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水式河道水体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47939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叠水式河道水体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叠水式河道水体修复系统,包括河道本体,所述河道本体包括多段沿水流方向由高到低依次设置水平式流水段河道,相邻的水平流水段河道之间设置叠水式落水段河道,水平式流水段河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素土、黄粘土防护层、膨润土防水毯、水泥砂浆座浆保护层和片石平铺层,所述叠水式落水段河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素土、黄粘土防护层、膨润土防水毯、水泥砂浆座浆保护层和片石叠放层,所述片石叠放层沿水流方向呈上翘式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为河道内部的水生生物提供多样化的生境条件,保证水质的维持和提升。
【专利说明】
一种叠水式河道水体修复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修复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叠水式河道水体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景是城市景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水环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可以增加水汽循环,起到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另外,良好的区域性景观水还能有效涵养地下水的作用。
[0003]城市景观水体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设计建筑不合理、运营管理不到位、处理工艺不成熟等问题,造成了目前多数城市景观水体污染严重、水质下降,有些甚至失去了景观功能,景观水体的修复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0004]所谓“流水不腐”,水体的流动性对于水质的维持和提升非常重要,但基地目前平原河网流动性很差,通过构建水体循环,水体可为水中的微生物和小型的鱼类等提供栖息环境,提高浮游动物的生存条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程的水质净化能力。因此,针对水体净化处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叠水式河道水体修复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叠水式河道水体修复系统,为河道内部的水生生物提供多样化的生境条件,保证水质的维持和提升。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种叠水式河道水体修复系统,包括河道本体,所述河道本体包括多段沿水流方向由高到低依次设置水平式流水段河道,相邻的水平流水段河道之间设置叠水式落水段河道,水平式流水段河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素土、黄粘土防护层、膨润土防水毯、水泥砂浆座浆保护层和片石平铺层,所述叠水式落水段河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素土、黄粘土防护层、膨润土防水毯、水泥砂浆座浆保护层和片石叠放层,所述片石叠放层沿水流方向呈上翘式结构。
[0008]所述片石叠放层包括多节由高到低依次交错叠放的片石平铺式台阶。
[0009]所述叠水式落水段河道上布设有景石。
[0010]所述水平式流水段河道和叠水式落水段河道的黄粘土防护层的厚度为250-350mmo
[0011 ]所述水平式流水段河道和叠水式落水段河道的水泥砂浆座浆保护层的厚度为25-35mm0
[0012]所述片石平铺层的厚度为15-25mm。
[0013]所述片石叠放层的高度为50-300mm。
[0014]所述叠水式落水段河道与上一段水平式流水段河道之间设有浆砌块石挡土墙,所述楽砌块石挡土墙位于黄粘土防护层。
[0015]所述浆砌块石挡土墙的底部设有混凝土找平层,所述混凝土找平层位于素土处。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7]I)本实用新型构造增加了河道在汛期时的过水断面面积,进而有效增加河道汛期的滞洪水量,大大增加了河道蓄洪滞洪的能力,并且使河道水上水下生态廊道成网络状联通,为生物多样性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保障及其水体修复技术。
[0018]2)本实用新型中片石叠放层沿水流方向呈上翘式结构,同时在河道中心处设置景石,利用高差跌水,创造急流、缓流等多样化的水流条件,为河道内部的水生生物提供多样化的生境条件。保证水质的维持和提升。
[0019]3)本实用新型构使得多样湿地动物的栖息成为可能,在不影响河道基本的行洪功能的同时,为湿地小动物提供了良好多样的栖息环境,大大丰富了河道的生态功能,有效提高了城市本已十分薄弱的生态环境效应,更是丰富了城市河道的多样景观效果。
[0020]4)本实用新型构造有效增加了城市河道的生物多样性,而且整个系统是联通的,有机的,有生命活力的。
[0021]5)本实用新型构造中合理设计铺设厚度与高度,使得河道的景观效果更立体,片石平铺式台阶由高到低依次交错叠放,更有层次感,效果更多样更美观。
[0022]6)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浆砌块石挡土墙和混凝土找平层,用来巩固叠水式落水段河道的结构,使得叠水式落水段河道的受流水冲击能力更强,整个系统结构稳固,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水平式流水段河道,2、叠水式落水段河道,3、素土,4、黄粘土防护层,5、膨润土防水毯,6、水泥砂浆座浆保护层,7、片石平铺层,8、片石叠放层,9、景石,10、浆砌块石挡土墙,11、混凝土找平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26]如图1所示,一种叠水式河道水体修复系统,包括河道本体,河道本体包括多段沿水流方向由高到低依次设置水平式流水段河道I,相邻的水平流水段河道之间设置叠水式落水段河道2,水平式流水段河道I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素土 3、黄粘土防护层4、膨润土防水毯5、水泥砂浆座浆保护层6和片石平铺层7,叠水式落水段河道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素土 3、黄粘土防护层4、膨润土防水毯5、水泥砂浆座浆保护层6和片石叠放层8,片石叠放层8包括多节由高到低依次交错叠放的片石平铺式台阶,且片石叠放层8沿水流方向呈上翘式结构。
[0027]叠水式落水段河道2上还可以布设有景石9,景石9位于河道的中心处,可以进一步增加高差,创造出急流,促进水体循环与净化。
[0028]针对系统的稳固性,对各部分的厚度进行合理设计,其中,水平式流水段河道I和叠水式落水段河道2的黄粘土防护层4的厚度为250-350mm。水平式流水段河道I和叠水式落水段河道2的水泥砂浆座浆保护层6的厚度为25-35_。片石平铺层7的厚度为15-25mm。片石叠放层8的高度为50-300mm。
[0029]叠水式落水段河道2与上一段水平式流水段河道I之间还设有浆砌块石挡土墙10,楽砌块石挡土墙10位于黄粘土防护层4,楽砌块石挡土墙10的底部设有混凝土找平层11,混凝土找平层11位于素土 3处。通过浆砌块石挡土墙10和混凝土找平层11可以稳固叠水式落水段河道2与上一段水平式流水段河道I之间的地基,提高系统中各段之间交界处能够承受水流冲击的强度。
[0030]本实施例中,河道本体上游段为水流注入口,四段水平式流水段河道I由高到低依次设置,并依次编号,两两水平式流水段河道I之间设置一叠水式落水段河道2,并依次编号,构成三段式叠水结构,创造急流、缓流的水流条件,其中,水平式流水段河道I和叠水式落水段河道2的黄粘土防护层4的厚度为300mm,水平式流水段河道I和叠水式落水段河道2的水泥砂浆座浆保护层6的厚度为30_,水泥砂浆座浆保护层6的水泥砂浆比例为1:3,片石平铺层7的厚度为30mm,宽度为600mm,片石平铺层7由自然碎石平铺而成,三段叠水式落水段河道2的片石叠放层8的高度依次为50mm、70mm、250mm,因为随着片石叠放层8落差的增加,交界处水流冲击的力度增加,所以在第三段叠水式落水段河道2与第三段水平式流水段河道I之间设置了浆砌块石挡土墙10和混凝土找平层11,浆砌块石挡土墙10的厚度为300mm,高度为350mm,混凝土找平层11米用C20混凝土找平层11,其厚度为100mm。
【主权项】
1.一种叠水式河道水体修复系统,包括河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本体包括多段沿水流方向由高到低依次设置水平式流水段河道,相邻的水平流水段河道之间设置叠水式落水段河道,水平式流水段河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素土、黄粘土防护层、膨润土防水毯、水泥砂浆座浆保护层和片石平铺层,所述叠水式落水段河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素土、黄粘土防护层、膨润土防水毯、水泥砂浆座浆保护层和片石叠放层,所述片石叠放层沿水流方向呈上翘式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水式河道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石叠放层包括多节由高到低依次交错叠放的片石平铺式台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水式河道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叠水式落水段河道上布设有景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水式河道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式流水段河道和叠水式落水段河道的黄粘土防护层的厚度为250-35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水式河道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式流水段河道和叠水式落水段河道的水泥砂浆座浆保护层的厚度为25-35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水式河道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石平铺层的厚度为15_25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水式河道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石叠放层的高度为50_300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水式河道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叠水式落水段河道与上一段水平式流水段河道之间设有浆砌块石挡土墙,所述浆砌块石挡土墙位于黄粘土防护层。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叠水式河道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浆砌块石挡土墙的底部设有混凝土找平层,所述混凝土找平层位于素土处。
【文档编号】E02B3/02GK205636633SQ201620449835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7日
【发明人】陈旭
【申请人】埃瑞弗(上海)规划设计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