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填埋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83315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填埋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垃圾填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填埋工艺。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处理问题日益突出,常用的垃圾处理工艺包括填埋、堆肥、焚烧等。填埋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解决生活垃圾的首选工艺,其常用的填埋方法是直接将垃圾堆移至垃圾填埋场库底,待填满后进行一次性封场处理。由于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填埋周期长,在填埋期间,垃圾腐败会散发恶劣气味且滋生大量蚊蝇;垃圾中的塑料袋等轻质垃圾随风飘飞污染破坏环境。更为重要的是,雨水穿透垃圾与垃圾渗漏液混合,增大垃圾渗漏液的处理量、处理难度并提高了处理成本,现已成为垃圾填埋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降低垃圾填埋场运营成本的必然之路。
[0003]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开发设计出一种能有效分离雨水和垃圾渗漏液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填埋工艺,其核心理念是对生活垃圾填埋场采用垃圾分区分批次填埋,并遵循边填埋边封场的技术路线,达到利用库底土工膜收集导排垃圾渗滤液;利用土垫层及封场土工膜隔绝垃圾腐败产生的异味及防止蚊蝇丛生;利用土工膜分流导排雨水,防止其与垃圾渗漏液混合,降低垃圾填埋场处理垃圾渗漏液的运营成本的目的。本发明中提供的生活垃圾场垃圾填埋工艺还具有施工简单、造价低、美化环境等优点。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工艺,其能有效的防止雨水和垃圾渗滤液混合,降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成本,并能防止垃圾腐败产生的异味扩散和蚊蝇丛生。
[0005]为实现垃圾填埋场雨水与垃圾渗滤液分离,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生活垃圾填埋场划分为垃圾填埋区和非填埋区,进行垃圾分区分批次填埋;在垃圾填埋场库底铺设有土工膜,截留和导排垃圾渗滤液,防止其向地下渗漏污染土壤;填埋区用于垃圾分批次填埋,每批次填埋后均用土工膜对垃圾进行覆盖封场,防止垃圾腐败产生的异味扩散和蚊蝇丛生;非填埋区用土工膜完全覆盖,填埋区随每批次垃圾填埋完毕向非填埋区推移,同时保持填埋区的封场土工膜与覆盖非填埋区的土工膜交接并固定,实现雨水承接和导排,防止雨水和垃圾渗滤液混合,增大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难度和成本。
[0006]更进一步的,所设置的填埋区与非填埋区的大小是根据垃圾填埋场的填埋进度及预设的填埋年限设定的,优选填埋区与非填埋区的面积比为1:1-1:9,也可以依据填埋场所处的地理环境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垃圾填埋场库底铺设的土工膜为HDPE土工膜,用于垃圾渗漏液的截留和导排,也可以在土工膜、非织造布的保护下铺设聚乙烯膜等作为垃圾渗漏液的节流导排设施。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填埋区每批次填埋垃圾均需压实,垃圾填埋高度为3-5米。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每批次填埋垃圾压实后均需覆盖0.3-0.5米的土垫层,在土垫层上覆盖封场土工膜。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填埋区的封场土工膜与覆盖非填埋区的土工膜及二者的交接处,均是用土袋压实固定的,使所填埋的垃圾始终完全处于库底土工膜、覆盖封场土工膜及覆盖非填埋区的土工膜所形成的密闭空间中。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压实固定土袋对称排列成沟渠状,用于导排雨水,雨水导排至非填埋区的洼地,用移动潜污栗抽离。所述土袋为编织袋装土或无纺布环保土袋。
[0012]更进一步的,垃圾填埋场的库区周边设有排水沟,用于潜污栗抽离雨水的排放。
[0013]在符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的条件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控制垃圾填埋场恶臭散发和塑料垃圾到处乱飞,达到控制污染和环保的目的;抑制病原菌及其传播体蚊蝇的繁殖和扩散;实现雨水和垃圾渗漏液分离,降低垃圾渗漏液的处理难度和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垃圾填埋场分场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土袋对称排列成沟渠状结构示意图。
[0016](I)垃圾填埋区;(2)非填埋区;(3)洼地;(4)土袋。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能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8]实施例1:
[0019]一利用山谷地理环境形成的天然大型垃圾填埋场,其库底面积约20000平方米,深约50米,计划投入使用17年。初次投入使用,划分填埋区的库底面积为2000平方米,剩余18000平方米为非填埋区;在库底铺设土工膜并用土工膜分别覆盖封闭填埋区和非填埋区后,揭开封闭填埋区的土工膜,开始在填埋区进行垃圾填埋;当日作业完毕,将封闭填埋区的土工膜还原,待填入5米深度的垃圾后,用压路机将垃圾压实,上覆盖0.3米的泥土并压实成土垫层,并将封闭填埋区的土工膜压实固定在土垫层上形成新的非填埋区,填埋区向原非填埋区等面积推进;待库底填埋满5米深度的垃圾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层深度同样为5米的垃圾填埋。伴随垃圾填埋场的投入使用,垃圾逐渐产生渗滤液,渗滤液沿库底土工膜收集导排至处理池。在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期间,雨水被封场土工膜截流,并通过膜上压实固定用的环保土袋所形成的排水沟导排至非填埋区的洼地,并用移动潜污栗抽离,通过库区周边的排水沟排放。
[0020]实施例2:
[0021]一人工开凿的垃圾填埋场,其库底面积约4000平方米,深约40米,计划投入使用8年。初次投入使用,划分填埋区的库底面积为2000平方米,剩余2000平方米为非填埋区;在库底铺设土工膜并用土工膜分别覆盖封闭填埋区和非填埋区后,揭开封闭填埋区的土工膜,开始在填埋区进行垃圾填埋;当日作业完毕,将封闭填埋区的土工膜还原,待填入3米深度的垃圾后,用压路机将垃圾压实,上覆盖0.5米的泥土并压实成土垫层,并将封闭填埋区的土工膜压实固定在土垫层上形成新的非填埋区,填埋区向原非填埋区等面积推进;待库底填埋满3米深度的垃圾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层深度同样为3米的垃圾填埋。伴随垃圾填埋场的投入使用,垃圾逐渐产生渗滤液,渗滤液沿库底土工膜收集导排至处理池。在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期间,雨水被封场土工膜截流,并通过膜上压实固定用的环保土袋所形成的排水沟导排至非填埋区的洼地,并用移动潜污栗抽离,通过库区周边的排水沟排放。
【主权项】
1.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填埋工艺,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分为垃圾填埋区和非填埋区,进行垃圾分区分批次填埋,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垃圾填埋场库底铺设有土工膜,所述填埋区用于垃圾分批次填埋,每批次填埋后均用土工膜对垃圾进行覆盖封场,所述非填埋区用土工膜完全覆盖,所述填埋区随每批次垃圾填埋完毕向非填埋区推移,同时保持填埋区的封场土工膜与覆盖非填埋区的土工膜交接并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设置的填埋区与非填埋区的大小是根据垃圾填埋场的填埋进度及预设的填埋年限设定的,优选填埋区与非填埋区的面积比为 1:1-1: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填埋场库底铺设的土工膜为HDPE 土工膜,用于垃圾渗漏液的截留和导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埋区每批次填埋垃圾均需压实,垃圾填埋高度为3-5米。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垃圾填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批次填埋垃圾压实后均需覆盖0.3-0.5米的土垫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垃圾填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土垫层上覆盖有封场土工膜。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埋区的封场土工膜与覆盖非填埋区的土工膜及二者的交接处,均是用土袋压实固定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垃圾填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土袋对称排列成沟渠状,用于导排雨水。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垃圾填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土袋为编织袋装土或无纺布环保土袋。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垃圾填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排的雨水汇集至非填埋区洼地用移动潜污栗抽离。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填埋工艺,所述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分为垃圾填埋区和非填埋区,进行垃圾分区分批次填埋。生活垃圾填埋场库底铺设有土工膜,填埋区用于垃圾分批次填埋,每批次填埋后均用土工膜对垃圾进行覆盖封场,非填埋区用土工膜完全覆盖,填埋区随每批次垃圾填埋完毕向非填埋区推移,同时保持填埋区的封场土工膜与覆盖非填埋区的土工膜交接并用土袋压实固定,土袋对称排列成沟渠状,用于导排雨水。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雨水与渗滤液混合以及填埋场恶臭散发和塑料袋等轻质垃圾到处乱飞的问题,达到控制污染和环保的目的。
【IPC分类】E02D31/00
【公开号】CN105442639
【申请号】CN201510766946
【发明人】郎荣良
【申请人】天津晟瑞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