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后置栈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5244发布日期:2018-10-23 15:56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驱动后置栈桥。



背景技术:

在隧道施工中,隧道前方开挖时,产生的石块需要通过后方运出,后面紧接着施工、填充混凝土。在施工仰拱填充混凝土时,阻断了出碴车通行,此时需要使用栈桥跨过仰拱填充混凝土施工区域,使出碴车从栈桥上通行,同时工程人员在栈桥下施工作业。

隧道施工中使用的栈桥有多种类型,比较简易的栈桥是使用工字钢拼接而成的结构,此种栈桥制作相对简单,不带驱动动力行走装置,跨距比较小,而且与仰拱模板分离,需要单独铺设模板,施工效率非常低。在每段施工完成后,移动栈桥非常麻烦,需要使用其他的机具进行拖行,非常不方便,栈桥移动到位后需要重新铺设模板。

现有的栈桥结构包括主桥、前引桥和后引桥,通常将主桥水平布置在中间,前引桥和后引桥分别连接在主桥前后两端,并且前引桥和后引桥成一定倾斜角度与地面接触,方便车辆顺利上下栈桥,同时根据传统的栈桥结构上进行了改进,包括将仰拱模板与栈桥连为一体,并且在栈桥上布置有移动装置,使栈桥能根据使用需要进行移动等,改进后的栈桥依靠主桥进行支撑,同时依靠设置在主桥上的附属移动机构进行移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但是由于栈桥的整体结构仍保持传统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的栈桥受到栈桥本身的结构特点的影响,使得其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较大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由于主桥是水平设置在前引桥和后引桥之间的,前引桥和/或主桥下方为施工区域或混凝土养护区域,而后引桥主要起过渡作用,使车辆能平稳、顺利地上下栈桥,而为了使后引桥的坡度不至于太大,后引桥的长度较长,存在较大的材料浪费,而且后引桥长度太长,栈桥在移动时也比较麻烦,同时需要消耗更多的动力;

2、现有栈桥的主桥主要起支撑和移动作用,为了保持主桥支撑和移动的稳定性,主桥的长度通常和前引桥、后引桥长度大致相当,并且将其布置在已衬砌的初期凝固的混凝土上,然后通过行走装置或移动装置实现栈桥移动,这就导致用于支护仰拱模板的前引桥下方的空间非常有限,导致栈桥每次移动的距离短,需要反复移动进行施工,效率慢;

3、现有栈桥的前引桥下方用于铺设仰拱模板和混凝土浇筑,而前引桥设置为倾斜结构,导致进一步压缩了其下方的施工空间,既不科学也不合理,而且影响施工效率和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栈桥的结构采用主桥水平布置、主桥长度和前引桥长度大致相同,以及后引桥长度较长,所存在的浪费材料、施工空间短小狭窄,进而导致施工效率低下、施工进度缓慢的问题,提供一种驱动后置栈桥,该驱动后置栈桥改变了现有栈桥的整体结构形式,大幅度增加了前引桥的长度,缩短了后引桥的长度,使铺设仰拱模板和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区域范围扩大,施工空间变得宽敞,在保证施工车辆能平稳、安全地通过栈桥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了施工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驱动后置栈桥,包括布置在支撑面上的主桥,该主桥的桥面与支撑面之间的夹角呈锐角,所述主桥的前端、后端分别连接前引桥和后引桥,所述前引桥包括倾斜段和水平段,所述倾斜段的桥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呈锐角,所述水平段与主桥连接,所述前引桥的长度长于主桥长度。

所述支撑面为已衬砌混凝土面,也就是隧道内仰拱填充面,将所述主桥倾斜布置在已衬砌混凝土面上,使得主桥桥面与混凝土面成一定夹角,该夹角角度能保证施工车辆能安全、平稳地在主桥上行驶。

本方案中,将主桥的桥面设置为与已衬砌混凝土面成锐角夹角结构的方式,从而能缩短后引桥的长度,使通过栈桥的车辆能通过后前桥和主桥顺利上下栈桥,在保证车辆能顺利通过的同时,缩短的后引桥长度,从而减少了后引桥的材料,降低了材料、制造成本;同时缩短后引桥后,栈桥移动也比较方便。

本方案中,将前引桥设置为倾斜段和水平段,倾斜段用于车辆平稳上下台车,水平段下方用于施工,能将前引桥的水平段做得很长,从而使前引桥下方用于支护仰拱模板的空间较为宽敞,栈桥移动后,施工长度较长,避免了反复移动栈桥,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方案改变了现有栈桥的整体结构形式,将前引桥的长度设置为长于主桥长度的方式,缩短了后引桥的长度,扩大了铺设仰拱模板和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区域范围扩大,使施工空间变得宽敞,在保证施工车辆能平稳、安全地通过栈桥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了施工效率。

本方案的前引桥长度长于主桥长度,而整个栈桥移动的驱动装置布置在主桥上,使得驱动装置位置栈桥的后端,从而形成驱动后置的栈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后引桥的桥面与支撑面倾斜设置,该后引桥的底部平面与支撑面接触。

采取这种结构形式,增大栈桥与支撑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栈桥对地压力,保护已衬砌混凝土面的安全。

进一步地,该后引桥底部整体与支撑面接触,所述后引桥底部整体是指该后引桥的底部平面的前端至后端的所有范围,将后引桥的底部整体设置为与支撑面接触,从而最大程度减小后引桥底部的支撑面受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后引桥端部还铰接有用于填平后引桥与支撑面之间不平整路面的小翻桥。

设置小翻桥,该小翻桥靠自重下垂,当后引桥下方的支撑面不平整时,依靠小翻桥填平,使后引桥与地面较好地过渡,确保上桥车辆无障碍通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桥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用于支撑栈桥的支撑座,包括前支撑座和后支撑座。

主桥的前端与前引桥连接,主桥的后端与后引桥连接,所述前支撑座和后支撑座的上端与主桥连接,下端放置在已衬砌混凝土面上,从而使主桥通过支撑座直接形成支撑,在主桥两端底部设置支撑座,用于对主桥形成支撑,保证栈桥在用于行车过程中的施工安全。

采用直接在主桥两端底部连接支撑座的方式,使两者连接可靠、支撑稳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前支撑座和后支撑座均为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向主桥左右两侧延伸,使支撑横梁与支撑面为平面接触。

采用支撑横梁的结构形式,支撑横梁向主桥两侧延伸,使支撑横梁与隧道内仰拱填充面为平面接触,从而加大支撑横梁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由于已衬砌混凝土面在施工过程中并未达到最终设计强度,通过加大支撑横梁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能降低支撑横梁与已衬砌混凝土面在单位面积内的载荷,对已衬混凝土面形成保护;这种结构形式同时使支撑座在主桥宽度方向对主桥形成支撑,达到牢固、稳定支撑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横梁延伸至主桥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横梁为箱形梁,该箱形梁沿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矩形或其他多边形形状,只要箱形梁底部与支撑面为平面接触,且箱形梁对主桥形成支撑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桥前端设置有用于和前引桥连接的延伸段,该延伸段与主桥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延伸段的桥面大致为水平设置。

采取上述结构形式,使主桥和前引桥的连接部位位于栈桥的水平段,保证主桥和前引桥连接后的结构安全,避免用于连接主桥和前引桥的紧固件受到剪切力而发生损坏, 进而影响栈桥使用安全;同时在水平段上连接,连接更加方便、容易操作,连接也更加牢固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桥和前引桥的长度比介于0.25~0.5之间。

所述主桥和前引桥的长度均为桥两端端面的垂直长度,两者的长度比设置为上述范围内,既能保证足够的施工空间,也可以保证栈桥结构稳定性,避免设置在后引桥一端的配重重量过大,导致栈桥在移动、使用中的不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桥和前引桥的长度比介于0.3~0.35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桥和前引桥铰接,所述前支撑座上设有连接至前引桥底部的前引桥举升油缸,使得前引桥能通过该前引桥举升油缸提升悬空。

在移动栈桥过程中,需要将前引桥和后引桥提升悬空,然后通过移动主桥实现整个栈桥的移动,从而进入到下一个施工工段进行施工,通过布置前引桥举升油缸,从而实现举升悬空的目的;同时由于前引桥的长度较长,而前支撑座与主桥直接连接,因此,将前引桥举升油缸设置在前支撑座上,能保证在提升前引桥的过程中,其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保证前引桥提升安全及栈桥移动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前引桥举升油缸的缸筒与前支撑座连接,所述前引桥举升油缸的活塞杆与前引桥底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安装在主桥上的横移装置,该横移装置包括设置在主桥下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主桥之间为滑动连接,该连接杆与主桥之间连接有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一端连接于主桥,另一端连接于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连接有升降机构。

驱动后置栈桥依靠本方案的横移装置横移,在移动时,升降机构首先工作收缩,由于此时主桥的前后两端均放置在地面(已衬砌混凝土面)上为固定状态,因此主桥和连接杆在升降机构收缩时不会发生上下移动,当升降机构底部脱离地面后收缩停止,此时平移机构工作,使连接杆带动升降机构一起横移,当横移到适当距离后平移机构停止运动,此时升降机构伸长,使升降机构底部与地面接触,升降机构继续伸长直至将主桥前后顶离地面后停止上升,此时连接杆和升降机构保持不动,开启平移机构将主桥横移,当主桥横移适当距离后平移机构停止运动,此时升降机构收缩使主桥下降至前后两端与地面(已衬砌混凝土面)接触,重复上诉步骤便可实现栈桥长距离横移,而且,栈桥向横移方向的任何一侧(向左或向右)移动的方式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杆为平移横梁,包括前平移横梁和后平移横梁,所述前平移横梁安装在主桥前端平移梁孔中,所述后平移横梁安装在主桥后端平移梁孔中。

所述升降机构为四个,四个所述升降机构分别连接于所述前平移横梁和后平移横梁的两端。

通过在主桥前后两端设置平移横梁,使主桥在横移时,前平移横梁和后平移横梁同步移动,从而保证栈桥整体横移。

所述平移梁孔为预留开设在主桥上的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桥包括左侧桥和右侧桥,所述平移机构为两组,两组所述平移机构一端分别与连接杆相连,两组所述平移机构的另一端分别与左侧桥和右侧桥底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平移机构为水平设置的油缸。

进一步地,所述平移机构分别与左侧桥和右侧桥底部相连时,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桥与右侧桥之间可拆卸式设置有连接所述左侧桥与右侧桥的主桥横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升降机构下部设置有行走装置,该行走装置包括轨道和配套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通过升降机构与主桥连接,所述行走装置还包括一端连接在行走机构上的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另一端连接有安装在轨道上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可分离式连接在轨道。

通过在行走机构上连接伸缩机构,该伸缩机构的另一端连接固定装置,当固定装置与轨道固定时,通过伸缩机构伸长或者缩短便可带动行走机构进行移动,当固定装置与轨道分离时,固定装置能在轨道上滑动,本方案由于采用伸缩机构代替电机带动行走机构移动的方式,解决了电机启动困难甚至出现无法启动,以及电机链条容易出现断链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为竖直设置的油缸,所述油缸的缸筒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行走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机构为伸缩油缸。油缸能够产生较大的推力和拉力从而轻易地带动行走机构移动,而且油缸体积较小,结构相对简单,便于后期对栈桥的维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轮架与设置在轮架上的滚动轮,所述滚动轮与所述轨道配合,所述轮架上设置有L形部件,所述轨道侧壁设置有凹槽,所述L形部件端部与所述凹槽相配合。

滚动轮在轨道上滚动从而降低了行走机构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伸缩机构在带动行走机构运动时所需要的最小推力或最小拉力,进而延长了伸缩机构的使用寿命。通过在轮架上设置L形部件,L形部件端部嵌入轨道侧壁凹槽内,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滚动轮脱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壳体和铰接在所述壳体内的卡板,所述轨道上设置有与卡板适配的卡槽,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限制所述卡板摆动角度的第一限制件,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限制所述壳体纵向运动的第二限制件,所述第二限制件端部与所述凹槽适配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上端面的中部朝上方凸起形成凸状结构,所述凸状结构与滚动轮相配合,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凸状结构两侧对应的所述轨道上。采取这种结构形式解决了因轨道上设置凹槽而造成滚动轮不能够沿轨道平稳的滚动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卡板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连接有弹性部件。弹性部件在壳体内壁与卡板之间产生一个拉力,使得卡板只有一侧底部与轨道表面接触,行走机构移动时,只需缩短伸缩机构带动固定装置移动,在弹性部件拉力的作用下,当卡板底部与卡槽接触时,卡板能够自动卡入卡槽内,此时将伸缩机构伸长便能推动行走机构移动。重复上诉步骤便能实现行走机构的长距离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机构两端均连接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均与固定装置连接。通过调节固定装置内弹性部件的位置,来调节卡板的某一侧底部与轨道表面接触:例如左边固定装置内卡板和右边固定装置内卡板均为右侧底部与轨道表面接触,当行走机构需要向左移动时,右侧固定装置与轨道固定此时伸长伸缩机构将行走机构连同左边伸缩机构及固定装置一起向左推动,同时左边伸缩机构伸长,当左边固定装置内卡板嵌入孔状机构后,此时左边伸缩机构收缩将行走机构向左拉动同时右边伸缩机构收缩。通过左右伸缩机构的配合从而实现了行走机构的连续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安装在栈桥下方的自行式隧道模板,该自行式隧道模板包括端头梁,所述端头梁两端连接有成型模板,所述端头梁上方连接有吊杆,该吊杆与模板行走装置连接,所述模板行走装置与栈桥下方的轨道滑动连接,所述模板行走装置上连接有伸缩装置,该伸缩装置与固定装置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可分离式安装在轨道上。

在固定装置与轨道固定后,通过伸缩装置的伸长或缩短便能带动模板行走装置移动,从而使成型模板移动。与现有模板相比,用伸缩装置代替电动绞车来带动模板行走装置移动,解决了现有成型模板中因成型模板质量较重从而电动绞车无法拉动成型模板移动而耽误施工时间,以及造成电机损坏的问题,确保了能够对成型模板进行快速移动,缩短了施工时间减低了维修费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轨道两侧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模板行走装置包括轮架,所述轮架上铰接有两个相对布置的滚动轮,所述滚动轮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轨道两侧凹槽底部间的间距,所述滚动轮间的间距小于所述轨道的宽度,所述滚动轮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凹槽的宽度,所述滚动轮与所述凹槽相配合。采取这种结构,使相对布置的滚动轮能够从所述轨道两端端部嵌入到所述凹槽内并沿所述凹槽的侧壁滚动,从而带动所述模板行走装置下方连接的成型模板沿所述轨道方向移动,另外凹槽侧壁还可起到限制滚动轮纵向移动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与壳体铰接的卡板,所述轨道上设置有限制所述卡板摆动角度的凸状部件,所述卡板与所述凸状部件相配合,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限制所述壳体纵向运动的限制块,所述限制块与所述轨道相配合。为了快速方便地将固定装置与轨道的固定,只需将壳体上设置的卡板卡在所述凸状部件上便能实现快速固定,当所述固定装置需要移动时,只需将卡在所述凸状部件上的卡板取下便可将所述固定装置相对所述轨道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卡板与所述壳体之间连接有弹性部件。采取这种结构,使弹性部件对卡板与壳体之间形成的一个拉力,使得卡板只有某一端能够与轨道底面接触,保证了固定装置向某一个方向移动时不会被固定,而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卡板卡住凸状部件使得所述固定装置与轨道固定,在伸缩装置的配合下使得所述自行式隧道模板能够朝某个方向连续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端头梁两端连接有模板伸缩机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当成型模板被移动至待施工区域上部后,需要将成型模板进行卸载安装。现有的卸载方式是通过利用人工吊住挂在栈桥上的两个手动葫芦而吊住端头梁两端,然后慢慢放下成型模板,当混凝土成型完毕后收回成型模板时,同样是通过人工拉动手动葫芦从而对成型模板进行上升。现有的卸载方式不但需要大量人工来协作而且在混凝土成型完成后对成型模板向上吊起时由于混凝土与成型模板之间的粘连因而人工很难将模板吊起,除此之外,整个卸载过程也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通过在端头梁两端连接模板伸缩机构,当成型模板需要卸载时,伸长模板伸缩机构使得模板伸缩机构底部与地面接触进而顶起模板,此时取掉端头梁上的吊杆使栈桥与成型模板分离,缩短模板伸缩机构使成型模板到达待施工位置,便可完成整个成型模板卸载过程。整个卸载过程简单、快捷且无需人工辅助,节约了人力资源的同时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模板伸缩机构还能起到对成型模板的支撑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模板伸缩机构为竖直设置的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的缸筒底部朝上,所述第一油缸的缸筒与所述端头梁连接。由于成型模板板面自身较重,因而在向上提起的过程中需要一个较大的向上的力,油缸能够提高较大的推力且操作简单,通过将竖直放置的油缸的伸长能够快速地将成型模板顶离地面,从而对成型模板进行卸载或收回。

进一步地,所述端头梁底部安装有能使所述自行式隧道模板水平移动的平移装置。在施工过程中,有时需要对成型模板进行左右移动使成型模板到达准确的施工位置,通过在端头梁底部安装平移装置,实现了成型模板左右移动。

具体地,所述平移装置包括与端头梁底部滑动连接的平移梁,所述平移梁上连接有用于支撑所述自行式隧道模板的支撑件,所述平移梁与端头梁之间设置有水平放置的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一端与所述平移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端头梁连接。当需要移动平移梁时,两端伸缩机构伸长撑地,将支撑件顶离地面,此时开启第二油缸便能将平移梁进行左右移动。当需要移动端头梁时,两端伸缩机构收缩使支撑件着地支撑起端头梁,此时开启第二油缸便能将端头梁进行左右移动。通过来回倒换端头梁和平移梁移动,可以使所述成型模板长距离平移。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装置为水平放置的第三油缸。采用第三油缸作为伸缩装置,不但能够提高较大了推力和拉力,而且速度稳定无需外力的辅助。再者,第三油缸结构简单因而便于安装和维护。

在安装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后置栈桥,依照以下步骤的安装方法进行:

a、安装主桥,将前平移横梁和后平移横梁分别对应安装在主桥两端的前端平移梁孔和后端平移梁孔中,并将支撑座连接在主桥上;

b、安装后引桥及配重块,将后引桥安装在主桥后端,并分别将后引桥配重块、主桥配重块安装在后引桥和主桥上;

c、安装前引桥,在前引桥的倾斜段下方布置临时支撑,将前引桥连接在主桥前端;

d、安装横移装置和行走装置,将多个升降机构分别安装在前平移横梁和后平移横梁的两端,并在每个升降机构的下方连接行走机构,并对应布置轨道;

e、安装附属装置。

进一步地,在步骤a安装主桥过程中,使用联接板将后平移横梁限位在后端平移梁孔中,支撑座中的前支撑座将前平移横梁限位在前端平移梁孔中,并使用联接板将前支撑座固定在主桥上。

进一步地,在步骤e安装附属装置过程中,包括将前引桥举升油缸安装在前引桥和主桥上,将后引桥举升油缸安装在后引桥和主桥上,将平移机构安装在主桥和连接杆上,将行走装置上的伸缩机构连接在行走机构和固定装置上,将自行式隧道模板上的伸缩装置连接在模板行走装置和固定装置上。

进一步地,当栈桥的主桥、前引桥和后引桥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两个侧桥时,使用横联连接两个侧桥,如主桥包括左侧桥和右侧桥的结构时,使用主桥横联连接左侧桥和右侧桥。

进一步地,当驱动后置栈桥包括小翻桥时,步骤b 中包括将小翻桥连接在后引桥端部,实现支撑面与后引桥之间的平整过渡,解决后引桥与支撑面之间存在不平整状况下,车辆难以上桥的问题。

在使用如上述所述的驱动后置栈桥时,通过调整行走装置、横移装置和自行式隧道模板中的一种或多种,从而对应实现栈桥行走、横移或模板安装的一种或多种功能,其中,

调整行走装置实现栈桥行走,包括控制升降机构升降,使行走机构与轨道配合,并控制连接在行走机构和固定装置之间的伸缩机构,实现栈桥行走;

调整横移装置实现栈桥横移,包括控制升降机构升降,使主桥的支撑座和后支撑座顶离或着地,并通过控制连接在连接杆和主桥上的平移机构,实现栈桥横移;

调整自行式隧道模板进行模板安装,包括模板就位和模板拆除,控制连接在模板行走装置和固定装置上的伸缩装置,以及控制平移装置和伸缩机构使模板安装。

采用上述的行走装置调节方法,避免了电机启动困难甚至出现无法启动以及电机链条容易出现断链所带来的延误工期等问题,而且这种调整方法操作简单,能进形成长距离移动,移动效率高,速度快,比现有的栈桥移动速度快很多。

采取上述的横移装置调节方法,移动速度快,而且横移距离长,节约了大量隧道施工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采取上述的自行式隧道模板调节方法,能够对模板进行快速移动,缩短了施工时间减低了维修费用,在模板安装、卸载时都比较方便、快捷,节约了施工成本。

进一步地,调整行走装置实现栈桥行走时,包括控制升降机构下降,行走机构与轨道配合,伸缩机构一端与固定装置相对固定,伸缩机构伸缩带动栈桥行走,然后保持伸缩机构一端与行走机构固定,伸缩机构伸长推动固定装置沿轨道滑动,再保持伸缩结构与固定装置固定,伸缩机构伸缩带动栈桥行走,如此循环,完成在一个轨道长度范围内行走后,控制升降机构上升,轨道与行走机构一起脱离地面,栈桥的支撑座着地,固定装置与轨道连接,伸长机构伸长实现轨道移动,然后固定装置与轨道脱离,伸长机构空程缩回,固定装置与轨道连接,伸长机构再次伸长实现轨道移动,如此循环,完成轨道移动,轨道移动到位后再控制升降机构下降,重复上述过程实现栈桥行走。

进一步地,调整横移装置实现栈桥横移时,控制升降机构收缩,使升降机构底部脱离地面,主桥的前支撑座和后支撑座着地,控制连接在连接杆和主桥之间的平移机构,使连接杆和升降机构一起横移,当横移到适当距离后平移机构停止运动,此时控制升降机构伸长,使升降机构底部与地面接触,升降机构继续伸长直至将主桥的前支撑座和后支撑座顶离地面后停止上升,此时连接杆和升降机构保持不动,开启平移机构将主桥横移,当主桥横移适当距离后平移机构停止运动,再控制升降机构收缩使主桥的前支撑座和后支撑座与地面接触,重复这一过程实现栈桥长距离横移调整。

进一步地,调整自行式隧道模板进行模板安装时,控制连接在模板行走装置和固定装置上的伸缩装置,使自行式隧道模板沿轨道方向移动到目标位置,再控制平移装置使模板平移,最后控制端头梁两端的伸缩机构,缩短伸缩机构使成型模板达到施工位置完成模板就位,模板拆除时,伸长伸缩机构,使得伸缩机构底部与地面接触,从而将自行式隧道模板顶起,再通过操作伸缩装置和平移装置使模板移动,进入下一个施工工位。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主桥的桥面设置为与已衬砌混凝土面成锐角夹角结构的方式,从而能缩短后引桥的长度,使通过栈桥的车辆能通过后前桥和主桥顺利上下栈桥,在保证车辆能顺利通过的同时,缩短的后引桥长度,从而减少了后引桥的材料,降低了材料、制造成本;同时缩短后引桥后,栈桥移动也比较方便;

2、将前引桥设置为倾斜段和水平段,倾斜段用于车辆平稳上下台车,水平段下方用于施工,能将前引桥的水平段做得很长,从而使前引桥下方用于支护仰拱模板的空间较为宽敞,栈桥移动后,施工长度较长,避免了反复移动栈桥,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3、将前引桥的长度设置为长于主桥长度的方式,缩短了后引桥的长度,扩大了铺设仰拱模板和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区域范围扩大,使施工空间变得宽敞,在保证施工车辆能平稳、安全地通过栈桥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了施工效率;

4、将后引桥的桥面与支撑面倾斜设置,且后引桥的底部整体与支撑面接触,这种结构形式增大栈桥与支撑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栈桥对地压力,保护已衬砌混凝土面的安全;

5、将前支撑座和后支撑座设置为支撑横梁的结构形式,支撑横梁向主桥两侧延伸,使支撑横梁与隧道内仰拱填充面为平面接触,从而加大支撑横梁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由于已衬砌混凝土面在施工过程中并未达到最终设计强度,通过加大支撑横梁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能降低支撑横梁与已衬砌混凝土面在单位面积内的载荷,对已衬混凝土面形成保护;这种结构形式同时使支撑座在主桥宽度方向对主桥形成支撑,达到牢固、稳定支撑的目的;

6、在栈桥上设置行走装置,避免了电机启动困难甚至出现无法启动以及电机链条容易出现断链所带来的延误工期等问题,而且该行走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后期维护,且成本投入相对较低;

7、在栈桥上设置横移装置,结构更加简单,节约了隧道施工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且便于对设备的维护;

8、在栈桥上设置自行式隧道模板,能够对模板进行快速移动,缩短了施工时间减低了维修费用,在隧道模板卸载时方便、快捷节约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驱动后置栈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的驱动后置栈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的驱动后置栈桥安装有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剖视图。

图9为图6中行走装置与轨道配合的剖视图。

图10为图6中固定装置与轨道配合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3的驱动后置栈桥安装有横移装置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4的驱动后置栈桥安装有自行式模板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轨道与模板行走装置配合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自行式模板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3中自行式模板与固定装置配合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5中驱动后置栈桥安装方法的步骤a中的组装爆炸图。

图18为图17中安装后的驱动后置栈桥的示意图。

图19为图18的俯视图。

图20为实施例5中驱动后置栈桥安装方法的步骤b中的安装示意图。

图21为图20的俯视图。

图22为实施例5中驱动后置栈桥安装方法的步骤c中的安装示意图。

图23为图22的俯视图。

图24为实施例5中驱动后置栈桥安装方法的步骤d中的安装示意图。

图25为图24的俯视图。

图26为实施例5中驱动后置栈桥安装方法的步骤e中的安装示意图。

图27为图26的俯视图。

图28为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1-主桥,101-延伸段,1A-左侧桥,1B-右侧桥,102-主桥横联,103-支撑座,103a-前支撑座,103b-后支撑座,104-前引桥举升油缸,105-后引桥举升油缸,2-前引桥,201-倾斜段,202-水平段,3-后引桥,4-支撑面,5-小翻桥,L1-主桥长度,L2-前引桥长度,6-横移装置,601-连接杆,601A-前平移横梁,601B-后平移横梁,602-平移机构,603-升降机构,604-平移梁孔,7-行走装置,701-轨道, 701a-凹槽,701b-凸状结构,701c-卡槽,702-伸缩机构,71-行走机构,711-轮架,712-滚动轮,713-L形部件,8-固定装置,801-壳体,802-卡板,803-第一限制件,804-第二限制件,805-弹性部件,806-凸状部件,807-限制块,9-自行式隧道模板,901-端头梁,902-成型模板,903-吊杆,904-伸缩装置, 906-第二油缸,907-模板行走装置,908-模板伸缩机构,91-平移装置,911-平移梁,912-支撑件,10-联接板,11a-后引桥配重块,11b-主桥配重块,12-临时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驱动后置栈桥应用与隧道施工过程中。

驱动后置栈桥,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包括布置在支撑面4上的主桥1,该主桥1的桥面与支撑面之间的夹角呈锐角,所述主桥1的前端、后端分别连接前引桥2和后引桥3,所述前引桥2包括倾斜段201和水平段202,所述倾斜段201的桥面与水平面成锐角,所述水平段202与主桥1连接,所述前引桥2的长度长于主桥1的长度。所述支撑面4为已衬砌混凝土面,也就是隧道内仰拱填充面,将所述主桥1倾斜布置在已衬砌混凝土面上,使得主桥1的桥面与已衬砌混凝土面成一定锐角夹角,该夹角角度能保证施工车辆能安全、平稳地在主桥1上行驶。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后引桥3的桥面与支撑面4倾斜设置,该后引桥3的底部平面与支撑面4接触,从而增大后引桥3与支撑面4之间的贴合面,减少支撑面受力。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后引桥3端部还铰接有用于填平后引桥3与支撑面4之间不平整路面的小翻桥5。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主桥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用于支撑栈桥的支撑座103,包括前支撑座103a和后支撑座103b,主桥1的前端与前引桥2连接,主桥1的后端与后引桥3连接,所述前支撑座103a和后支撑座103b的上端与主桥1连接,下端放置在已衬砌混凝土面上,使支撑座103直接对主桥形成牢固支撑,保证栈桥在用于行车过程中的施工安全。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前支撑座103a和后支撑座103b均为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向主桥1左右两侧延伸,使支撑横梁与支撑面4为平面接触,加大支撑横梁与支撑面4的接触面积,从而保护未达到最终设计强度的混凝土支撑面,并且对主桥形成牢固、可靠的支撑。

作为其中的一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横梁延伸至主桥1两端端部,本实施例的支撑横梁为箱形梁,该箱形梁沿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矩形或其他多边形形状,只要箱形梁底部与支撑面为平面接触,且箱形梁对主桥形成支撑即可。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主桥1前端设置有用于和前引桥2连接的延伸段101,该延伸段101与主桥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延伸段101的桥面大致为水平设置。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主桥长度L1与前引桥长度L2的比值介于0.25~0.5之间,其中一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实施方式是:主桥长度L1与前引桥长度L2的比值介于0.3~0.35之间。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主桥1和前引桥2铰接,所述前支撑座103a上设有连接至前引桥2底部的前引桥举升油缸104,使得前引桥2能通过该前引桥举升油缸104提升悬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方式是前引桥举升油缸104的缸筒与前支撑座103a连接,前引桥举升油缸104的活塞杆与前引桥2的底部连接。

所述主桥1和后引桥3铰接,所述后支撑座103a上设有连接至后引桥3底部的后引桥举升油缸105,使得后引桥3能通过该后引桥举升油缸105提升悬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方式是后引桥举升油缸105的缸筒与后支撑座103b连接,后引桥举升油缸105的活塞杆与后引桥3的底部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驱动后置栈桥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并且在实施例1的栈桥基础上设置有行走装置,如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和图28所示,在主桥1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升降机构603,升降机构603下部设置有行走装置7,该行走装置7包括轨道701和配套的行走机构71,所述行走机构71通过升降机构603与主桥1连接,所述行走装置7还包括一端连接在行走机构71上的伸缩机构702,所述伸缩机构702另一端连接有安装在轨道上的固定装置8,所述固定装置8可分离式连接在轨道701上。通过伸缩机构702伸长或者缩短便可带动行走机构71进行移动,当固定装置8与轨道701分离时,固定装置8能在轨道701上滑动,本实施例中,伸缩机构702为伸缩油缸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升降机构603为竖直设置的油缸,所述油缸的缸筒连接在主桥1上,所述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行走机构71连接。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行走机构71包括轮架711与设置在轮架711上的滚动轮712,所述滚动轮712与所述轨道701配合,所述轮架711上设置有L形部件713,所述轨道701侧壁设置有凹槽701a,所述L形部件713端部与所述凹槽701a相配合,滚动轮712在轨道701上滚动从而降低了行走机构71与轨道701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伸缩机构702在带动行走机构71运动时所需要的最小推力或最小拉力,进而延长了伸缩机构702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在轮架711上设置L形部件713,L形部件713端部嵌入轨道701侧壁的凹槽701a内,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滚动轮712脱轨。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装置8包括壳体801和铰接在所述壳体801内的卡板802,所述轨道701上设置有与卡板802适配的卡槽701c,所述壳体801内设置有限制所述卡板802摆动角度的第一限制件803,所述壳体801上设置有限制所述壳体801纵向运动的第二限制件804,所述第二限制件802端部与所述凹槽701a适配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7上端面的中部朝上方凸起形成凸状结构701b,所述凸状结构701b与滚动轮712相配合,所述卡槽701c设置在所述凸状结构701b两侧对应的所述轨道701上。

进一步地,所述卡板802与所述壳体801内壁之间连接有弹性部件805,弹性部件805在壳体801内壁与卡板802之间产生一个拉力,使得卡板802只有一侧底部与轨道701表面接触,行走机构71移动时,只需缩短伸缩机构702带动固定装置8移动,在弹性部件805拉力的作用下,当卡板802底部与卡槽701c接触时,卡板802能够自动卡入卡槽701c内,此时将伸缩机构702伸长便能推动行走机构71移动,重复上诉步骤便能实现行走机构71的长距离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机构71两端均连接有伸缩机构702,所述伸缩机构702均与固定装置8连接,通过调节固定装置8内弹性部件805的位置,来调节卡板802的某一侧底部与轨道701表面接触:例如左边固定装置8内卡板802和右边固定装置8内卡板802均为右侧底部与轨道701表面接触,当行走机构71需要向左移动时,右侧固定装置8与轨道701固定,此时伸长伸缩机构702将行走机构71连同左边伸缩机构702及固定装置8一起向左推动,同时左边伸缩机构702伸长,当左边固定装置8内卡板802嵌入孔状机构后,此时左边伸缩机构702收缩将行走机构71向左拉动同时右边伸缩机构702收缩,通过左右伸缩机,702的配合从而实现了行走机构71的连续移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驱动后置栈桥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并且在实施例1的栈桥基础上设置有横移装置6,如图5、图11和图12所示,该横移装置6安装在主桥1上,所述横移装置6包括设置在主桥1下的连接杆601,所述连接杆601与主桥1之间为滑动连接,该连接杆601与主桥1之间连接有平移机构602,所述平移机构602一端连接于主桥1,另一端连接于连接杆601,所述连接杆601两端分别连接有升降机构603。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升降机构603为竖直设置的油缸,所述油缸的缸筒与所述连接杆601连接,所述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行走机构602连接。

驱动后置栈桥依靠本方案的横移装置6横移,在移动时,升降机构603首先工作收缩,由于此时主桥1的前后两端均放置在支撑面(已衬砌混凝土面)上为固定状态,因此主桥1和连接杆601在升降机构603收缩时不会发生上下移动,当升降机构603底部脱离地面后收缩停止,此时平移机构602工作,使连接杆601带动升降机构603一起横移,当横移到适当距离后平移机构602停止运动,此时升降机构603伸长,使升降机构603底部与支撑面接触,升降机构603继续伸长直至将主桥1前后顶离地面后停止上升,此时连接杆601和升降机构603保持不动,开启平移机构602将主桥1横移,当主桥1横移适当距离后平移机构602停止运动,此时升降机构603收缩使主桥1下降至前后两端与地面(已衬砌混凝土面)接触,重复上诉步骤便可实现栈桥长距离横移,而且,栈桥向横移方向的任何一侧(向左或向右)移动的方式相同。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杆601为平移横梁,包括前平移横梁601A和后平移横梁601B,所述前平移横梁601A安装在主桥1的前端平移梁孔601中,所述后平移横梁601B安装在主桥1后端的平移梁孔604中。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升降机构603为四个,四个所述升降机构603分别连接于所述前平移横梁601A和后平移横梁601B的两端,通过在主桥1前后两端设置平移横梁,使主桥1在横移时,前平移横梁601A和后平移横梁601B同步移动,从而保证栈桥整体横移。

本实施例的平移梁孔604为预留开设在主桥上的安装孔,安装孔的形状与平移横梁的形状相对应,平移横梁可以采用截面为矩形、多边形或圆形结构。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主桥1包括左侧桥1A和右侧桥1B,所述平移机构602为两组,两组所述平移机构602一端分别与连接杆601相连,两组所述平移机构602的另一端分别与左侧桥1A和右侧桥1B底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平移机构602为水平设置的油缸,所述平移机构602分别与左侧桥1A和右侧桥1B底部相连时,连接在所述支撑座103上。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桥1A与右侧桥1B之间可拆卸式设置有连接所述左侧桥1A与右侧桥1B的主桥横联102。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升降机构603为实施例2中的升降机构603,本实施例的行走机构71为实施例2中的行走机构71,即将行走装置6布置在本实施例的横移装置的左右两端,使得本实施例的驱动后置栈桥同时具有横移功能和行走功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驱动后置栈桥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并且在实施例1的栈桥基础上设置有自行式隧道模板9,如图5、图13、图14、图15和图16所示,安装在栈桥下方的自行式隧道模板9,该自行式隧道模板9包括端头梁901,所述端头梁901两端连接有成型模板902,所述端头梁901上方连接有吊杆903,该吊杆903与模板行走装置907连接,所述模板行走装置907与栈桥下方的轨道701滑动连接,所述模板行走装置907上连接有伸缩装置904,该伸缩装置904与固定装置8连接,所述固定装置8可分离式安装在轨道701上,在固定装置8与轨道701固定后,通过伸缩装置904的伸长或缩短便能带动模板行走装置907移动,从而使成型模板902移动。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轨道701两侧侧壁上开设有凹槽701a,所述模板行走装置907包括轮架711,所述轮架711上铰接有两个相对布置的滚动轮712,所述滚动轮712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轨道701两侧凹槽701a底部间的间距,所述滚动轮712间的间距小于所述轨道701的宽度,所述滚动轮712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凹槽701a的宽度,所述滚动轮712与所述凹槽701a相配合,使相对布置的滚动轮712能够从所述轨道701两端端部嵌入到所述凹槽701a内并沿所述凹槽701a的侧壁滚动,从而带动所述模板行走装置907下方连接的成型模板902沿所述轨道方向移动,另外凹槽701a侧壁还可起到限制滚动轮712纵向移动的作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固定装置8和实施例2中的固定装置8的工作原理的功能大致相同,所述固定装置8包括壳体801以及与壳体801铰接的卡板802,所述轨道701上设置有限制所述卡板802摆动角度的凸状部件806,所述卡板802与所述凸状部件806相配合,所述壳体801上设置有限制所述壳体801纵向运动的限制块807,所述限制块807与所述轨道701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卡板802与所述壳体801之间连接有弹性部件805,与实施例2中的弹性部件805的作用原理和功能相同。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端头梁901两端连接有模板伸缩机构908,操作伸缩机构908即可实现成型模板902的下降就位和提升移动,且模板伸缩机构908还能起到对成型模板902起到支撑作用。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模板伸缩机构908为竖直设置的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的缸筒底部朝上,所述第一油缸的缸筒与所述端头梁901连接,完成对成型模板902的卸载或收回功能。

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端头梁901底部安装有能使所述自行式隧道模板9水平移动的平移装置91,通过在端头梁901底部安装平移装置91,实现了成型模板902左右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平移装置91包括与端头梁901底部滑动连接的平移梁911,所述平移梁911上连接有用于支撑所述自行式隧道模板9的支撑件912,所述平移梁911与端头梁901之间设置有水平放置的第二油缸906,所述第二油缸906一端与所述平移梁9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端头梁901连接,当需要移动平移梁911时,两端模板伸缩机构908伸长撑地,将支撑件912顶离地面,此时开启第二油缸906便能将平移梁911进行左右移动,当需要移动端头梁901时,两端模板伸缩机构908收缩使支撑件912着地支撑起端头梁901,此时开启第二油缸906便能将端头梁901进行左右移动,通过来回倒换端头梁901和平移梁911移动,可以使所述成型模板902长距离平移。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装置904为水平放置的第三油缸。

实施例5

驱动后置栈桥的安装方法,在组装如上述实施例1~4中任意一个的驱动后置栈桥时,如图17~图27所示,依照以下步骤进行:

a、安装主桥1,将前平移横梁601A和后平移横梁601B分别对应安装在主桥1两端的前端平移梁孔604和后端平移梁孔604中,并将支撑座103连接在主桥1上;

b、安装后引桥3及配重块,将后引桥3安装在主桥1后端,并分别将后引桥配重块11a、主桥配重块11b安装在后引桥3和主桥1上;

c、安装前引桥2,在前引桥2的倾斜段201下方布置临时支撑12,将前引桥2连接在主桥1前端;

d、安装横移装置6和行走装置7,将多个升降机构603分别安装在前平移横梁601A和后平移横梁601B的两端,并在每个升降机构603的下方连接行走机构71,并对应布置轨道701;

e、安装附属装置。

进一步地,在步骤a安装主桥1过程中,使用联接板10将后平移横梁601B限位在后端平移梁孔604中,支撑座103中的前支撑座103a将前平移横梁601A限位在前端平移梁孔604中,并使用联接板10将前支撑座103a固定在主桥1上。

进一步地,在步骤e安装附属装置过程中,包括将前引桥举升油缸104安装在前引桥2和主桥1上,将后引桥举升油缸105安装在后引桥3和主桥1上,将平移机构602安装在主桥1和连接杆601上,将行走装置7上的伸缩机构702连接在行走机构71和固定装置8上,将自行式隧道模板9上的伸缩装置904连接在模板行走装置907和固定装置8上。

进一步地,当栈桥的主桥1、前引桥2和后引桥3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两个侧桥时,使用横联连接两个侧桥,如主桥1包括左侧桥1A和右侧桥1B的结构时,使用主桥横联102连接左侧桥1A和右侧桥1B。

进一步地,当驱动后置栈桥包括小翻桥5时,步骤b 中包括将小翻桥5连接在后引桥3端部,实现支撑面4与后引桥3之间的平整过渡,解决后引桥3与支撑面4之间存在不平整状况下,车辆难以上桥的问题。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驱动后置栈桥的调整方法用于调整驱动后置栈桥行走、横移装置和自行式隧道模板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使用如上实施例1-4之一所述的驱动后置栈桥时,调整行走装置、横移装置和自行式隧道模板中的一种或多种,从而对应实现栈桥行走、横移或模板安装的一种或多种功能,具体操作如下:

调整行走装置实现栈桥行走,包括控制升降机构升降,使行走机构与轨道配合,并控制连接在行走机构和固定装置之间的伸缩机构,实现栈桥行走;

调整横移装置实现栈桥横移,包括控制升降机构升降,使主桥的支撑座和后支撑座顶离或着地,并通过控制连接在连接杆和主桥上的平移机构,实现栈桥横移;

调整自行式隧道模板进行模板安装,包括模板就位和模板拆除,控制连接在模板行走装置和固定装置上的伸缩装置,以及控制平移装置和伸缩机构使模板安装。

进一步地,调整行走装置实现栈桥行走时,包括控制升降机构下降,行走机构与轨道配合,伸缩机构一端与固定装置相对固定,伸缩机构伸缩带动栈桥行走,然后保持伸缩机构一端与行走机构固定,伸缩机构伸长推动固定装置沿轨道滑动,再保持伸缩结构与固定装置固定,伸缩机构伸缩带动栈桥行走,如此循环,完成在一个轨道长度范围内行走后,控制升降机构上升,轨道与行走机构一起脱离地面,栈桥的支撑座着地,固定装置与轨道连接,伸长机构伸长实现轨道移动,然后固定装置与轨道脱离,伸长机构空程缩回,固定装置与轨道连接,伸长机构再次伸长实现轨道移动,如此循环,完成轨道移动,轨道移动到位后再控制升降机构下降,重复上述过程实现栈桥行走。

进一步地,调整横移装置实现栈桥横移时,控制升降机构收缩,使升降机构底部脱离地面,主桥的前支撑座和后支撑座着地,控制连接在连接杆和主桥之间的平移机构,使连接杆和升降机构一起横移,当横移到适当距离后平移机构停止运动,此时控制升降机构伸长,使升降机构底部与地面接触,升降机构继续伸长直至将主桥的前支撑座和后支撑座顶离地面后停止上升,此时连接杆和升降机构保持不动,开启平移机构将主桥横移,当主桥横移适当距离后平移机构停止运动,再控制升降机构收缩使主桥的前支撑座和后支撑座与地面接触,重复这一过程实现栈桥长距离横移调整。

进一步地,调整自行式隧道模板进行模板安装时,控制连接在模板行走装置和固定装置上的伸缩装置,使自行式隧道模板沿轨道方向移动到目标位置,再控制平移装置使模板平移,最后控制端头梁两端的伸缩机构,缩短伸缩机构使成型模板达到施工位置完成模板就位,模板拆除时,伸长伸缩机构,使得伸缩机构底部与地面接触,从而将自行式隧道模板顶起,再通过操作伸缩装置和平移装置使模板移动,进入下一个施工工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