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旧管廊连接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356603发布日期:2022-08-31 13:46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旧管廊连接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管廊建造施工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新旧管廊连接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各城市快速发展,管廊工程建设施工正稳步发展,由于工程施工均存在建设周期和投资限定,管廊建设很难一步到位,因此将逐步出现旧管廊扩建工程、新建管廊与旧管廊对接的工程项目。但由于管廊建设时往往没有预留后期对接新管廊的延长段,且旧管廊已经运营很难将其中的管线长期停运,导致新旧管廊对接工程中存在管线运营和施工同步的交叉作业,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对旧管廊内的管线进行保护,以及管线停运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目前研究文献中尚无特定的工艺报道。
3.目前,常用的方法为采取临时迁改的措施,将旧管廊内的管线迁移,待新旧管廊建设完成后迁回,但管线迁改周期长且往往迁改工程量大,施工成本高,经济效益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旧管廊连接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新旧管廊对接时存在工程量大,施工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的技术问题。
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新旧管廊连接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7.s1:测量放样;
8.s2:基坑围护结构施工;
9.s3:旧管廊内电缆绝缘保护及平移;
10.s4:基坑支护及开挖;
11.s5:连接处新管廊底板施工;
12.s6:旧管廊侧墙无损切割;
13.s7:连接处新管廊侧墙及顶板同步施工;
14.s8:旧管廊顶板及新管廊侧墙搭接外防水施工;
15.s9:搭接处防水墙施工及旧管廊回填砂土。
1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进行测量放样时,靠近旧管廊侧的基坑边距离旧管廊结构边线不小于0.5m,靠近新管廊侧的基坑边距离新管廊结构边线不小于0.5m,新旧管廊连接处基坑外边距离新管廊起点距离≤1m。
1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进行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时,采用拉森钢板桩施工,导架采用单层双面形式,主要由导梁和围檩组成,围檩间距为2.5~3.5m。
1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进行旧管廊内电缆绝缘保护及平移时,将旧管廊内管线分别用非织造电绝缘布包裹3层,并采用绝缘板进行外层保护后平移,同时拆除新旧管廊交界处旧管廊范围内支架、电箱等附属设施,并砌筑一道高度大于1m的防水墙,墙厚240mm,墙面涂刷防水材料,用于阻挡旧管廊侧墙破除时产生的施工废水进入旧管廊其余区域,影响
管廊运营。
1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进行基坑支护及开挖时,旧管廊仅开挖靠近新管廊侧,顶板及旧管廊侧墙0.5m范围内人工开挖,保护旧管廊防水结构层。
2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进行连接处新管廊底板施工时,新管廊底部垫层采用10cm厚c20混凝土,垫层超出管廊边20cm;其中,在交界范围旧管廊底板中部处切割一条止水带安装槽,高压水枪冲洗干净,涂刷水泥基结晶防水涂料,安装“l”型镀锌钢板止水带,朝向迎土面;新旧混凝土底板交界面混凝土浇筑前,安放遇水膨胀止水条;交界范围新管廊底板与侧墙施工缝高度设置于旧管廊底板顶面;所述交界范围为旧管廊侧墙切割范围,并沿两端各延伸4m;交界范围内旧管廊靠近新管廊侧底板下掏挖与旧管廊侧墙同宽,与新管廊底板底同深的沟槽,旧管廊底板防水层与新管廊底板防水层在此范围内搭设,并同新管廊底板同步浇筑抗渗混凝土。
2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中进行旧管廊侧墙无损切割时,新管廊底板要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开始旧管廊侧墙破除作业;为减少引孔数量,旧管廊侧墙在竖直方向分块高1.2m~3m,不超过三层,水平方向分块长2m~3m,单块混凝土块重量不超过6t;侧墙引孔选用水钻施工,竖直方向布设个数为层数+1,孔径不超过150mm;吊装孔设置于混凝土块水平方向1/3~1/4l处,每块水平布设2个吊装孔,孔径不超过100mm,吊装孔竖直方向距离墙顶切割线0.3m~0.5m;金刚绳锯切割时优先切割顶部,其次是左右两侧,最后切割底部解除约束,切割底部前,将钢丝绳穿过吊装孔,并固定于吊车吊钩上,施加向上牵引力,避免底部约束解除时,侧墙混凝土块发生倾倒的现象。
2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7中进行连接处新管廊侧墙及顶板同步施工时,模板采用15mm木模板,主楞和次楞均采用3.0mm厚φ48钢管,侧墙和顶板模板在支设时,支架体系纵距
×
横距
×
步距=600
×
1200
×
(1500或1200);新旧管廊连接处新管廊结构主筋与旧管廊主筋采用植筋或焊接等方式有效连接,确保管廊结构受力安全;施工时,对旧管廊侧墙切割界面进行凿毛,并垂直切割一条止水带安装槽,高压水枪冲洗干净,涂刷水泥基结晶防水涂料,安装“l”型镀锌钢板止水带,朝向新管廊,槽内注射环氧树脂;新管廊侧墙延伸至旧管廊侧墙内边界使新旧侧墙形成一个整体防水体系,新管廊侧墙延伸长度不小于新管廊侧墙厚+10cm;旧管廊顶板防水处理同旧管廊底板工艺。
2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8中进行旧管廊顶板及新管廊侧墙搭接外防水施工时,卷材搭接原旧管廊顶板防水体系,一直到新管廊顶板,阴阳角处铺设加强层,垂直方向用泡沫塑料进行保护隔离。
2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9中进行搭接处防水墙施工及旧管廊回填砂土时,高压电缆割接完成后,采取中粗砂、煤渣等吸水隔水材料回填旧管廊内部,避免旧管廊内因无人维护,时间久可能出现水源倒灌至新管廊内;将旧管廊端头处检查井做封闭处理,禁止人员进入,同时在新旧管廊交界范围附近旧管廊内施工一道300mm封堵墙,墙内钢筋需旧管廊钢筋有效连接,墙面涂刷防水材料,起防水防火作用。
25.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旧管廊连接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测量放样;s2:基坑围护结构施工;s3:旧管廊内电缆绝缘保护及平移;s4:基坑支护及开挖;s5:连接处新管廊底板施工;s6:旧管廊侧墙无损切割;s7:连接处新管廊侧墙及顶板同步施工;s8:旧管廊顶板及
新管廊侧墙搭接外防水施工;
27.s9:搭接处防水墙施工及旧管廊回填砂土。本技术的新旧管廊连接施工方法针对管线迁改周期长且往往迁改工程量大,施工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的问题,采用新管廊“背贴”旧管廊平行式对接方式,即新管廊与旧管廊侧墙贴合,而后在旧管廊侧墙开洞,实现无缝对接,因此需破除旧管廊结构少,对高压电缆保护易于操作,安全性高,可使管线在施工期间正常运营;施工难度较低,减少工程量,有效的加快了施工周期,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28.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2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0.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新旧管廊连接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1.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旧管廊与新管廊连接示意图。
32.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旧管廊与新管廊连接剖面示意图。
33.图4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旧管廊与新管廊连接平面示意图(旧管廊侧墙已拆除)。
34.图中:1-旧管廊;2-新管廊;3-封堵墙;4-旧管廊侧墙;5-新管廊侧墙;6-镀锌钢板止水带;7-新管廊底板;8-新管廊顶板;9-旧管廊底板;10-旧管廊顶板;11、旧管廊侧墙切割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3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6.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旧管廊连接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37.s1:测量放样;
38.s2:基坑围护结构施工;
39.s3:旧管廊1内电缆绝缘保护及平移;
40.s4:基坑支护及开挖;
41.s5:连接处新管廊底板7施工;
42.s6:旧管廊侧墙4无损切割;
43.s7:连接处新管廊侧墙及顶板同步施工;
44.s8:旧管廊顶板10及新管廊侧墙5搭接外防水施工;
45.s9:搭接处防水墙施工及旧管廊回填砂土。
46.具体地,所述步骤s1中进行测量放样时,靠近旧管廊侧的基坑边距离旧管廊结构边线不小于0.5m,靠近新管廊侧的基坑边距离新管廊结构边线不小于0.5m,新旧管廊连接处基坑外边距离新管廊起点距离≤1m。
47.具体地,所述步骤s2中进行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48.s201:准备施工;
49.s202:钢板桩施打;
50.s203:质量控制。
51.其中,步骤s201中,在拉森钢板桩施工中,为保证沉桩轴线位置的正确和桩的竖直,控制桩的打入精度,防止板桩的屈曲变形和提高桩的贯入能力,一般都需要设置一定刚度的、坚固的导架,亦称“施工围檩”。
52.步骤s201中,导架采用单层双面形式,通常由导梁和围檩桩等组成,围檩桩的间距一般为2.5~3.5m。
53.步骤s202中,施工时首先用吊车(专业沉桩设备)将拉森钢板桩吊至插桩点处进行插桩,插桩时每个锁口都对准,每插入一块相扣1~2米时立即先开启振动锤轻轻锤击。将10~20根钢板桩成排插入导架内,使它呈屏风状,然后再施打。
54.步骤s202中,将屏风墙两端的一组钢板桩打至设计标高或一定深度,并严格控制垂直度,用电焊固定在围檩上,然后在中间按顺序分1/3或1/2板桩高度打入。施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变化施打顺序,采用一种或多种施打顺序,逐步将板桩打至设计标高,一次打入的深度一般为0.5~3.0m。
55.步骤s202中,钢板桩放线施工,桩头就位必须正确、垂直、沉桩过程中,随时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沉桩容许偏差:平面位置纵向100

,横向为-50

~0

;垂直度为≤5


56.步骤s202中,在插打过程中随时测量监控每块桩的斜度不超过2%,当偏斜过大不能用拉齐方法调正时,拔起重打。沉桩中钢桩下沉速度突然减小,应停止沉桩,并钢桩向上拔起0.6~1.0m,然后重新快速下沉,如仍不能下沉,采取其他措施。
57.步骤s203中,在拼接钢板桩时,两端钢板桩要对正顶紧夹持于牢固的夹具内施焊,要求两钢板桩端头间缝隙不大于3mm,断面上的错位不大于2mm。
58.步骤s203中,对组拼的钢板桩两端要平齐,误差不大于3mm,钢板桩组上下一致,误差不大于30mm,全部的锁口均要涂防水混合材料,使锁口嵌缝严密。
59.具体地,所述步骤s3中进行旧管廊1内电缆绝缘保护及平移时,将旧管廊1内部管线用非织造电绝缘布包裹3层,并采用绝缘板进行外层保护,人工平移。同时拆除新旧管廊交界处旧管廊范围内支架、电箱等附属设施,并砌筑一道1m高防水墙,墙厚240mm,墙面涂刷防水材料,
60.用于阻挡旧管廊侧墙破除时产生的施工废水进入旧管廊其余区域,影响管廊运营。
6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进行基坑支护及开挖时,土方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地面以下10m深范围内采用大型挖掘机开挖,10m以下采用小型挖掘机和人工开挖,吊车竖直运输。
62.所述步骤s4中,开挖时土方应分层、分段、均匀、对称开挖,土方开挖面高差不宜过大(软土中不大于1.0m),分段开挖长度约为15m,以确保开挖过程中土体自身的稳定,同时避免造成已施工工程桩的垂直支撑移位和支护结构外移。局部深坑与周围开挖面形成的高差可采用1:1.0~l:2.0放坡,必要时应设置工字钢(型钢)等进行临时支护。
63.具体地,所述步骤s4中,基坑支护采用钢支撑安装方案,具体步骤包括:
64.s401:施工准备;
65.s402:安装腰梁;
66.s403:吊装钢支撑;
67.s404:施加预加力;
68.s405:模块锁定;
69.s406:安装纵向系梁。
70.步骤s404中,千斤顶预加轴力必须对称同步,以平衡初期开挖产生的初应变;所有支撑连接处,均垫紧贴密,防止钢管支撑偏心受压;端头斜撑处钢冠梁及支撑头,严格按设计尺寸和角度加工焊接、安装,保证支撑为轴心受力。
71.步骤s404中,加强对支撑预应力的观察,在前一次施加预应力后12h内,观察预应力损失及围护桩水平位移情况,并复加预应力,补足其损失的预应力值。根据监测数据对上一道支撑补加预应力,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72.具体地,所述步骤s5中进行连接处新管廊底板7施工时,在底板施工前采用明挖法进行管廊主体基坑开挖。向下开挖到管廊主体基坑底后,及时施作纵横向排水盲沟、浇筑混凝土垫层,施作底板防水层及保护层。
73.所述步骤s5中,新管廊底部垫层采用10cm厚c20混凝土,垫层超出管廊边20cm。其中,在交界范围旧管廊底板中部处切割一条止水带安装槽,高压水枪冲洗干净,涂刷水泥基结晶防水涂料,安装“l”型镀锌钢板止水带6,朝向迎土面;新旧混凝土底板交界面混凝土浇筑前,安放遇水膨胀止水条。交界范围新管廊底板7与侧墙施工缝高度设置于旧管廊底板9顶面。
74.所述步骤s5中,所述交界范围为旧管廊侧墙切割范围11(见图2和图3),并沿两端各延伸4m。交界范围内旧管廊靠近新管廊侧底板下掏挖与旧管廊侧墙同宽,与新管廊底板底同深的沟槽,旧管廊底板防水层与新管廊底板防水层在此范围内搭设,并同新管廊底板同步浇筑抗渗混凝土。
75.具体地,所述步骤s6中进行旧管廊侧墙4无损切割时,具体步骤包括:
76.s601:侧墙分块划分;
77.s602:引孔及吊装孔设计;
78.s603:金刚绳锯切割施工。
79.步骤s601中,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旧管廊侧墙4破除作业。为减少引孔数量,侧墙在竖直方向分块高约1.2m~3m,不超过三层,水平方向分块长约2m~3m,单块混凝土块重量不宜超过6t。
80.步骤s602中,侧墙引孔选用水钻施工,竖直方向布设两个,孔径不超过150mm;吊装孔设置于混凝土块水平向1/3~1/4l处,每块水平布设2个吊装孔,孔径不超过100mm,吊装孔竖直方向距离墙顶切割线0.3m~0.5m。金刚绳锯切割时优先切割顶部,其次是左右两侧,最后切割底部解除约束。切割底部前,将钢丝绳穿过吊装孔,并固定于吊车吊钩上,施加向上牵引力,避免底部约束解除时,侧墙混凝土块发生倾倒的现象。
81.步骤s603中,侧墙正式切割前,将汽车吊的吊绳通过吊装孔将侧墙混凝土块与汽车吊形成受力体系,提供一定的约束力,确保混凝土块切割过程中的稳定性。
82.所述步骤s6中,绳锯作业时应左右对称、自上而下进行,即首先切割顶部水平向界
面,接着先后切割竖直向界面,最后切割底部水平向界面。
83.具体地,所述步骤s7中进行连接处新管廊侧墙及顶板同步施工时,墙身和顶板施工每段按变形缝分开,并与底板上下保持一致。墙身施工前,将施工缝处混凝土表面凿毛,剔并垂直切割一条止水带安装槽,高压水枪冲洗干净,涂刷水泥基结晶防水涂料,安装“l”型镀锌钢板止水带6,朝向新管廊,槽内注射环氧树脂。
84.所述步骤s7中,新管廊侧墙延伸至旧管廊侧墙内边界使新旧侧墙形成一个整体防水体系,新管廊侧墙延伸长度不小于新管廊侧墙厚+10cm。旧管廊顶板10防水处理同旧管廊底板工艺。
85.所述步骤s7中,模板采用15mm木模板,主楞和次楞均采用3.0mm厚φ48钢管,侧墙和顶板模板在支设时,支架体系纵距
×
横距
×
步距=600
×
1200
×
(1500或1200)。新旧管廊连接处新管廊结构主筋与旧管廊主筋采用植筋或焊接等方式有效连接,确保管廊结构受力安全;整体支架体系固定化,施工完成后,利用安装的轨道直接将支架体系整体移至下一施工段,再进行模板拆除,模板的转运主要通过人工和吊车转运到下一施工段
86.所述步骤s8中进行旧管廊顶板10及新管廊侧墙5搭接外防水施工时,具体步骤包括:
87.s801:侧墙界面处理;
88.s802:板界面处理。
89.步骤s801中,对侧墙界面进行凿毛,并切割一条止水带安装槽;新管廊侧墙浇筑至旧管廊侧墙4内边界使新旧侧墙形成一个整体防水体系。
90.步骤s802中,旧管廊顶板10界面凿毛,并切割一条镀锌钢板止水带安装槽,该部分新管廊侧墙5与顶板同步浇筑。
91.所述步骤s8中,卷材搭接原旧管廊顶板10防水体系,一直到新管廊顶板8,阴阳角处铺设加强层,垂直方向用泡沫塑料进行保护隔离。
92.所述步骤s9中进行搭接处防水墙施工及旧管廊回填砂土时,高压电缆割接完成后,采取中粗砂、煤渣等吸水隔水材料回填旧管廊内部,避免旧管廊内因无人维护,时间久可能出现水源倒灌至新管廊内。此外将旧管廊端头处检查井做封闭处理,禁止人员进入。同时在新旧管廊交界范围附近旧管廊内施工一道300mm的封堵墙3(见图4),墙内钢筋需旧管廊钢筋有效连接,墙面涂刷防水材料,起防水防火作用。
93.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94.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