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承载强度的桥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7134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承载强度的桥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桥梁承载力加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承载强度的桥梁。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我国建成了大量桥梁,中小跨径桥梁数量尤其多,随着桥梁服役年限的增长,交通量增大,桥梁耐久性差和年久老化等原因,大量桥梁存在着病害,结构或材料受到损伤,桥梁承载能力降低。因此,探索安全、经济、科学的桥梁加固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有桥梁加固技术中对混凝土梁桥采用钢板或纤维片材作为加固材料,这些材料与普通混凝土截面加大方式相比具有强度高、质量轻的优点。但上述材料仅仅在被加构件发生较大变形时才参与受力,难以充分发挥加固材料高强特性,浪费了加固材料的承载力储备,降低了加固效果;如果使用斜撑架支撑在桥墩底部,对于桥墩较高的桥梁,斜撑架支撑于桥墩,对桥墩产生一个水平推力,对桥墩受力较为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高承载强度的桥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承载强度的桥梁,它包括有两个桥墩、架在两个桥墩之间的桥梁和桥梁加固装置;所述桥梁设置在桥墩的顶部;所述桥梁加固装置包括有支撑板、支撑杆和钢索;所述桥墩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其中一个桥墩的通孔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滑轮;另一个桥墩的通孔内固定设置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与通孔的内底壁相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桥梁的底表面相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设置在两个桥墩之间;所述支撑杆一端与支撑板相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另一端开设有开口槽;所述钢索一端与其中一个桥墩的侧壁相固定连接;钢索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后与另一个桥墩的侧壁相固定连接;所述钢索穿过开口槽;所述钢索抵压在开口槽的内底壁上;所述开口槽的内底壁设置成圆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桥梁加固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桥梁加固装置沿桥梁的宽度方向均匀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支撑板沿桥梁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支撑杆之间均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支撑杆的杆身相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一端与桥梁相固定连接;定位杆另一端与支撑杆的杆身相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承载强度的桥梁,桥梁设置在桥墩的顶部;桥梁加固装置包括有支撑板、支撑杆和钢索;桥墩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其中一个桥墩的通孔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滑轮;另一个桥墩的通孔内固定设置有第二滑轮;支撑板与桥梁的底表面相固定连接;支撑杆一端与支撑板相固定连接;支撑杆另一端开设有开口槽;钢索一端与其中一个桥墩的侧壁相固定连接;钢索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后与另一个桥墩的侧壁相固定连接;钢索穿过开口槽;钢索抵压在开口槽的内底壁上。在使用本发明时,钢索的两端均被拉直,钢索正压在支撑杆一端上,使支撑杆对支撑板产生竖直向上的支撑力,支撑板对桥墩辅助支撑;钢索在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上的压力均竖直向下为主,而钢索对桥墩的拉力为竖直向上为主;该桥梁结构降低了加固装置对桥墩的侧向压力,使桥墩得到更好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向剖面图;

图3是桥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支撑板与支撑杆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桥墩;101、通孔;2、第一滑轮;3、桥梁;4、定位杆;5、支撑板;

6、支撑杆;601、开口槽;601a、圆弧面;7、钢索;8、连接杆;

9、第二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承载强度的桥梁,它包括有两个桥墩1、架在两个桥墩1之间的桥梁3和桥梁加固装置;所述桥梁3设置在桥墩1的顶部;所述桥梁加固装置包括有支撑板5、支撑杆6和钢索7;所述桥墩1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101;其中一个桥墩1的通孔101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滑轮2;另一个桥墩1的通孔101内固定设置有第二滑轮9;所述第一滑轮2与通孔101的内底壁相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5与桥梁3的底表面相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5设置在两个桥墩1之间;所述支撑杆6一端与支撑板5相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6另一端开设有开口槽601;所述钢索7一端与其中一个桥墩1的侧壁相固定连接;钢索7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滑轮2和第二滑轮9后与另一个桥墩1的侧壁相固定连接;所述钢索7穿过开口槽601;所述钢索7抵压在开口槽601的内底壁上;所述开口槽601的内底壁设置成圆弧面601a;钢索7的两端均被拉直,钢索7正压在支撑杆6一端上,使支撑杆6对支撑板5产生竖直向上的支撑力,支撑板5对桥墩1辅助支撑;钢索7在第一滑轮2和第二滑轮9上的压力均竖直向下为主,而钢索7对桥墩1的拉力为竖直向上为主;该桥梁结构降低了加固装置对桥墩1的侧向压力,使桥墩1得到更好的保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桥梁加固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桥梁加固装置沿桥梁3的宽度方向均匀排列;增加桥梁加固装置的数量,降低单个桥梁加固装置所受的压力,使桥梁加固装置的寿命得到保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支撑板5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支撑板5沿桥梁3的长度方向设置;这样设置为了防止桥梁3上应力集中,降低单根支撑杆6所受的压力;减少钢索7所受的侧向压力。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相邻两个支撑杆6之间均连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支撑杆6的杆身相固定连接;连接杆8使各个支撑杆6连成一个整体,增强支撑杆6的稳固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支撑杆6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定位杆4;所述定位杆4一端与桥梁3相固定连接;定位杆4另一端与支撑杆6的杆身相固定连接;该结构提高支撑杆6的稳固性。

在使用本发明时,钢索的两端均被拉直,钢索正压在支撑杆一端上,使支撑杆对支撑板产生竖直向上的支撑力,支撑板对桥墩辅助支撑;钢索在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上的压力均竖直向下为主,而钢索对桥墩的拉力为竖直向上为主;该桥梁结构降低了加固装置对桥墩的侧向压力,使桥墩得到更好的保护;增加桥梁加固装置的数量,降低单个桥梁加固装置所受的压力,使桥梁加固装置的寿命得到保障;支撑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是为了防止桥梁上应力集中,降低单根支撑杆所受的压力;减少钢索所受的侧向压力;设置连接杆和定位杆,增强支撑杆的稳固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