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用的松土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91171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考古用的松土套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考古用的松土套筒属于一种疏松土壤的工具,特别是考古挖掘文物时用的疏松土壤工具。包括一端开放,另一端底部为封闭的外套筒,外套筒内设有能滑动的内柱杆,其特征在于:内柱杆的一端伸出倒外套筒的开放端外面,内柱杆的另一端,既内柱杆在外套筒内的那一端与外套筒内的底部之间设有弹簧;外套筒的壳体上设有多个倾斜孔,倾斜孔的中心线L与端开放的外套筒壁之间的夹角a度数为20?70度;外套筒底部的外面是尖锐端;在接触弹簧的内柱杆上设有多根能转动的短柱;短柱的一端与内柱杆转动连接;短柱的另一端位于倾斜孔之中。优点:能把己发现有文物的侧面或下面土壤疏松,加快从土中取出文物的时间,防止挖掘损坏文物。
【专利说明】
考古用的松土套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疏松土壤的工具,特别是考古挖掘文物时用的疏松土壤工具。
【背景技术】
[0002]现在考古挖掘现场,在已发现有文物的地方,都是从上向下慢慢去土层。但一般土层都较结实,从上向下去土层就耗力气又缓慢。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已发现有文物的侧面或下面疏松土壤,加快从土中取出文物的松土工具。
[000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
[0005]考古用的松土套筒,包括一端开放,另一端底部为封闭的外套筒I,外套筒I内设有能滑动的内柱杆2,其特征在于:内柱杆2的一端伸出到外套筒I开放端的外面;内柱杆2的另一端在外套筒I内,该一端与外套筒I内的底部之间设有弹簧3;
[0006]外套筒I的壳体上设有多个倾斜孔4,倾斜孔4的中心线L与端开放的外套筒I壁之间的夹角a度数为20-70度;外套筒I底部的外面是尖锐端5;
[0007]在接触弹簧3的内柱杆2上设有多根能转动的短柱;短柱的一端与内柱杆2转动连接,短柱的另一端位于倾斜孔4之中。
[0008]使用时,把外套筒I尖锐端5从已发现有文物的侧面插入土壤,使有倾斜孔4和短柱的位置都插入土壤的深处,向下压住外套筒I,把内柱杆2向上拉,使短柱从倾斜孔4伸出外套筒I,外套筒I的外面同时伸出多根短柱。再把外套筒I向上拉,就能把已发现有文物的侧面或下面土壤疏松,加快从土中取出文物的时间。
[000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能把已发现有文物的侧面或下面土壤疏松,加快从土中取出文物的时间,防止挖掘损坏文物。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中I是外套筒、2是内柱杆、3是弹簧、4是倾斜孔、5是尖锐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1、考古用的松土套筒
[0013]如图1,考古用的松土套筒,包括一端开放,另一端底部为封闭的外套筒I,外套筒I内设有能滑动的内柱杆2,内柱杆2的一端伸出到外套筒I开放端的外面;内柱杆2的另一端在外套筒I内,该一端与外套筒I内的底部之间设有弹簧3;
[0014]外套筒I的壳体上设有多个倾斜孔4,倾斜孔4的中心线L与端开放的外套筒I壁之间的夹角a度数为20-70度;外套筒I底部的外面是尖锐端5;
[0015]在接触弹簧3的内柱杆2上设有多根能转动的短柱;短柱的一端与内柱杆2转动连接,短柱的另一端位于倾斜孔4之中。
【主权项】
1.考古用的松土套筒,包括一端开放,另一端底部为封闭的外套筒(I),外套筒(I)内设有能滑动的内柱杆(2),其特征在于:内柱杆(2)的一端伸出到外套筒(I)开放端的外面;内柱杆(2)的另一端在外套筒(I)内,该一端与外套筒(I)内的底部之间设有弹簧(3); 外套筒(I)的壳体上设有多个倾斜孔(4),倾斜孔(4)的中心线(L)与端开放的外套筒(I)壁之间的夹角(a)度数为20-70度;外套筒(I)底部的外面是尖锐端(5); 在接触弹簧(3)的内柱杆(2)上设有多根能转动的短柱;短柱的一端与内柱杆(2)转动连接,短柱的另一端位于倾斜孔(4)之中。
【文档编号】E02F3/02GK205576992SQ201620179728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日
【发明人】邱译庆
【申请人】邱译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