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沟清理装置及其清理方法

文档序号:30292992发布日期:2022-06-04 16:22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水沟清理装置及其清理方法

1.本发明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水沟清理装置及其清理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交通建设和水利建设等民生工程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公路、高速路、市政工程、园林、人行道、路面路基、建筑房屋、城市交通道路等等工程中都会涉及到排水沟、边沟、截水沟、明沟、干沟、污水沟等沟渠,排水沟的作用主要用于雨水天气和平时生活工业用水的排放,但是由于垃圾的乱扔、排水时泥土的累积、涝渣的过滤堆积等原因经常性的造成沟渠堵塞,因此,对于这些沟渠需要定期进行清理疏通的日常维护。
3.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4.1、清理过程中,排水沟内的杂质如塑料袋或树叶等会对淤泥的抽取导出造成堵塞等影响,现有技术采用人工捡拾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对排水沟的清理效率;
5.2、在对排水沟内淤泥进行清理的过程中,淤泥为一整块的情况下,不便于对淤泥进行抽取导出,会造成抽不动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排水沟清理装置及其清理方法,欲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详见下文阐述。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排水沟清理装置及其清理方法,包括清理车体,所述清理车体的一端上侧设置有罩盖,罩盖上分别设置有照明灯和摄像头,所述清理车体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对淤泥由中部向两侧清理的淤泥清理组件和用于对淤泥进行吸取清理的淤泥导出组件,所述清理车体靠近罩盖的下部一侧设置有杂物清理组件,所述清理车体的下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行走组件和第二行走组件。
9.作为优选,所述淤泥清理组件包括外壳体,外壳体的内部中空下侧开口,所述外壳体内转动设置有第二轴杆,第二轴杆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外壳体内壁上,所述外壳体的上侧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采用双轴电机,第一电机的两个输出轴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杆的一端,两个第一轴杆的另一端均通过第一带传输机构分别与第二轴杆的两端彼此连接,所述第二轴杆的外侧中部位置固定设置有犁刀结构,犁刀结构与第二轴杆之之间彼此固定连接有分割刀,所述第二轴杆的外侧设置有以犁刀结构为中心对称分布的两个螺旋传输肋板,螺旋传输肋板的横截面轮廓形状为长方形,该长方形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轴杆的轴向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轴杆的两端固定设置有挡板。
10.作为优选,所述清理车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t型导轨,t型导轨朝向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外壳体的外侧开设有与t型导轨配合滑动连接的t型滑槽,所述清理车体靠近淤泥清理组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呈l型的支杆,支杆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电动伸缩杆
的推杆头端朝向下方并固定连接至外壳体的外侧壁上,第一电动伸缩杆的推杆伸缩方向与t型导轨的延伸方向一致。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行走组件设置有分布于清理车体两侧的两个,每个第一行走组件包括开设在清理车体上呈u型的转动槽,转动槽的一端开口且开口处转动连接有轮杆的一端,轮杆的另一端转动设置有第一行走轮,所述转动槽内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一端转动设置在转动槽内侧壁上,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与轮杆的转动偏心位置处彼此铰接。
12.作为优选,所述淤泥导出组件包括安装杆,安装杆的一端呈t型固定连接至支杆上,支杆设置有平行分布的两个,两个支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清理车体上,两个支杆的另一端滑动设置有淤泥吸头,两个淤泥吸头之间彼此固定连接有横杆,安装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三电动伸缩杆,第三电动伸缩杆的推杆头端固定连接至横杆上,两个淤泥吸头的一端分别朝向第二轴杆的两端,两个淤泥吸头的另一端连接有分导管的一端,两个分导管的另一端通过主导管彼此连接。
13.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行走组件包括第二行走轮,第二行走轮的外侧呈椭圆球体形状,第二行走轮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行走轮的长轴线共中心轴线,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端穿出第二行走轮长轴线的一端与清理车体彼此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行走轮长轴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至清理车体上。
14.作为优选,所述杂物清理组件包括杂物储放板,杂物储放板固定设置在清理车体内上下贯穿开设有的通槽内,所述通槽内靠近杂物储放板的一侧转动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一端穿出清理车体通过第二带传输机构由第三电机驱动转动,第三电机固定设置在清理车体外壁上,转轴的外侧设置有以其轴线为中心等角度均匀分布的三组以上清理杆,每组包括六个以上沿转轴轴向均匀分布的清理杆,杂物储放板靠近清理杆的一侧设置有梳理齿,梳理齿与清理杆彼此交叉分布,所述罩盖的一侧铰接至清理车体的上侧,罩盖的另一侧通过螺栓与清理车体彼此可拆卸连接。
15.一种排水沟清理装置的清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s1:首先将清理车体放置在排水沟内,由第一行走组件和第二行走组件实现清理车体在排水沟内的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第二行走组件的,第一行走组件的轮杆在第二电动伸缩杆伸缩驱动下相对清理车体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实现对排水沟内一些障碍物的跨越移动;
17.s2:在清理车体由第一行走组件和第二行走组件移动的过程中,杂物清理组件的第三电机输出轴转动,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转动通过第二带传输机构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外侧的清理杆转动,清理杆实现对排水沟内杂物如塑料袋或石块等杂物的清理,并带动这些杂物转动至梳理齿处,由梳理齿将杂物从清理杆上梳理下来储放到杂物储放板上;
18.s3:由杂物清理组件对排水沟内杂物进行清理后便于淤泥清理组件对排水沟内的淤泥进行清理,淤泥清理组件可以实现对排水沟内的淤泥由中部向两侧清理,从而使得淤泥集中到排水沟的两侧,淤泥导出组件实现对排水沟两侧的淤泥进行导出,实现对淤泥的清理;
19.s4:在步骤s3中,淤泥清理组件的第一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轴杆转动,第一轴
杆转动通过第一带传输机构带动第二轴杆转动,第二轴杆转动带动中部外侧设置有的犁刀结构转动,犁刀结构转动对淤泥进行推动到螺旋传输肋板,螺旋传输肋板转动可以实现对淤泥的螺旋传输,淤泥集中到一起后由淤泥导出组件吸取导出即可。
20.有益效果在于:
21.1、清理过程中,在由淤泥清理组件和淤泥导出组件实现对排水沟内淤泥清理之前,杂物清理组件可以将排水沟内的杂质如塑料袋或树叶等进行清理,大大提高了对排水沟的清理效率;
22.2、在对排水沟内淤泥进行清理的过程中,淤泥清理组件的犁刀结构和分割刀配合可以实现对淤泥的犁动和分割,分割后的淤泥由螺旋传输肋板向两侧集中传输,便于淤泥导出组件对淤泥进行抽取导出;
23.3、两个第一行走组件的轮杆转动角度可以分别由各自的第二电动伸缩杆进行控制调节,从而实现根据路面状况的不同进行调节,配合第二行走组件便于清理车体在排水沟内复杂的环境下进行位置移动;
24.4、由第三电动伸缩杆驱动淤泥吸头与淤泥清理组件之间彼此靠近或远离,从而可以根据淤泥量多少活淤泥深度的不同对淤泥吸头位置进行调节;
25.5、清理车体、淤泥清理组件、第一行走组件、淤泥导出组件、第二行走组件和杂物清理组件等之间彼此相互协同、相互配合,实现对排水沟内杂质的清理和对排水沟内淤泥的清理导出等功能,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7.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28.图2是本发明图1的a-a剖面图;
29.图3是本发明图1的左视图;
30.图4是本发明图3的b-b剖面图;
31.图5是本发明图1的仰视图;
32.图6是本发明的螺旋传输肋板立体结构图;
33.图7是本发明图1的立体图;
34.图8是本发明的螺旋传输肋板原理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清理车体;2、淤泥清理组件;201、外壳体;202、第一轴杆;203、第一带传输机构;204、第二轴杆;205、螺旋传输肋板;206、挡板;207、第一电机;208、第一电动伸缩杆;209、t型导轨;210、犁刀结构;211、分割刀;3、第一行走组件;3a、轮杆;3b、第一行走轮;3c、第二电动伸缩杆;3d、转动槽;4、支杆;5、淤泥导出组件;501、安装杆;502、第三电动伸缩杆;503、分导管;504、主导管;505、横杆;506、淤泥吸头;6、第二行走组件;6a、第二行走轮;6b、外轮圈;6c、第二电机;7、杂物清理组件;701、第三电机;702、第二带传输机构;703、转轴;704、清理杆;705、梳理齿;706、杂物储放板;8、罩盖;9、照明灯;10、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37.参见图1-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水沟清理装置及其清理方法,包括清理车体1,清理车体1的一端上侧设置有罩盖8,罩盖8上分别设置有照明灯9和摄像头10,照明灯9和摄像头10可以将排水沟内的情况进行提供光亮和摄像并传输到外部显示屏进行显示,工作人员站在排水沟外进行远程操控,清理车体1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对淤泥由中部向两侧清理的淤泥清理组件2和用于对淤泥进行吸取清理的淤泥导出组件5,清理车体1靠近罩盖8的下部一侧设置有杂物清理组件7,进一步,在对排水沟进行清理时,首先使用杂物清理组件7对排水沟内杂物进行清理,然后再由淤泥清理组件2和淤泥导出组件5配合实现对淤泥的清理,在由杂物清理组件7对杂物进行清理的过程中,可以避免杂物对淤泥清理组件2的清理造成不利影响,清理车体1的下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行走组件3和第二行走组件6。
38.见说明书附图2所示,淤泥清理组件2包括外壳体201,外壳体201的内部中空下侧开口,外壳体201内转动设置有第二轴杆204,第二轴杆204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外壳体201内壁上,外壳体201的上侧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207,第一电机207采用双轴电机,第一电机207的两个输出轴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杆202的一端,两个第一轴杆202的另一端均通过第一带传输机构203分别与第二轴杆204的两端彼此连接,第二轴杆204的外侧中部位置固定设置有犁刀结构210,犁刀结构210与第二轴杆204之间彼此固定连接有分割刀211,第二轴杆204的外侧设置有以犁刀结构210为中心对称分布的两个螺旋传输肋板205,螺旋传输肋板205的横截面轮廓形状为长方形,该长方形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轴杆204的轴向呈倾斜设置,见说明书附图8所示,第二轴杆204的两端固定设置有挡板206。通过上述具体结构设计,在第二轴杆204的转动过程中,分割刀211可以实现对淤泥的切割,切割后的淤泥由犁刀结构210向两侧犁动,然后再由螺旋传输肋板205将切割犁动的淤泥想两侧进行传输即可。
39.清理车体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t型导轨209,t型导轨209朝向上下方向延伸,外壳体201的外侧开设有与t型导轨209配合滑动连接的t型滑槽,清理车体1靠近淤泥清理组件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呈l型的支杆4,支杆4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208,第一电动伸缩杆208的推杆头端朝向下方并固定连接至外壳体201的外侧壁上,第一电动伸缩杆208的推杆伸缩方向与t型导轨209的延伸方向一致。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电动伸缩杆208的推杆伸缩带动外壳体201沿着t型导轨209滑动,从而实现对螺旋传输肋板205和犁刀结构210与地面距离高度的调节,从而实现对清理淤泥深度的调节。
40.第一行走组件3设置有分布于清理车体1两侧的两个,每个第一行走组件3包括开设在清理车体1上呈u型的转动槽3d,转动槽3d的一端开口且开口处转动连接有轮杆3a的一端,轮杆3a的另一端转动设置有第一行走轮3b,转动槽3d内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3c,第二电动伸缩杆3c的一端转动设置在转动槽3d内侧壁上,第二电动伸缩杆3c的另一端与轮杆3a的转动偏心位置处彼此铰接。在实际应用中,两个第一行走组件3的轮杆3a转动角度可以分别由各自的第二电动伸缩杆3c进行控制调节,从而实现根据路面状况的不同进行调节,便
于清理车体1在排水沟内复杂的环境下进行位置移动,便于后续对排水沟内杂质的清理以及淤泥的导出,提高清理车体1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41.淤泥导出组件5包括安装杆501,安装杆501的一端呈t型固定连接至支杆4上,支杆4设置有平行分布的两个,两个支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清理车体1上,两个支杆4的另一端滑动设置有淤泥吸头506,两个淤泥吸头506之间彼此固定连接有横杆505,安装杆50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三电动伸缩杆502,第三电动伸缩杆502的推杆头端固定连接至横杆505上,两个淤泥吸头506的一端分别朝向第二轴杆204的两端,两个淤泥吸头506的另一端连接有分导管503的一端,两个分导管503的另一端通过主导管504彼此连接。通过上述具体结构设计,淤泥吸头506通过分导管503及主导管504与外部进行连通,实现将淤泥导出排水沟,第三电动伸缩杆502的推杆伸缩可以带动横杆505伸缩移动,从而带动淤泥吸头506移动,实现淤泥吸头506与淤泥清理组件2之间距离的调节,在不对淤泥进行吸取时,由第三电动伸缩杆502驱动淤泥吸头506与淤泥清理组件2之间彼此远离,避免淤泥吸头506在行进过程中与排水沟底面造成干涉,而在进行淤泥进行吸取时,可以由第三电动伸缩杆502驱动淤泥吸头506与淤泥清理组件2之间彼此靠近,淤泥吸头506与淤泥清理组件2之间的距离多少可以由淤泥量或淤泥深度来确定。
42.第二行走组件6包括第二行走轮6a,第二行走轮6a的外侧呈椭圆球体形状,第二行走轮6a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6c,第二电机6c的输出轴与第二行走轮6a的长轴线共中心轴线,第二电机6c的输出轴端穿出第二行走轮6a长轴线的一端与清理车体1彼此转动连接,第二行走轮6a长轴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至清理车体1上。其中,第二行走轮6a的外侧呈椭圆球体形状便于在排水沟的淤泥面上基础面积更大,在移动过程中不易下陷。
43.杂物清理组件7包括杂物储放板706,杂物储放板706固定设置在清理车体1内上下贯穿开设有的通槽内,通槽内靠近杂物储放板706的一侧转动设置有转轴703,转轴703的一端穿出清理车体1通过第二带传输机构702由第三电机701驱动转动,第三电机701固定设置在清理车体1外壁上,转轴703的外侧设置有以其轴线为中心等角度均匀分布的三组以上清理杆704,每组包括六个以上沿转轴703轴向均匀分布的清理杆704,杂物储放板706靠近清理杆704的一侧设置有梳理齿705,梳理齿705与清理杆704彼此交叉分布,罩盖8的一侧铰接至清理车体1的上侧,罩盖8的另一侧通过螺栓与清理车体1彼此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具体结构设计,在对杂物储放板706上的杂物进行清理时,可以对罩盖8翻转一定的角度打开,从而实现对杂物储放板706上收集杂物进行清理。
44.一种排水沟清理装置的清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5.s1:首先将清理车体1放置在排水沟内,由第一行走组件3和第二行走组件6实现清理车体1在排水沟内的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第二行走组件6的第二电机6c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二行走轮6a相对清理车体1转动,从而实现对清理车体1的驱动移动,第一行走组件3的轮杆3a在第二电动伸缩杆3c伸缩驱动下相对清理车体1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实现对排水沟内一些障碍物的跨越移动;
46.s2:在清理车体1由第一行走组件3和第二行走组件6移动的过程中,杂物清理组件7的第三电机701输出轴转动,第三电机701的输出轴转动通过第二带传输机构702带动转轴703转动,转轴703转动带动外侧的清理杆704转动,清理杆704实现对排水沟内杂物如塑料袋或石块等杂物的清理,并带动这些杂物转动至梳理齿705处,由梳理齿705将杂物从清理
杆704上梳理下来储放到杂物储放板706上;
47.s3:由杂物清理组件7对排水沟内杂物进行清理后便于淤泥清理组件2对排水沟内的淤泥进行清理,淤泥清理组件2可以实现对排水沟内的淤泥由中部向两侧清理,从而使得淤泥集中到排水沟的两侧,淤泥导出组件5实现对排水沟两侧的淤泥进行导出,实现对淤泥的清理;
48.s4:在步骤s3中,淤泥清理组件2的第一电机207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轴杆202转动,第一轴杆202转动通过第一带传输机构203带动第二轴杆204转动,第二轴杆204转动带动中部外侧设置有的犁刀结构210转动,犁刀结构210转动对淤泥进行推动到螺旋传输肋板205,螺旋传输肋板205转动可以实现对淤泥的螺旋传输,淤泥集中到一起后由淤泥导出组件5吸取导出即可。
49.清理过程中,在由淤泥清理组件2和淤泥导出组件5实现对排水沟内淤泥清理之前,杂物清理组件7可以将排水沟内的杂质如塑料袋或树叶等进行清理,大大提高了对排水沟的清理效率;在对排水沟内淤泥进行清理的过程中,淤泥清理组件2的犁刀结构210和分割刀211配合可以实现对淤泥的犁动和分割,分割后的淤泥由螺旋传输肋板205向两侧集中传输,便于淤泥导出组件5对淤泥进行抽取导出;两个第一行走组件3的轮杆3a转动角度可以分别由各自的第二电动伸缩杆3c进行控制调节,从而实现根据路面状况的不同进行调节,配合第二行走组件6便于清理车体1在排水沟内复杂的环境下进行位置移动;由第三电动伸缩杆502驱动淤泥吸头506与淤泥清理组件2之间彼此靠近或远离,从而可以根据淤泥量多少活淤泥深度的不同对淤泥吸头506位置进行调节;清理车体1、淤泥清理组件2、第一行走组件3、淤泥导出组件5、第二行走组件6和杂物清理组件7等之间彼此相互协同、相互配合,实现对排水沟内杂质的清理和对排水沟内淤泥的清理导出等功能,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