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一体化现浇混凝土护坡及营养土工布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968602发布日期:2022-05-11 10:54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生态一体化现浇混凝土护坡及营养土工布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河道护坡的领域,尤其是涉及生态一体化现浇混凝土护坡及营养土工布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3.生态混凝土,简称植被砼,又名“植被混凝土”、“植生混凝土”、“绿化混凝土”、“生态反滤植生砼”等。多孔种植混凝土又称生态混凝土、绿化混凝土,在实现安全防护的同时又能实现生态种植,是一种能将工程防护和生态修复很好的结合起来的新型护坡材料。其主体以特定粒径骨料作为支承骨架,通过生态胶凝材料和骨料包裹而成,具有一定孔隙结构和强度。其具备三个特点,

强度高,材料本身具有与普通混凝土相当的强度;

构造独特,具备类似于“沙琪玛”一样的骨架,具有较多的连通孔隙,能够为植物的穿透生长提供条件;

低碱环境,种植混凝土碱度较低,适宜植物生长,将其护砌至坡面,在合适的条件下能够实现安全防护与生态绿化一体化,具备三重防护的功效。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的缺陷:在进行边坡施工的过程中,河道两侧的边坡倾斜设置,在进行生态混凝土在边坡上灌注的过程中,由于生态混凝土自身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且在生态护坡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生态混凝土在边坡上厚度均匀,现有的倾斜设置的边坡使灌注的生态混凝土沿着边坡的坡面向下流动,故难以保证生态混凝土的厚度均匀,故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保证浇筑的生态混凝土在坡面上厚度均匀,本技术提供生态一体化现浇混凝土护坡及营养土工布施工方法。
6.本技术提供的生态一体化现浇混凝土护坡及营养土工布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生态一体化现浇混凝土护坡及营养土工布施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步骤一:测量放样,根据对图纸和实地的详细观察和分析,确定进行生态混凝土的施工位置;步骤二:对坡面进行整平及夯实,将各组尺寸预制的木质模板在坡面上进行固定,各组木质模板围合成连通的槽口;步骤三:将混凝土在槽口内部的浇筑并进行振捣,待混凝土失水硬化后将各组木质模板进行拆除,槽口内部的混凝土形成一体连接的、方形结构的边框,各组边框围合成若
干组种植口;步骤四:向各组种植口内部进行营养土工布的铺设,营养土工布与边坡的平面贴合,营养土工布依照种植口的大小进行裁剪及缝合;步骤五:进行生态混凝土的配制,将骨料、壤土、保水粘接剂、盐碱改良剂及复合肥料与混凝土进行均匀搅拌;向各组种植口内部进行生态混凝土的浇筑并进行振捣,待硬化成型后形成生态混凝土层;步骤六:向各组种植口内部进行轻质土层的回填,轻质土层将生态混凝土层进行覆盖;步骤七:进行绿植的栽种,绿植选择冷季型草种,根据当地的季节、土质条件等因素的不同,采用原有的乡土植物种类种子进行播种;各组绿植分布在种植口内部,完成对生态一体化护坡的施工过程。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护坡施工的过程中,在倾斜设置的坡面上进行木质模板的安装,木质模板之间围合的槽口中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的混凝土将槽口进行填充密实,当混凝土硬化后,此时边框形成若干组方形结构的种植口,之后将营养土工布朴铺设在各组种植口中,将生态混凝土进一步向种植口中进行浇筑,浇筑的生态混凝土不断对种植口进行填充,相对于直接在坡面上进行生态混凝土的浇筑,本技术中先在边坡上进行了各组边框的浇筑,之后在各组独立分布的种植口内部进行生态混凝土的浇筑,此时预先浇筑成型的边框形成对生态混凝土的支撑,使生态混凝土从之前整片的区域划分为各组独立的方格区域,故此时各组种植口内部的生态混凝土层不易发生塌落,保证了浇筑的生态混凝土在坡面上厚度均匀。
8.优选的,所述边框两侧倾斜向下延伸的边沿上一体连接有若干组两两水平正对的限位沟槽,两组所述限位沟槽之间挂接固定有不锈钢隔板,所述不锈钢隔板的下端面与所述营养土工布抵紧。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组限位沟槽与边框的两侧边沿一体连接,在进行生态混凝土浇筑之前,将各组不锈钢隔板进行安装,不锈钢隔板的两端与两侧的各组限位沟槽挂接固定,此时各组不锈钢隔板能够对各组种植口内部浇筑的生态混凝土进一步起到分层的作用,相邻不锈钢隔板之间的生态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且各组不锈钢隔板的设置也使各组边框的结构强度提升,各组种植口内部的生态混凝土层不易滑塌。
10.优选的,所述种植口内部插接有若干组钢钎,各组所述钢钎贯穿所述营养土工布并与边坡的坡面插接固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组钢钎插接入种植口内部,各组钢钎的设置使营养土工布能够保持与坡面的贴合,钢钎贯穿营养土工布,使营养土工布不易沿着坡面发生滑塌,营养土工布不易在种植口卷曲,使营养土工布保持在种植口内部铺满。
12.优选的,各组所述钢钎上一体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钢钎的轴线,所述压板与所述营养土工布贴合。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板与钢钎一体连接,钢钎贯穿营养土工布,当进行营养土工布铺设的过程中,压板与营养土工布抵接,压板的设置提升了钢钎与营养土工布之间的接触面积,营养土工布不易在钢钎上滑动滑动,使营养土工布的平整度较高。
14.优选的,所述不锈钢隔板上铰接有若干组抱箍,各组所述钢钎与所述抱箍抱紧固
定。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组抱箍与不锈钢隔板铰接连接,当进行各组钢钎的安装时,各组抱箍与钢钎抱紧固定,上述设置使钢钎在各组种植口内部的稳定性提升,钢钎的设置也起到对生态混凝土层的加固作用。
16.优选的,所述种植口内部覆盖有纱网,所述边框的四周边沿上均预埋有钩子,所述纱网的四周边沿与各组所述钩子挂接固定。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纱网对种植口进行覆盖,纱网的设置起到对种植口的覆盖,当绿植栽种在土层中后,此时纱网起到对土层的压实,使土层不易发生水土流失。
18.优选的,各组所述钢钎的上端部贯穿所述纱网并向边坡的上方弯折。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钎的长度进行设置,当钢钎插接完毕后,此时将纱网与各组钢钎的上端部进行挂接固定,当起风时,纱网不断被刮起,此时各组钢钎的设置使纱网不易离地。
20.优选的,所述种植口内部插接有若干组不锈钢集水管,各组所述不锈钢集水管的圆周外壁上贯穿开孔设置,所述不锈钢集水管从上至下依次贯穿土层、生态混凝土及营养土工布,所述不锈钢集水管的管口与所述纱网抵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组不锈钢集水管插接在种植口内部,不锈钢集水管贯穿各层结构,当降雨时,此时水体不断向不锈钢集水管内部汇集,水体存储在不锈钢集水管内部,在日常状态下,此时栽种的绿植根系不断从不锈钢集水管内部吸收,上述设置实现了边坡的储水,利于绿植的生长。
22.优选的,生态混凝土中添加有保水剂及添加剂,保水剂包括sap高吸水树脂、聚丙稀酰胺(pam)和甲基纤维素(cmc);添加剂包括sr-3/sr-4 (生态混凝土专用添加剂,以碳酸钙、硅石粉,机能性无机盐及改性聚羧酸组成的复合物)。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生态混凝土配制的过程中,进行保水剂及添加剂的添加,保水剂是高吸水性树脂,具有吸水能力强的功能高分子材料,使生态混凝土层形成“微型水库”效应,是生态混凝土的含水量提升;添加剂的添加使生态混凝土的酸碱性得到改善,使生态混凝土层的结构性质改进,促进了绿植的生长。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各组木质模板进行边框的浇筑,进行营养土工布的铺设,将不锈钢隔板与各组限位沟槽挂接固定,进行生态混凝土层的浇筑成型,并进行不锈钢集水管的插接,进行土层的回填,最后将纱网进行挂接,各组钩子的设置使纱网不易掉落,上述设置中生态混凝土从之前整片的区域划分为各组独立的方格区域,故此时各组种植口内部的生态混凝土层不易发生塌落,保证了浇筑的生态混凝土在坡面上厚度均匀;2.通过在生态混凝土中进行保水剂及添加剂的添加,保水剂是高吸水性树脂,具有吸水能力强的功能高分子材料,使生态混凝土层形成“微型水库”效应,是生态混凝土的含水量提升;添加剂的添加使生态混凝土的酸碱性得到改善,使生态混凝土层的结构性质改进,促进了绿植的生长。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搭设木质模板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边坡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边坡;11、不锈钢集水管;2、木质模板;21、边框;22、种植口;23、钩子;3、营养土工布;4、生态混凝土层;5、轻质土层;6、绿植;7、限位沟槽;71、不锈钢隔板;72、抱箍;8、钢钎;81、压板;9、纱网。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生态一体化现浇混凝土护坡及营养土工布施工方法。参照图1,河道的边坡1倾斜设置,边坡1上进行该种生态一体化现浇混凝土护坡的施工。边坡1的坡面上安装有若干组木质模板2,各组木质模板2的规格依照设计施工方案进行预制,在边坡1上进行各组木质模板2的固定;木质模板2之间围合呈方形结构的槽口,各组槽口之间相互连通,各组槽口内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并进行密实振捣。槽口内部的混凝土失水硬化为方形结构的边框21,各组边框21一体连接,各组边框21内部形成进行生态混凝土浇筑的种植口22。
29.参照图2及图3,本技术实施例的生态一体化现浇混凝土护坡及营养土工布施工方法的实施原理为:包括如下的步骤:步骤一:测量放样,根据对图纸和实地的详细观察和分析,确定进行生态混凝土的施工位置;步骤二:对坡面进行整平及夯实,将各组尺寸预制的木质模板2在坡面上进行固定,各组木质模板2围合成连通的槽口;步骤三:将混凝土在槽口内部的浇筑并进行振捣,待混凝土失水硬化后将各组木质模板2进行拆除,槽口内部的混凝土形成一体连接的、方形结构的边框21,各组边框21围合成若干组种植口22;步骤四:向各组种植口22内部进行营养土工布3的铺设,营养土工布3与边坡1的平面贴合,营养土工布3依照种植口22的大小进行裁剪及缝合;步骤五:进行生态混凝土的配制,将骨料、壤土、保水粘接剂、盐碱改良剂及复合肥料与混凝土进行均匀搅拌;向各组种植口22内部进行生态混凝土的浇筑并进行振捣,待硬化成型后形成生态混凝土层4;步骤六:向各组种植口22内部进行轻质土层5的回填,轻质土层5将生态混凝土层4进行覆盖;步骤七:进行绿植6的栽种,绿植6选择冷季型草种,根据当地的季节、土质条件等因素的不同,采用原有的乡土植物种类种子进行播种;各组绿植6分布在种植口22内部,完成对生态一体化护坡的施工过程。
30.参照图3及图4,生态混凝土中添加有保水剂及添加剂,保水剂包括sap高吸水树脂、聚丙稀酰胺(pam)和甲基纤维素(cmc);添加剂包括sr-3/sr-4 (生态混凝土专用添加剂,以碳酸钙、硅石粉,机能性无机盐及改性聚羧酸组成的复合物)。边框21两侧倾斜向下延
伸的边沿上一体连接有若干组两两水平正对的限位沟槽7,限位沟槽7为混凝土材质,限位沟槽7的下端部对营养土工布3压实,限位沟槽7的上端面与边框21远离边坡1的端面共面设置;两组限位沟槽7之间挂接固定有不锈钢隔板71,不锈钢隔板71的下端面与营养土工布3抵紧。
31.各组边框21对边坡1进行铺满,种植口22内部插接有若干组钢钎8,各组钢钎8贯穿营养土工布3并与边坡1的坡面插接固定。各组钢钎8上一体连接有压板81,压板81的所在平面垂直于钢钎8的轴线,压板81与营养土工布3贴合。
32.不锈钢隔板71上铰接有若干组抱箍72,各组钢钎8与抱箍72抱紧固定。种植口22内部覆盖有尼龙材质或不锈钢材质的纱网9,边框21的四周边沿上均预埋有若干组等间距分布的钩子23,纱网9的四周边沿与各组钩子23挂接固定。各组钢钎8的上端部贯穿纱网9并向边坡1的上方弯折。
33.种植口22内部插接有若干组不锈钢集水管11,各组不锈钢集水管11的圆周外壁上贯穿开孔设置,不锈钢集水管11从上至下依次贯穿轻质土层5、生态混凝土层4及营养土工布3,不锈钢集水管11的管口与纱网9抵接。相对于直接在坡面上进行生态混凝土的浇筑,本技术中先在边坡1上进行了各组边框21的浇筑,之后在各组独立分布的种植口22内部进行生态混凝土的浇筑,此时预先浇筑成型的边框21形成对生态混凝土的支撑,使生态混凝土从之前整片的区域划分为各组独立的方格区域,故此时各组种植口22内部的生态混凝土层4不易发生塌落,保证了浇筑的生态混凝土在坡面上厚度均匀。
3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