对于覆盖层薄、没有覆盖层的地区,嵌岩桩的钢护筒稳定较为困难,目前常用的办法有预成孔栽桩法、筑岛稳桩法及独立钻孔平台施工法。预成孔法采用钻机在岩石上预先成孔,然后钢护筒插入孔内,再继续在护筒内成孔,这种方法,预成孔费用高,位置准确率低,而且钻孔过程中漏浆严重;筑岛法需要大量的沙石料,当航道较窄或水流速较大时采用较为困难,而且筑岛料为无粘接性材料,钻孔过程中填料很容易漏进孔位中,不但影响桩的质量,而且由于筑岛材料的漏失会使护筒失稳;独立钻孔平台施工法采用独立平台本身稳定钢护筒并钻孔,但成本高,而且护筒内泥浆无法保证,影响成孔质量及混凝土浇筑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嵌岩桩钢护筒的稳桩装置,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快速稳定钢护筒,形成良好的钻孔施工条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嵌岩桩钢护筒的稳桩装置,其包括钢护筒,所述钢护筒底端设有模袋,所述模袋上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端口设置在水面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连通管的端口上还设有浮体。这样,可以保证连通管一直处于水面上方,便于浇注导管随时插入。

进一步地,所述连通管设有多个,所述多个连通管均匀布置在模袋上。这样,既可以避免一个连通管堵塞导致灌注混凝土失败,又可以使模袋内的混凝土分布均匀。

更进一步地,所述模袋为立体环形,所述模袋通过设置在钢护筒上的限位环和设置在模袋上的钢丝绳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模袋的外周还设有收紧绳。这样,下水时用收紧绳系活扣将模袋捆绑在护筒上,防止护筒下落过程中压住模袋,待护筒沉放到位后解开绳子的活扣使模袋四周处于自由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浮体为救生圈。

作为优选项,所述限位环为直径11~13mm的圆钢。

作为优选项,所述限位环有两个,所述两个限位环的高度差为24~26mm。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可确保钢护筒的工作性能,防止钢护筒漏浆,提高成孔率。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桩基孔的施工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桩基孔的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钢护筒1、模袋2、连通管3、水面4、浮体5、限位环6、钢丝绳7、收紧绳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嵌岩桩钢护筒的稳桩装置,其包括钢护筒1,所述钢护筒1底端设有模袋2,所述模袋2上设有连通管3,所述连通管3端口设置在水面4上方。所述连通管3的端口上还设有浮体5。所述浮体5为救生圈。这样,可以保证连通管3一直处于水面上方,便于浇筑导管随时插入。所述连通管3设有多个,所述多个连通管3均匀布置在模袋2上,连通管的材质与模袋相同。这样,既可以避免一个连通管3堵塞导致灌注混凝土失败,又可以使模袋2内的混凝土分布均匀。所述模袋2为立体环形,所述模袋2通过设置在钢护筒1上的限位环6和设置在模袋2上的钢丝绳7固定。所述模袋2的外周还设有收紧绳8。这样,下水时用收紧绳8系活扣将模袋捆绑在护筒上,防止护筒下落过程中压住模袋,待护筒沉放到位后解开绳子的活扣使模袋四周处于自由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环6为直径12mm的圆钢。所述限位环6有两个,所述两个限位环6的高度差为25mm。

实际使用时,将加工好的模袋2,用钢丝绳7牢固捆绑在两个限位环6形成的槽内,然后用收紧绳8系活扣将模袋2捆绑在钢护筒1上,防止钢护筒1下落过程中压住模袋2,待护筒1安放到岩面线后解开收紧绳8的活扣使模袋2四周处于自由状态,然后通过模袋2的连通管3向模袋2内灌注混凝土直至充满。灌注前及灌注后的几个小时内应将钢护筒1的头部固定在其他稳定的基础上。待混凝土硬化后即可使用。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发明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