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淤泥堆积的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52135发布日期:2022-01-12 06:02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淤泥堆积的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污泵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淤泥堆积的一体化预制泵站。


背景技术:

2.一体化预制泵站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工业或其他一切不能依靠重力作用直接把水进行排放的场所。智能一体化预制泵站是一种新型环保设备,其深埋于地下,地面无泵站土建,不占用土地指标的特点,深受市政工程、工业领域、建筑领域等行业的喜爱。智能一体化预制泵站可以输送的介质有原污水、雨水、排水、工业废水、源水取水等。
3.在一体化预制泵站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污泥容易沉淀于泵站底部,污泥大量淤积后如不及时清理将影响整个泵站的正常运行,这就要求工作人员频繁进入泵站内进行人工清淤,人工清淤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并且工人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现有专利技术提出在泵站内底部设置淤泥扰动装置,如公告号为cn209742051u提出一种自清淤泥底座功能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在泵站底座上设置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叶轮和两个动力电机,工作时,通过电机驱动叶轮搅拌淤泥,但是该泵站需要给两个动力电机提供额外的电能,浪费电能,此外,搅拌装置的动力电机长期浸泡在污水和污泥中容易损坏,影响清淤。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淤泥堆积的一体化预制泵站,该预制泵站在泵站内设置污泥扰动装置,利用进入泵站内的污水驱动扰动装置,实现对泵站底部淤泥的扰动,使沉淀的污泥再次悬浮在污水中,并能跟随污水被潜水泵抽排出去。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防淤泥堆积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包括泵站本体和设置于泵站本体内部的污泥扰动装置;所述泵站本体的中部侧壁上设有进水口;所述污泥扰动装置包括漏斗、导筒、活塞、导杆、弹簧和刮刀;所述导筒的顶端与漏斗的底端相连,且导筒与漏斗连通;所述漏斗和导筒的外侧壁与泵站本体的内侧壁之间均通过设置安装支架相连,且漏斗设置于进水口的下方,通过安装支架将漏斗和导筒固定在泵站本体的内部;所述活塞滑动设置于导筒的内部,活塞的外径小于导筒的内径,导筒的底部设有挡环,所述导杆的顶部贯穿挡环伸入导筒内部且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设于导筒内导杆上,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塞和挡环相连,具体地,可焊接固定,当活塞下行时,能压缩弹簧,导杆向下移动;所述导筒的下部外侧壁均布设有多个漏水槽,当活塞持续向下移动,漏水槽逐渐打开,漏斗和导筒内的污水经漏水槽流出;所述刮刀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刮刀均通过可横向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泵站本体内底端;每个所述刮刀与导杆的底端之间均设有连杆,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刮刀和导杆铰接,当导杆竖直向上移动时,连杆带动刮刀向导杆的轴心方向靠拢,当导杆竖直向下移动时,连杆推动刮刀向远离导杆的轴心方向移动,刮刀移动过程中,能扰动泵站本体内底部的淤泥,使沉淀的污泥再次悬浮在污水中。
7.进一步限定,所述泵站本体内底部四周倾斜设置,便于污泥向中部靠拢和沉积。
8.进一步限定,所述泵站本体内部进水口处设有提篮格栅,泵站本体内侧壁设有格栅导轨支架,提篮格栅能过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
9.进一步限定,所述活塞上设有若干流道孔,便于污水穿过;具体地,流道孔的直径较小,使漏斗和导筒内的污水能缓慢的渗漏。
10.进一步限定,每个所述刮刀的底部均设有t型滑块,所述泵站本体的内部底端设有与t型滑块相适配的t型滑槽,每个所述刮刀可分别沿t型滑槽移动。
11.进一步限定,所述刮刀呈弧形,能提高污泥扰动效果。
12.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淤泥堆积的一体化预制泵站,有益效果在于:该预制泵站运行时,当污水从进水口进入泵站本体内部时,污水由进水口落入漏斗内,活塞能阻塞导筒截面,具体地,活塞与导筒之间的间隙渗水速度小于污水的进水速度,因此污水逐渐在漏斗和导筒内聚集,在污水的重力作用下其推动活塞向下移动,活塞压缩弹簧,导杆随活塞向下移动,连杆推动刮刀向远离导杆的轴心方向移动,当漏斗和导筒内的水逐渐泄露,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弹簧推动活塞上行,导杆向上移动,连杆带动刮刀向导杆的轴心方向靠拢;在水力作用和弹簧作用下,活塞在导筒内上下往复移动,因此带动刮刀在泵站本体内底部往复移动,以此扰动淤泥,使沉淀的污泥再次悬浮在污水中,并能跟随污水被潜水泵抽排出去,无需给污泥扰动装置提供额外的电能,能有效节省配置成本和电能。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中a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1中b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1中c-c方向局部结构示意图。
18.附图中:1-泵站本体,2-污泥扰动装置,3-进水口,21-漏斗,22-导筒,23-活塞,24-导杆,25-弹簧,26-刮刀,27-安装支架,28-挡环,29-漏水槽,20-连杆,4-提篮格栅,5-格栅导轨支架,6-t型滑块,7-t型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
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防淤泥堆积的一体化预制泵站,包括泵站本体1和设置于泵站本体1内部的污泥扰动装置2;
22.所述泵站本体1的中部侧壁上设有进水口3;所述泵站本体1内底部四周倾斜设置,便于污泥向中部靠拢和沉积;
23.所述污泥扰动装置2包括漏斗21、导筒22、活塞23、导杆24、弹簧25和刮刀26;所述导筒22的顶端与漏斗21的底端相连,且导筒22与漏斗21连通;所述漏斗21和导筒22的外侧壁与泵站本体1的内侧壁之间均通过设置安装支架27相连,且漏斗21设置于进水口3的下方,通过安装支架27将漏斗21和导筒22固定在泵站本体1的内部;所述活塞23滑动设置于导筒22的内部,活塞23的外径小于导筒22的内径,导筒22的底部设有挡环28,所述导杆24的顶部贯穿挡环28伸入导筒22内部且与活塞23固定连接,所述弹簧25套设于导筒22内导杆24上,且弹簧25的两端分别与活塞23和挡环28相连,具体地,可焊接固定,当活塞23下行时,能压缩弹簧25,导杆24向下移动;所述导筒22的下部外侧壁均布设有多个漏水槽29,当活塞23持续向下移动,漏水槽29逐渐打开,漏斗21和导筒22内的污水经漏水槽29流出;所述刮刀26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刮刀26均通过可横向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泵站本体1内底端;具体地,每个所述刮刀26的底部均设有t型滑块6,所述泵站本体1的内部底端设有与t型滑块6相适配的t型滑槽7,每个所述刮刀26可分别沿t型滑槽7移动;每个所述刮刀26与导杆24的底端之间均设有连杆20,连杆20的两端分别与刮刀26和导杆24铰接,当导杆24竖直向上移动时,连杆20带动刮刀26向导杆24的轴心方向靠拢,当导杆24竖直向下移动时,连杆20推动刮刀26向远离导杆24的轴心方向移动,刮刀26移动过程中,能扰动泵站本体1内底部的淤泥,使沉淀的污泥再次悬浮在污水中。
24.本实施例中,所述泵站本体1内部进水口3处设有提篮格栅4,泵站本体1内侧壁设有格栅导轨支架5,提篮格栅4能过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
25.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23上设有若干流道孔,便于污水穿过;具体地,流道孔的直径较小,使漏斗21和导筒22内的污水能缓慢的渗漏。
26.本实施例中,所述刮刀26呈弧形,能提高污泥扰动效果。
27.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该预制泵站运行时,当污水从进水口3进入泵站本体1内部时,污水由进水口3落入漏斗21内,活塞23能阻塞导筒22截面,具体地,活塞23与导筒22之间的间隙渗水速度小于污水的进水速度,因此污水逐渐在漏斗21和导筒22内聚集,在污水的重力作用下其推动活塞23向下移动,活塞23压缩弹簧25,导杆24随活塞23向下移动,连杆20推动刮刀26向远离导杆24的轴心方向移动,当漏斗21和导筒22内的水逐渐泄露,在弹簧25的回复力作用下,弹簧25推动活塞23上行,导杆24向上移动,连杆20带动刮刀26向导杆24的轴心方向靠拢;在水力作用和弹簧25作用下,活塞23在导筒22内上下往复移动,因此带动刮刀26在泵站本体1内底部往复移动,以此扰动淤泥,使沉淀的污泥再次悬浮在污水中,并能跟随污水被潜水泵抽排出去,无需给污泥扰动装置2提供额外的电能,能有效节省配置成本和电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