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及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860598发布日期:2021-07-13 16:1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0:设置围护结构(10),其中,所述围护结构(10)包括前后围护结构(11)以及左右围护结构(12),所述前后围护结构(11)以及所述左右围护结构(12)之间围成的区域为待挖掘区域(1),所述前后围护结构(11)的底部的内侧壁紧贴导洞(2)的外侧壁布置,所述左右围护结构(12)的底部与车站初期支护(3)的顶面连接;

步骤s30:在待挖掘区域(1)内挖掘预设深度并架设钢支撑(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围护结构(11)和所述左右围护结构(12)均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围护桩(13),所述步骤s10包括:

步骤s11:挖桩孔并通过护壁钢筋对所述桩孔进行加固;

步骤s12:向所述桩孔内下入钢筋笼;

步骤s13:向所述桩孔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所述围护桩(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0与所述步骤s30之间,所述挖掘方法还包括:

步骤s20:在所述左右围护结构(12)的外侧的区域(4)采取地表深孔注浆加固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包括将待挖掘区域(1)在高度方向分为多层挖掘层,每向下挖掘一层均在相应的所述挖掘层内架设相应的所述钢支撑(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挖掘层的深度不大于2m,在开挖至所述挖掘层所对应的所述钢支撑(20)的设计位置下方的0.5m时架设所述钢支撑(2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最后一层所述挖掘层的四个底角保留原状土,保留的所述原状土形成反压土(4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挖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掘方法还包括:

步骤s40:在最后一层所述挖掘层的中部设置预设高度的模结构侧墙(51);

步骤s50:在所述反压土(40)与所述模结构侧墙(51)之间的空间回填混凝土;

步骤s60:在所述反压土(40)与所述模结构侧墙(51)之间的空间回填混凝土;

步骤s70:在位于所述反压土(40)的范围外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挖所述反压土(40),在所述反压土(40)所在的区域内回填混凝土。

8.一种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s80:挖掘上盖基坑,其特征在于,挖掘所述上盖基坑的方法为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

步骤s90:在所述上盖基坑内搭建站厅(5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先期施工的暗挖部分的外包的第一防水层(5)内预埋有与所述第一防水层(5)的材料不同的防水材料(6),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

步骤s100:在所述站厅(50)的外侧墙外包第二防水层(60),所述第二防水层(60)的材料与预埋的所述防水材料(6)相同;

步骤s110:将所述第二防水层(60)与预埋的所述防水材料(6)搭接。

10.一种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s80:挖掘上盖基坑,其特征在于,挖掘所述上盖基坑的方法为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

步骤s91:在上盖基坑的模结构侧墙(51)内回填混凝土,在所述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所述上盖基坑的底壁的上表面形成站厅(50)的底板(52)的上表面;

步骤s92:在所述上盖基坑的底壁上搭建所述站厅(50)的主体结构(53)。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盖基坑的挖掘方法及上盖增层的施工方法,其中,上盖基坑挖掘方法,包括:步骤S10:设置围护结构,其中,围护结构包括前后围护结构以及左右围护结构,前后围护结构以及左右围护结构之间围成的区域为待挖掘区域,前后围护结构的底部的内侧壁紧贴导洞的外侧壁布置,左右围护结构的底部与车站初期支护的顶面连接;步骤S30:在待挖掘区域内挖掘预设深度并架设钢支撑。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基坑挖掘质量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伟;雷升祥;薛峰;高洪吉;李秀东;谭相波;郑凯;靳德勇;刘小勇;周鑫明;孙孝锋;梁华华;郗吉庆;刘国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3
技术公布日:2021.07.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