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汛挡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79629发布日期:2022-01-12 12:02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汛挡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汛挡水装置。


背景技术:

2.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实现其目标。
3.现有的水利工程用的防汛装置不够牢固,水利工程的防汛装置多采用布袋装填泥土构筑沙袋墙,沙袋墙的抗冲刷能力较差,布袋内的泥土容易流失,进而造成泥土的大量浪费,利用率较差,且当水位土壤上涨时,需要很多人力物力填装沙袋来对沙袋墙增高,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沿着影响防汛工作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汛挡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汛挡水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一侧设置有与其呈角度分布的倾斜的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的背部设置有支撑机构,且所述挡水板内设置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内设置有可向上浮动延伸的浮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阻隔罩,所述阻隔罩与挡水板侧壁紧密接触。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与挡水板之间呈钝角分布,且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前侧设置为倾斜面,通过将底板与挡水板之间呈钝角分布,使得挡水板呈向后倾状,并在支撑机构的作用下,使得挡水板、支撑机构与地面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使得不易被水冲走或被大风刮走。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浮板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浮板,所述限位浮板的宽度大于浮板的宽度,所述浮板的顶端设置有盖板,通过限位浮板与浮板之间的配合,当水流较大,水位较高时,此时浮板与限位浮板会随着的水位的上涨而向上延伸,从而提高了该挡水装置的挡水高度,使得该装置可快速应对水位突然上涨的情况,实用性强。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浮板的宽度与活动腔的宽度相吻合,且所述挡水板的顶端位于活动腔的上方处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与浮板的宽度相吻合,所述盖板的宽度大于开口的宽度,通过设置限位浮板与活动腔之间的配合,对浮板起到了良好的限位作用,提高了浮板的稳定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阻隔罩的外侧壁设置为倾斜状,且所述阻
隔罩内壁与挡水板侧壁之间存在有容纳腔,所述阻隔罩的表面设置有有序分布的第一溢水口,通过阻隔罩的设置,使得洪水首先不会与挡水板接触,从而降低洪水对挡水板的冲击力,对装置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洪水来临时,洪水先冲刷阻隔罩,部分洪水由第一溢水口进入到阻隔罩与挡水板构成的容纳腔内,使得阻隔罩可有效防止洪水直接冲刷到挡水板,避免整个装置因为冲击而倾覆,水流由第一溢水口逐渐流入容纳腔内,使得挡水板受到的集中应力大大降低,并可利用水的自重对整个装置起到了固定的作用,使得水流压在底板的上表面,通过水的自重来拉扯挡水板向后的力,从而使得装置不易被水流冲走。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挡水板内壁位于活动腔的底部设置有集水腔,且所述挡水板的侧壁设置有有序分布的与集水腔相连通的第二溢水口,通过集水腔的设置,当容纳腔内的水位高于第二溢水口时,此时水流便会进入集水腔中,当集水腔中的水装满时,在浮力的作用下,集水腔中的水流会推动限位浮板及浮板上移,从而使得浮板延伸至挡水板的上方,从而使得该挡水装置的挡水高度增高了,避免了当洪水突然上涨需要人工进行加高的现象发生,大大增强了挡水效率,安全性强。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与挡水板背部转动连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通过固定锥与地面固定连接,通过支撑杆与固定座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更加稳固。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挡水板及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对接边,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对接边,所述第一对接边的底部与底板的底部平齐,且所述第一对接边的侧壁设置有与第二对接边相对应的对接槽,所述对接槽的尺寸与第二对接边的尺寸相吻合,通过第一对接边与第二对接边之间的配合,大大减小了相邻挡水板之间的缝隙,从而减小了水流溢出挡水板的量,同时,有利于多个装置之间的快速对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挡水板的侧壁设置有与集水腔相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通过排水管及控制阀的设置,当洪水退去时,可通过开启控制阀将集水腔内的水排出。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阻隔罩的设置,使得洪水首先不会与挡水板接触,从而降低洪水对挡水板的冲击力,对装置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洪水来临时,洪水先冲刷阻隔罩,部分洪水由第一溢水口进入到阻隔罩与挡水板构成的容纳腔内,使得阻隔罩可有效防止洪水直接冲刷到挡水板,避免整个装置因为冲击而倾覆,水流由第一溢水口逐渐流入容纳腔内,使得挡水板受到的集中应力大大降低,并可利用水的自重对整个装置起到了固定的作用,使得水流压在底板的上表面,通过水的自重来拉扯挡水板向后的力,从而使得装置不易被水流冲走。
17.2、通过集水腔的设置,当容纳腔内的水位高于第二溢水口时,此时水流便会进入集水腔中,当集水腔中的水装满时,在浮力的作用下,集水腔中的水流会推动限位浮板及浮板上移,从而使得浮板延伸至挡水板的上方,从而使得该挡水装置的挡水高度增高了,避免了当洪水突然上涨需要人工进行加高的现象发生,大大增强了挡水效率,安全性强。
附图说明
18.图1为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汛挡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汛挡水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汛挡水装置中阻隔罩与挡水板的分解图。
21.图4为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汛挡水装置中挡水板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挡水板;2、底板;3、阻隔罩;4、支撑杆;5、固定座;6、第一对接边;7、第二对接边;8、第一溢水口;9、浮板;10、盖板;11、第二溢水口;12、集水腔;13、活动腔;14、限位浮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汛挡水装置,包括底板2,所述底板2一侧设置有与其呈角度分布的倾斜的挡水板1,所述挡水板1的背部设置有支撑机构,且所述挡水板1内设置有活动腔13,所述活动腔13内设置有可向上浮动延伸的浮板9,所述底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阻隔罩3,所述阻隔罩3与挡水板1侧壁紧密接触。
25.所述底板2与挡水板1之间呈钝角分布,且所述底板2的上表面前侧设置为倾斜面。
26.通过将底板2与挡水板1之间呈钝角分布,使得挡水板1呈向后倾状,并在支撑机构的作用下,使得挡水板1、支撑机构与地面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使得不易被水冲走或被大风刮走。
27.所述浮板9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浮板14,所述限位浮板14的宽度大于浮板9的宽度,所述浮板9的顶端设置有盖板10。
28.通过限位浮板14与浮板9之间的配合,当水流较大,水位较高时,此时浮板9与限位浮板14会随着的水位的上涨而向上延伸,从而提高了该挡水装置的挡水高度,使得该装置可快速应对水位突然上涨的情况,实用性强。
29.所述限位浮板14的宽度与活动腔13的宽度相吻合,且所述挡水板1的顶端位于活动腔13的上方处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与浮板9的宽度相吻合,所述盖板10的宽度大于开口的宽度。
30.通过设置限位浮板14与活动腔13之间的配合,对浮板9起到了良好的限位作用,提高了浮板9的稳定性。
31.所述阻隔罩3的外侧壁设置为倾斜状,且所述阻隔罩3内壁与挡水板1侧壁之间存在有容纳腔,所述阻隔罩3的表面设置有有序分布的第一溢水口8。
32.通过阻隔罩3的设置,使得洪水首先不会与挡水板1接触,从而降低洪水对挡水板1的冲击力,对装置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洪水来临时,洪水先冲刷阻隔罩3,部分洪水由第一溢水口8进入到阻隔罩3与挡水板1构成的容纳腔内,使得阻隔罩3可有效防止洪水直接冲刷到挡水板1,避免整个装置因为冲击而倾覆,水流由第一溢水口8逐渐流入容纳腔内,使得挡水板1受到的集中应力大大降低,并可利用水的自重对整个装置起到了固定的作用,使得水流压在底板2的上表面,通过水的自重来拉扯挡水板1向后的力,从而使得装置不易被水流冲走。
33.所述挡水板1内壁位于活动腔13的底部设置有集水腔12,且所述挡水板1的侧壁设置有有序分布的与集水腔12相连通的第二溢水口11。
34.通过集水腔12的设置,当容纳腔内的水位高于第二溢水口11时,此时水流便会进入集水腔12中,当集水腔12中的水装满时,在浮力的作用下,集水腔12中的水流会推动限位浮板14及浮板9上移,从而使得浮板9延伸至挡水板1的上方,从而使得该挡水装置的挡水高度增高了,避免了当洪水突然上涨需要人工进行加高的现象发生,大大增强了挡水效率,安全性强。
35.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与挡水板1背部转动连接的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固定座5,所述固定座5通过固定锥与地面固定连接。
36.通过支撑杆4与固定座5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更加稳固。
37.所述挡水板1及底板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对接边6,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对接边7,所述第一对接边6的底部与底板2的底部平齐,且所述第一对接边6的侧壁设置有与第二对接边7相对应的对接槽,所述对接槽的尺寸与第二对接边7的尺寸相吻合。
38.通过第一对接边6与第二对接边7之间的配合,大大减小了相邻挡水板1之间的缝隙,从而减小了水流溢出挡水板1的量,同时,有利于多个装置之间的快速对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9.所述挡水板1的侧壁设置有与集水腔12相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40.通过排水管及控制阀的设置,当洪水退去时,可通过开启控制阀将集水腔12内的水排出。
4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42.使用时,将该装置安装于需要阻挡洪水的位置,使得底板2与地面接触,使得支撑杆4转动至倾斜状,使得支撑杆4与挡水板1及地面构成稳定的三角形状,然后通过固定锥将固定座5与地面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对接边6与第二对接边7之间的配合,将多个该装置对接在一起,形成长长的挡水屏障,当洪水来临时,洪水先冲刷阻隔罩3,部分洪水由第一溢水口8进入到阻隔罩3与挡水板1构成的容纳腔内,使得阻隔罩3可有效防止洪水直接冲刷到挡水板1,避免整个装置因为冲击而倾覆,水流由第一溢水口8逐渐流入容纳腔内,使得挡水板1受到的集中应力大大降低,并可利用水的自重对整个装置起到了固定的作用,使得水流压在底板2的上表面,通过水的自重来拉扯挡水板1向后的力,从而使得装置不易被水流冲走,当容纳腔内的水位高于第二溢水口11时,此时水流便会进入集水腔12中,当集水腔12中的水装满时,在浮力的作用下,集水腔12中的水流会推动限位浮板14及浮板9上移,从而使得浮板9延伸至挡水板1的上方,从而使得该挡水装置的挡水高度增高了,避免了当洪水突然上涨需要人工进行加高的现象发生,大大增强了挡水效率,安全性强,当洪水退去时,可通过开启控制阀将集水腔12内的水排出。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