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基坑工程内支撑的锥楔式活络装置及施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13428阅读:来源:国知局
距离为72mm。
[0047]步骤四:栏板4制作:材料采用Q235,长150mm,上宽70mm,下宽20mm,厚20mm,呈直角梯形状,加工四件。斜边对齐夹板I斜面对称焊接在夹板I外侧拦住锥形支腿3 ;
[0048]步骤五:夹板I与锥形支腿3的连接:将锥形支腿3插入夹板I内,再通过高强螺栓2穿过夹板I的螺孔19和锥形支腿3的螺栓槽5对拉拧紧,使两夹板I能与锥形支腿3锥面密贴在一起形成锥楔式活络装置12。
[0049]步骤六:将加工制作的锥楔式活络装置12、预先制作好的钢支撑固定节段13和钢支撑21运输至施工现场,钢支撑21安装前预拼装,拼装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或相关规范规定,每根钢支撑21的安装轴线偏心不大于20_。
[0050]步骤七:仪器测量定位,在钢围檩14上准确安装钢支撑固定节段13,螺栓不拧紧。
[0051]步骤八:采用起重设备拼装钢支撑21,并安装锥楔式活络装置12,将锥楔式活络装置12两端分别与钢支撑21连接。
[0052]步骤九:选择适宜的千斤顶10,准确将千斤顶10安放在夹板I的千斤顶托盘9上,待千斤顶10顶至到千斤顶活塞位置11后,保证轴心受力;调试仪器,液压泵必须带有压力表,以控制液压泵的压力和加压的速率。
[0053]步骤十:按照设计的预加轴力逐级进行加压,两法兰17之间伸长,锥形支腿3随之伸出,检查钢支撑21和钢围檩14有无异常后,拧紧钢支撑固定节段13的螺栓。
[0054]步骤十一:预加轴力达到设定值时,预加轴力作用于锥形支腿3上,通过高强螺栓2和夹板1、传递给钢支撑21,实现了钢支撑轴力的施加。锁定千斤顶10,拧紧双排高强螺栓2,缓慢拆除千斤顶10,该装置开始承受和传递钢支撑的轴力。
[0055]以上是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实例,本发明的实施不限于此。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基坑工程内支撑的锥楔式活络装置,其特征在于:锥楔式活络装置(12)包括锥形支腿⑶、夹板⑴、高强螺栓(2)、栏板(4)、固定圆杆(6)、固定挡板(7)、法兰(17);所述锥楔式活络装置(12)在各高强螺栓(2)的作用下,通过两块对称的夹板(I)与锥形支腿(3)进行夹紧来承受和传递钢支撑的轴力; 锥形支腿(3)的一端焊接有端部法兰(17);夹板(I)的一端连接有另一端部法兰(17); 所述夹板(I)的主体由厚壁钢板(18)组成,厚壁钢板(18)的表面为三级台阶结构;其中第一级台阶为夹板(I)的端部;第二级台阶上设置有一排孔;第三级台阶上设置有两排孔; 两块夹板⑴设置在三块固定挡板(7)之间,通过固定圆杆(6)串接;各固定挡板(7)相互平行对称,固定挡板(7)焊接在夹板(I)的端部法兰(17)上,各固定挡板(7)上设置有三个均匀布置的螺纹孔;夹板⑴的端部预留有三个均匀布置的圆孔(22),圆孔(22)直径大于固定圆杆(6)直径;所述固定挡板(7)上的螺纹孔与夹板(I)上的圆孔(22)相对应,固定圆杆(6)穿过螺孔(19)、圆孔(22)将两块夹板(I)与三块固定挡板(7)相连接,固定圆杆(6)与螺孔(19)采用焊接固定; 夹板(I)的端部与其端部的法兰(17)之间刨平顶紧,夹板(I)的端部沿固定圆杆(6)轴向自由滑动; 两夹板⑴之间的外侧设置有千斤顶托盘(9),千斤顶托盘(9)焊接在夹板⑴的端部法兰(17)上;千斤顶(10)安装在千斤顶托盘(9)上; 所述锥形支腿(3)的主体由锥形钢板(20)组成,锥形支腿(3)的中心切空成三角形,锥形支腿(3)的两侧锥面上预留有矩形螺栓槽(5);锥形支腿(3)锥面与夹板(I)内侧接触面配合;栏板(4)焊接在夹板(I)另一端的左右外侧边上,用以沿周向固定锥形支腿(3);锥形支腿(3)端部的法兰(17)与锥形钢板(20)间焊接有锥形支腿加劲肋板(8); 高强螺栓(2)为双排布置方式,高强螺栓(2)穿过夹板(I)台阶上的孔以及锥形支腿(3)上的矩形螺栓槽(5)固定拧紧,并将锥形支腿(3)、夹板(I)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工程内支撑的锥楔式活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支腿(3)长度为400?600_,所述焊接在锥形支腿(3)端部的法兰(17)厚度为20?30mm,用于防止钢支撑轴力过大使锥形支腿顶部法兰局部出现大变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工程内支撑的锥楔式活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I)长度为300?600mm,夹板内侧斜面之间夹角为30°,既要保证足够的接触面承受锥形支腿接触力,又要保证材料不被压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工程内支撑的锥楔式活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⑴的一端螺帽处,预留有螺帽槽(16),螺帽槽(16)的槽深10?2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工程内支撑的锥楔式活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螺栓(2)的长度为500?600_。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工程内支撑的锥楔式活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圆杆(6)长度为300?400mm,直径为40?50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工程内支撑的锥楔式活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挡板(7)为长方体,长250?350mm,宽15?35mm,高50?70mm ;在固定挡板长X高面上为固定圆杆(6)预留有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工程内支撑的锥楔式活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I)端部的法兰(17)厚度为20?30mm,用以防止钢支撑轴力过大使夹板下端法兰局部出现大变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工程内支撑的锥楔式活络装置,其特征在于:夹板(I)刨平顶紧在法兰(17)上且能在固定圆杆(6)上移动,通过调节高强螺栓2调节夹板I间距。10.一种用于基坑工程内支撑的锥楔式活络装置施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夹板(I)制作:夹板(I)材料采用45号钢,高600mm,锥楔面与竖直方向成15°角,由两块长200mmX宽400mmX高600mm厚壁钢板(18)加工而成,厚壁钢板(18)内侧从顶部75mm位置以15°角度开始渐变切割形成锥口状,厚壁钢板(18)高350mm位置外侧车削深50mm长度为150mm台阶,于高200mm位置外侧车削深50mm长度为200mm台阶;夹板(I)顶部钢板厚度为75mm,底部厚度为10mm ;制作两块夹板(I)的厚壁钢板(18)加工后需要对称布置,螺孔(19)中心对齐;夹板(I)的厚壁钢板(18)通过螺孔(19)、固定圆杆(6)和固定挡板(7)连接,固定挡板(7)焊接20mm厚的法兰(17),在夹板⑴底端法兰(17)横截面左右对称位置焊接千斤顶托盘(9); 步骤二:高强螺栓⑵制作:采用标准件M48,螺距5mm,10.9级,长度为600mm,共6套; 步骤三:锥形支腿(3)制作:由锥形钢板(20)加工而成;材料采用45号钢,四棱台形状,上底面为长400 X宽59mm,下底面为400mmX 348mm,锥形支腿(3)高540mm,梯形面方向将锥形支腿(3)中心切割成空等腰三角形,锥面壁厚50mm,下底面壁厚为30mm ;锥面方向预留两道长465mmX宽48mm螺栓槽(5),螺栓槽(5)对称布置,距离边线距离为72mm ; 步骤四:栏板⑷制作:材料采用Q235,长150mm,上宽70mm,下宽20mm,厚20mm,呈直角梯形状,加工四件;斜边对齐夹板(I)斜面对称焊接在夹板(I)外侧拦住锥形支腿(3); 步骤五:夹板(I)与锥形支腿(3)的连接:将锥形支腿(3)插入夹板(I)内,再通过高强螺栓⑵穿过夹板⑴的螺孔(19)和锥形支腿(3)的螺栓槽(5)对拉拧紧,使两夹板(I)能与锥形支腿(3)锥面密贴在一起形成锥楔式活络装置(12); 步骤六:将加工制作的锥楔式活络装置(12)、预先制作好的钢支撑固定节段(13)和钢支撑(21)运输至施工现场,钢支撑(21)安装前预拼装,拼装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或相关规范规定,每根钢支撑(21)的安装轴线偏心不大于20mm ; 步骤七:仪器测量定位,在钢围檩(14)上准确安装钢支撑固定节段(13),螺栓不拧紧; 步骤八:采用起重设备拼装钢支撑(21),并安装锥楔式活络装置(12),将锥楔式活络装置(12)两端分别与钢支撑(21)连接; 步骤九:选择适宜的千斤顶(10),准确将千斤顶(10)安放在夹板(I)的千斤顶托盘(9)上,待千斤顶(10)顶至到千斤顶活塞位置(11)后,保证轴心受力;调试仪器,液压泵必须带有压力表,以控制液压泵的压力和加压的速率; 步骤十:按照设计的预加轴力逐级进行加压,两法兰(17)之间伸长,锥形支腿(3)随之伸出,检查钢支撑(21)和钢围檩(14)有无异常后,拧紧钢支撑固定节段(13)的螺栓;步骤十一:预加轴力达到设定值时,预加轴力作用于锥形支腿(3)上,通过高强螺栓(2)和夹板(I)传递给钢支撑(21),实现了钢支撑轴力的施加;锁定千斤顶(10),拧紧双排高强螺栓(2),缓慢拆除千斤顶(10),该装置开始承受和传递钢支撑的轴力。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基坑工程内支撑的锥楔式活络装置及施作方法,该装置在多排高强螺栓作用下,通过两块夹板夹紧锥形支腿来承受和传递钢支撑轴力。夹板与锥形支腿接触面之间夹角为30°,通过调节高强螺栓来确定竖向定位,拧紧螺栓即可承受轴力。锥楔式活络装置的夹板与锥形支腿是光面接触,高强螺栓穿过锥形支腿的螺栓槽,固定在两侧的夹板上,既能有效地承受钢支撑轴压力,也可以承受土层向外变形的拉力,围檩与钢支撑整体性得到了改善。改变了传统活络装置打入刚楔的理念,增大接触面,利用高强螺栓对拉作用,锥楔越压越紧。保证了基坑支护体系的整体性,降低了钢支撑脱落的风险。
【IPC分类】E02D17/04
【公开号】CN104929134
【申请号】CN201510328719
【发明人】张明聚, 李家云, 苑媛
【申请人】北京工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