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5191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建筑物配套用的盛水装置。
目前,现有的楼顶或楼底所用的水塔为平底,阀门无喷头,除污功能差,没有把饮水管和用水管分流使用,达不到除污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全天侯冲洗,且把饮水管和用水管分开设置的多功能盛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多功能盛水装置,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盛水箱体,其结构特点为盛水箱体内其底部制成弧形底或锥形底,进水管的前端设有浮球阀,进水管的浮球阀位于箱体的锥形底或弧形底上方,出水管设有饮水管和用水管,用水管直接从箱体的锥形底或弧形底部引出,饮水管设于比用水管高的箱体壁或底部的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多功能盛水装置,其特点为所述的浮球阀采用带喷淋头的浮球阀。所述的多功能盛水装置,其特点为从箱体的壁上引入的进水管至少有2个,相应的进水管安排在箱体相对的壁上且每个进水管的前端均设有带喷淋头的浮球阀。
本实用新型由于盛水箱体采用锥形底或弧形底,且进水管前端设有带喷淋头的浮球阀,因而由进水管进入的水能直接喷淋箱体底部,能起全自动全气候的冲刷作用,又由于采用饮水管和用水管分开,因而保证饮水管的水干净,盛水箱体的冲刷水能从用水管流出,保证饮水质干净。箱体的锥形底或孤形底结构起聚污排污作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藏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露式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胆式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底部采用周边为斜面边中间底部为平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种喷淋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3和4所示,本实用新型盛水箱体1的底部采用立体锥形底或立体弧形底,所述的锥形底可为圆锥等各种规则立体几何锥或各种不规则形状的锥,所述的弧形底可为圆弧等各种规则立体几何弧或各种不规则形状的弧形,箱体的底部也可为周边斜面边,中间底部为平底的如图4所示的结构,总之其箱体底部有斜坡,无论斜坡选用何种几何形状,无论斜坡规则或不规则,也无论斜坡的斜度,只要便于污物从斜坡周边滑向锥形底、弧形底或平底构成的直接例如
图1、间接例如图4的聚污槽,污物由聚污槽最底部用水管流出即可;本实用新型的进水管2由箱体的上面或周边壁上进入箱体内,进水管的前端设有带喷淋头的浮球阀3,进水管可设一个,如
图1所示,也可为设于箱体相对壁的两个进水管如图2所示,所述的浮球阀的喷淋头可采用如图5所示的三种形状之一;用水管4直接从盛水箱体的锥形底或弧形底及平底的最底部引出,此引出的水可用于冲洗马桶等;饮水管5稍高于用水管设置,由饮水管引出的水主要用于饮用、厨房用水等;饮水管可设于锥形或弧形底部略高于用水管位置,如图2所示。如
图1所示的内藏式结构可用于现有水箱的改进。如图3所示的内胆式结构,内胆8采用不锈钢、塑料等材料制成,与加固的外壳9之间、内壳填充物10形成。使用时,水由泵或自来水冲力进入进水管,再由进水管的带喷淋头的浮球阀出来,喷洒箱体的锥形底或弧形底,使箱体内的污物冲刷箱体的底部,再由最底部的用水管流出,这样保证箱体内的饮水质干净;由于饮水管设于箱体内的稍高于用水管位置,因而从饮水管流出的水,其水质干净。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盛水装置,包括进水管(2)、出水管和盛水箱体(1),其特征在于盛水箱体内其底部制成弧形底或锥形底,进水管的前端设有浮球阀(3)进水管的浮球阀位于箱体的锥形底或弧形底上方;出水管设有饮水管(5)和用水管(4),用水管直接从箱体的锥形底或弧形底部引出,饮水管设于比用水管(4)高的箱体壁或底部的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浮球阀(3)采用带喷淋头的浮球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从箱体的壁上引入的进水管至少有2个,相应的进水管安排在箱体相对的壁上且每个进水管的前端均设有带喷淋头的浮球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盛水装置,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盛水箱体,其结构特点为盛水箱体内其底部制成弧形底或锥形底,进水管的前端设有浮球阀,进水管的浮球阀位于箱体的弧形底或锥形底上方,出水管设有饮水管和用水管,用水管直接从箱体的弧形底或锥形底部引出,饮水管设于比用水管高的箱体壁或底部的位置上,故本实用新型具有冲洗全自动,饮水管出水干净以及箱体的弧形底或锥形底具有聚污除污功能。
文档编号E03B11/02GK2345589SQ97247628
公开日1999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1997年10月28日
发明者许振江 申请人:许振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