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给水工程的防堵除沙取水头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63329阅读:9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给水工程的防堵除沙取水头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水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泥沙堵塞和具有高效除沙功能的用 于给水工程的防堵除沙取水头部。
背景技术
在以江河湖库为水源的地表水给水工程取水中,取水头部是关键的设备或构筑物,取 水头部的优劣直接影响水厂以及其他用水设备的运行安全稳定。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人 为破坏,气候反常,洪涝灾害时有发生,再加上河床年久失修,水土流失严重等因素,河 流特别是一些山区河流, 一到汛期大量的泥沙和稻草、生活垃圾等漂浮物被地面径流带入 河流中。长期以来,水中泥沙是困扰供水企业的难题。传统的取水头部有喇叭管取水头 部、箱式取水头部、蘑菇型取水头部和鱼形罩取水头部等,由于这些取水头部的进水结构 多为孔口或堰流两种结构,其进水流速大,且均无除沙功能,当高浓度的沙粒随水进入水 泵和处理构筑物或设备时,会加速叶轮的磨损,并导致沉淀在构筑物或设备里的沉泥难以 排除,影响用水水质;当水中当漂浮物较多时会堵塞取水头部的进水孔和水泵叶轮,从而 导致取水装置的电流下降,直至抽不上水。严重时会导致水厂停产,用水设备停机,给工 业生产带来损失,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
CN2544126公开了 "一种防堵取水头",其进水管下端有圆管形水头,圆管形水头与 进水管成一三通结构,水头的两端头为进水挡板,水头左右两侧的管壁为格栅结构,水头 圆心处有贯通的中心轴,紧贴于水头格栅结构上的清堵刮板经转动臂与中心轴相连;与动 力部分连接的传动杆经转向节与清堵刮板连接。清堵刮板分别贴于水头的格栅状管壁及水 头两端的镂空进水板上下移动,以清除进水口的各种附着物。但需要另外的驱动力,还存 在结构复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防止漂浮 物堵塞,具有高效除沙功能的用于给水工程的防堵除沙取水头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用于给水工程的防堵除沙取水头部,包括圆筒形格网、集水筒和连接于集水筒底部的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形格网的上部设有锥型 上盖;锥型上盖与圆筒形格网、集水筒同轴而设,集水筒设于锥型上盖内,集水筒的上端 与锥型上盖的内壁相连;集水筒的外侧轴向套设有相互平行并大小相同的多层环形斜板, 所述环形斜板的上端与集水筒外壁相连;所述环形斜板两两之间的板间距与集水筒侧壁上 的进水口相对应。
进一步,所述环形斜板的下端与圆筒形格网之间留有5~10cm的间隙。 所述圆筒形格网底部设有排沙口。
所述环形斜板两两之间的板间距为l~3cm,环形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0° ~70° 。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 由于采用圆筒形格网能有效地避免漂浮物进入取水头部;通过设置环形斜板使 从圆筒形格网进入取水头部后,通过环形斜板由下而上再漫入到集水筒中,由于水中的泥 沙较重,泥沙就会沿着环形斜板沉淀,并通过排沙口流出,从而起到高效的除沙作用;
(2) 环形斜板两两之间的板间距小于3cm,环形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50° ,该 种结构不仅强化了除沙的效果,也增加了沙粒沉淀的面积,沙粒在斜板面滑动距离短,水 流在板间有较低的雷诺数和较高的弗罗德数,水力条件好;同时水流越靠近中心的地方, 截面积越小,水流流速越大,使集水筒处不易被堵。
(3) 该结构不仅能节约排沙排泥用水所耗电能,而且还能大大地减轻水泵叶轮磨损, 节约基建投资,同时可使取水水质得到保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给水工程的防堵除沙取水头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l、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给水工程的防堵除沙取水头部,包括圆筒 形格网21、集水筒23和连接于集水筒23底部的出水管24,所述圆筒形格网21的上部设 有锥型上盖26;所述锥型上盖26和圆筒形格网21形成中空结构。
锥型上盖26与圆筒形格网21、集水筒23同轴而设,所述集水筒23设于锥型上盖内, 集水筒23的上端与锥型上盖26的内壁相连;集水筒23的外侧轴向套设有相互平行并大小相同的多层环形斜板22;所述环形斜板22的上端与集水筒23外壁相连,环形斜板22 的下端与圆筒形格网21之间留有5 10cm的间隙,集水筒23底部对应该间隙设有环形排 沙口 25;所述环形斜板22两两之间的板间距为l~3cm左右,板间距与集水筒23侧壁上 的进水口相对应;环形斜板2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0。 ~70° ,其中夹角60°为最好。
使用本实用新型取水时,水源通过圆筒形格网21壁上的网格孔进入该取水头部的空 腔内,并经环形斜板22过滤流入集水筒23后,由出水管24排出。外界的漂浮物由于受 到圆筒形格网21的阻挡而不能够进入到取水头部中,从而有效的防止取水头部受到堵塞; 而水中的泥沙由于重力作用下,在环形斜板22上向下滑落,并经过环形斜板22底部与圆 筒形格网21之间留有的间隙落入圆筒形格网21的底部经环形排沙口 25排出,从而起到 有效排沙、除沙的作用。该种结构不仅强化了除沙的效果,也增加了沙粒沉淀的面积,沙 粒在斜板面上滑动距离短,水流在板间有较低的雷诺数和较高的弗罗德数,水力条件好; 同时水流越靠近中心的地方,截面积越小,水流流速越大,使集水筒处不易被堵。
所述圆筒形格网21的小网格呈正方形或圆形,小网格各边边长(或圆形直径)均为 50mm;从而更加有效的拦截大型漂浮物和悬浮物。所述环形斜板22与进水管24之间通 过固定装置加以固定,可使取水头部不容易倾斜,从而保证了取水头部的防止漂浮物堵塞 和除沙的使用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在最底层环形斜板22下设置与环形斜板平 行且大小相同的环形外壳,环形外壳上端与集水筒底部外侧相连接,在环形外壳上可设置 固定装置来支撑环形外壳,可保证本取水头部的长期使用。
本实用新型取水头的顶部外形是伞型,可看成是一个圆锥壳叠加在一个圆筒体上面。 圆筒形格网材料可采用钢或不锈钢,环形斜板可采用塑料薄板。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安 装方便,可在工厂内完成制造。安装可根据具体条件采用固定式,也可采用活动式。
权利要求1、用于给水工程的防堵除沙取水头部,包括圆筒形格网(21)、集水筒(23)和连接于集水筒(23)底部的出水管(24),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形格网(21)的上部设有锥型上盖(26);锥型上盖(26)与圆筒形格网(21)、集水筒(23)同轴而设,所述集水筒(23)设于锥型上盖(26)内,集水筒(23)的上端与锥型上盖(26)的内壁相连;集水筒(23)的外侧轴向套设有相互平行并大小相同的多层环形斜板(22),所述环形斜板(22)的上端与集水筒(23)外壁相连;所述环形斜板(22)两两之间的板间距与集水筒(23)侧壁上的进水口相对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给水工程的防堵除沙取水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 形斜板(22)的下端与圆筒形格网(21)之间留有5 10cm的间隙。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给水工程的防堵除沙取水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 筒形格网(21)底部设有圆环形排沙口 (25)。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给水工程的防堵除沙取水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 形斜板(22)两两之间的板间距为l~3cm,环形斜板(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0° ~70° 。
5、 根据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用于给水工程的防堵除沙取水头部,其特征在于,所 述圆筒形格网(1)的网格呈正方形或圆形,网格边长或直径均为5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给水工程的防堵除沙取水头部,包括圆筒形格网、集水筒和连接于集水筒底部的出水管,所述圆筒形格网上部设有锥型上盖;锥型上盖与圆筒形格网、集水筒同轴而设,所述集水筒设于锥型上盖内,其上端与锥型上盖的内壁相连;集水筒的外侧轴向套设有相互平行并大小相同的多层环形斜板,所述环形斜板的上端与集水筒外壁相连。所述环形斜板下端与圆筒形格网之间留有5~10cm的间隙,间隙下端留有排沙口;所述两层环形斜板之间的板间距小于3cm,环型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漂浮物堵塞取水头部;还能够起到有效除沙的作用;节约排沙排泥所耗电能,减轻水泵叶轮磨损,节约基建投资,同时可使水质得到保证。
文档编号F04D29/00GK201314305SQ200820238478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6日
发明者平 向, 姜文超, 智 张, 艳 林, 范功端, 春 阳 申请人:重庆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