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铁桥墩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0158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铁桥墩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空铁,即悬挂式空中单轨交通系统,与地铁和有轨电车不同,空铁的轨道在上方,是悬挂在空中轨道上运行的一种轨道交通。新能源空铁,是指以锂电池为牵引动力的空中悬挂式轨道列车,是一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现代交通系统。该系统通过采用新能源与现代轨道交通的概念叠加,创建了一个中国首创并适合中国国情的全新现代城乡交通新制式。

现有空铁的桥架系统的设计上,都是采用现场制作的方式,施工时间较长,对于交通比较拥挤的城内环境而言,极大地增加了城市交通运行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桥架系统均是采用现场制作的方式,施工时导致城市交通运行压力增加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空铁桥墩安装结构,其能够制作完成后直接在施工处进行安装,减小城市交通运行压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空铁桥墩安装结构,包括立柱本体,设置在立柱本体上用于安装车轨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安装座,该立柱本体的顶端设置有与安装座形状相匹配且用于安装座安装的安装槽,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槽上相对的两个槽壁上也设置有与安装通孔相对应的连接通孔;

所述安装座通过顺次穿过连接通孔、安装通孔、连接通孔的连接杆与立柱本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能有效分开对立柱本体和安装支架进行生产,然后运输到施工位置处进行组装后安装,能极大地节省施工处的施工时间,减小对城市交通运行的压力。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的立柱本体和安装支架可以分开生产,分开放置,因而使运输更加方便。

为了达到立柱本体和安装支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所述安装座上的安装通孔的数量设置为三个,该三个安装通孔呈三角形设置在安装座上。

为了达到更高的连接强度,提高承重能力,所述安装座上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有多条水平凹槽;该安装槽的其中相对的两侧没有槽壁,安装槽的另外两个槽壁上设置有与水平凹槽匹配的水平凸件。

为了使安装支架的强度更高,承重能力更强,所述安装支架呈倒置的三角形结构,该安装座设置在安装支架底端。

为了更加方便运输,同时满足不同高度的需求,所述立柱本体由一个以上顺次通过法兰固定连接的支撑杆组成,立柱本体的底端通过底座固定在地面上。

为了提高相邻两个支撑杆连接处的强度,所述安装支架正下方的支撑杆连接处的法兰上设置有通孔,该通孔上安装有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支撑杆固定连接的加强杆。

作为最优的设置方式,所述加强杆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支撑杆上,且加强杆与支撑杆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加强杆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支撑杆相对两侧。

为了更加方便的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底座由具有螺栓固定孔且上表面与立柱本体的底面固为一体的底盘构成。

为了提高支撑的强度,所述底盘上固定有围绕立柱本体一周设置的三角形支撑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能有效分开对立柱本体和安装支架进行生产,然后运输到施工位置处进行组装后安装,能极大地节省施工处的施工时间,减小对城市交通运行的压力;

2、本实用新型中的立柱本体和安装支架可以分开生产,分开放置,因而使运输更加方便,有效减少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支架和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座位置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立柱本体,2-安装支架,3-安装座,4-连接杆,5-水平凹槽,6-水平凸件,7-底座,8-加强杆,9-三角形支撑件;

11-法兰,12-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空铁桥墩安装结构,包括立柱本体1,设置在立柱本体1上用于安装车轨的安装支架2,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支架2上设置有安装座3,该立柱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与安装座3形状相匹配且用于安装座3安装的安装槽,所述安装座3上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安装槽上相对的两个槽壁上也设置有与安装通孔相对应的连接通孔;

所述安装座3通过顺次穿过连接通孔、安装通孔、连接通孔的连接杆4与立柱本体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该立柱本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该立柱本体1可以是钢筋混泥土制成的柱体,也可以是由钢材制成的柱体结构。且该立柱本体1底端设置底座7,当安装支架2和立柱本体1均运输到安装位置处时,安装支架2和立柱本体1在施工位置处安装完成后,通过底座即可有效将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在施工位置处,施工时间更短,有效减小对城市交通运行的压力。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优化了安装座3和立柱本体1之间连接处的结构,具体设置如下:

所述安装座3上的安装通孔的数量设置为三个,该三个安装通孔呈三角形设置在安装座3上。所述安装座3上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有多条水平凹槽5;该安装槽的其中相对的两侧没有槽壁,安装槽的另外两个槽壁上设置有与水平凹槽5匹配的水平凸件6,如图2和图3所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2的区别在于,为了便于运输,并且满足不同高度安装的需求,本实施例中优化了立柱本体1的结构,具体设置如下:

所述立柱本体1由一个以上顺次通过法兰11固定连接的支撑杆12组成,立柱本体1的底端通过底座7固定在地面上。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为了能更好地提高承载能力,本实施例中对安装支架2的结构和支撑杆12连接处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具体设置如下:

所述安装支架2呈倒置的三角形结构,该安装座3设置在安装支架2底端。

所述安装支架2正下方的支撑杆12连接处的法兰11上设置有通孔,该通孔上安装有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支撑杆12固定连接的加强杆8。所述加强杆8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支撑杆12上,且加强杆8与支撑杆12平行设置。所述加强杆8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支撑杆12相对两侧,如图1所示。

为了方便安装,本实用新型同时优化了底座7的结构,该底座7由具有螺栓固定孔且上表面与立柱本体的底面固为一体的底盘构成。该底盘上固定有围绕立柱本体1一周设置的三角形支撑件9,如图1所示。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