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绿化及生态恢复的植被种植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10334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绿化及生态恢复的植被种植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恢复领域,具体是一种应用于绿化及生态恢复的植被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环境保护要求日益提高的现状情况下,护岸建设需向生态化方向发展,考虑护岸结构的生态功能显得尤为重要,设计生态型护岸结构是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适当防护和植被恢复,将能够防止水土流失、滑坡等发生,并能够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边坡生态恢复植被种植保障技术就是要解决如何保证植物种植到坡面并能长期、稳定生长的问题。目前,边坡生态恢复植被种植保障技术是边坡生态恢复的关键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绿化及生态恢复的植被种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应用于绿化及生态恢复的植被种植装置,包括抛石填充块、喜水湿生植物植生盘和边坡植被种植框,所述抛石填充块填充理砌成河道防护带,所述河道防护带与河岸边坡带之间设有生态系统构建带,所述喜水湿生植物植生盘设置在生态系统构建带上,所述边坡植被种植框固定在河岸边坡带上,所述边坡植被种植框包括混凝土梁和混凝土板,所述混凝土梁和混凝土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混凝土梁通过多行锚杆固定在河岸边坡带上,多行所述锚杆呈梯度设置在河岸边坡带上,且每行锚杆都垂直于地面设置,所述混凝土板的内侧设有将边坡植被种植框分割为多部分空间的塑料板,所述塑料板固定在混凝土板上,所述混凝土板与塑料板通过连接环扣连接,所述混凝土梁表面设有编织网,所述编织网和混凝土板之间设有客土层。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凝土梁与混凝土板围成矩形种植框架。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凝土梁与混凝土板的连接件包括连接板和螺母。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环扣位于塑料板的两侧并固定于混凝土板内部。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稳定河岸边坡,通过抛石填充块填充理砌的河道防护带透水性好,可抵挡水流的动力作用,通过在河道防护带和河岸边坡带之间种植挺水植物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产卵和繁殖的空间,为水生动、植物的自然恢复和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河岸边坡带设置边坡植被种植框,恢复自然形态,通过设置塑料板和编织网,使得种植框架内所填充的客土层在重力的作用下不易掉落、不被剥蚀,利于边坡植被恢复,混凝土梁通过锚杆固定在边坡上可以提高种植框架的稳定性,混凝土板通过连接件与混凝土梁连接可以进一步提高种植框架的稳定性,具有抵挡雨水及表面径流的侵蚀破坏功能,形成完整的护岸结构。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应用于绿化及生态恢复的植被种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应用于绿化及生态恢复的植被种植装置中河道防护带的开口段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应用于绿化及生态恢复的植被种植装置中边坡植被种植框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应用于绿化及生态恢复的植被种植装置中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应用于绿化及生态恢复的植被种植装置,包括抛石填充块6、喜水湿生植物植生盘7和边坡植被种植框4,所述抛石填充块6填充理砌成河道防护带1,所述河道防护带I与河岸边坡带3之间设有生态系统构建带2,所述喜水湿生植物植生盘7设置在生态系统构建带2上,所述边坡植被种植框4固定在河岸边坡带3上,所述边坡植被种植框4包括混凝土梁41和混凝土板43,所述混凝土梁41和混凝土板43之间通过连接件42连接,提高边坡植被种植框4的稳定性,所述混凝土梁41通过多行锚杆5固定在河岸边坡带3上,多行所述锚杆5呈梯度设置在河岸边坡带3上,且每行锚杆5都垂直于地面设置,保证了整个种植框架的稳定性,所述混凝土板43的内侧设有将边坡植被种植框4分割为多部分空间的塑料板44,所述混凝土梁41与混凝土板43围成矩形种植框架,所述塑料板44固定在混凝土板43上,所述混凝土梁41与混凝土板43的连接件42包括连接板47和螺母48,所述混凝土板43与塑料板44通过连接环扣46连接,所述连接环扣46位于塑料板44的两侧并固定于混凝土板43内部,以保证混凝土板43与塑料板44连接紧固,所述混凝土梁41表面设有编织网49,所述编织网49和混凝土板43之间设有客土层45,塑料板44和编织网49可使客土层45在重力的作用下不易掉落、不被剥蚀,使客土层45上的植物很好的生长,利于河岸边坡生态恢复。
[0016]所述河道防护带I顶高程为设计高水位加0.2-0.4m的富裕高度,并每隔一定距离局部设置开口段9,形成具有透水功能和抵抗水流、船行波破坏功能的防护结构,所述生态系统构建带2水面宽度大于或等于0.Sm,常水位时水深大于或等于0.lm,通过喜水湿生植物植生盘7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喜水湿生植物,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产卵和繁殖的空间,为河道生态系统构建带2水生动、植物的自然恢复和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河岸边坡带3设置边坡植被种植框4,为营造一个利于植物生长的从水域8到陆域的过渡环境,利用喜水湿生植物根系固土,河岸边坡带3恢复自然形态,并具有抵挡雨水及表面径流的侵蚀破坏功能,形成完整的护岸结构。
[001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1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应用于绿化及生态恢复的植被种植装置,包括抛石填充块(6)、喜水湿生植物植生盘(7)和边坡植被种植框(4),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石填充块(6)填充理砌成河道防护带(I),所述河道防护带(I)与河岸边坡带(3)之间设有生态系统构建带(2),所述喜水湿生植物植生盘(7)设置在生态系统构建带(2)上,所述边坡植被种植框(4)固定在河岸边坡带(3)上,所述边坡植被种植框(4)包括混凝土梁(41)和混凝土板(43),所述混凝土梁(41)和混凝土板(43)之间通过连接件(42)连接,所述混凝土梁(41)通过多行锚杆(5)固定在河岸边坡带(3)上,多行所述锚杆(5)呈梯度设置在河岸边坡带(3)上,且每行锚杆(5)都垂直于地面设置,所述混凝土板(43)的内侧设有将边坡植被种植框(4)分割为多部分空间的塑料板(44),所述塑料板(44)固定在混凝土板(43)上,所述混凝土板(43)与塑料板(44)通过连接环扣(46)连接,所述混凝土梁(41)表面设有编织网(49),所述编织网(49)和混凝土板(43)之间设有客土层(4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绿化及生态恢复的植被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梁(41)与混凝土板(43)围成矩形种植框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绿化及生态恢复的植被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梁(41)与混凝土板(43)的连接件(42)包括连接板(47)和螺母(4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绿化及生态恢复的植被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扣(46)位于塑料板(44)的两侧并固定于混凝土板(43)内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绿化及生态恢复的植被种植装置,包括抛石填充块、喜水湿生植物植生盘和边坡植被种植框,所述抛石填充块填充理砌成河道防护带,所述河道防护带与河岸边坡带之间设有生态系统构建带,所述喜水湿生植物植生盘设置在生态系统构建带上,所述边坡植被种植框固定在河岸边坡带上,所述边坡植被种植框包括混凝土梁和混凝土板,所述混凝土梁通过多行锚杆固定在河岸边坡带上,所述混凝土板的内侧设有将边坡植被种植框分割为多部分空间的塑料板,所述塑料板固定在混凝土板上,所述混凝土梁表面设有编织网,所述编织网和混凝土板之间设有客土层。本实用新型稳定河岸边坡,形成完整的护岸结构。
【IPC分类】A01G9/02, E02D17/20
【公开号】CN204662462
【申请号】CN201520341925
【发明人】王立中, 李为海, 曲晓颖, 赵凤君, 韦昌雷, 刘学爽, 赵厚坤, 石德山, 朱万昌
【申请人】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