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式压路机防护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5111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击式压路机防护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冲击式压路机防护架。



背景技术:

传统的压路机防护架都为多个杆件组装完后直接固定在机架上,这样的结构对杆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尺寸若出现偏差变难以安装,增加防护架安装的时间。

专利号为201320855877.X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压路机可调式防护架,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提高安装的速度,减少安装时间,但是冲击式压路机所使用的冲击压实技术是一种用非圆形、大功率、连续滚动冲击压实路面、路基的技术,由于碾轮不为圆形,因此给设备带来较强烈的震动,长时间的工作,会严重影响防护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稳定性较好,适合冲击式压路机的防护架,能够有效的解决冲击式压路机碾轮不为圆形,轴心不是圆周运动,不利于固定安装和强烈的震动影响防护架的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具体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冲击式压路机防护架,包括U型防护架本体和冲击式压路机机体,其特征在于冲击式压路机机体包括牵引车、碾轮和行走车轮架,所述U型防护架本体前端与行走车轮架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所述U型防护架本体后端与牵引车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所述U型防护架本体中部内侧设置凹槽,所述碾轮一侧固定设置支撑凸件,凹槽与凸件以滑动形式配合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碾轮设置成圆角多边形曲面的柱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碾轮的横切面设置成圆角四边形或圆角五边形或圆角六边形。

进一步地,所述的U型防护架本体的前端与牵引车通过钢索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凹槽与凸件以滑动形式配合相连,有效的解决冲击式压路机碾轮不为圆形,轴心不是圆周运动,不利于固定安装和强烈的震动影响防护架的稳定的问题;所述支撑凸件为U型防护架增加了支撑点,增加了结构的协调性;所述的U型防护架本体的前端与牵引车通过钢索固定相连,提高了装置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右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

1. U型防护架本体、2. 行走车轮架、3. 凹槽、4. 碾轮、5. 支撑凸件、6. 牵引车、7. 钢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现在将参考附图1-3更全面地描述。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后”、“左下”、“右上”、“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冲击式压路机防护架,包括U型防护架本体1和冲击式压路机机体,其特征在于冲击式压路机机体包括牵引车6、碾轮4和行走车轮架2,所述U型防护架本体1前端与行走车轮架2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所述U型防护架本体1后端与牵引车6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所述U型防护架本体1中部内侧设置凹槽3,所述碾轮4一侧固定设置支撑凸件5,凹槽3与支撑凸件5以滑动形式配合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碾轮4设置成圆角多边形曲面的柱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碾轮4的横切面设置成圆角四边形或圆角五边形或圆角六边形。

进一步地,所述的U型防护架本体1的前端与牵引车6通过钢索7固定相连。

使用时,具体操作如下:

1.所述U型防护架本体1前端与行走车轮架2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所述U型防护架本体1后端与牵引车6通过螺栓固定相连;

2.所述U型防护架本体1中部内侧设置凹槽3,支撑凸件5,凹槽3与支撑凸件5以滑动形式配合相连,当碾轮4转动时,由于碾轮4不为圆形,轴心不是圆周运动,则支撑凸件5在垂直方向往复运动,支撑凸件5在凹槽3往复滑动,在横向上避免了U型防护架本体1的位移;

3. 所述的U型防护架本体1的前端与牵引车6通过钢索7固定相连,有效避免了U型防护架本体1直线位移,配合凹槽3增加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也提高了装置的安全系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