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草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4937阅读:1743来源:国知局
植草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砖,特别涉及一种植草砖。



背景技术:

植草砖是用混凝土经过振压而成,达到环保生产的要求,植草砖具有很强的抗压性,铺设在地面上有较好的稳固性,绿化面积较广,能经受行人、车辆的碾压而不被损坏,同时绿草的根部是生长在植草砖的下面,不会因此而令草根收到伤害。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植草砖可参考图1所示,植草砖呈8字型,植草砖上设置有植草孔a2,植草砖包括上表面3以及侧方的抵接面4,铺设时上表面3朝上且可涂覆有颜料,而在铺设时相邻的植草砖的抵接面4相互抵触。

在下雨天或者植草砖下面土地泥泞时,植草砖受压后容易有泥浆从植草孔中冒出,冒出的泥浆到达植草砖的表面,泥浆干涸后残留在植草砖的表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草砖,其优点是泥浆不容易从植草孔中冒出至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植草砖,包括砖体,砖体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植草孔a,砖体形成有上表面以及砖体铺设时与相邻砖体接触配合的抵接面,植草孔a在抵接面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水通道,铺设时相邻砖体上的溢水通道相互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砖体受压时,泥浆向上冒出,到达溢流通道处时沿着溢流通道到达相邻的植草孔a中,对冒出的泥浆进行分流,使得泥浆不容易到达砖体的上表面,使得砖体的上表面较为的安静。

较佳的,溢水通道为设置在上表面的溢流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上表面时,溢流槽方便进行清理。

较佳的,砖体的边缘形成有倒角结构,相邻砖体拼接后相邻砖体上的倒角结构形成辅助溢流槽,辅助溢流槽连通至相邻植草砖拼接形成的植草孔b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结构可以在拿取砖时手不容易被划伤,同时通过辅助溢流槽进一步进行分流,进一步保证泥浆不容易到达上表面。

较佳的,砖体呈8字型,砖体上均匀分布有两个植草孔a,两个植草孔a之间也设置有溢水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砖的结构强度,进一步起到对泥浆的分流效果。

较佳的,溢水通道为设置在砖体内部的溢流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部的溢流孔不会影响上表面的平整度,植草孔a中长出的草也能一定程度上遮挡住溢流孔,植草砖整体的展示效果更好。

较佳的,溢流孔位于抵接面一端形成有对接孔,对接孔的截面大于溢流孔的截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砖体整体结构强度较好的同时,相邻溢流孔对接时较为充分。

较佳的,相邻两砖体铺设时连通的溢流孔中插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内部中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相邻砖体拼接在一起,铺设的所有植草砖整体性较好,受到压力时能够使得整体受力,压力较为分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泥浆不容易冒出至上表面上,同时砖体的结构强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植草砖铺设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带有溢流槽的植草砖拼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带有溢流孔的植草砖拼接后的结构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砖体;2、植草孔a;3、上表面;4、抵接面;5、溢流槽;6、溢流孔;61、对接孔;7、连接杆;8、辅助溢流槽;9、植草孔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一种植草砖,包括转体,转体可以成8字型,在砖体1上设置有两个植草孔a2,两个植草孔对称分布在转体上(若有多个植草孔a2,则多个植草孔均匀分布);同时,砖体1形成有上表面3以及抵接面4,在相邻的两砖体1拼接时抵接面4相处抵触配合。

结合图2,在砖体1上设置有溢水通道,砖体1铺设时,相邻砖体1上的溢水通道将相邻的植草孔a2连通,而砖体1本身上有两个以上的植草孔a2的,同一砖体1上相邻的两植草孔a2也通过溢水通道连通,溢水通道可以设置在砖体1的上表面3,为溢流槽5。

同时,在砖体1铺设后,相邻砖体1之间拼合成植草孔b9,而在砖体1的边缘处设置有倒角结构,相邻砖体1的倒角结构拼接在一起形成辅助溢流槽8,冒出的泥浆经过溢流槽5后进入辅助溢流槽8中,可以通过辅助溢流槽8将泥浆引流至植草孔b9中。

实施例二

结合图4和图5,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溢水通道为设置在砖体1内部的溢流孔6,溢流孔6沿水平方向设置,同时溢流孔6可以位于砖体1的上半部分。溢流孔6的截面可以是方形的也可以是圆形的。在溢流孔6位于抵接面4的一端形成有对接孔61,对接孔61与溢流孔6同轴设置,而且对接孔61的截面大于溢流孔6的截面。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溢流孔6中插接有连接杆7,连接杆7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相邻两砖体1的溢流孔6中,将相邻的两砖体1连接起来,同时连接杆7为内部中空结构。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