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台台背填土内嵌式刚性透水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7834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桥台台背填土内嵌式刚性透水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公路桥梁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桥台台背填土内嵌式刚性透水板。



背景技术:

在桥路过渡段施工过程中,大型压实机械的作业受到空间限制而无法对桥台台背附近的填土路基进行充分压实以及路基自身固结沉降,路基竖向变形都累积到桥头搭板底部,使桥头搭板下方极易出现脱空,引起搭板断裂。尤其对于高填方路基而言,随着重载车辆的日益增多,桥头搭板出现断裂的现象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桥台台背填土内嵌式刚性透水板,其能够利用刚性板本体的竖向承载能力,将填土顶部、搭板底部的总沉降变形逐层分解在各层内嵌刚性板本体底,以降低桥头搭板底的脱空量,防止搭板断裂;并且,本发明设置了预防性养护的观察孔道和注浆孔,便于提前观测到路基沉降情况并方便进行注浆加固,解决公路桥梁过渡段“桥头跳车”的技术难题。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桥台台背填土内嵌式刚性透水板的施工方法,其能够根据施工段的过渡段的填土层的技术指标进行合理的选择填土层的厚度和刚性透水板的内嵌式设置层数,给实际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桥台台背填土内嵌式刚性透水板,包括:

刚性板本体;

多个透水孔,其均匀设置在所述钢性板本体上;

多个肋板,其相互平行的设置在所述刚性板本体的下端面上,且所述多个肋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刚性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

卡槽,其设置在所述刚性板本体的第一侧边沿处;以及

卡置件,其设置在所述刚性板本体的第二侧边沿处,且一所述刚性板本体的卡置件可拆卸的插入与其相邻的另一所述刚性板本体的卡槽内。

优选的是,还包括:

观察孔道,其设置在所述刚性透水板的上端面上,所述观察孔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筒体,且所述观察孔道与所述多个肋板相互垂直设置;

注浆孔,其均匀分布在所述观察孔道的底面上。

优选的是,所述刚性板本体的厚度为2-3cm,长度为100-150cm。

优选的是,所述刚性板本体的材质为PVC、PA66、UHMWPE或ABS树脂。

优选的是,任一透水孔的直径不超过5cm。

优选的是,相邻两个肋板的最短距离为25-37.5cm,肋板的高度不超过10cm。

优选的是,所述观察孔道的横切面为矩形,所述观察孔的横切面的高度为5-8cm;所述注浆孔的直径为5-7cm。

一种所述的桥台台背填土内嵌式刚性透水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桥路过渡段的路基高度确定路基内由刚性板本体拼接成的刚性透水板层的设置层数,每隔1~2米路基厚度设置一层刚性板本体,其中,处于最上端的第一层刚性透水板层布置在桥头板搭以下1m深度处;与其相邻的第二层刚性透水板层布置在所述第一层刚性透水板层下方的2m深度处;下面的各层刚性透水板层逐此类推。

优选的是,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所述刚性板本体的铺设结合路基填土进程,从最下面的一层开始铺设,将数个所述刚性板本体按过渡段填土层顶面面积进行拼接成刚性透水板层,过渡段填土层顶面宽度与路基宽度相同,长度不小于4米,之后将所述刚性透水板层放置于路基填土层上表面;

步骤二、采用轻型压路机碾压,确保所述刚性透水板层与填土紧密结合,并选择沿路线方向的5~10排透水孔向所述刚性透水板层的路基填土内竖向植入钢筋,钢筋长度20~25cm,所述钢筋植入所述刚性透水板层的路基填土的深度不小于10cm,并在所述刚性透水板层上表面的外露长度不小于10cm;

步骤三、在所述刚性透水板层上面再次均匀铺设填土层,铺设过程从远离桥台端开始,并压实,且所述填土层的厚度为1~2米;

步骤四、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三,直至完成施工段的过渡段填土中需要铺设的所述刚性透水板层的内嵌设置层数。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多个刚性板本体之间相互衔接成需要的铺设面积,并且根据施工需要,将其随填土埋入土层中一层或者数层,数层内嵌式刚性透水板将较厚的土层分为相对较薄的基层,每一层的不均匀沉降量由上层的刚性透水板承担,避免土层的不均匀沉降量向上逐渐累积,有利于降低台后填土顶面的不均匀沉降量。由于在台背填土中增加了水平向的本发明所述的内嵌式刚性透水板,增大了过渡段的竖向刚度,有利于桥台和路面之间顺利过渡。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桥台台背填土内嵌式刚性透水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图1中A部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图1中B部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图2中C部位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图2中D部位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桥台台背填土内嵌式刚性透水板,包括:

刚性板本体10;多个透水孔101,其均匀设置在所述钢性板本体上;多个肋板102,其相互平行的设置在所述刚性板本体的下端面上,且所述多个肋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刚性板本体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如图2、5所示,卡槽103,其设置在所述刚性板本体的第一侧边沿处;如图2、4所示,以及卡置件104,其设置在所述刚性板本体的第二侧边沿处,且一所述刚性板本体的卡置件可拆卸的插入与其相邻的另一所述刚性板本体的卡槽内。在本方案中,刚性板本体为一刚性的水平板体,在其上均匀分布多个透水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多个刚性板本体之间相互衔接成需要的铺设面积,并且根据施工需要,将其随填土埋入土层中一层或者数层,这样,数层内嵌式刚性透水板将较厚的土层分为相对较薄的基层,每一层的不均匀沉降量由上层的刚性透水板承担,避免土层的不均匀沉降量向上逐渐累积,有利于降低台后填土顶面的不均匀沉降量。由于在台背填土中增加了水平向的本发明所述的内嵌式刚性透水板,增大了过渡段的竖向刚度,有利于桥台和路面之间顺利过渡。并且,相邻的多个刚性板本体之间通过卡置件和卡槽相互叩设咬合,使得数个刚性透水板可以快速的拼装为一个整体,方便大面积刚性透水板的拆解及加工与运输。另外,为增加刚性板本体的抗弯刚度还设置了多个肋板。

如图3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还包括:观察孔道105,其设置在所述刚性透水板的上端面上,所述观察孔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筒体,且所述观察孔道与所述多个肋板相互垂直设置;以及注浆孔106,其均匀分布在所述观察孔道的底面上。在本方案中,刚性板本体上端面上预留了方形孔道、圆形或者近圆形的观察孔道,为预留观察孔,为预防性养护预留观察孔道,并为脱空预留灌浆孔道。

如图2、3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刚性板本体的厚度为2-3cm,长度为100-150cm。在本方案中,限定了刚性板本体的尺寸,以方便运输和施工。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刚性板本体的材质为PVC、PA66、UHMWPE或ABS树脂。在本方案中,刚性板本体的材质为PVC,PA66,UHMWPE或ABS树脂等弹性模量较大且具有一定柔性的塑料。

如图1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任一透水孔的直径R不超过5cm。比如:R为5cm、4cm、甚至3cm;只要实现透水功能即可,并且,以不影响刚性板本体的整体抗弯刚度的要求,设置一定数量的透水孔,比如在一行透水孔中,相邻两个透水孔的距离为20cm、25cm或者30cm,进而可以调节透水孔的整体数量。

如图2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相邻两个肋板的最短距离为25-37.5cm,肋板的高度不超过10cm。在实际使用中,为了方便施工,肋板的下端可以加工成楔形。

如图3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观察孔道的横切面为矩形,所述观察孔的横切面的高度为5-8cm;所述注浆孔的直径为5-7cm。以满足观察设备和注浆设备伸入其中即可。

实施例2

一种所述的桥台台背填土内嵌式刚性透水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桥路过渡段的路基高度确定路基内由刚性板本体拼接成的刚性透水板层的设置层数,每隔1~2米路基厚度设置一层刚性板本体,其中,处于最上端的第一层刚性透水板层布置在桥头板搭以下1m深度处;与其相邻的第二层刚性透水板层布置在所述第一层刚性透水板层下方的2m深度处;下面的各层刚性透水板层逐此类推。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桥台台背填土内嵌式刚性透水板的施工方法能够根据施工段的过渡段的填土层的厚度进行合理的选择填土层的厚度和刚性透水板的内嵌式设置层数,给实际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一个优选方案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所述刚性板本体的铺设结合路基填土进程,从最下面的一层开始铺设,将数个所述刚性板本体按过渡段填土层顶面面积进行拼接成刚性透水板层,过渡段填土层顶面宽度与路基宽度相同,长度不小于4米,之后将所述刚性透水板层放置于路基填土层上表面;

步骤二、采用轻型压路机碾压,确保所述刚性透水板层与填土紧密结合,并选择沿路线方向的5~10排透水孔向所述刚性透水板层的路基填土内竖向植入钢筋,钢筋长度20~25cm,所述钢筋植入所述刚性透水板层的路基填土的深度不小于10cm,并在所述刚性透水板层上表面的外露长度不小于10cm;

步骤三、在所述刚性透水板层上面再次均匀铺设填土层,铺设过程从远离桥台端开始,并压实,且所述填土层的厚度为1~2米;

步骤四、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三,直至完成施工段的过渡段填土中需要铺设的所述刚性透水板层的内嵌设置层数。

在本方案中,将多个刚性板本体相互拼接成刚性透水板层,并根据路基填土进程进行刚性透水板层的铺设,采用轻型压路机碾压,确保所述刚性透水板层与填土紧密结合,并且每铺设一层所述刚性透水板层选择性的植入多根钢筋,有效避免刚性透水板层侧移,提高刚性透水板层与路基填土层结合紧密度,并且经铺设的多层刚性透水板层整体提高路基填土层竖向承载能力。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说明书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