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水式双星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63298发布日期:2022-01-19 17:02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水式双星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卫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水式双星盆。


背景技术:

2.双星盆台是一种常见于家用环境的水槽结构,属于典型的厨卫设备之一。传统的双星盆台设有左右并排的一大一小两个水槽,大槽一般作为粗洗用,常用于脏污程度较高的餐具厨具的清洗,或者用于对部分食材进行初步清洗,小槽常作为沥水用,也作为食材的精洗。两者之间间隔一较小空隙,空隙内设置溢流管,其和两个水槽的下水口均连通下水管路。在两个水槽与溢流管所在空隙相邻的侧壁上均设置溢流孔,每个溢流孔均连通溢流管,溢流孔一般设置得较高,该位置即为水槽的水位高限位置。当水槽内的水体漫过溢流孔时,可通过溢流孔控制水位,不使其漫出水槽。
3.传统结构的双星盆台在日常使用时,人们有时候根据习惯等原因不会严格按照粗洗和精洗、沥水的流程操作,两个水槽的顺序往往会混着使用。比如,在大槽内也常用于对部分食材进行浸泡、解冻、沥水等操作,甚至对小槽弃之不用。一些情况下,浸泡作业后的剩余水体依然具有较好的洁净度,可满足对其他物品的粗洗,如果直接排放则会造成浪费。或者在一些使用场合下,对无油污附着的食材进行清洗后,除了混杂一些颗粒状杂物或者剔除的食材边角料外,水体本身并没有受到较大污染,依然具有较好的清洗能力,此时如果直接排放也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水式双星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节水式双星盆,包括盆架体,所述盆架体内沿左右方向并排设有两个槽腔,包括左侧槽和右侧槽,其中,所述左侧槽和所述右侧槽之间设有溢流槽,相对于所述左侧槽和所述右侧槽而言,其呈一顶部封闭的腔体,且所述溢流槽的左侧壁为所述左侧槽的右侧壁,所述溢流槽的右侧壁为所述右侧槽的左侧壁,
7.所述左侧槽、所述右侧槽和所述溢流槽的槽腔底部均设有排水口,各个排水口通过连接下水管路连入下水管道中进行槽腔内水体的下排;
8.所述左侧槽的右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左侧槽和所述溢流槽的左溢流孔,所述右侧槽的左侧壁设有连通所述右侧槽和所述溢流槽的右溢流孔;
9.所述左侧槽内设有一翻板,所述翻板的左侧边转动连接一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连接所述左侧槽的内壁(该内壁可为左侧槽的右侧壁,也可为左侧槽的槽底上靠近左侧壁的位置),通过翻转所述翻板,将翻板上的水体向左溢流孔方向倾倒,使其通过左溢流孔进入溢流槽,待溢流槽内充盈水体后,水体则将通过右溢流孔流入右侧槽,控制翻板的翻转速度可将左侧槽内的水体中的大部分转移至右侧槽内作为可进行二次利用的水体;
10.所述溢流槽内设有排水开关组件,所述排水开关组件包括一便于对所述溢流槽的
排水口进行封堵的堵头,便于通过所述排水开关组件控制所述溢流槽的排水口的启闭,在转移水体过程中,溢流槽的排水口关闭,此时溢流槽即相当于左侧槽和右侧槽之间的过渡槽腔,使翻板倾倒的水体可顺利流转进入右侧槽;
11.所述溢流槽内还设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竖直设置后将所述溢流槽的槽腔分隔为左右两个腔室,所述过滤板上密布过滤孔,便于使所述左侧槽向所述右侧槽内倾倒的水体在通过所述过滤板时经过初步过滤,滤除水体中的大颗粒杂质和具有一定长度的食材边角料等杂物,避免其进入右侧槽内,影响槽内水体的清洗效果。
1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置其用意在于利用双星盆台的双槽结构实现两个槽腔内水体的转移,且在转移时实现水体过滤,以确保转移后水体在进行二次利用时的洁净度,而如果仅通过使用锅碗瓢盆等容器采用舀水方式转移,则无法有效滤除水体中的杂物。通过设置翻板作为左侧槽内水体的倾倒结构,配合在溢流槽内设置控制排水口启闭的开关和防止颗粒杂物和食材边角料进入右侧槽的过滤板,实现了水体转移时的粗略净化,可使转移后的水体具有较好的二次利用效果。
13.本实用新型中,对排水开关组件可作如下结构设置:所述排水开关组件包括连杆,所述堵头固定于所述连杆上,所述连杆的上端穿出所述溢流槽的顶壁,在溢流槽的顶部外侧对连杆的上端进行提拉操作时,可带动所述堵头上下,从而使其下移后封堵溢流槽的排水口,使其上提后从排水口中起出。
14.本实用新型在操作连杆的提拉下压时,为避免其定位不准而使堵头无法对准排水口,可进一步按如下结构设置:
15.所述溢流槽的排水口内固定嵌入一过滤篮,所述过滤篮上设有滤孔,所述过滤篮的中心位置还设有一连杆穿孔,所述连杆的杆身穿过堵头后,其下端伸入所述连杆穿孔内,此时提拉连杆,由于下端在连杆穿孔中上下,因此其始终被过滤篮限制住,从而使连杆的提拉得以定位。另外,为避免操作不当导致连杆被提拉过高而使连杆下端被起出连杆穿孔,可进一步作如下设置:在所述连杆的杆身上固定设置一上限部,所述上限部呈水平向凸起于所述连杆的杆身,且位于所述溢流槽的顶壁下方,在连杆被提拉至一定高度时,上限部被顶壁阻挡,使连杆无法进一步被提起。而之所以不将限位结构设置在过滤篮处,则是因为要确保过滤篮有足够的下水空隙,避免限位结构阻挡排水。
16.本实用新型中,为优化过滤板在水体转移过程中的过滤效果,避免产生较大的过滤盲区,可对其按如下结构设置:所述过滤板的前侧边和后侧边分别紧贴所述溢流槽的前侧壁和后侧壁,
17.所述过滤板连接所述连杆,所述过滤板的上侧边和下侧边满足:当所述连杆提拉至所述上限部被溢流槽顶壁阻挡时,所述过滤板的上侧边紧贴所述溢流槽的顶壁,当所述连杆下压后使所述堵头塞堵住所述溢流槽的排水口时,所述过滤板的下侧边紧贴所述溢流槽的槽底。
18.本实用新型为提高水体转移效率,可对溢流孔做如下结构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侧槽和所述溢流槽之间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左溢流孔,且至少两个所述左溢流孔在侧壁上沿着一水平直线间隔设置,所述右侧槽和所述溢流槽之间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右溢流孔,且至少两个所述右溢流孔在侧壁上沿着一水平直线间隔设置。
19.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侧壁上设置多个溢流孔,增加水体自左侧槽向右侧槽转移的效
率。
20.其中,所述溢流孔设置为一沿水平方向设置的长条状结构的槽孔。
21.本实用新型为实现翻板与翻转组件的转动连接,可按如下结构设置:所述翻板的右侧边设有凹陷,凹陷内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翻板的左侧边平行,
22.所述翻转组件上设有便于卡入所述转轴的卡口。
23.本实用新型为实现翻转组件的固定,可按如下结构设置:所述翻转组件上设有吸盘,便于将所述翻转组件固定在所述左侧槽的内壁上,比如,将翻转组件吸附左侧槽的右侧壁上靠近槽底的位置,或者将翻转组件吸附在左侧槽的槽底上靠近右侧壁的位置。
24.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双星盆台结构中对于两个水槽之间水体的转移,从而使水体得到二次利用,以此达到节水效果,配合过滤板和可控制排水口启闭的溢流槽的设计,确保了二次利用的水体具有较好的洁净度。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俯视视角观察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主视视角观察时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图3中的溢流槽所在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翻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翻转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或“具有”及其任何变形,其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成部件或单元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组成部件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部件组成或者组成单元。
32.参照图1、图2、图3,一种节水式双星盆,包括盆架体,盆架体在其支架10上内沿左右方向并排设有两个槽腔,包括左侧槽21和右侧槽22,左侧槽21和右侧槽22之间设有溢流槽23,相对于左侧槽21和右侧槽22而言,溢流槽23呈一顶部封闭的腔体,且其左侧壁为左侧槽21的右侧壁,溢流槽23的右侧壁为右侧槽22的左侧壁;
33.左侧槽21、右侧槽22和溢流槽23的槽腔底部均设有排水口,各个排水口通过连接下水管路连入下水管道中进行槽腔内水体的下排;
34.左侧槽21的右侧壁上设有连通左侧槽21和溢流槽23的左溢流孔2101,右侧槽22的左侧壁设有连通右侧槽22和溢流槽23的右溢流孔;
35.左侧槽21内设有翻板30,翻板30的左侧边转动连接翻转组件40,翻转组件40连接左侧槽21的内壁(该内壁可为左侧槽的右侧壁,也可为左侧槽的槽底上靠近左侧壁的位
置),通过翻转翻板30,将翻板30上的水体向左溢流孔2101方向倾倒,使其通过左溢流孔2101进入溢流槽23,待溢流槽23内充盈水体后,水体则将通过右溢流孔流入右侧槽22,控制翻板30的翻转速度可将左侧槽21内的水体中的大部分转移至右侧槽22内作为可进行二次利用的水体;
36.如图4所示,溢流槽23内设有排水开关组件,排水开关组件包括一便于对溢流槽23的排水口进行封堵的堵头501,便于通过排水开关组件控制溢流槽23的排水口的启闭,在转移水体过程中,溢流槽23的排水口关闭,此时溢流槽23即相当于左侧槽21和右侧槽22之间的过渡槽腔,使翻板30倾倒的水体可顺利流转进入右侧槽22;
37.溢流槽23内还设有过滤板60,过滤板60竖直设置后将溢流槽23的槽腔分隔为左右两个腔室,过滤板60上密布过滤孔,便于使左侧槽21向右侧槽22内倾倒的水体在通过过滤板60时经过初步过滤,滤除水体中的大颗粒杂质和具有一定长度的食材边角料等杂物,避免其进入右侧槽22内,影响槽内水体的清洗效果。
38.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置其用意在于利用双星盆台的双槽结构实现两个槽腔内水体的转移,且在转移时实现水体过滤,以确保转移后水体在进行二次利用时的洁净度,而如果仅通过使用锅碗瓢盆等容器采用舀水方式转移,则无法有效滤除水体中的杂物。通过设置翻板30作为左侧槽21内水体的倾倒结构,配合在溢流槽23内设置控制排水口启闭的开关和防止颗粒杂物和食材边角料进入右侧槽22的过滤板60,实现了水体转移时的粗略净化,可使转移后的水体具有较好的二次利用效果。
3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设置过滤板60的用意不仅在于滤除转移水体中的杂物,还在于可使溢流孔设置得较大,其原因在于:在现有技术的双星盆结构中,溢流孔的孔径一般设置得较小且位于水槽的高限位置,此时则会导致流量较小,而通过翻板30实现的水体转移过程需要较大流量,因此溢流孔需设置得较大,而这样虽然可有效提高流量,却无法阻挡杂物。设置过滤板60的做法则可通过其较大的覆盖面,在有效提高流量的同时,又能过滤杂物,从而确保进入右侧槽22的水体具有较好的洁净度。
40.本实用新型在安装翻板到左侧槽内时,翻板30呈水平放置于左侧槽21的靠近底部的位置,其前后左右四个侧边设置为紧贴左侧槽21的前后左右侧壁,在左侧槽21正常使用时,翻下后呈水平的翻板30相当于将左侧槽21的槽底提升了较小的高度,由于一般的双星盆台的底部较深,其占用较小高度的空间,对日常使用的影响可忽略。
4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为避免左侧槽21使用过程中,在呈水平放置的翻板30上沉积过多的杂物而无法有效清理,也可以在翻板30上设置下水口(图中未示出)并使其位于左侧槽21自身的排水口的正上方,使用左侧槽21时可通过塞子将该翻板的下水口塞堵住,在需要对左侧槽21进行排水操作时,可起出该塞子。
4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不在翻板30上设置下水口,则可将便于下水的空隙设置在翻板30的左侧边,比如在翻板的左侧边设置向右侧凹进的凹陷结构作为下水开口,该下水开口的凹陷结构同时也可以作为翻转翻板时的着力位置。
43.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翻板也可换位设置在右侧槽内,当左侧槽和右侧槽的尺寸相同时,左侧槽的翻板可直接替换至右侧槽使用,而当两者不相同时,则需要为右侧槽准备尺寸匹配的翻板。
44.本实用新型中,排水开关组件可按如下结构做进一步设置:如图3所示,排水开关
组件包括连杆502,堵头501固定于连杆502上,连杆502的上端穿出溢流槽23的顶壁,在溢流槽23的顶部外侧对连杆502的上端进行提拉操作时,可带动堵头501上下,从而使其下移后封堵溢流槽23的排水口,使其上提后从排水口中起出。为便于操作,可在连杆502的穿出端设置便于人手握持操作的手柄503。
4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操作连杆502提拉下压时,为避免其定位不准而使堵头501无法对准排水口,可进一步按如下结构设置:如图3、图4所示,溢流槽23的排水口内固定嵌入一过滤篮504,过滤篮504上设有滤孔,过滤篮504的中心位置还设有一连杆穿孔,连杆502的杆身穿过堵头501后,其下端穿过连杆穿孔伸入过滤篮504中,此时提拉连杆502,由于下端在连杆穿孔中上下,因此其始终被过滤篮504限制住,从而使连杆502的提拉得以定位。另外,为避免操作不当导致连杆502被提拉过高而使连杆502的下端被起出连杆穿孔,可进一步作如下设置:在连杆的杆身上固定设置一上限部505,上限部505呈水平向凸起于连杆502的杆身,且位于溢流槽23的顶壁下方,在连杆502被提拉至一定高度时,上限部505被顶壁阻挡,使连杆502无法进一步被提起。而之所以不将限位结构设置在过滤篮504处,则是因为要确保过滤篮504有足够的下水空隙,避免限位结构阻挡排水。
46.另外,为避免连杆502的下端下沉时超限而对溢流槽23所连接的排水管路造成损伤,可在过滤篮504底部设置连接管506,下水管路通过该连接管506连接过滤篮底部504,该连接管506竖直设置,其(上下方向的)长度大于连杆502的上下行程。连杆502的上下行程是指其运动上限位置至运动下限位置之间的距离,可按如下定义:在连杆502被上提至上限部505受阻挡时,其上任一点x所在水平高度定义为a,连杆502下压至堵头501塞堵溢流槽排水口时,该点x所在水平高度定义为b,则a、b之间的直线距离即为该上下行程。
47.本实用新型中,为优化过滤板60在水体转移过程中的过滤效果,避免产生较大的过滤盲区,可对其按如下结构设置:如图2所示,过滤板60的前侧边和后侧边分别紧贴溢流槽23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如图3所示,过滤板60连接连杆502,过滤板60的上侧边和下侧边满足:当连杆502提拉至上限部505被溢流槽顶壁阻挡时,过滤板60的上侧边紧贴溢流槽顶壁,当连杆502下压后使堵头501塞堵住溢流槽排水口时,过滤板60的下侧边紧贴溢流槽的槽底。如图4示出结构即为过滤板60的上侧边紧贴溢流槽顶壁的情况。
4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如图4所示,过滤板60的设置位置可位于左溢流孔2101和连杆502之间,也可以设置使其位于右溢流孔2201和连杆502之间,其中,当过滤板60设置在右溢流孔2201和连杆502之间时,过滤板60可设置为固定结构,其上侧边紧贴溢流槽顶壁的同时,下侧边可紧贴溢流槽的槽底,此时,当水体从左侧槽21转移至右侧槽22后,经过滤板60过滤出的杂物位于过滤板60和左溢流孔2101之间,溢流槽23的排水口也位于该区域,因此随着水体转移完成,在溢流槽23内的水体向下流向排水口的过程中,杂物将随水体一起向下流向下水管路;
49.而之所以将过滤板60设置为随连杆502一起动作的用意在于,当过滤板60设置在左溢流孔2101和连杆502之间时,水体从左侧槽21转移至右侧槽22后,经过滤板60过滤出的杂物位于过滤板60和左溢流孔2101之间,而溢流槽23的排水口则位于过滤板60和右溢流孔2201之间的区域,此时,过滤出的杂物受过滤板60阻挡形成堆积,从而阻挡后续的水体转移,减小流量,甚至最终使左溢流孔2101完全被堵塞。在这一情况下,将过滤板60设置为随连杆502一起动作,当连杆502被提起而使排水口打开时也使过滤板60被提起,此时,过滤板
60的下端与溢流槽23的底部形成一开口,过滤出的杂物可随着溢流槽23内剩余水体的向下流动过程,而从该开口被水体冲入排水口进入下水管路,另外,当堵塞较严重,或者溢流槽23内的水体排尽后依然无法完全将杂物全部冲入下水管路,则可配合翻板30操作提高清渣质量,具体按如下步骤:连杆502被提起后打开溢流槽排水口,将翻板30缓慢翻起使水体在未迅速汇聚于溢流槽23内而流向右侧槽22前,使进入溢流槽23的水体形成向溢流槽排水口流动的水流,在流动过程中冲刷堆积的杂物,使之随水流流入下水管路。
5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为实现过滤板60随连杆502同步动作的效果,可按如下结构设置:如图4所示,过滤板60可通过一支架601固定连接连杆502。
5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过滤板直接设置在连杆的杆身上,即是说,此种情况下,连杆的杆身紧贴在过滤板的板面上。
52.需要说明的是,溢流槽23的空间一般设置得较狭窄,避免其影响左右两个水槽的容积,因此溢流槽23可在不设置开放式维护开孔的情况下,对其顶壁做快拆结构设置,此时,将溢流槽23设置为如左侧槽21和右侧槽22相同的开口槽结构,而在其顶部开口处设置顶板(图中未示出)将其开口封闭,封闭后的溢流槽的顶壁即为该顶板的下表面,该顶板可通过螺栓等紧固件紧固于溢流槽顶部开口边缘后使其将该顶部开口封闭,为实现密封效果,可在溢流槽顶部开口边缘附着一圈密封圈,再将顶板盖合其上后利用螺栓等紧固件紧固。为便于紧固件的设置,可在溢流槽的内壁上靠近其顶部开口处设置耳座,其上开设螺栓孔。
53.本实用新型为提高左右槽体之间的水体转移效率,可对溢流孔做如下结构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左侧槽和溢流槽之间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左溢流孔,且至少两个左溢流孔在侧壁上沿着一水平直线间隔设置,右侧槽和溢流槽之间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右溢流孔,且至少两个右溢流孔在侧壁上沿着一水平直线间隔设置。
5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侧壁上设置多个溢流孔,增加水体自左侧槽向右侧槽转移的效率。
55.在其中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溢流孔设置为一沿水平方向设置的长条状结构的槽孔。如图1示出结构中,左溢流孔2101即设置为长条状结构的槽孔。
56.本实用新型为实现翻板30与翻转组件40的转动连接,可按如下结构设置: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翻板30的右侧边设有凹陷301,凹陷301内设有转轴302,转轴302的轴线与翻板30的右侧边平行,如图6所示,翻转组件40上设有便于卡入转轴302的卡口401,翻板30在安装到左侧槽21前,先将翻转组件40对应翻板30安装到槽内后的凹陷和转轴所在位置固定于槽内壁上,再将翻板30的右侧边的凹陷对准翻转组件40,使其中的转轴302沿着翻转组件40上的卡口401卡入翻转组件40内,实现翻转组件40与翻板30的转动连接。
57.本实用新型为实现翻转组件40的固定,可按如下结构设置:如图3、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组件40上设有吸盘402,便于将翻转组件40固定在左侧槽21的内壁上,比如,将翻转组件40吸附左侧槽21的右侧壁上靠近槽底的位置,或者将翻转组件40吸附在左侧槽21的槽底上靠近右侧壁的位置。
5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翻转组件40可前后间隔地设置两个,形成两个转动连接点,以便使翻板30翻转时保持平稳。
59.本实用新型为便于翻板30在水槽内放置时保持水平,如图3所示,可在左侧槽21的
左侧壁上设置便于架设翻板30左侧的搁置台2102,其呈一向右凸起于左侧槽21的左侧壁的凸起结构。
60.或者,在不设置搁置台的情况下,可在翻板下表面设置支脚(图中未示出),在翻板翻下后在水槽内呈水平放置时,通过支脚提供支撑效果。支脚可设置在翻板下表面靠近翻板的左侧边处。
61.另外,本实用新型中,为便于提起翻板,如图5所示,可在翻板上设置提手303。提手303可设置在翻板30的上表面靠近其左侧边处。
6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双星盆台结构的水槽应用场景中,操作方便,安装及维护也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便利性。结构较简单,且相对于传统双星盆台而言,主体结构并没有较大的变化,因此其完全可以利用传统双星盆台进行较简单的结构改进,改制成本低,工艺相对较简单,比如,对应传统双星盆台的槽体长宽尺寸制作对应尺寸的翻板和配套的翻转组件,再制作独立的溢流槽和该槽体内的包括排水开关组件、过滤板等相关结构单元,然后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将其设置于传统结构的溢流管所在空间,使其左邻于左侧槽,右邻于右侧槽,接缝处利用密封垫或者硅胶等做密封处理。另外,还需对传统结构的溢流管所在空间的顶部的连接板面做处理,开设便于控制排水开关组件的连杆穿出的通孔,此时,该顶部连接面板即成型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溢流槽的顶部盖板,需要说明的是,在此种改进方式下,为避免破坏原始槽体结构的强度(传统结构的双星盆台,其溢流管所在区域顶部一般为与左右两槽体一体连接的不锈钢板),可不对该顶部盖板区域做独立化处理,即保持原始的一体连接结构,而相应的,可在溢流槽底部或者前侧面做独立化处理,形成维护开孔和对应封闭该开孔的盖板结构,并在盖板封闭时做好对应的密封处理。
6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