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岩土注浆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0099发布日期:2022-03-16 15:0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岩土注浆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及地下岩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岩土注浆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2.现代建筑施工技术条件下,针对相关地下含水丰富,底层结构不稳定,裂隙发育状况较差的地质环境,通过钻孔向右含水裂隙、空洞或不稳定的地层注入水泥浆或其它浆液,能够很好的起到堵水防渗、增强地质岩层承载性能、加固地层应力的施工效果。地下岩土注浆加固装置是岩土工程中常用。
3.现有的地下岩土注浆加固装置大多使用不便,不方便对注浆机构进行收取和放置,给使用者带来麻烦,降低了使用者对地下岩土注浆加固装置的体验感,不能满足当今,且浆液在输送过程中容易固化,不便于进入细小孔隙中,影响了地下岩土的加固效果,另一方面注浆管要进入地下,装置的移动不够方便。
4.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地下岩土注浆加固装置,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岩土注浆加固装置,解决了浆液在输送过程中容易固化、装置灵活性较差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岩土注浆加固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底座和安装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后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立杆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注浆泵,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轮,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嵌入连接有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置入处,所述置入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注浆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所述置入处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注入口,所述注入口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置入处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加热套筒,所述加热套筒的外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固件,所述第一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导线,所述传导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热器,所述置入处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固垫。
9.优选的,所述控制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拉杆,所述推拉杆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且固定座的横截面积大于推拉杆。
10.优选的,所述注浆管与置入处形成t型,所述注浆泵通过连接管与注浆管相连。
11.优选的,所述置入处与注浆管的外部都设有加热套筒,所述传导线设有三根,且与加热器与第一电机相连。
12.(三)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岩土注浆加固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注浆加固机构,搅拌杆和搅拌叶部,可以防止浆液在输送过程中进行固化,搅拌杆的转动带动搅拌叶进行混匀搅拌,然后输送到注浆管的末端进行加固工作,支撑柱用于支撑,移动轮可以带动装置的移动,便于搬运,可以节省人力,提高了地下岩土注浆加固装置的便捷性。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热机构,置入处与注浆管形t型,且加热套筒呈t型,一方面可以对注浆管的内部物料进行保温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进行保护,延长使用寿命,固定块与加固件相互配合,对加热套筒进行固定,加热器对加热套筒进行传导,由此对浆液进行一个保温加热,防止凝结速度过快,可以提高地下岩土注浆加固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主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套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主体的内部后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装置主体;2、底座;3、安装板;4、第一电机;5、立杆;6、推拉杆;7、控制器;8、注浆泵;9、支撑柱;10、移动轮;11、注浆管;12、第二电机;13、搅拌杆;14、搅拌叶;15、注入口;16、连接管;17、置入处;18、加固垫;19、加热套筒;20、固定块;21、加固件;22、传导线;23、加热器;24、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岩土注浆加固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底座2和安装板3,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装置主体1的顶部后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3,安装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装置主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立杆5,立杆5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7,立杆5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注浆泵8,底座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9,支撑柱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轮10,装置主体1的内部嵌入连接有注浆管11,
注浆管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置入处17,置入处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2,注浆管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13,搅拌杆1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4,置入处17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注入口15,注入口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6,置入处17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加热套筒19,加热套筒19的外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0,固定块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固件21,第一电机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导线22,传导线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热器23,置入处1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固垫18。
25.优选的,控制器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拉杆6,推拉杆6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座24,且固定座24的横截面积大于推拉杆6,在传统的地下岩土注浆加固装置中,缺少了便于辅助移动的结构,使用者只能寻找受力点进行移动,移动过程比较艰难,通过设置推拉杆6,推拉杆6与立杆5形成倒l型,便于使用者拿取进行移动,固定座24对推拉杆6进行稳固作用,可以提高地下岩土注浆加固装置的实用性。
26.优选的,注浆管11与置入处17形成t型,注浆泵8通过连接管16与注浆管11相连,由控制器7、注浆泵8、支撑柱9、移动轮10、注浆管11、第二电机12、搅拌杆13、搅拌叶14、注入口15、连接管16、置入处17共同组成注浆加固机构,现有的地下岩土注浆加固装置大多使用不便,不方便对注浆机构进行收取和放置,给使用者带来麻烦,降低了使用者对地下岩土注浆加固装置的体验感,不能满足当今,且浆液在输送过程中容易固化,通过设置注浆加固机构,控制器7用于进行控制装置注浆的工作状态,注浆泵8与注入口15,用于对物料进行混合和输送,且注浆泵8的物料通过连接管16进行输送,先输送到注入口15再转入置入处17,置入处17面积较大,便于进行混合,再由置入处17进入到注浆管11的内部,其内部设有搅拌杆13和搅拌叶14的内部,防止浆液在输送过程中进行固化,不便于使用,通过第二电机12带动搅拌杆13的转动,搅拌杆13的转动带动搅拌叶14进行混匀搅拌,然后输送到注浆管11的末端进行加固工作,支撑柱9用于支撑,移动轮10可以带动装置的移动,便于搬运,可以节省人力,提高了地下岩土注浆加固装置的便捷性。
27.优选的,置入处17与注浆管11的外部都设有加热套筒19,传导线22设有三根,且与加热器23与第一电机4相连,由安装板3、第一电机4、加热套筒19、固定块20、加固件21、传导线22、加热器23共同组成加热机构,传统的地下岩土注浆加固装置中对于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容易凝固,不方便用于注浆的问题突出,不符合现在市场上的技术需求,通过设置加热机构,置入处17与注浆管11形t型,且加热套筒19呈t型,一方面可以对注浆管11的内部物料进行保温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进行保护,延长使用寿命,固定块20与加固件21相互配合,对加热套筒19进行固定,安装板3进行一个放置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工作通过传导线22传导动能,带动加热器23进行运转,加热器23对加热套筒19进行传导,由此对浆液进行一个保温加热,防止凝结速度过快,可以提高地下岩土注浆加固装置的实用性。
28.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首先通过控制器7进行控制装置注浆的工作状态,注浆泵8与注入口15,用于对物料进行混合和输送,且注浆泵8的物料通过连接管16进行输送,先输送到注入口15再转入置入处17,置入处17面积较大,便于进行混合,再由置入处17进入到注浆管11的内部,其内部设有搅拌杆13和搅拌叶14的内部,防止浆液在输送过程中进行固化,不便于使用,通过第二电机12带动搅拌杆13的转动,搅拌杆13的转动带动搅拌叶14进行混匀搅拌,然后输送到注浆管11的末端进行加固工作,支撑柱9用于支撑,移动轮10可以带动装置的移动,然后第一电机4工作通过传导线22传导动能,带动加热器23进行运
转,加热器23对加热套筒19进行传导,由此对浆液进行一个保温加热,防止凝结速度过快。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