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6989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路或轻轨交通的经过空气传导的噪音吸收或反射装置,尤 其涉及一种降噪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从源头上控制噪声使其达到噪声排放标准是难以实现 的,通用的有效治理措施是在靠近噪声源处设置声屏障,其声屏障的工程声学效果通常由 声屏障的高度所决定。目前声屏障应用中存在如下不足1)其高度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对绕过声屏障上 缘的绕射声难于治理,声屏障上缘成为二次噪声源;2)治理交通噪声的声屏障工程中,超 过旅客视线高度的声屏障阻隔旅客视野,使旅客产生视觉乏味、疲劳及不适感;3)高速运 行的交通工具、尤其是高速运行的列车产生的空气动力学噪声和气动力(速度风)与不通 透的声屏障墙体相互作用,影响结构安全和噪声控制;尤其是高速运行的列车产生的下部 噪声在相对的声屏障和列车侧面之间多次反射,在声屏障上部形成集中声源,上部的集中 声源可绕过声屏障顶端,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声屏障的实际降噪效果;4)随着声屏障高度的 增加,其工程成本大幅提高,且顶端增加的单位高度声屏障相对于下方相同单位高度声屏 障,其降噪效果大幅降低。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共振方式降噪的,如2009年11月4日授权公告的中国专利申 请,公告号为CN201339164Y,其公开了一种新型道路声屏障,其第一层板、第二层板、第三层 板两侧端固定在立柱上,第一层板、第二层板之间留有距离组成空腔体,第一层板、第二层 板、第三层板的板面上均布吸声孔,第二层板、第三层板之间填充吸声材料。其降噪效果虽 然较好,但跟现有的降噪声屏障没有什么区别,仍然存在声屏障上述的缺陷。使用时受列车 风的影响较大,且其安装的偏心距较大,安装不牢固,造成不安全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能够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降噪装置,其可以很好的将 声源传播的噪声降低,尤其是对声屏障顶端的二次噪声源,有很好的降噪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包括多面体的筒体,筒体内部 间隔设有反射腔室,各个反射腔室的上端面开口于筒体上表面,其余各端面皆封闭;反射腔 室内部中空;相邻的反射腔室之间通过频导板间隔。筒体左右对称,筒体的底端设有凹槽固定座。筒体与下部的声屏障组合使用,将筒 体设置在声屏障顶端,筒体的凹槽固定座与声屏障结合,可通过螺栓或其它方式连接。筒体 面向声源的一侧面的底端设有吸声层,吸声层可以吸收部分高频噪声,与下部声屏障中心 对称设置,既美观,又不偏心。本装置区别于目前使用的隔声降噪类产品,本降噪装置应用同频率反射声波相干 涉机理,使噪声源中部分噪声通过反射腔室再回到原噪声场中进行同频干涉消声,是属于无源消声的降噪器。本降噪器的反射腔室按噪声源的特定频率的1/4波长几何尺寸设置腔 深,进入该反射腔室的某一噪声频率经反射在该装置开口处与同频率的声波相位正好或接 近相反,相互干涉使开口处该频率声压趋于零,不同腔深对应的多个频率声压趋于零,致使 绕射声降低。反射腔室的底端各面为完全封闭的反射面。反射腔室开口处的表面设置防尘装 置,防尘装置采用防尘网或网隔板。相邻频导板可平行设置,也可非平行设置。相邻频导板的间距为4-12CM,声波由相邻的频导板间隔处的反射腔室的开口进入 反射腔室内,经过反射后又由开口传出。相邻的频导板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1° -20°。筒体的形状不限定,在左右对称 的形状下,选择噪声的主要频率,按主要频率波长的1/4设置反射腔深即可。筒体的底端设 有凹槽固定座,便于筒体的固定。筒体各反射腔室底端设有与反射腔室连通的排水口,排水 口可将进入反射腔室内的水充分排出,可有效避免积水对筒体的损坏或对声波的影响。每个反射腔室中沿筒体长度方向间隔设有间隔板,相邻间隔板的间距为5-25CM, 这样可以保证进入反射腔室内的声波都是正入射或者接近正入射,提高降噪效果。筒体的高度由两端到中间逐渐递增,各反射腔室的深度不同,适应的频率不同,降 噪的频率范围不同。我国交通运行噪声源频谱特性以宽频为主,噪声能量集中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 找出宽频谱中影响噪声强度的主要频率作为降噪频率,即可实现降噪的目的。本装置对某 段频率内的声波可以有效地降噪,对噪声声能比较集中的125Hz-2000Hz之间的1/3倍频程 中心频率均有不同的效果,中、低频降噪效果较好。本降噪装置有别于现在的有源消声产品,没有电子回路等复杂系统,噪声取之于 原噪声源,经降噪装置反射,使相位相反,返回原声场中干涉消声;结构简单,无需维护或维 护简单;无能源消耗,声学效果不受气候影响。本装置重量< 20kg/m,且体积小,安装高度 低,特别适宜即有声屏障的优化改造工程。在不提高声屏障高度时,其顶部加装本装置,可 附加4dB以上的降噪效果,相当于间接提高了声屏障的高度。经多项综合试验检测,降噪装置的降噪效果主要表现在位于声影区和亮区之间的 过渡区域(亦称灰色区域)和125Hz 2000Hz频率范围内,在现场试验条件下离噪声源 水平距离15米、受声点高度9米范围内,附加降噪效果在4. OdB以上.由于对称设置在声 屏障上,无偏心矩,安全性好。同时有效降低风动力对声屏障安全的负面影响,可为旅客提 供充分的观光视觉条件。同时实现降噪、车窗通透、降风压的目的,是治理交通噪声的理想 产品,可广泛应用在轻轨、公路等降噪工程。本装置重量轻,刚性强,强度高,无偏心矩、抗冲击、耐腐蚀、耐老化、绝缘、不吸水 积水、可循环利用。本降噪器产品以ASA原料注塑成型,也可以通过其它轻质、耐用材料制 成,只要采用本结构,都可以实现中、低降噪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多个装置结合横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0023]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装置包括多面体的筒体1,筒体1内部间隔设有反射腔室2,各个反射腔室2的 上端面开口于筒体1的上表面,其余各端面皆封闭;反射腔室2内部中空;相邻的反射腔室 2之间通过频导板3间隔。声源传播的声波由开口 5进入反射腔室2,经过反射,由开口 5传 出,在开口 5的位置与原声场中相同频率的声波相遇,同频反相干涉降压,达到降噪目的。筒体1的高度由筒体两端到中间逐渐递增。反射腔室开口处防尘装置设置防尘 网格4形式。相邻频导板3的间距为5-8CM。筒体1左右对称设置,筒体1的底端设有凹 槽固定座6。相邻的频导板3平行或非平行设置。相邻的频导板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 1° -20°。沿筒体长度方向设置固定孔10,相邻的筒体之间钢丝绳或圆钢通过固定孔10固 定连接即可将多个筒体串联起来,组合使用。筒体的下侧面设有与反射腔室2连通的排水口 7。每个反射腔室2中沿筒体长度方向间隔设有间隔板11,相邻间隔板11的间距为 15CM。实施例2反射腔室2的底端设有完全封闭的空腔8。筒体1的一侧面的底端设有吸声层9。其它同实施例1。
权利要求一种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面体的筒体,筒体内部间隔设有反射腔室,各个反射腔室的上端面开口于筒体上表面,其余各端面皆封闭;反射腔室内部中空;相邻的反射腔室之间通过频导板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的高度由筒体两端到中间逐渐递 增;各反射腔室的深度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射腔室开口表面设置防尘装置,防 尘装置采用防尘网或网隔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频导板的间距为4-12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左右对称设置,筒体的底端设有 凹槽固定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频导板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频导板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 1° -20°。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各反射腔室底端设有与反射 腔室连通的排水口 ;筒体一侧面的底端设有吸声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反射腔室中沿筒体长度方向间隔 设有间隔板,相邻间隔板的间距为5-25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筒体长度方向设置固定孔,相邻的 筒体之间由钢丝绳或圆钢通过固定孔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路或轻轨交通的经过空气传导的噪音吸收或反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降噪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降噪装置,包括多面体的筒体,筒体内部间隔设有反射腔室,各个反射腔室的上端面开口于筒体上表面,其余各端面皆封闭;反射腔室内部中空;相邻的反射腔室之间通过频导板间隔。本装置重量轻,刚性强,强度高,无偏心矩、抗冲击、耐腐蚀、耐老化、绝缘、不吸水积水、可循环利用。本降噪器产品以ASA原料注塑成型,也可以通过其它轻质、耐用材料制成,只要采用本结构,都可以实现中、低降噪效果。
文档编号E01F8/00GK201730057SQ20092035258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0日
发明者朴太善 申请人:朴太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