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贴式地下工程集水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092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粘贴式地下工程集水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工程粘贴式集水排水系统,属于地下工程防排水领域。
发明背景目前我国在建和拟建的高速公路隧道、地铁、地下管网等地下工程日益增多,这些工程不可避免要穿越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地下工程修建之前,地下水渗流场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随着地下工程的开挖和临空面的形成,地下水向临空面汇集、渗出,形成地下工程开挖面渗水,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集水排水措施,将岩面裂隙渗水引流到地下工程的排水沟,渗水在支护衬砌壁后聚集,水压增高,破坏支护体结构,使工程结构产生渗水和服务年限大大减少;同时使地下工程支护和防水施工大面积渗水的条件下进行,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地下工程在运营过程中容易出现渗水。目前我国采用以一定的间距设置横向、纵向塑料弹性盲管对地下工程的开挖面渗水进行集水和引流。由于塑料盲管属于被动式集水,针对性不强,操作繁琐,集水率低,容易造成地下工程在防水层和支护层施工后产生渗漏。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地下工程开挖后渗水的集水和排水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粘贴式地下工程集水排水系统。
一种粘贴式地下工程集水排水系统,该集水排水系统包括集水槽、用于连接集水槽的四通接头和/或三通接头,集水槽用于地下裂隙渗漏水的聚集和引流,四通接头、三通接头用于集水槽的搭接;集水槽包括弹性骨架、防水布和锚固袋,防水布外包弹性骨架,防水布与弹性骨架通过粘结形成集水槽的槽体,槽体截面为长方形,宽×高为50mm~200mm×30mm,防水布向集水槽槽体外侧延伸,锚固袋与防水布的延伸段通过粘结连接。
锚固袋由纤维纸袋内包锚固剂组成,锚固剂成分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速凝剂,速凝剂的重量为水泥重量的3~5%。
采用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具有足够的柔性,能够适应地下工程开挖时岩面凸凹不平起伏变化,达到紧贴岩面的效果;采用粘贴翼上的锚固剂直接与岩面粘结,集水槽边铺设边固定,无需另外打钻安装卡环固定,因而安装快速方便;粘贴翼与岩面粘结密封性好,聚集到集水槽内的水不会因岩面起伏从集水槽的两侧二次渗出;针对不同裂隙宽度的渗水,粘贴式集水排水系统采用改变集水槽的宽度,集水槽的高度不变,因而在集水槽附近的喷射混凝土厚度无需增加;对于地下工程岩层裂隙渗水,集水率达90%以上。
图1粘贴式集水排水系统平面示意图;图2粘贴式集水排水系统剖面示意图;图3集水槽形状和结构示意图;图4三通接头形状和结构示意图;图5四通接头形状和结构示意图;图6带粘贴翼集水槽截面形状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1、粘贴式集水排水系统实施方案粘贴式集水排水系统工作原理如图1和图2所示集水槽4沿地下工程开挖岩面的渗水裂隙(3、6)铺设,集水槽铺设时,先用小刀划开集水槽两侧锚固袋中的纤维纸11,锚固剂12(如图6所示)在裂隙面渗水的浸泡作用下,迅速凝固,使集水槽与岩面7紧贴固结。在两条出水裂隙的交汇处,设置四通接头5或三通接头2,接头与岩面的粘结方式与集水槽相同;接头与集水槽采用速凝的503胶粘结。岩面裂隙的渗水由集水槽聚集、引流,排放到地下工程的排水沟。
2、集水槽的形状、结构和工作原理集水槽的形状和结构如图3所示集水槽由弹簧骨架9、塑料膜8和粘贴翼1组成,通过粘贴翼中的锚固剂与岩面快速粘贴,其截面为长方形,宽×高=50mm~200mm×30mm。弹簧丝杆体直径为3mm,弹簧丝间距为70mm,塑料膜的厚度为1mm,塑料膜外包弹簧骨架,二者用环氧脂粘结10。粘贴翼截面形状和结构如图6所示,由1mm厚塑料膜、纤维纸和锚固剂组成,塑料膜与纤维纸采用环氧树脂胶粘结,锚固剂成分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速凝剂,速凝剂的重量为水泥重量的3~5%。每米粘贴翼锚固剂的重量为1.2kg。
3、三通接头和四通接头的形状、结构和工作原理三通接头和四通接头的形状和结构如图4、图5所示三通接头和四通接头由弹簧骨架、塑料膜和粘贴翼组成,通过粘贴翼中的锚固剂与岩面快速粘贴,接头与集水槽采用速凝的503胶粘结,其截面为长方形,宽×高=50mm~200mm×30mm。弹簧丝杆体直径为3mm,弹簧丝间距为40mm,塑料膜的厚度为1mm,塑料膜外包弹簧骨架,二者用环氧脂粘结。
采用本发明对某高速公路隧道进行防水作业,该隧道是一座上下行分离的双向四车道长隧道。左右隧道长分别为1245m、1227m,最大埋深约160m。隧道采用三心圆形式,单洞净宽10.888m、净高7.09m,单洞净空面积为63.73m2。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地下水丰富,且湖南年平均降雨量较大且集中在春夏两季。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围岩裂隙渗水严重,最大渗水量达每天4800多方,施工作业条件差。为防止渗水在支护衬砌壁后聚集,水压增高,破坏支护体结构,采用粘贴式集水排水系统,集水率达到93%,使得隧道围岩的绝大部分渗水通过集水槽排入隧道内的排水沟,确保了该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和竣工后没有出现渗漏。
权利要求
1.一种粘贴式地下工程集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集水排水系统包括集水槽、用于连接集水槽的四通接头和/或三通接头,集水槽用于地下裂隙渗漏水的聚集和引流,四通接头、三通接头用于集水槽的搭接。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集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包括弹性骨架、防水布和锚固袋,防水布外包弹性骨架,防水布与弹性骨架通过粘结形成集水槽的槽体,槽体截面为长方形,防水布向集水槽槽体外侧延伸,锚固袋与防水布的延伸段通过粘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集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袋由纤维纸袋内包锚固剂组成,锚固剂成分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速凝剂,速凝剂的重量为水泥重量的3~5%。
4.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集水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集水槽的槽体截面宽×高为50mm~200mm×30mm。
专利摘要
一种粘贴式地下工程集水排水系统,该集水排水系统包括集水槽、用于连接集水槽的四通接头和/或三通接头,集水槽用于地下裂隙渗漏水的聚集和引流,四通接头、三通接头用于集水槽的搭接;集水槽包括弹性骨架、防水布和锚固袋,防水布外包弹性骨架,防水布与弹性骨架通过粘结形成集水槽的槽体,防水布向集水槽槽体外侧延伸,锚固袋与防水布的延伸段通过粘结连接。本发明具有足够的柔性,能适应岩面的起伏变化,集水槽要紧贴岩面;集水排水系统轻便,安装要方便、快速、高效;能适应不同出水裂隙宽度的要求;聚集到集水槽内的水,在引流过程中不会出现二次渗漏。
文档编号E02D19/20GK1995556SQ200610136995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30日
发明者李夕兵, 黄炳仁, 李地元, 宫凤强, 张伟 申请人:中南大学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