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24348发布日期:2021-05-19 03:19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城市管网分为合流制排水系统和分流制排水系统,用于对单元区域内的污水(如生活污水)进行排放,现有的排放过程中,其单元区域内的污水首先经污水支管输送至化粪池进行汇集并化学处理(如在化粪池中进行化学分解),使得处理后的上层液经排污管道流入市政管道中进行后续处理。
3.然而,该种排放方式使得在进行污水排放时,由化粪池输出的污水直接进入排污管道后与雨水混合在一起,而在雨天时如果将该雨水和污水的混合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时极易造成受纳水体遭受严重的污染,如果将其直接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时,造成雨天时的大量较干净的雨水进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不必要的处理,造成资源浪费。
4.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对于由化粪池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排污管道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对于由化粪池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排污管道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7.柔性截流机构;
8.第一处理区域;
9.第二处理区域;
10.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分别与所述第二处理区域和排污管道相连通,在所述排污管道上设置有柔性截流机构;所述第二处理区域和外界相连通;在所述第二处理区域进水时,所述柔性截流机构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一处理区域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所述第二处理区域,在所述第二处理区域出水时,所述柔性截流机构处于开启状态,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将所述第二处理区域中的污水排至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并经过所述柔性截流机构由所述排污管道排出。
11.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12.导通管,设置在所述第二处理区域内;所述导通管包括第一导通口、第二导通口;所述导通管通过所述第一导通口与所述第一处理区域相连通;所述排污管道与所述第一处理区域相连通部位处设置有所述柔性截流机构,所述第一导通口的底标高高于所述排污管的底标高;所述第二导通口位于所述第二处理区域的底部。
13.可选的,所述第一处理区域是化粪池;所述第二处理区域是调蓄池、箱涵、管涵中的一种。
14.可选的,在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内设置有多个隔板,以将所述第一处理区域划分为多个处理子区域,在每一个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过水孔。
15.可选的,所述柔性截流机构包括柔性套和阀体;所述柔性套具有一腔室;所述阀体具有一流通通道和一用于所述柔性套在所述阀体内滑动的滑槽;所述柔性套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流通通道与所述排污管道相连通,所述滑槽和所述流通通道相连通。
16.可选的,所述柔性套具有一敞开端口,由所述敞开端口向内延伸形成一密闭结构的所述腔室,所述敞开端口与所述滑槽的槽口相适配,并通过所述敞开端口与所述滑槽的槽口密封连接。
17.可选的,所述柔性截流机构还包括:
18.压盖,所述压盖固定于所述槽口上,以将所述敞开端口和所述槽口相密封;所述压盖上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与所述腔室相通。
19.可选的,所述槽口上设置有法兰盘;
20.所述敞开端口上设有与所述法兰盘相适配的法兰连接部;
21.其中,所述压盖贴合所述法兰连接部,并与所述法兰盘法兰连接,在所述法兰盘与所述槽口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
22.可选的,所述流通通道在所述阀体内横向分布,所述滑槽在所述阀体内纵向分布,所述流通通道和所述滑槽相互垂直,并在垂直交叉部位处设置有加强筋板。
23.可选的,所述流通通道设置有用于外接管道的两个接口,两个所述接口在所述流通通道的流通方向上向外延伸,并对应的分布在所述滑槽的两侧。
24.可选的,所述柔性截流机构还包括:
25.闸板,设置在所述滑槽内,并与所述柔性套固定连接。
26.可选的,所述柔性截流机构还包括:
27.压板,所述压板位于所述腔室的底部,以贴合所述闸板的顶部,并与所述闸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28.可选的,在所述腔室充入填充物时,所述柔性套的底部贴合所述流通通道的底部,并与所述流通通道的底部无缝衔接;
29.和/或,
30.在所述腔室排出填充物时,所述柔性套的底部位于所述流通通道的顶部部位处。
31.可选的,所述闸板位于所述柔性套内,并置于所述腔室的底部,所述闸板的形状与其所在位置处的柔性套的形状相适配;
32.或者,
33.所述闸板位于所述柔性套外,并与所述柔性套的底部固定连接。
34.可选的,所述柔性套与所述滑槽的形状相适配,并与所述滑槽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滑槽的内侧壁在所述槽口的一端朝向所述滑槽的另一端方向上向内倾斜。
35.有益效果:
3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在雨天需要将污水和雨水分开时,第一处理区域输出的污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入第二处理区域中进行存储,使得排污管道中仅存在
雨水,而当需要污水输出时,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将第二处理区域中存储的污水驱动至第一处理区域,并由排污管道排除,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由第一处理区域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排污管道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37.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0.图2为图1的俯视图;
4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截流机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未充入填充物时的结构状态主视图;
42.图4为图3的侧视图;
4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截流机构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充入填充物时的结构状态主视图;
44.图6为图5的侧视图。
45.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截流机构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未充入填充物时的结构状态主视图;
46.图8为图7的侧视图;
47.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截流机构在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充入填充物时的结构状态主视图;
48.图10为图9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其中本实施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
50.同时,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
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51.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对本说明书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为清楚、明白的理解本说明书,进而支持本说明书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对应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特在介绍本说明书之前,针对其所涉及的术语名词作出如下解释:
[0052]“单元区域”,是指存在污水的区域,如小区、学校、写字楼、商场等;污水支管,“排污管道”,是在单元区域管道中用于输送雨水、污水或者雨水和污水的混合水的管道;“第一处理区域”,是指用于对单元区域内污水支管所传输的污水进行汇集并化学处理,可以是类似于化粪池等具有处理功能池体结构;“底标高”指的是某个部位、构件最底层的标高值。“顶标高”指的是某个部位、构件最顶层的标高值。
[0053]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应用于排水系统这一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时,可以实现通过该污水处理装置基于气源输入的气压及其污水的自身重力实现对污水进行调蓄,也即污水的排放和存储,该排水系统可以包括污水支管、排污管道、市政管道等,单元区域内的污水集中输送至污水支管中。
[0054]
实施例一
[0055]
具体的,请参阅附图1

2,在该种污水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中,该污水处理装置至少包括柔性截流机构10、第一处理区域20和第二处理区域40。
[0056]
其中,第一处理区域20、第二处理区域40是污水处理单元的两个独立区域,可以理解为第一处理区域20是图1中的左侧部分,第二处理区域40是图1中的右侧部分,该第一处理区域20内部具有一个可用于收纳污水的收纳空间101,并分别与第二处理区域40、排污管道30相连通;该收纳空间101的大小、体积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作业需求灵活设计即可。同样的,第二处理区域40内部也具有一个可用于存储上述污水的存储空间401,并与收纳空间101相连通;该存储空间401的大小、体积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作业需求灵活设计即可。其中,第二处理区域40与第一处理区域20相连通部位处的底标高,低于第一处理区域20与排污管道30相连通部位处的底标高;在这里第二处理区域40与第一处理区域20相连通部位处可以是指由第二处理区域40向第一处理区域20输送污水或者由第一处理区域20向第二处理区域40输送污水的部位处。第二处理区域40可以与外界气源相连通,气源是向第二处理区域40中充入压缩气体的设备,以在第二处理区域40内形成气压,进而挤压第二处理区域40内的污水流向第一处理区域20,也即通过气源充入的气压所形成的气体压力即可理解为本说明书所述的驱动力。
[0057]
作为该气源的一种实施方式,其可以在第二处理区域40的顶部开始一个排气管,并在排气管处并列设置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并通过该第一阀门将所述气源和所述第二处理区域40相连通,通过该第二阀门将所述第二处理区域40与外界大气压相连通,这样使得在第二处理区域40需要进水时,关闭第一阀门并打开第二阀门,使得第一处理区域20内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第二处理区域40,在第二处理区域40需要出水时,打开第一阀门并关闭第二阀门,气源向第二处理区域40中充入压缩气体,以在第二处理区域40内形成气压,进而挤压第二处理区域40内的污水流入收纳空间101,并由排污管道30排出。其中,为了能够在第二处理区域进水时,由第一处理区域输送的污水顺利在重力作用下经截流部流入第
二处理区域中,针对设置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一个两位三通的电磁阀来替代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也即真空泵通过该两位三通的电磁阀与第二处理区域40相连通,以使得通过两位三通的电磁阀来实现抽真空和与大气压相连通的功能。
[0058]
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一种应用环境,对于上述所述的“需要调蓄的污水”而言,可以是根据有降雨和无降雨的情况设定调蓄节点予以调蓄,例如在有降雨时,如果由第一处理区域输出的污水直接进入排污管道后与雨水混合在一起,则将该雨水和污水的混合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时极易造成受纳水体遭受严重的污染,如果将其直接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时,造成雨天时的大量较干净的雨水进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不必要的处理,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此时在有降雨时可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对由第一处理区域20输出的污水进行调蓄,而在无降雨时可停止污水调蓄,也即此时由第一处理区域20输出的污水直接输入至排污管道30;
[0059]
也即,在降雨时需要对污水进行调蓄时,只需由第一处理区域20输出的污水通过重力流入第二处理区域40中进行存储,使得排污管道30中仅存在雨水,而在晴天需要污水输出时,只需在第二处理区域40中存储的污水通过第一处理区域流入排污管道30中即可,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由第一处理区域20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排污管道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0060]
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又一种应用环境,对于上述所述的“需要调蓄的污水”而言,可以根据降雨量的大小设定调蓄节点予以调蓄,例如在降雨量比较大时,如果由第一处理区域输出的污水直接进入排污管道后与雨水混合在一起,则将该雨水和污水的混合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时极易造成受纳水体遭受严重的污染,如果将其直接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时,造成雨天时的大量较干净的雨水进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不必要的处理,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此时在降雨量比较大时可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对由第一处理区域20输出的污水进行调蓄,而在降雨量比较小时可停止污水调蓄,也即此时由第一处理区域20输出的污水直接输入至排污管道30。
[0061]
也即,在需要对污水进行调蓄时,只需由第一处理区域20输出的污水通过重力流入第二处理区域40中进行存储,使得排污管道30中仅存在雨水,而需要污水输出时,只需在第二处理区域40中存储的污水通过第一处理区域20流入排污管道30中即可,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由第一处理区域20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排污管道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0062]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针对降雨量的大与小,本实用新型并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作业需求设定雨量参数阈值进行界定即可。
[0063]
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再一种应用环境,对于上述所述的“需要调蓄的污水”而言,可以是根据第二处理区域40内的液位高度,通过预先设置液位区间阈值,并对第二处理区域40内的液位高度实时监测,使得当液位高度低于该区间阈值的最小值时,则认为需要
对污水进行调蓄,也即此时第一处理区域20输出的污水流入第二处理区域40进行存储。而当液位高度高于该区间阈值的最大值可停止污水调蓄,也即此时由第一处理区域20输出的污水直接输入至排污管道30。
[0064]
也即,在需要对污水进行调蓄时,只需由第一处理区域20输出的污水通过重力流入第二处理区域40中进行存储,使得排污管道30中仅存在雨水,而需要污水输出时,只需在第二处理区域40中存储的污水通过第一处理区域、排污口170流入排污管道30中即可,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由第一处理区域20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排污管道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0065]
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再一种应用环境,可以按照污水处理厂是否有富余容量的情况设定调蓄节点予以调蓄,例如在污水处理厂没有富余容量时,如果由第一处理区域输出的污水直接进入排污管道后,在非降雨时期直接输送至污水处理厂,或者在降雨时期与雨水混合在一起后输送至污水处理厂,此时都会造成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水过多而达到污水处理厂的处理上限,极易发生溢流,因此此时可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对由第一处理区域20输出的污水进行调蓄,而在污水处理厂有富余容量时可停止污水调蓄,也即此时由第一处理区域20输出的污水直接输入至排污管道30。
[0066]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针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在排水系统的上述四种应用环境的说明仅是对污水处理装置实际应用时的举例说明,并非构成使用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同样可以理解,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还可以应用于排水系统除了上述四种应用环境外,其他需要用于对污水进行存储调蓄的应用环境,或者上述四种应用环境的组合,包括还可以应用于除了排水系统这一具体应用场景的其他应用场景,对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做限定。换句话说,只要是能够实现对污水进行存储,达到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的应用环境或者应用场景,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67]
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处理区域20是化粪池;第二处理区域40调蓄池、箱涵、管涵中的一种,二者相互独立。
[0068]
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控制污水流通的一种实施方式,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排污管道30与第一处理区域20连通部位处的柔性截流机构10。
[0069]
具体的,请继续参阅图3

10,柔性截流机构10可以包括:柔性套12和阀体15。其中,该柔性套12具有一个可用于充入填充物的腔室11;阀体15具有一个连通排污管道30的流通通道151,和一个用于柔性套12在阀体15内能够上下滑动的滑槽152;柔性套12设置在滑槽152内,并与阀体15密封连接。滑槽152和流通通道151相连通。
[0070]
在该柔性截流机构10的实施方式中,流通通道151可以理解为当其与排污管道30连通后,用于污水流通的通道,柔性套12可以是一个具有收缩、膨胀功能的柔性气囊,并通过向柔性套12内部的腔室11充入填充物来实现气囊的膨胀,或者通过柔性套12内部的腔室11排出填充物来实现气囊的收缩。与此同时,膨胀或收缩过程中的柔性套12可以在所示的滑槽152内上下滑动,也即所述柔性套12在膨胀时由所述滑槽152向下滑动至所述流通通道151中,并与流通通道151的底部相贴合时,则实现截流;而所述柔性套12在收缩时由所述流
通通道151向上滑动至所述滑槽152中,并在当柔性套12向上滑动至与流通通道151的底部相分离时,则实现流通通道151的逐步导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样的结构设计就使得其并不需要将柔性套12像现有技术那样套设在钢外罩的外部,也不需要柔性套12包络整个钢外罩,而只需要柔性套12在阀体15的滑槽152内通过膨胀或收缩进行滑动即可,极大的缩小了柔性套12与流通通道151的贴合面积,而由于柔性套12的膨胀或收缩的移动区域相对于流通通道151是纵向移动,并不占据横向空间,这样使得将其应用于分流井中时并不需要将其整个横向安装在井内,具有占据空间极小的特点。
[0071]
另外,在实现截留的过程中,由于柔性套12在膨胀时由滑槽152向下滑动至流通通道151并与流通通道151的底部相贴合,这就使得柔性套12与流通通道151的底部之间的接触密封为面接触,这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点接触能够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也即实现更好的截流效果,而为了使得柔性套12在膨胀过程中保持很好的密封,能够在膨胀状态时持久膨胀,本实施例中设置在滑槽152内的柔性套12与阀体15密封连接。
[0072]
而对于柔性套12而言,其可以是具有一个敞开端口121,并由该敞开端口121向内延伸形成一个密闭结构的腔室11,该敞开端口121与滑槽152的槽口相适配,并通过敞开端口121与滑槽152的槽口密封连接。具体而言,柔性套12的该敞开端口121可以理解为是向腔室11内充入填充物的入口,填充物通过该敞开端口121进入密闭结构的腔室11内,并在腔室内部形成膨胀,而当填充物需要排出时,也从该敞开端口121予以排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敞开端口121与滑槽152的槽口相适配,也即大小、形状相对应,这样可以使得通过敞开端口121与滑槽152的槽口密封连接。
[007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套12与滑槽152的形状相适配,并与滑槽152的内侧壁相贴合,滑槽152的内侧壁在槽口的一端朝向滑槽152的另一端方向上向内倾斜,也即在竖直方向上向内倾斜,且槽口的端口口径大于另一端的端口口径,可以理解为此时柔性套12为预制形状的柔性套12,该预制形状与滑槽152的形状相适配,并且通过滑槽152的内侧壁在槽口的一端朝向滑槽152的另一端方向上向内倾斜,使得滑槽152的界面具有一定的锥度,使得具有预制形状的柔性套12在充入填充物的过程中,能够迅速膨胀至流通通道的底部并与其相贴合,提高截流的效率。
[0074]
进一步的,在该柔性截流机构10的实施方式中,柔性截流机构10还包括:压盖13,该压盖13固定于槽口上,以将敞开端口121和槽口相密封;该压盖13上开设有通口131,可通过该通口131项腔室11内充入或排出填充物。而为了达到敞开端口121与滑槽152之间更好的密封效果,该槽口在垂直于柔性套12滑动的方向上向外弯折,使得槽口的两个对立的侧部界面呈l型,而柔性套12的敞开端口121贴合槽口的弯折部位向外延伸,使得压盖13贴合向外延伸的敞开端口121,并与滑槽152的弯折部位螺栓连接(如螺钉连接、螺栓连接等)。以此实现在滑槽152的槽口处于通过压盖13将柔性套12的敞开端口121与槽口完全密封。同时,为了加强紧固性,在弯折部位处还设置有加强筋板153。
[0075]
当然,该槽口上还可以设置有法兰盘;并且敞开端口121上设有与法兰盘相适配的法兰连接部;其中,压盖13贴合法兰连接部,并与法兰盘法兰连接,在所述法兰盘与所述槽口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153。
[0076]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针对滑槽的槽口与柔性套之间的密封连接,可以是上述l型弯折结构的螺栓连接,也可以是上述法兰结构的法兰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
只要是能够实现滑槽的槽口与柔性套之间相对密封的连接方式,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0077]
其中,对于流通通道151和滑槽152的分布方式而言,流通通道151在阀体15内横向分布,滑槽152在阀体15内纵向分布,也即流通通道151和滑槽152相互垂直,而同样为了加强紧固性,在流通通道151和滑槽152的垂直交叉部位处设置有加强筋板153。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于流通通道151和滑槽152的位置关系,其相互垂直分布并非绝对,在等同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当滑槽152相对于流通通道151在垂直方向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或者是直接倾斜分布的分布方式,由于其也相当于柔性套12的膨胀或收缩的移动区域相对于流通通道151是纵向或接近于纵向进行移动,并不占据横向空间,也能够实现使得将其应用于分流井中时并不需要将其整个横向安装在井内,具有占据空间极小的特点。因此这种流通通道151和滑槽152的结构位置分布关系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均是适用的,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类。
[0078]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所述流通通道151与管道之间的快速安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流通通道151的两端对应设置有用于外接管道的两个接口,两个所述接口在所述流通通道151的流通方向(也即图中所示的横向方向)上向外延伸,并对应的分布在所述滑槽152的两侧。以此可通过两个对应的接口与外接的管道螺栓连接,或者直接对应插入外接的管道中,与其卡接。
[0079]
作为柔性截流机构10的又一种实施方式,其可以包括:柔性套12、闸板14和阀体15。其中,该柔性套12具有一个可用于充入填充物的腔室11;阀体15具有一个用于外接管道(如分流井的第一进水口或者第一出水口)的流通通道151,和一个用于柔性套12在阀体15内能够上下滑动的滑槽152;闸板14和柔性套12均设置在滑槽152内;闸板14与柔性套12固定连接,柔性套12与阀体15密封连接;滑槽152和流通通道151相连通。
[0080]
同样的,流通通道151可以理解为当其与排污管道30的管道口连通后,用于污水流通的通道,柔性套12可以是一个具有收缩、膨胀功能的柔性气囊,并通过向柔性套12内部的腔室11充入填充物来实现气囊的膨胀,或者通过柔性套12内部的腔室11排出填充物来实现气囊的收缩。与此同时,膨胀或收缩过程中的柔性套12可以在滑槽152内上下滑动,而由于闸板14与柔性套12固定连接,也即柔性套12在膨胀时带动闸板14由滑槽152向下滑动至流通通道151中,并通过闸板14与流通通道151的底部相贴合时,则实现截流;而柔性套12在收缩时带动闸板14由流通通道151向上滑动至滑槽152中,并在当闸板14向上滑动至与流通通道151的底部相分离时,则实现流通通道151的逐步导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样的结构设计就使得其并不需要将柔性套12像现有技术那样套设在钢外罩的外部,也不需要柔性套12包络整个钢外罩,而只需要柔性套12在阀体15的滑槽152内通过膨胀或收缩进行滑动即可,极大的缩小了柔性套12与流通通道151的贴合面积,而由于柔性套12的膨胀或收缩的移动区域相对于流通通道151是纵向移动,并不占据横向空间,这样使得将其应用于分流井中时并不需要将其整个横向安装在井内,具有占据空间极小的特点。
[0081]
另外,在实现截流的过程中,由于柔性套12在膨胀时带动闸板14由滑槽152向下滑动至流通通道151并与流通通道151的底部相贴合,这就使得闸板14与流通通道151的底部之间的接触密封为面接触,这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点接触能够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也即实现更好的截流效果,而为了使得柔性套12在膨胀过程中保持很好的密封,能够在膨胀状态时持久膨胀,本实施例中设置在滑槽152内的柔性套12与阀体15密封连接。
[0082]
同样的,柔性套12具有一个敞开端口121,并由该敞开端口121向内延伸形成一个密闭结构的腔室11,该敞开端口121与滑槽152的槽口相适配,并通过敞开端口121与滑槽152的槽口密封连接。而闸板14的顶部则固定于柔性套12中与敞开端口121相对立的另一端上。具体而言,柔性套12的该敞开端口121可以理解为是向腔室11内充入填充物的入口,填充物通过该敞开端口121进入密闭结构的腔室11内,并在腔室内部形成膨胀,而当填充物需要排出时,也从该敞开端口121予以排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敞开端口121与滑槽152的槽口相适配,也即大小、形状相对应,这样可以使得通过敞开端口121与滑槽152的槽口密封连接。
[0083]
进一步的,在该种柔性截流机构的实施方式中,其还包括:压盖13,该压盖13固定于槽口上,以将敞开端口121和槽口相密封;该压盖13上开设有通口131,可通过该通口131项腔室11内充入或排出填充物。而为了达到敞开端口121与滑槽152之间更好的密封效果,该槽口在垂直于柔性套12滑动的方向上向外弯折,使得槽口的两个对立的侧部界面呈l型,而柔性套12的敞开端口121贴合槽口的弯折部位向外延伸,使得压盖13贴合向外延伸的敞开端口121,并与滑槽152的弯折部位螺栓连接(如螺钉连接、螺栓连接等)。以此实现在滑槽152的槽口处于通过压盖13将柔性套12的敞开端口121与槽口完全密封。同时,为了加强紧固性,在弯折部位处还设置有加强筋板153。
[0084]
在该种柔性截流机构的实施方式中,流通通道151在阀体15内横向分布,滑槽152在阀体15内纵向分布,也即流通通道151和滑槽152相互垂直,而同样为了加强紧固性,在流通通道151和滑槽152的垂直交叉部位处设置有加强筋板153。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于流通通道151和滑槽152的位置关系,其相互垂直分布并非绝对,在等同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当滑槽152相对于流通通道151在垂直方向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或者是直接倾斜分布的分布方式,由于其也相当于柔性套12的膨胀或收缩的移动区域相对于流通通道151是纵向或接近于纵向进行移动,并不占据横向空间,也能够实现使得将其应用于分流井中时并不需要将其整个横向安装在井内,具有占据空间极小的特点。因此这种流通通道151和滑槽152的结构位置分布关系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均是适用的,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类。
[0085]
进一步的,在该种柔性截流机构10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柔性套12在膨胀或者收缩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带动闸板14进行移动,其还包括压板16,该压板16固定于腔室11内,并位于腔室11的底部,以贴合闸板14的顶部,并与闸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如螺栓连接或者螺钉连接等。
[0086]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工作状态,在腔室11充入填充物时,柔性套12开始膨胀,直至柔性套12的底部贴合流通通道151的底部,并与流通通道151的底部无缝衔接,以此实现通通道151的截流。
[0087]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工作状态,在腔室11排出填充物时,柔性套12开始收缩,直至柔性套12的底部位于流通通道151的顶部部位处,以此实现通通道151的完全导通。
[0088]
也即,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向柔性套12内部的腔室11充入填充物来实现气囊的膨胀,或者通过柔性套12内部的腔室11排出填充物来实现气囊的收缩。与此同时,膨胀或收缩过程中的柔性套12可以在滑槽152内上下滑动,也即柔性套12在膨胀时由滑槽152向下滑动至流通通道151中,或者带动闸板14由滑槽152向下滑动至流通通道151中,并与流通通道
151的底部相贴合时,则实现截流;而柔性套12在收缩时由流通通道151向上滑动至所述滑槽152中,并在当柔性套12向上滑动至与流通通道151的底部相分离时,或者带动闸板14向上滑动至与流通通道151的底部相分离时,则实现流通通道151的逐步导通;而这样的结构设计就使得其并不需要将柔性套像现有技术那样套设在钢外罩的外部,也不需要柔性套包络整个钢外罩,而只需要柔性套在阀体的滑槽内通过膨胀或收缩进行滑动即可,极大的缩小了柔性套与流通通道的贴合面积,将其在分流设施如分流井中安装时,只需要和其中的任意一个管口(进水管或者出水管)相连接即可,并不需要将其整个横向安装在井内,占据空间极小。
[0089]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截流机构10可以通过阀体15以法兰式安装的方式固定于排污管道的管口部位处。柔性截流机构10也可以通过阀体15以附壁式安装的方式固定于排污管道的管口部位处,而对于法兰式或者附壁式的具体安装方式,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安装方式即可,本实施例中不在赘述。
[0090]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填充物可以是气体(如空气、氮气、惰性气体等)或者液体(如液压油、水)等。而作为优选,该填充物可以选择气体,通过其能够实现快速充入或者快速排出的特点,使得能够柔性套12能够快速膨胀或收缩,继而达到快速截流或通行的技术效果。
[0091]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整个污水处理单元可以是一个罐体结构,第一处理区域20和第二处理区域40是该罐体结构的2个独立区域(如左边是第一处理区域20,右边是第二处理区域40),在该第一处理区域20中,还可以设置多个隔板70以将第一处理区域20进一步划分为多个处理子区域,而每一个隔板70上开设有一个过水孔60,以通过该过水孔60用于多个处理子区域之间水的流通。
[0092]
在该种实施方式中,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导通管50,该导通管50设置在第二处理区域40内;导通管50包括第一导通口501和第二导通口502。其中,导通管50通过第一导通口501与第一处理区域20相连通;且第一导通口501的管口标高高于排污管道30的底标高;第二导通口502位于所述第二处理区域40的底部。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在需要进行储水时,此时关闭第一阀门并打开第二阀门,同时关闭柔性截流机构10,随着第一处理区域内水的液位高度不断上升,当刚好到达第一导通口501的管口标高时,则第一处理区域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导通管50流入第二处理区域40。而由于第一导通口501的管口标高高于排污管道30的底标高,这样在正常进行第一处理区域20内水的排放时,也不需要对导通管50进行额外控制,第一处理区域内的水的液位在到达排污管道30的高度时直接由排污管道30排出;而当需要将第二处理区域中的水排出时,打开第一阀门并关闭第二阀门,气源向第二处理区域40中充入压缩气体,以在第二处理区域40内形成气压,进而挤压第二处理区域40内的水通过导通管50流入第一处理区域20,以此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0093]
对于导通管50而言,其可以是呈“l”型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l型结构仅是导通管50的一种结构形式,在实际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所作出的简单变形也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例如圆弧形、或者l型的转角处成弧形等。
[0094]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