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铺地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9075阅读:946来源:国知局
滑雪铺地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滑雪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滑雪铺地板。



背景技术:

滑雪运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喜爱,而天然滑雪场受温度、季节限制,且其维护成本较为昂贵,不能及时有效的满足滑雪爱好者的运动需求,因此,人造滑雪场地应运而生。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2191672U中公开了一种旱雪滑道组合单元,该滑道组合单元包括有多个安装件的安装板、多个梳状组件,每个梳状组件中有与安装板上的安装件配合的底座、装于底座上的若干高低相间排列的弹性支撑片,每个弹性支撑片的顶部有与滑雪板接触的弧状接触面。

上述现有专利中虽然可通过底座与安装件的配合实现支撑件与底板的配合,但是,因其仅通过简单的凹凸配合,极易造成在受力作用较大时,支撑件从底板中的滑脱现象,易给滑雪者造成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滑雪铺地板,该滑雪铺地板通过支撑体上连接体卡设在底板上,更牢固,不易造成底板与支撑体的分离,更安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滑雪铺地板,包括用于铺设于滑雪场地的底板,以及安装于底板上用于支撑滑雪器械的多个支撑体,支撑体的底部设置有可将支撑体安装于底板上的安装座,安装座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连接体;底板上对应于连接体设置有可卡设连接体的多个安装孔,连接体卡设至安装孔内,以使支撑体安装于底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连接体的底部一体设置有卡设部,卡设部突出于连接体外侧面设置;安装孔包括顺次相接的两个孔,分别为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其中,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为孔径不同的两段弧,第一安装孔的孔径大于第二安装孔的孔径,第一安装孔的孔径不小于卡设部外侧面的最大间距;第二安装孔的孔径小于卡设部外侧面的最大间距,且不小于连接体外侧面的最大间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底板上突出于底板设置有多个凸块,凸块沿安装支撑体的方向设置于两相邻安装孔之间;安装座上对应于凸块设置有可卡设凸块的卡槽,卡槽内凹于安装座的底部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凸块的上表面为倾斜面,凸块的侧面为竖向面;卡槽的内凹底面为对应于凸块设置的倾斜面,卡槽的侧面为可与凸块竖向面相贴合的竖向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底板上设置有突出于底板的多个凸台,凸台对应于安装孔设置于相邻两排安装孔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支撑体为自上而下的弧形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支撑体的顶部设置有圆头型的芽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滑雪铺地板,通过在支撑体的底部设置连接体,并在底板上设置与该连接体相配合的安装孔,使支撑体更加牢固的安装在底板上,不易造成滑脱现象,更安全可靠;

(2)本实用新型的滑雪铺地板,其连接体的底部设置有可防止滑脱的卡设部,并且在底板上设置的安装孔其孔径不同,这样在安装时,可先将卡设部安装在第一安装孔中,然后向第二安装孔滑行,直至连接体的外圆周卡设在第二安装孔内,通过该卡设安装,支撑体与底板之间更牢固,不会发生滑脱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滑雪铺地板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雪铺地板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B-B的剖视图。

以上各图中:1、支撑体;11、安装座;12、连接体;13、卡设部;14、卡槽;2、底板;21、安装孔;211、第一安装孔;212、第二安装孔;22、凸块;23、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滑雪铺地板的高度方向为安装后垂直于地面的方向;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图2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滑雪铺地板,包括用于铺设于滑雪场地的底板2,以及安装于底板2上用于支撑滑雪器械的多个支撑体1,支撑体1可为图3中所示的自上而下的弧形,也可为其他形状,其主要作用在于对滑雪器械的支撑;支撑体1的底部设置有可将支撑体1安装于底板2上的安装座11,安装座1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连接体12;底板2上对应于连接体12设置有可卡设连接体12的多个安装孔21,连接体12卡设至安装孔21内,以使支撑体1安装于底板2上。此处的连接体12其形状可为图3中的柱形体,也可为方形体或者其他形状,在此,对其形状不具有限定,只要其突出于安装座的底部设置即可,以起到连接作用。

继续参见图3-图6,连接体12的底部一体设置有卡设部13,卡设部13突出于连接体12外侧面设置,在此,对于卡设部13的形状也不做具体限定,也可为方形,圆形等,只要其满足可突出于连接体外侧面即可;安装孔21包括顺次相接的两个孔,分别为第一安装孔211和第二安装孔212,其中,第一安装孔211与第二安装孔212为孔径不同的两段弧,第一安装孔211的孔径大于第二安装孔212的孔径,第一安装孔211的孔径不小于卡设部13外侧面的最大间距;第二安装孔212的孔径小于卡设部13外侧面的最大间距,且不小于连接体12外侧面的最大间距。

根据上述方案,在将支撑体安装于底板上时,其具体操作为:先将卡设部安装于第一安装孔内,然后连接体以及卡设部整体沿第一安装孔向第二安装孔的方向移动,直至连接体卡设在第二安装孔内。通过这样的卡设结构,支撑体与底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不易滑脱,滑雪者在进行滑雪体验时,更安全。

另外,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的底板2上突出于底板2还设置有多个凸块22,凸块22沿安装支撑体1的方向设置于两相邻安装孔21之间,即凸台22沿安装支撑体的方向与安装孔21交替设置;安装座11上对应于凸块22设置有可卡设凸块22的卡槽14,卡槽14内凹于安装座11的底部设置。此处对应设置的卡槽与凸台,其通过彼此之间的配合,一方面起到定位作用,另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使支撑体与底板之间实现卡合。

作为一种优选,上述凸块22的上表面为倾斜面,凸块22的侧面为竖向面;卡槽14的内凹底面为对应于凸块22设置的倾斜面,卡槽14的侧面为可与凸块竖向面相贴合的竖向面。上述倾斜面的设置便于支撑体的安装;在将凸块的倾斜面沿卡槽的倾斜面安装时,直至凸块的竖直侧面与卡槽的竖直侧面卡合,使安装更精准牢固。

另外,底板2上还设置有突出于底板2的多个凸台23,凸台23对应于安装孔21设置于相邻两排安装孔21之间,以起到定位作用。

同时,本实用新型中,支撑体1的顶部可设置有圆头型的芽头15,通过设置圆头型的芽头,该处的圆头型包括圆形的圆头以及椭圆形的圆头,将芽头15设置为圆头型,减小了运动器材在滑雪铺地板上的摩擦力,有助于滑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