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口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92112发布日期:2021-10-27 13:3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井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撑架、吊绳、可调节骨架以及可调节保温套;在井盖下方的井盖座内腔中水平安装有所述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至少一根可伸缩支撑杆;在所述井盖座下方的井里设有所述可调节骨架,所述可调节骨架为倒台体结构,其包括水平设置的底部框架、若干根辐条、柔性带、支撑框架以及至少三根固定绳,其中所述底部框架的形状小于井口的形状,若干根所述辐条沿所述底部框架均匀分布且若干根所述辐条的底端均铰接在所述底部框架上,若干根所述辐条的顶端均与所述柔性带所形成的闭合部分活动连接,所述闭合部分的长度可调节且所述闭合部分可形成大于所述井口的形状,所述支撑框架水平活动设置于若干根所述辐条所围成的空间内,所述支撑框架的形状为相对于所述底部框架形状等比例扩大的形状且所述支撑框架的形状小于所述井口的形状,至少三根所述固定绳沿所述支撑框架均匀分布且每根所述固定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部框架及所述支撑框架活动连接,所述固定绳位于所述底部框架及所述支撑框架之间的部分的长度可调节;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可调节骨架通过所述吊绳连接,所述吊绳的吊装长度可调节且所述吊绳包括至少三根,至少三根所述吊绳的顶端均匀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底端均匀固定连接在所述底部框架上以使所述可调节骨架与所述井盖座同轴;所述可调节保温套套设在所述可调节骨架的外部,所述可调节保温套顶部的开口打开时,所述开口的形状大于所述柔性带闭合部分的形状;所述开口收紧时,可带动所述可调节保温套的顶部向所述柔性带闭合部分的内部内扣形成所述开口形状小于所述柔性带闭合部分形状的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支撑杆的两端上方均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倒l形卡扣,所述倒l形卡扣的横向部分活动卡接在所述井盖座放置所述井盖的台阶上,所述倒l形卡扣的竖直部分底端与所述可伸缩支撑杆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至少两根所述可伸缩支撑杆,至少两根所述可伸缩支撑杆为上下叠加交叉设置或一体成型交叉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两根所述可伸缩支撑杆,两根所述可伸缩支撑杆上下叠加交叉设置,所述倒l形卡扣的竖直部分为可伸缩结构,两根所述可伸缩支撑杆的所述倒l形卡扣竖直部分的长度差大于所述可伸缩支撑杆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绳包括吊绳本体和吊绳扣,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与所述吊绳一一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吊绳扣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处,所述吊绳本体的顶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吊绳扣,通过所述吊绳扣调节所述吊绳的吊装长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根所述辐条的顶端均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柔性带的闭合部分活动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带包括柔性带本体以及带扣,所述柔性带本体的两端均穿过所述带扣以形成所述闭合部分并通过所述带扣调节所述闭合部分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的形状为圆形或等边多边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保温套包括可调节保温套本体、抽绳以及抽绳扣,所述可调节保温套本体的开口处周向设置有抽绳通道,所述抽绳穿设于所述抽绳通道中且所述抽绳的长度大于所述抽绳通道的长度,所述抽绳的两端均穿过所述抽绳扣,通过所述抽绳扣调节所述开口的大小。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口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保温套的底部与所述底部框架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口保温装置,其包括有支撑架、吊绳、可调节骨架以及可调节保温套,可以在不改变现有各类井盖及井盖座结构、不影响现有各类井盖及井盖座正常使用的基础上,通过调节支撑架的伸缩长度、吊绳的吊装长度、可调节骨架的形状以及可调节保温套的形状即可适应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井口或有特定需求的井口,本发明不仅具有优异的保温效果,而且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使用及拆卸十分便捷,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技术研发人员:孙瑞龙 刘利明 贺卫芳 刘志刚 郭俊 杨远禄 李鹏云 王泽伦 陈铖 马登峰 薛雁峰 杜王懿豪 韩德明 郝晓辉 达布希拉图 范文伯 陆艺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利明
技术研发日:2021.01.27
技术公布日:2021/10/2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