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4727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压系统,包括控制芯片U1,电容C3,电容C4,与控制芯片U1相连接的增压泵驱动电路,与控制芯片U1相连接的电源输入电路,以及同时与控制芯片U1和电源输入电路相连接的信号处理输入电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压系统,能够对水压不足的情况做出快速的反应,可以达到实时增压的效果,大大降低了水压不足对企业正常生产带来的影响。
【专利说明】
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増压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工业供水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压系统。【背景技术】
[0002]许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离不开供水,在企业生产时,经常会因为用水量较大而使得供水的水压降低,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甚至还会导致企业生产的产品的质量降低。为了确保供水水压的稳定,企业会在入水管道上加设增压装置,在供水水压不足时通过该增压装置能够确保企业的用水稳定,从而降低水压不足对生产带来的影响。
[0003]但是,现有的增压装置响应的延时性较高,且灵活性较差,在水压不足时,监测装置首先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在接收到信号后才会进行报告并控制相关的增压装置运行,从而导致了增压装置响应的延时,不利于提高增压装置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压系统,能够对水压不足的情况做出快速的反应,可以达到实时增压的效果,大大降低了水压不足对企业正常生产带来的影响。
[0005]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压系统,包括控制芯片U1,正极同时与控制芯片U1的THRES管脚和TRIG管脚相连接、负极与控制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3,正极与控制芯片U1的 C0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控制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4,与控制芯片U1相连接的增压栗驱动电路,与控制芯片U1相连接的电源输入电路,以及同时与控制芯片U1和电源输入电路相连接的信号处理输入电路;其中,控制芯片U1的型号为NE555。
[0007]作为优选,所述电源输入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3后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一端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1,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7后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2,P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5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2,P极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N 极经电阻R4后与稳压二极管02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一端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经滑动变阻器RP2后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6,以及一端同时与控制芯片U1的 RESET管脚和VCC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的电阻R10组成;其中,三极管 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电容C2的负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点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组成该电源输入电路的电源输入端。
[0008]作为优选,所述信号处理输入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M0S管Q1,一端与运算放大器 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2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11,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13, 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M0S管Q1的漏极相连接的电阻R14,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的电阻R15,N极与MOS管Q1 的漏极相连接、P极与M0S管Q1的源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3,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9后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滑动端与M0S管Q1的源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以及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P1和电阻R9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P2和电阻R6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电阻R8组成;其中,电阻Rl 1和电阻R12的连接点接地,运算放大器P1 的负输入端作为该信号处理输入电路的信号输入端V i n。
[0009]作为优选,所述增压栗驱动电路由双向晶闸管VS1,增压栗M,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 OUT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双向晶闸管VS1的控制极相连接的电阻R16,以及正极与双向晶闸管VS1的控制极相连接、负极与单行晶闸管VS1的第二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5组成;其中,电容 C5的负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增压栗M的一端与双向晶闸管VS 1的第一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点相连接。
[001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1]本发明能够快速的启动增压栗,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水压不足的情况时,本系统中增压栗的启动速度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增压装置的启动速度能够提升60%_80%,从而能够更加及时的完成对企业供水水压的增压过程,大大缩短了完成供水增压所需的时间, 更好的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的智能增压系统的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4]实施例
[0015]如图1所示,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压系统,包括控制芯片U1,正极同时与控制芯片 U1的THRES管脚和TRIG管脚相连接、负极与控制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3,正极与控制芯片U1的C0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控制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4,与控制芯片 U1相连接的增压栗驱动电路,与控制芯片U1相连接的电源输入电路,以及同时与控制芯片 U1和电源输入电路相连接的信号处理输入电路;其中,控制芯片U1的型号为NE555。
[0016]电源输入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D2,电容C1,电容 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10,以及滑动变阻器RP2 组成。
[0017]连接时,电容C1的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3后与三极管 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电阻R1的一端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 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电容C2的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7后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稳压二极管D2的P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5后与电容C1 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1的P极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4后与稳压二极管D2的N 极相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经滑动变阻器RP2后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10的一端同时与控制芯片U1的RESET管脚和VCC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
[0018]其中,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电容C2的负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点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组成该电源输入电路的电源输入端。
[0019] 信号处理输入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M0S管Q1,滑动变阻器RP1,电阻R8,电阻R9,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以及稳压二极管D3组成。
[0020]连接时,电阻R11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2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电阻R13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电阻R14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M0S管Q1的漏极相连接,电阻R15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M0S 管Q1的栅极相连接,稳压二极管〇3的~极与M0S管Q1的漏极相连接、P极与M0S管Q1的源极相连接,滑动变阻器RP1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9后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滑动端与M0S管Q1的源极相连接,电阻R8的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P1和电阻R9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P2和电阻R6的连接点相连接。
[0021]其中,电阻R11和电阻R12的连接点接地,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作为该信号处理输入电路的信号输入端Vin。[〇〇22] 增压栗驱动电路由双向晶闸管VS1,增压栗M,电阻R16,以及电容C5组成。[〇〇23]连接时,电阻R16的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OUT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双向晶闸管VS1 的控制极相连接,电容C5的正极与双向晶闸管VS1的控制极相连接、负极与单行晶闸管VS1 的第二电极相连接。
[0024]其中,电容C5的负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增压栗M的一端与双向晶闸管VS 1的第一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点相连接。
[0025]工作时,将电源连接在本系统的电源输入端上,并将设置在供水管道中的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在本系统的信号输入端上,在传感器检测到水压不足时便可使得控制芯片U1的OUT管脚输出控制信号导通双向晶闸管VS1,进而使得增压栗M工作对供水管道的水压进行增压,而在供水水压恢复后系统也能及时的断开对增压栗的供电,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能耗。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滑动变阻器RP1的滑动端来调节系统启动的初始水压,大大提高了系统的适用范围。
[0026]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快速的启动增压栗,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水压不足的情况时,本系统中增压栗的启动速度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增压装置的启动速度能够提升60%-80%,从而能够更加及时的完成对企业供水水压的增压过程,大大缩短了完成供水增压所需的时间,更好的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〇〇27]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发明。
【主权项】
1.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芯片U1,正极同时与控制芯片U1 的THRES管脚和TRIG管脚相连接、负极与控制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3,正极与控 制芯片U1的CON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控制芯片U1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4,与控制芯片U1 相连接的增压栗驱动电路,与控制芯片U1相连接的电源输入电路,以及同时与控制芯片U1 和电源输入电路相连接的信号处理输入电路;其中,控制芯片U1的型号为NE5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入电路 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3后与三极管VT2 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一端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1的 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1,正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7后与三极管VT1 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2,P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5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 接的稳压二极管D2,P极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4后与稳压二极管02的~极相连 接的二极管D1,一端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经滑动变阻器RP2后与电容C2的负极相 连接的电阻R6,以及一端同时与控制芯片U1的RESET管脚和VCC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极 管D1的N极相连接的电阻R10组成;其中,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电 容C2的负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点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组成该 电源输入电路的电源输入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输入 电路由运算放大器P1,M0S管Q1,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2 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11,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另 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13,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另 一端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接的电阻R14,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 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的电阻R15,N极与MOS管Q1的漏极相连接、P极与MOS管Q1的源极相连 接的稳压二极管D3,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9后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 接、滑动端与MOS管Q1的源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以及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P1和电阻R9 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RP2和电阻R6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电阻R8组成;其中, 电阻R11和电阻R12的连接点接地,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端作为该信号处理输入电路的信 号输入端Vin。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供水管道智能增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栗驱动电 路由双向晶闸管VS1,增压栗M,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OUT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双向晶闸管 VS1的控制极相连接的电阻R16,以及正极与双向晶闸管VS1的控制极相连接、负极与单行晶 闸管VS 1的第二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5组成;其中,电容C5的负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增 压栗M的一端与双向晶闸管VS1的第一电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点相连 接。
【文档编号】E03B7/07GK106013337SQ201610525208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7月4日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成都奥卡卡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