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公路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385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缓冲公路护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护栏,尤其是一种用于高速公路上的车辆进行安全防护的塑料护栏,属于道路车辆安全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种公路和高速公路的中间及两边都一般设有护栏装置,据申请人了解,现有的护栏装置主要有1.混凝土加钢管结构,该种结构减振效果差,耐冲击力不强;2.钢管加钢板结构,该种结构虽然耐冲击力强,但减振效果差,对失控车辆的损害大。这两种结构的护栏装置一个共同的缺点是在受到车辆撞击时,很容易会被撞断而不能有效拦阻失事车辆。
检索发现,专利号为CN93239677.1和CN02222294.4的中国专利申请分别公开了两种公路路侧护栏。前者由护栏梁、立柱及连接件构成,其中护栏梁又是由带翼片的槽形板、底板和蜂窝结构或其它结构形式的填充物构成。后者的护栏结构为中间空心,上边开口。护栏底部有通孔。中间空心部分填充土壤,有较大的容量,可将植物植种于其中。这两种护栏虽然各有其突出优点,但依然未能克服上述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道路安全防护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缓冲公路护栏,该护栏通过合理的选材和结构设计,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可以分散、转移、化解失控车辆的冲击力,从而提高交通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缓冲公路护栏,包括垂直立柱,所述垂直立柱通过连接件固定横栏,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连接件主要由基本水平的套管构成,所述套管中部固定在垂直立柱上,所述横栏用弹性材料制成,相邻两立柱上固定的连接件套管分别插装固定横栏的两端。
这样,即使车辆失控撞上护栏,也会因横栏具有一定弹性而起缓冲作用,分散、转移、化解失控车辆的冲击力,从而避免车辆严重损坏,保证安全。
以上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是,所述横栏由塑料管制成,所述塑料管内穿有钢丝绳。
采用进一步完善的缓冲公路护栏后,相比现有各种护栏装置,由于采用耐冲击性好的钢丝芯塑料管,因此在抗击车辆撞击时,可以避免被撞断,像强力网一样地将车辆牢牢地兜住,从而确保失控车辆安全,避免车毁人亡。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中连接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
图1的俯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缓冲公路护栏如
图1所示,垂直立柱2采用钢管制成,下端的底座1施工时固定在混凝土中,上端扣有密封帽5。钢管立柱2上固定图2所示的连接件4。该连接件由套管与弧口固定座3-1整体制造,弧口固定座的弧口与钢管的直径相配,安装时通过弧口固定座两侧的开口3-2,插入螺钉7固定。相邻两立柱上固定的连接件套管中分别插装固定横栏6的两端。横栏由塑料管制成,钢丝绳9穿在塑料管横栏6中,由连接件正面的穿绳孔3处伸入钢管立柱2对应位置的孔中形成绳环,绳环中插入T形定位销8(参见图3),再向两端绷紧。
容易理解,本实施例的缓冲公路护栏与现有各种护栏相比,横栏具有理想的缓冲和抗冲击性性能。实验证明,即使受到高速车辆的撞击,横栏也不会断开,钢丝绳可以象强力网一样将撞击的车辆兜住,避免车毁人亡的出现。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的实施方式。例如,立柱以及横栏也可以制成矩形截面。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缓冲公路护栏,包括垂直立柱,所述垂直立柱通过连接件固定横栏,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主要由基本水平的套管构成,所述套管中部固定在垂直立柱上,所述横栏用弹性材料制成,相邻两立柱上固定的连接件套管分别插装固定横栏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缓冲公路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栏由塑料管制成,所述塑料管内穿有钢丝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缓冲公路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立柱用钢管制成,下端的底座施工时固定在混凝土中,上端扣有密封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缓冲公路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由套管与弧口固定座整体制造,所述弧口固定座的弧口与钢管的直径相配,安装时通过弧口固定座两侧的开口插入螺钉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缓冲公路护拦,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伸入钢管立柱对应位置的孔中形成绳环,所述绳环中插入T形定位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公路护栏,属于道路车辆安全装置技术领域。该缓冲公路护栏包括垂直立柱,所述垂直立柱通过连接件固定横栏,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连接件主要由基本水平的套管构成,所述套管中部固定在垂直立柱上,所述横栏用弹性材料制成,相邻两立柱上固定的连接件套管分别插装固定横栏的两端。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即使车辆失控撞上护栏,也会因横栏具有一定弹性而起缓冲作用,分散、转移、化解失控车辆的冲击力,从而避免车辆严重损坏,保证安全。
文档编号E01F15/02GK2928942SQ20062007744
公开日2007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11日
发明者罗晓君 申请人:罗晓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