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鱼式船闸的集鱼诱鱼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48833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1]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和具体实施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2]2009年6月?2012年3月间,中华鋳研宄所在三峡船闸和葛洲坝船闸检修期间,对船闸内发现的所有鱼类进行了调查统计,并对葛洲坝下游庙嘴江段、三峡一葛洲坝两坝间水域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
[0033]三峡南线船闸3闸室调查采集到鱼类11种,分别为:鳊、餐、瓦氏黄颡鱼、贝氏餐、鲫、翘嘴舶、草鱼、团头鲂、吻鉤、银鉤及紫薄鳅,共823尾。上述11种鱼中,中上水层分布的4种,中下水层分布的3种,底层分布的4种;栖息环境喜流水分布的3种,喜缓流水域分布的8种。
[0034]葛洲坝船闸闸室调查采集到鱼类14种,分别为鳊、贝氏餐、短颁鲚、紫薄鳅、鲫、凹尾拟鳇、瓦氏黄颡鱼、蛇鉤、大银鱼、鲤、铜鱼、双斑副沙鳅、光泽黄颡鱼及鳑鲅属鱼类I种,共184尾。14种鱼中,中上水层分布的4种,中下水层分布的3种,底层分布的7种;栖息环境喜流水分布的6种,喜缓流及静水环境分布的8种。
[0035]此次调查所采集的鱼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多种鱼类能够进入三峡及葛洲坝船闸。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利用现有船闸进行改造,以适合洄游鱼类进入;然后加以辅助设施,诱导洄游鱼类聚集在船闸内。
[0036]参阅附图可知:过鱼式船闸的集鱼诱鱼系统包括:集鱼补水廊道系统、诱鱼补水廊道系统和上闸首补水廊道系统。
[0037]如图1、2、5、6、9和11所示,集鱼补水廊道系统包括:集鱼补水廊道6、集鱼补水支廊道7和集鱼补水支廊道出水孔8。集鱼补水廊道6入口端设置在上游引航道32中,沿船闸闸室11纵向延伸至下闸首人字门10的上游侧,然后在下闸首9底板内与集鱼补水支廊道7相连。所述的集鱼补水支廊道7横向设置于人字门10底槛内。集鱼补水支廊道7的下游侧设置有集鱼补水支廊道出水孔8。
[0038]如图1、3、5、6、8和10所示,诱鱼补水廊道系统包括:诱鱼补水廊道14、诱鱼补水支廊道15和诱鱼补水支廊道出水孔16。诱鱼补水廊道14入口端设置在上游引航道32中,沿船闸闸室11沿程延伸至下闸首人字门10上游侧。诱鱼补水支廊道15横向设在船闸闸室底板12上方和所述的诱鱼补水廊道14连通。所述的诱鱼补水支廊道15上设置有诱鱼补水支廊道出水孔16。
[0039]如图1、4、7、7和10所示,上闸首补水廊道系统设置在上闸首21闸室底板下方,包括上闸首补水廊道25、上闸首补水室24和上闸首帷墙补水孔23。所述的上闸首补水廊道25入口端在上游引航道32中,下游侧连通上闸首补水室24。上闸首帷墙22上的贯穿设置有上闸首帷墙补水孔23。所述的上闸首补水室24的下游侧连通上闸首帷墙补水孔23。
[0040]如图2和6所示,在下游引航道3内的下游引航道泄水段3.1中,横向设置有泄水横廊道I。所述的泄水横廊道I的顶板顶面高程不高于下闸首9槛顶的高程。所述的泄水横廊道I的两侧壁上设有泄水横廊道侧出水孔2。船闸泄水时,船闸闸室11内的水流通过船闸泄水廊道4流入泄水横廊道I,然后从所述的泄水横廊道侧出水孔2流出。
[0041]如图1、5、6、10和11所示,船闸闸室11的充水过程为:上游引航道32内的水流经由上闸首21侧墙内的船闸充水廊道31,通过分布于船闸闸室底板12或船闸闸室左侧墙13a和船闸闸室右侧墙13b内的出水口流入船闸闸室11内部,使得船闸闸室11内的水位上升。(从上游往下游看,左手边为左侧,右手边为右侧。即上闸首21看向下闸首9时,左手边为船闸闸室左侧墙13a,右手边为船闸闸室右侧墙13b。)该船闸闸室11的泄水过程为:船闸闸室11内的水流通过分布于船闸闸室底板12或船闸闸室左侧墙13a和船闸闸室右侧墙13b内的出水口,进入船闸泄水廊道4,然后流入下游引航道3内。
[0042]通过船闸泄水系统设计以及控制所述的船闸泄水廊道阀门5,使得船闸泄水过程中,保证泄水横廊道侧出水孔2流出的水流在下游引航道3内的形成速度为0.2米/秒?
0.5米/秒的诱导水流。
[0043]通过洄游性鱼群的研宄表明,0.2米/秒?0.5米/秒的诱导水流可以保证对洄游鱼群有引诱效果。洄游鱼群基本上感受不到低于0.2米/秒的水流,无法找到来水方向,无法对其进行诱导。下游引航道3内的水流速度高于0.5米/秒时,对进闸船舶的航行会带来不利影响。对于船闸泄水全程的水流状态来说,需要控制调节各个阀门,保证下游引航道3的水流速度在0.2米/秒?0.5米/秒之间。特殊情况下,瞬时或短时的水流速度峰值可达1.0米/秒。
[0044]如图1、2、6、9和11所示,船闸闸室11和下闸首9内还设置有集鱼补水系统,包括:集鱼补水廊道6、集鱼补水支廊道7和集鱼补水支廊道出水孔8。所述的集鱼补水廊道6的入口端设置在上游引航道32的进水段内,沿上闸首21闸室侧墙内至船闸闸室右侧墙13a内,然后延伸至下闸首9的上游侧,然后横向转出至船闸闸室底板12上方至船闸中心线处,再向下游方向转弯并沿船闸中心线布置至下闸首9上游侧边缘处;然后埋入下闸首9底板下方并和集鱼补水支廊道7相连通。所述的集鱼补水廊道6上安装有集鱼补水廊道阀门29。
[0045]所述的集鱼补水系统中,集鱼补水廊道6的入口端必须设置在上游引航道32或者上游河道内保证水流流入;下游的出口端在下闸首人字门10和泄水廊道I之间,保证流出的诱导水流引诱洄游鱼群能够顺利从下游引航道3中通过下闸首人字门10,进入下闸首9中。本实施例采用的设计为:集鱼补水廊道6的主要纵向部分是设置在船闸右侧墙13a内。依据船闸不同的输水系统型式,或者船闸改装需求,可以将所述的集鱼补水廊道6的纵向部分不设置在船闸侧墙内,而是设置在船闸闸室底板12的上方或者下方,并纵向延伸至下闸首9附近。
[0046]如图2和6所示,集鱼补水支廊道7横跨整个下闸首9的航槽,并且位于下闸首人字门10的下游侧的闸槛内。在所述的集鱼补水支廊道7的下游侧壁设置有集鱼补水支廊道出水孔8。所述的集鱼补水支廊道出水孔8的单个尺寸和相邻间距必须依照下闸首9的航槽宽度来设计确定。所述的集鱼补水支廊道出水孔8横向平均分布布满整个航槽,保证排水水流为0.2米/秒?0.5米/秒之间。特殊情况下,瞬时或短时的水流速度峰值可达
1.0米/秒。
[0047]如图1、3、5、6、8、10和11所示,船闸闸室11内还设置有诱鱼补水系统,包括诱鱼补水廊道14和诱鱼补水支廊道15以及诱鱼补水支廊道出水孔16。诱鱼补水廊道14设置在上游引航道32内;沿上闸首21的侧墙内延伸至船闸闸室左侧墙13b内;沿船闸闸室左侧墙13a内延伸至上闸首人字门28的下游侧后横向转出至船闸闸室底板12中心线处,再转向下游方向并延伸至下闸首9上游侧。沿中心线设置在船闸闸室底板12上方的所述的诱鱼补水廊道14横向连通有若干诱鱼补水支廊道15。诱鱼补水廊道14上安装有诱鱼补水廊道阀门30。
[0048]如图3所示,所述的诱鱼补水支廊道15横向设在船闸闸室底板12上方,下游侧设置有诱鱼补水支廊道出水孔16。所述的诱鱼补水支廊道出水孔16的单个尺寸和相邻间距必须依照船闸闸室11的设计规模及航槽宽度来设计确定。每个诱鱼补水支廊道15上的诱鱼补水支廊道出水孔16横向平均分布布满整个航槽,保证其流出的水流为低流速。
[0049]和前述的集鱼补水系统同理,诱鱼补水系统中,诱鱼补水廊道14的入口端必须设置在上游引航道32或者上游河道内,保证水流流入;下游的出口端在下闸首人字门10的上游侧即可。使得洄游鱼群通过下闸首人字门10后,顺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