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搭板与水稳基层接合部位的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2263995阅读:39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桥梁搭板与水稳基层接合部位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搭板与水稳基层接合部位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评价一条公路的使用质量和服务质量,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桥头是否有跳车现象。它是指自然道与桥梁台背的衔接区域出现路面变形、断裂甚至坑槽,从而使车辆行驶经过该区域受到冲击后发生明显跳跃、颠簸的现象。桥头跳车现象不仅严重影响行车的舒适性,还会降低车辆的行驶速度和道路的通行能力,甚至会引发公路交通事故。如何解决好桥头跳车问题,是很多公路设计与建设者所关注的一个课题,其中在桥台后设置有效的搭板,并使搭板与自然道衔接良好,是一项重要的措施。现有技术中,桥梁搭板1’与水稳基层2’的交接处通常都设计成锯齿形(如图1所示),施工时是先浇筑桥梁搭板1’,再铺设和碾压水稳基层2’,这使得桥梁搭板1’与水稳基层2’交接处的齿形区域3’难以被碾压到(即存在碾压盲区),造成桥梁搭板与水稳基层之间的齿形区域压实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甚至出现空穴,桥梁搭板与水稳基层不能充分连结,
影响施工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桥梁搭板与水稳基层接合部位施工时存在碾压盲区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桥梁搭板与水稳基层接合部位的施工方法。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桥梁搭板与水稳基层接合部位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铺设水稳基层并进行碾压;然后对水稳基层的一端部进行开凿形成与桥梁搭板一侧的齿形区域相对应的齿接部;最后,浇筑桥梁搭板,使桥梁搭板的齿形端部与水稳基层的齿接部对应配合。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桥梁搭板与水稳基层接合部位的施工方法由于先进行了水稳基层的铺设和碾压再开凿齿接部,因此能够保证齿形区域的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使桥梁搭板与水稳基层充分连结,同时也能够使齿形区域具有更好的平整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桥梁搭板与水稳基层接合部位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发明施工方法的实施示意其中1,1’、桥梁搭板;2,2’、水稳基层;20、齿接部;3’、齿形区域。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按照本实施例的桥梁搭板与水稳基层接合部位的施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首先,铺设水稳基层2并进行碾压,使水稳基层2的宽度满足施工要求,且水稳基层2 的一端伸入桥梁搭板段约5(Γ60厘米,以便于开凿;然后,对水稳基层2的伸入桥梁搭板段的端部进行开凿并形成与桥梁搭板1 一侧的齿形区域3’相对应的齿接部20 ;最后,浇筑桥梁搭板1,使桥梁搭板1的齿形端部与水稳基层2的齿接部20对应配合。本发明保证了水稳基层与桥梁搭板接合部位的压实度和平整度,能有效阻止水稳基层下部的土或/和水等从该接合部位渗出,防止该接合部位处的搭板下沉和因基层松动引起的路面过早破坏等,从而使道路施工质量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确保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以上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桥梁搭板与水稳基层接合部位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铺设水稳基层(2)并进行碾压;然后对水稳基层(2)的一端部进行开凿形成与桥梁搭板(1) 一侧的齿形区域(3’)相对应的齿接部(20);最后,浇筑桥梁搭板(1),使桥梁搭板(1)的齿形端部与水稳基层(2)的齿接部(20)对应配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搭板与水稳基层接合部位的施工方法。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浇筑桥梁搭板后再施工水稳等基层,使得桥梁搭板尤其锯齿型搭板与水稳基层的交接处存在碾压盲区,影响施工质量。本发明首先铺设水稳基层并进行碾压,然后对搭板一侧的水稳基层端部进行开凿,形成与桥梁搭板的齿形端部相对应的齿接部;最后浇筑桥梁搭板,使水稳基层与桥梁搭板的齿形端部对应配合。这样能够保证水稳基层与桥梁搭板接合部位的压实度和平整度,能有效阻止水稳基层下部的土或/和水等从该接合部位渗出,防止该接合部位处的搭板下沉和因基层松动引起的路面过早破坏等,从而使道路施工质量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确保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文档编号E01C11/02GK102251482SQ20111011955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0日
发明者姚真明, 张涛, 沈健, 陶文华 申请人:吴江市明港道桥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