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弱土地区预制桩断桩缺陷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562971发布日期:2022-04-09 01:3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软弱土地区预制桩断桩缺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桩位测设:通过现场技术人员确定断桩的原位置;b.人工挖孔:在断桩位置向下进行d+600mm圆孔挖掘,并下挖20公分;c.人工红砖护壁:采用品质好的红砖在圆孔的侧壁进行一圈放置,使一圈红砖形成圆形护壁;d.人工破处断裂桩身:下挖的过程中,遇到原预制桩的桩身时,进行逐端破除操作;e.小应变检测:通过人工下挖至超过断裂面1米后,停止下挖,然后在断裂处进行浮动处理,接着进行小应变检测,检测合格后进行下一步工序;f.钢筋笼接长:采用设计约定的钢筋笼与原有预制桩钢筋笼进行连接;g.混凝土浇筑:采用高标号的混凝土对钢筋笼进行浇筑,形成新的预制桩;h.养护:将浇筑的混凝土进行为期3天的养护,养护后进行底板钢筋绑扎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弱土地区预制桩断桩缺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每下挖20公分进行一次红砖圆形护壁,周而复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弱土地区预制桩断桩缺陷处理方法,所述上述步骤中使用者需根据实际土层参数计算红砖护壁厚度、规格等,确认安全后方可使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弱土地区预制桩断桩缺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述步骤中除了采用红砖护壁还可以采用钢护筒护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弱土地区预制桩断桩缺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述步骤在人工挖孔、接桩无法处理的情况下,抓紧采用钻孔灌注桩补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弱土地区预制桩断桩缺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述步骤中若工期较紧,且断桩部位相对上部荷载不大,可采用预留底板孔,后期进行锚杆桩施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弱土地区预制桩断桩缺陷处理方法,涉及土建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A.桩位测设;B.人工挖孔;C.人工红砖护壁;D.人工破处断裂桩身;E.小应变检测;F.钢筋笼接长;G.混凝土浇筑;H.养护,采用人工开挖、人工支护,能够避免机械设备吊运、安装等繁琐工序,时间短,场地要求低。本发明将原预制桩的断裂处全部剔除,采用高标号混凝土代替断裂面至设计标段桩身,钢筋笼可严格按规范要求接长,质量可控,能满足相关力学性能要求,且无需设计补桩点位,无需更改底板结构,节省了相关材料及人力,同时本发明的造价比较低。同时本发明的造价比较低。


技术研发人员:汤仁斌 李光宁 陈茵 胥钧 蒙锐 王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华发人居生活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2
技术公布日:2022/4/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