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0930发布日期:2018-09-25 21:26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扫路机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扫路机。



背景技术:

扫路机是不同于现有大型扫路车的小型扫路设备,其利用扫刷将路面垃圾清扫至吸盘区域,再由风机抽吸由吸盘吸扫经吸管吸入到垃圾箱内。扫路机只需一人操作,机动灵活、外形美观、清扫效果好,特别适用于城市繁华街道、步行街、休闲广场、厂区、公园。

扫路机广泛使用在城市内,且现在尤其注重环境卫生要求,所以扫路机都配有低压水路系统,在扫刷、吸盘上设置喷嘴喷水用于清扫过程的喷洒降尘,即水箱的容积会影响单次作业时间。扫路机由于应用场合特性,具有体积小、布置紧凑、灵活、节能等特点,因此,扫路机的空间都有限制,水箱布置位置及结构形式也就各种各样。目前扫路机水箱布置各不相同,有的放置于驾驶室下方,有的放置于垃圾箱下方或后方,有的布置于后车;且大部分都为异形的合成材料成型件。

现有的一种方案为:水箱与垃圾箱均采用合成材料成型件置于后车上方,上方垃圾箱下侧采用凸型结构坐落在下方水箱凹型结构内,均需采用模具成型设计,垃圾箱与水箱容积均有限。后车下方覆盖件组件可打开,但内侧元器件有部分置于水箱凹形空间内。该方案,水箱受后车空间限制,必须采用合成材料成型设计,外形及内部结构设计复杂,成本提高;且随着车型增大,受空间限制水箱容积增加困难,影响作业时间;后车凹形水箱将下车内侧元器件遮蔽,且下车空间小,后期维修保养前需要拆卸上车箱体,费时费力,非常不便。

现有的另一种方案为:水箱置于驾驶室下端,为保证水箱容积需求均向外凸出设计,且机型越大水量需求越大外凸越多。后车下方覆盖件组件采用多组螺栓安装,内侧车架两侧布置燃油箱与液压油箱。该方案,水箱置于驾驶室下端且向外凸出设计,机型越大外凸越多,增加车长,严重影响了整车造型美观度,且外凸占用了铰接转向范围,限制了转向灵活性;同时也必须采用合成材料成型设计,外形及内部结构设计复杂,成本增加;后车下方覆盖件组件采用多组螺栓固定,拆卸麻烦费时,且内侧车架两侧布置燃油箱与液压油箱,接触下车元器件非常困难,后期维修保养很不方便。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置于垃圾箱下方后方或驾驶室下方的水箱受空间限制,容积一般很小,无法满足扫路机大容积需求;而布置于后车上方的水箱与动力设备安装在一起,需要在维修保养前拆卸掉水箱,费时费力,对于水箱内侧元器件维修造成了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扫路机,用以优化现有扫路机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扫路机,包括车架以及水箱,所述水箱设于所述车架沿宽度方向的外侧。

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与所述车架可转动连接。

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能相对于所述车架向外旋转,且旋转轴是竖直的。

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的旋转轴位于所述车架的后端。

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的前端与所述车架的前端之间设有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用于实现所述水箱与所述车架的锁定或解锁。

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架的前端设有支撑所述水箱前端底部的支撑部。

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包括尼龙块。

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扫路机还包括覆盖件组件,所述覆盖件组件设于所述水箱的外侧。

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覆盖件组件的前端与所述车架的前端可转动连接。

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覆盖件组件设有与位于其内侧的所述水箱连通的注水口。

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覆盖件组件包括第一覆盖件、第二覆盖件以及第三覆盖件,所述第一覆盖件和所述第二覆盖件分别设于所述车架的两侧,所述第三覆盖件设于所述车架的后端。

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覆盖件与所述车架可转动连接,且转轴位于所述车架的前端,所述第一覆盖件的后端与所述车架的后端之间设有搭扣组件。

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覆盖件与所述车架可转动连接,且转轴位于所述车架的前端,所述第二覆盖件的后端与所述车架的后端之间设有搭扣组件。

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覆盖件与所述车架的后端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的长度与所述车架的长度相同;和/或,所述水箱的高度与所述车架的高度相同。

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包括两个,各所述水箱分别设于所述水箱的一侧。

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水箱通过第一管路连通,且连通处靠近各所述水箱的底部。

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包括软管,且所述第一管路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管路安装后两端接头之间的直线长度。

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的前端和后端通过第二管路和快换接头连通,且连通处靠近所述水箱的底部。

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路包括软管,且所述第二管路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管路安装后两端接头之间的直线长度。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水箱设于车架宽度方向的侧面,与动力系统的安装空间是分开的,不占用动力系统的安装空间;并且水箱的安装空间大,水箱尺寸也可以设计的比较大,以延长扫路机的工作时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扫路机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扫路机的水箱旋转露出动力设备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扫路机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扫路机的管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扫路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5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扫路机,包括车架1以及水箱2,水箱2设于车架1沿宽度方向的外侧。

扫路机的车头方向为前,车尾方向为后。本文所指的长度方向与扫路机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为扫路机的宽度方向。

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水箱2与车架1可转动连接,在检修部件时,可方便地旋转水箱2。

参见图2,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水箱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避让结构23,以避开轮胎10。

水箱2的厚度与轮胎10的厚度差不多,且水箱2安装于车架1外侧、避开轮胎10的位置。水箱2的尺寸可以尽量大,比如采用图2所示的结构,水箱2中部避开轮胎10,水箱2的前后两端基本与车架1的底部平面平齐。

该扫路机可以为电动、柴动扫路机。水箱2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以设置两个为例,车架1宽度方向的每个侧面都设有一个水箱2。各水箱2均与车架1可转动连接。当然,亦可将其中一个与车架1可转动连接,另一个与车架1固定相连。在设置两个或多个水箱2的前提下,即便只有一个水箱2与车架1可转动连接,也可以增加维修车架1内动力设备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水箱2能相对于车架1向外旋转。所谓向外旋转,是指朝向车架1外部的空间转动,具体的转轴方向可以是水平的或者竖直的,或者亦可是介于水平与垂直之间的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一转轴是竖直的为例,转轴采用该设置方式,水箱2转动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水箱2的旋转轴位于车架1的后端。该方式使得水箱2外旋后,车架1的后端与车架1的前端之间具有足够的维修空间。

为了使得水箱2在扫路过程中稳固可靠,水箱2的前端与车架1的前端之间设有用于将水箱2与车架1锁紧的锁紧结构3。锁紧结构3可采用碰锁、卡扣等方式方便地实现锁定和解锁。在需要旋转水箱2时,打开锁紧结构3,使得水箱2的前端与车架1的前端解锁,水箱2的后端与车架1可转动连接。

参见图2,进一步地,车架1的前端设有支撑水箱2的支撑部4。支撑部4对工作过程中的水箱2起到支撑作用。

支撑部4包括尼龙块。在车辆行驶作业中,尼龙块可起到减震作业,尼龙块不易磨损水箱2底部,可减小出现水箱2漏水的几率。

参见图1和图3,进一步地,扫路机还包括覆盖件组件5,覆盖件组件5设于水箱2的外侧且覆盖件组件5与车架1连接。覆盖件组件5可遮挡水箱2,避免水箱2在使用过程落尘。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覆盖件组件5包括第一覆盖件51、第二覆盖件52以及第三覆盖件53,第一覆盖件51和第二覆盖件52分别设于车架1的两侧的水箱2外部,第三覆盖件53设于车架1的后端。

参见图3,设置覆盖件组件5后,为了便于向水箱2内加水,第一覆盖件51设有与位于其内侧的水箱2的加水口连通的注水口54;和/或,第二覆盖件52设有与位于其内侧的水箱2的加水口连通的注水口54。

进一步地,水箱2的长度与车架1的长度相同;和/或,水箱2的高度与车架1的高度相同。水箱2的尺寸可设计的尽量大,以增加水箱2容量,延长扫路机工作时间。

参见图4,可选地,各水箱2通过第一管路8连通,且连通处靠近各水箱2的底部。这样任意一个水箱2有水,扫路机的洒水系统7就能被正常供水,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第一管路8包括软管,且第一管路8的长度大于第一管路8安装后两端接头之间的直线长度。第一管路8包括软管,且长度较长,可避免水箱2在外转过程中与第一管路8干涉。图4中,第一管路8包括四通接头管73以及位于两侧的供水管路78。四通接头管73为硬管且固定于车架1上,四通通口通过接头实现管路连接,两通分别连接两个水箱2、一通连接供水管路78、一通供给高压水泵。软管具体为钢丝水管软管。

进一步地,水箱2的前端和后端通过第二管路9和快换接头75连通,且连通处靠近水箱2的底部。采用该结构可以使得水箱2的结构根据需要设计,比如设计为底面中部区域高,两端低的结构。提高了水箱2设计的灵活性。

可选地,第二管路9包括软管,且第二管路9的长度大于第二管路9安装后两端接头之间的直线长度。第二管路9采用软管,且长度较长,可避免水箱2在外转过程中与第一管路8干涉;并且在水箱2转动过程中,第二管路9能有一定的弯曲余量。

上述技术方案,适用于大小车型扫路机,适合公司扫路机系列化统型、模块化设计,降低成本;旋转式的水箱2及覆盖件足迹5,可便捷地旋转打开,为车架1内侧动力系统及相关元器件维修保养提供便利;各覆盖件旋转操作简单、拆卸简便,省时省力,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结合图1至图4的结构详细介绍一实施例。

参见图2,各水箱2包括箱体,加水口以及设于加水口的密封盖。水箱2设有用于加水的加水口,加水口通过密封盖21进行密封。水箱2安装在车架1一侧,可旋转打开。水箱2前下端由固定在车架1前端的尼龙块支撑,前上端通过搭扣组件锁紧在车架1上,需要旋转水箱2时,打开搭扣组件。

参见图2,水箱2后端与车架1的立柱通过销轴22连接,以在需要时实现可转动。水箱2的前后两端通过第二管路9连接,第二管路9与球阀与快换接头75连接,在需要旋转水箱2时,关闭球阀,并拆开快换接头75,以关闭水路、断开水箱2自身前后端的管路连接。然后打开水箱2前端与车体之间的搭扣,然后拉动水箱2使之旋转。水箱2旋转后,露出了位于车架1上的动力系统,大大增加了检修空间,方便车架1内侧动力系统等元器件的维护维修。

两个水箱2自身的前后低水位也是连通的,这样不管哪个水箱2有水,都能喷洒除尘。

参见图1和图3,覆盖件组件5包括第一覆盖件51、第二覆盖件52、第三覆盖件53、第一安装支架12、第二安装支架13、搭扣组件和螺栓组件构成。第一覆盖件51、第二覆盖件52分别安装在车架1两侧水箱2外侧,前端有上下两个挂钩,可挂接到车架1的翼板支架11上,后端通过搭扣组件固定在第一安装支架12、第二安装支架13上。打开搭扣组件可旋转打开第一覆盖件51、第二覆盖件52。

参见图3,第三覆盖件53上侧两端设有两个挂钩,可分别挂接在第一安装支架12、第二安装支架13上端,下端通过碰锁形式与第一安装支架12、第二安装支架13下端固定。第三覆盖件53与第一安装支架12、第二安装支架13装配为组件后通过螺栓组件固定在车架1的安装在第一立柱14和第二立柱15上。按压下端碰锁可便捷地拆下第三覆盖件53。此外,在第一覆盖件51、第二覆盖件52上分别设置有注水口54,按压开关可打开方便地向各覆盖件内侧的水箱2加水。

水箱2的长度和高度与车架1基本一致,其容积随着车架1尺寸的变化而增加。

下面详细介绍上述扫路机的水箱2的水路连接。

上述的水箱2主要给洒水系统7、高压水泵供水。洒水系统7安装于水箱2下端,包括过滤器71、水泵72、四通接头管73、球阀74、快换接头75、连通管路76、77、供水管路78、输水管路79、喷嘴(安装于吸扫系统,图中未显示)及各管路接头等。其中四通接头管73连通两侧水箱2低水位,连通管路76用于连通第一水箱2两端低水位,77用于连通第二水箱2两端低水位。供水管路78供水经过滤器71过滤后供给水泵72后经输水管路79供水给吸扫系统上的喷嘴喷洒降尘。连通管路76、77上设置有快换接头75,两侧水箱2前端装有球阀74,当水箱2时,关闭球阀74并拔开快换接头75,即可实现两侧水箱2旋转。

水箱2可随车型大小进行大小设计,方便系列化、模块化设计应用降低成本;水箱2及覆盖件均可便捷地旋转打开,为车架1内侧动力系统及相关元器件维修保养提供便利,且不会影响整车的铰接转向灵活性。并且,打开、关闭覆盖件操作简单、拆卸简便,省时省力,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适用于大小车型扫路机,适合公司扫路机系列化统型、模块化设计,降低成本,且结构巧妙,方便其他部件布置,可充分利用后车空间。水箱2可随车型大小进行大小设计,方便系列化、模块化设计应用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