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悬挑人行道板模板系统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59413阅读:1577来源:国知局
桥梁悬挑人行道板模板系统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人行道板模板系统,特别涉及一种人行道板伸出T形梁组合体边缘的桥梁人行道板模板系统。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常规桥梁的现浇人行道板主要采用支架法及悬吊法进行施工,对小型混凝土结构的现浇人行道板工艺而言,在模板安装、拆除、重新拼装过程中施工耗费的人力及时间较多,并且模板接缝容易出现错位,导致人行道板在长度方向不顺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桥梁悬挑人行道板模板系统,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桥梁悬挑人行道板的连续浇筑质量,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桥梁悬挑人行道板模板系统,包括支撑在T形梁组合体上的拱形组合内模和伸出T形梁组合体外的悬挑组合模,所述拱形组合内模包括连接成一体的水平上模和两侧的垂直边模;所述拱门形组合内模内侧还设有数个并排的垂直支撑框,所述垂直支撑框的上下端分别支撑在水平上模内侧和T形梁组合体之间,两垂直边模内侧之间还设有水平支撑框;所述悬挑组合模包括内垂直立模、外垂直立模、上水平模和向内倾斜的下倾斜模,内垂直立模上端与下倾斜模低端相连,下倾斜模高端与外垂直立模下端相连;沿T形梁组合体长度方向,悬挑组合模纵向外设有悬挑组合模拉紧装置,所述悬挑组合模拉紧装置包括分别抵靠在内垂直立模、外垂直立模和下倾斜模外侧由多根纵横相交的型钢焊接而成的内垂直框、下倾斜框和外垂直框,所述内垂直框、下倾斜框和外垂直框通过对应的上拉杆、内拉杆和外拉杆将拱门形组合内模和悬挑组合模固定连接成一体;悬挑组合模悬挂装置设置在悬挑组合模的上侧,包括平衡纵梁,数根间隔设置的横梁、数根上纵梁、数根下纵梁和多根吊杆,平衡纵梁支撑在T形梁组合体横向中心上且沿T形梁组合体纵向延伸,行走组合设置在横梁一端和T形梁组合体横向一端之间且远离悬挑组合模,横梁另一端超出对应的T形梁组合体横向另一端端头;数根上纵梁位于横梁另一端之上,数根横梁一端和中部间隔支撑在对应的支柱和平衡纵梁上侧,数根横梁另一端支撑在行走组合上侧;在T形梁组合体的横向设置了三根一排吊杆,在T形梁组合体的纵向,多排吊杆成矩阵设置。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进一步的,所述拱形组合内模的水平上模中部和垂直边模中部分别设有八字形内模。所述悬挑组合模的内垂直立模、外垂直立模、上水平模和下倾斜模均采用纵横相交的槽钢和两侧面的钢板焊接而成;所述内垂直框、下倾斜框和外垂直框亦均采用纵横相交的槽钢焊接而成。

进一步的,外垂直立模下端通过外垂直框抵靠在T形梁组合体横向一端端头上,操作平台与外垂直框下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操作平台包括纵横相交的槽钢焊接而成的底框和底框上侧的钢板网,操作平台外侧设有安全栏杆。

进一步的,在分别穿过悬挑组合模上侧对应的的上纵梁和下侧的下纵梁的三根一排的吊杆中,其中一根吊杆依次穿过横梁另一端上侧的上纵梁和下倾斜框下侧的下纵梁,旋合在经过张拉后的吊杆下端的螺母通过下纵梁和下倾斜框拉住悬挑组合模;另一根吊杆依次穿过横梁上侧的上纵梁和操作平台下侧的下纵梁,旋合在经过张拉后的吊杆下端的螺母通过下纵梁拉住操作平台;位于T形梁组合体远离悬挑组合模的一端上的第三根吊杆依次穿过行走组合外侧的上纵梁、T形梁组合体远离悬挑组合模的一端和对应的下纵梁,旋合在经过张拉后的吊杆上的螺母作为锚栓拉住横梁的一端;多排吊杆成矩阵状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组合包括沿T形梁组合体横向设置的上滚轮座和下轨道,所述上滚轮座上侧固定在平行设置的数根横梁的下侧面上,采用两根工字钢拼焊而成的下轨道下侧通过基座固定在固定在T形梁组合体的横向上侧。所述上滚轮座的下侧设有内凹口,在内凹口的纵向前后排列的两对端面相对的滚轮, 所述滚轮周面上侧抵靠在下轨道顶边两侧的内侧面上。

一种桥梁悬挑人行道板模板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装模

1)先在T形梁组合体上侧拼装拱形组合内模,并将数个垂直支撑框和水平支撑框固定在拱形组合内模内侧和T形梁组合体的横向上侧支撑住拱形组合内模;

2)然后沿T形梁组合体纵向,将间隔排列的多根立柱底部分别固定在T形梁组合体上,并将悬挑组合模悬挂装置的平衡纵梁固定在T形梁组合体中部上;

3)再将内垂直立模、外垂直立模分别固定在T形梁组合体上侧且包容拱形组合内模,然后搭建上水平模和下倾斜模,完成悬挑组合模的拼装;接着将内垂直框、下倾斜框和外垂直框抵靠在在悬挑组合模外侧;通过对应的上拉杆、内拉杆和外拉杆将拱门形组合内模和悬挑组合模固定连接成一体;

4)将数根横梁一端和中部间隔支撑在对应的支柱和平衡纵梁上侧,数根横梁另一端下安装行走组合,并使行走组合连接数根横梁一端和T形梁组合体横向一端;在数根横梁上侧、下倾斜框下侧和操作平台下侧的对应位置上,分别焊接上纵梁和下纵梁;

5)三根一排的吊杆沿T形梁组合体横向两端设置,其中一根吊杆依次穿过横梁另一端上侧的上纵梁和下倾斜框下侧的下纵梁,旋合在经过张拉后的吊杆下端的螺母通过下纵梁和下倾斜框托住悬挑组合模;另一根吊杆依次穿过横梁上侧的上纵梁和操作平台下侧的下纵梁,旋合在经过张拉后的吊杆下端的螺母通过下纵梁托住了操作平台;位于T形梁组合体远离悬挑组合模的一端上的第三根吊杆依次穿过行走组合外侧的上纵梁、T形梁组合体远离悬挑组合模的一端和对应的下纵梁,旋合在经过张拉后的吊杆上的螺母作为锚栓拉住横梁的一端;多排吊杆成矩阵状设置,分别悬挂住悬挑组合模和操作平台,并稳定住横梁另一端。

B、拆模

1)浇筑的桥梁悬挑人行道板混凝土养护期满后,拆除上拉杆、内拉杆、外拉杆、内垂直立模、外垂直立模、上水平模和下倾斜模,然后拆除拱形组合内模内的数个垂直支撑框和水平支撑框;

2)整体拉出拱形组合内模后拆除八字形内模,然后分块拆除水平上模和垂直边模;接着拆除各支柱和拉住横梁一端的吊杆;

C、横梁行走

1)启动卷扬机,拉动数根横梁和上、下纵梁在平衡纵梁支撑和上滚轮座导向下,载着内垂直框、下倾斜框、外垂直框和操作平台沿着T形梁组合体纵向移动至桥梁悬挑人行道板下一混凝土浇筑区域。

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结构紧凑,巧妙利用杠杆原理,将设置在T形梁组合体横向中心上平衡纵梁作为横梁的支点,在T形梁组合体横向一组三根吊杆中,作为锚栓的一根吊杆和行走组合连接横梁一端及T形梁组合体横向一端,另外两根吊杆从横梁另一端向下分别拉住悬挑组合模和操作平台。利用一根吊杆的锚固和行走组合横梁的上滚轮座滚轮对和T形梁组合体横向上的下轨道的一扣紧作用,使得横梁两端得到平衡。从而用较小的结构件确保桥梁悬挑人行道板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安全,提高了桥梁悬挑人行道板和T形梁组合体连接的可靠性。本发明的施工方法简便易行,拆除了模板后,在平衡纵梁支撑和下轨道支撑的上滚轮座导向下,通过卷扬机拉动载着内垂直框、下倾斜框、外垂直框和操作平台的横梁沿着T形梁组合体纵向移动至桥梁悬挑人行道板下一混凝土浇筑区域。模板接缝不会错位,提高了桥梁悬挑人行道板在长度方向的顺直度,降低了施工成本。

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拆模步骤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桥梁悬挑人行道板模板系统包括支撑在T形梁组合体100上的拱形组合内模1和伸出T形梁组合体外的悬挑组合模2,拱形组合内模1包括连接成一体的水平上模11和两侧的垂直边模12,在水平上模11中部和垂直边模12中部分别设有八字形内模111,便于拆模。拱门形组合内模1内侧还设有5个并排的垂直支撑框13,所述垂直支撑框13的上下端分别支撑在水平上模11内侧和T形梁组合体100之间,两垂直边模12内侧之间还设有水平支撑框14,用以提高拱门形组合内模1的强度。悬挑组合模2包括内垂直立模21、外垂直立模22、上水平模23和向内倾斜的下倾斜模24,内垂直立模21上端与下倾斜模24低端相连,下倾斜模24高端与外垂直立模22下端相连。

沿T形梁组合体100长度方向,悬挑组合模2纵向外设有悬挑组合模拉紧装置3,所述悬挑组合模拉紧装置3包括分别抵靠在内垂直立模21、外垂直立模22和下倾斜模23外侧、由多根纵横相交的型钢焊接而成的内垂直框31、下倾斜框32和外垂直框33,内垂直框31、下倾斜框32和外垂直框33通过对应的上拉杆34、内拉杆35和外拉杆36将拱门形组合内模1和悬挑组合模2固定连接成一体。悬挑组合模悬挂装置4设置在悬挑组合模2的上侧,包括平衡纵梁41,数根间隔设置的横梁42、数根上纵梁43、数根下纵梁44和多根吊杆45,其中上纵梁43和下纵梁44分别采用两根大面相对的槽钢制成。平衡纵梁41支撑在T形梁组合体100横向中心上且沿T形梁组合体100纵向延伸,行走组合5设置在横梁42右端和T形梁组合体100横向右端之间且远离悬挑组合模2,横梁42左端超出T形梁组合体100横向左端端头。2根上纵梁43位于横梁42左端之上,数根横梁42一端和中部间隔支撑在对应的支柱6和平衡纵梁41上侧,数根横梁42右端支撑在行走组合5上侧。在T形梁组合体100的横向设置了三根一排吊杆45,在T形梁组合体100的纵向,多排吊杆45成矩阵设置。

悬挑组合模2的内垂直立模21、外垂直立模22、上水平模23和下倾斜模24均采用纵横相交的槽钢和两侧面的钢板焊接而成,内垂直框31、下倾斜框32和外垂直框33亦均采用纵横相交的槽钢焊接而成。

内垂直立模21下端通过外垂直框33抵靠在T形梁组合体100横向左端端头上,操作平台10与外垂直框33下端垂直固定连接。操作平台10包括纵横相交的槽钢焊接而成的底框101和底框上侧的钢板网102,操作平台10外侧还设有安全栏杆。

在分别穿过悬挑组合模2上侧对应的的上纵梁43和下侧的下纵梁44的三根一排的吊杆45中,其中一根吊杆45依次穿过横梁42左端上侧的上纵梁43和下倾斜框35下侧的下纵梁44,旋合在经过张拉后的吊杆45下端的螺母46通过下纵梁44和下倾斜框35拉住悬挑组合模2。另一根吊杆45依次穿过横梁42上侧的上纵梁43和操作平台10下侧的下纵梁44,旋合在经过张拉后的吊杆45下端的螺母46通过下纵梁44拉住操作平台10。位于T形梁组合体100远离悬挑组合模2的右端上的第三根吊杆45依次穿过行走组合5外侧的上纵梁43、T形梁组合体100和对应的下纵梁44,旋合在经过张拉后的吊杆45上的螺母46作为锚栓拉住横梁42的一端;多排吊杆45成矩阵状设置。

行走组合5包括沿T形梁组合体100横向设置的上滚轮座51和下轨道52,上滚轮座51的下侧设有内凹口511,在内凹口511的纵向前后排列的两对端面相对的滚轮53,所述滚轮53周面上侧抵靠在下轨道52顶边两侧的内侧面上。上滚轮座51上侧固定在平行设置的数根横梁42的下侧面上,采用两根工字钢拼焊而成的下轨道52下侧通过基座53固定在固定在T形梁组合体100的横向上侧。

如图2所示,桥梁悬挑人行道板模板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装模

1)先在T形梁组合体100上侧拼装拱形组合内模1,并将5个垂直支撑框13和水平支撑框14固定在拱形组合内模1内侧和T形梁组合体100的横向上侧支撑住拱形组合内模1。

2)然后沿T形梁组合体100纵向,将间隔排列的多根立柱6底部分别固定在T形梁组合体100上,并将悬挑组合模悬挂装置2的平衡纵梁41固定在T形梁组合体100中部上。

3)再将内垂直立模21、外垂直立模22分别固定在T形梁组合体100上侧且包容拱形组合内模1,然后搭建上水平模23和下倾斜模24,完成悬挑组合模2的拼装;接着将内垂直框31、下倾斜框32和外垂直框33抵靠在在悬挑组合模2外侧,通过对应的上拉杆34、内拉杆35和外拉杆36将拱门形组合内模1和悬挑组合模2固定连接成一体。

4)将数根横梁42左端和中部间隔支撑在对应的支柱7和平衡纵梁41上侧,数根横梁42右端下安装行走组合5,并使行走组合5连接数根横梁42右端和T形梁组合体横向右端。在数根横梁42上侧、下倾斜框32下侧和操作平台10下侧的对应位置上,分别焊接上纵梁43和下纵梁44。

5)三根一排的吊杆45沿T形梁组合体100横向两端设置,其中一根吊杆45依次穿过横梁42上侧上纵梁43和下倾斜框35下侧的下纵梁44,旋合在经过张拉后的吊杆45下端的螺母46通过下纵梁44和下倾斜框35拉住悬挑组合模2。另一根吊杆45依次穿过横梁42上侧的上纵梁43和操作平台10下侧的下纵梁44,旋合在经过张拉后的吊杆45下端的螺母46通过下纵梁44拉住了操作平台10。位于T形梁组合体100远离悬挑组合模2的右端上的第三根吊杆45依次穿过行走组合20外侧的上纵梁43、T形梁组合体100远离悬挑组合模的右端和对应的下纵梁44,旋合在经过张拉后的吊杆上的螺母46作为锚栓拉住横梁42的一端。多排吊杆45成矩阵状设置,分别悬挂住悬挑组合模2和操作平台10,并稳定住横梁42右端。

B、拆模

1)浇筑的桥梁悬挑人行道板混凝土养护期满后,拆除上拉杆34、内拉杆35、外拉杆36、内垂直立模21、外垂直立模22、上水平模23和下倾斜模24,然后拆除拱形组合内模1内的数个垂直支撑框13和水平支撑框14。

2)整体拉出拱形组合内模1后拆除八字形内模111,然后分块拆除水平上模11和垂直边模12。接着拆除各支柱7和拉住横梁42右端的吊杆45。

C、横梁行走

1)启动卷扬机(图2中未画出),拉动数根横梁42和上纵梁43、下纵梁44,在平衡纵梁41支撑和上滚轮座51导向下,载着内垂直框31、下倾斜框32、外垂直框33和操作平台10沿着T形梁组合体100纵向移动10~40米至桥梁悬挑人行道板下一混凝土浇筑区域。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式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