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架铁路站台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2422发布日期:2018-08-31 20:31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架铁路站台梁。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架车站以其在优化站场布置、节约空间等方面的优势,开始被广泛采用。常规的高架车站中经常采用常用32m/24m站台梁并单独设置桥墩基础,但在某些车站因为需跨越道路或者河流,桥跨结构较大,若站台梁仍采用常规的混凝土形式并单独设置基础,则会影响其经济性和美观性,同时,高速、重载的铁路发展趋势对列车运行的要求是高速、安全和平稳舒适,这要求铁路桥梁具有足够大的刚度,而常规的混凝土站台梁的刚度不足以满足需要。钢混组合站台梁结构由于其承载力高、整体刚度大、施工便捷、综合效益高等优点,将钢混结合站台梁应用于桥跨结构上,既经济又便捷美观。钢混组合结构在建筑、桥梁上应用相对广泛,且开展了一定研究,理论和经验也很丰富,但在需要架立较大荷载雨棚柱铁路站台梁上大量应用之前,以下问题仍需解决:(1)高速、重载的铁路发展趋势对列车运行的要求是高速、安全和平稳舒适,这要求铁路桥梁具有足够大的刚度,因本站台梁需设置于相邻铁路桥梁之上,会给铁路桥横向带来不平衡弯矩,因此其自重不宜过大,且施工需简便;(2)较大的雨棚柱荷载直接作用在站台梁上,对于柱脚的钢混连接构造通常需要进行优化设计;(3)预留电扶梯开口处的横梁,由于要承受很大的电扶梯及人群荷载,设计时应确保其位置准确。

因河流防洪因素控制,高架站采用48+80+48m连续梁跨越,根据车站总体布置,混凝土雨棚柱要立于站台梁上,因垂直电梯及人行扶梯等的通过需要对站台梁开孔,如若采用普通混凝土站台梁结构,需要单独设置基础加之其上承受雨棚柱荷载较大,大跨度连续站台梁设计困难且不经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站台梁刚度底、承载力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架铁路站台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架铁路站台梁,包括设置在铁路轨道梁上的支撑梁、和架设在所述支撑梁上的站台梁,所述站台梁为由第一钢板和浇筑在所述第一钢板上的混凝土层构成的混合钢板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钢板为压型钢板,混凝土浇筑在所述压型钢板的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站台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层上的铺装层,所述铺装层由下至上依次包括防水涂料层、粘结层和大理石层。

优选地,所述支撑梁包括横梁和纵梁,所述纵梁设置在铁路轨道梁上,所述横梁垂直设置在所述纵梁的顶部;所述站台梁横向架设在所述横梁上;所述横梁顶部设有与所述站台梁底部连接固定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伸入并锚固在所述混凝土层内。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圆头焊钉或膨胀螺栓。

优选地,所述纵梁的两侧分别设有腹板,每个所述腹板分别通过高强螺栓固定在所述纵梁上。

优选地,所述站台梁上设有雨棚柱,所述横梁上开设有箱型凹槽,所述雨棚柱基础穿过所述站台梁伸入所述箱型凹槽内并通过混凝土浇筑锚固。

优选地,所述箱型凹槽是由第二钢板构成的凹槽结构,所述第二钢板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锚固在所述混凝土内的固定螺钉。

优选地,所述站台梁1下方设有至少两个支撑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站台梁是通过支撑梁直接架立在桥跨结构上,不需在桥跨结构的侧边单独设置桥墩基础,施工便捷、美观、经济效益高,同时站台梁是由钢板及混凝土浇筑构成的混合钢板结构,结合轻型压型钢板,能够实现自重轻型化、高承载力以及高整体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高架铁路站台梁架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高架铁路站台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支撑梁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支撑梁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高架铁路站台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站台梁; 2-支撑梁; 3-连接件;

4-雨棚柱; 5-第二钢板; 6-固定螺钉;

11-第一钢板; 12-混凝土层; 13-防水涂料层;

14-粘结层; 15-大理石层; 21-横梁;

22-纵梁; 23-腹板; 211-箱型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架铁路站台梁,参考图1~5,包括设置在铁路轨道梁上的支撑梁2、和架设在所述支撑梁上的站台梁1,所述站台梁1为由第一钢板11和浇筑在所述第一钢板11上的混凝土层12构成的混合钢板结构。

具体地,站台梁1通过支撑梁设置在跨越道路或河流的桥跨结构的铁路轨道梁上,所述站台梁1横向架设在支撑梁上,其底部与支撑梁的顶部衔接固定;第一钢板11为由钢制材料制成,混凝土层12由强度为C30~C50的混凝土构成,混凝土浇筑在第一钢板11上形成钢混结构钢板,将该结构用于站台梁,能够使站台梁实现高承载力和高整体刚度,,提高桥梁的整体稳定性,同时站台梁1是通过支撑梁直接架立在桥跨结构上,不需在桥跨结构的侧边单独设置桥墩基础,施工便捷、美观、经济效益高。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钢板11为压型钢板,所述混凝土层12浇筑在所述压型钢板的凹槽内。压型钢板可与混凝土形成内嵌形式的钢混钢板结构,整体刚度更高,且在施工过程中可兼做施工模板,减少了施工模板及临时支撑结构,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同时,压型钢板重量较轻,站台梁1可实现轻型化,自重较轻,站台梁1具有足够的刚度及较轻的自重能够避免在桥跨结构中产生横向不平衡弯矩。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参考图5,所述站台梁1还包括设置在混凝土层12上的铺装层,所述铺装层由下至上依次包括防水涂料层13、粘结层14和大理石层15。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梁2包括横梁21和纵梁22,所述纵梁22设置在铁路轨道梁上,所述横梁21垂直设置在所述纵梁22的顶部;所述站台梁1横向架设在所述横梁21上;所述横梁21顶部设有与所述站台梁1底部连接固定的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伸入并锚固在所述混凝土层12内。所述连接件3可为圆头焊钉或膨胀螺栓。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纵梁22的两侧分别设有腹板23,每个所述腹板23分别通过高强螺栓固定在所述纵梁22上。腹板23可起到加强支撑的作用。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和图5,所述站台梁1上设有雨棚柱4;所述横梁21上开设有箱型凹槽211,所述雨棚柱4基础穿过所述站台梁1伸入所述箱型凹槽211内并通过混凝土浇筑锚固。由于站台梁1是由钢板及混凝土浇筑构成的钢混结构,结合轻型压型钢板,具有自重轻、承载力高、以及整体刚度高的特点,可方便承载较大的雨棚柱4;所述横梁21上开设有箱型凹槽211,并将雨棚柱5的基础伸入横梁21的箱型凹槽211内通过混凝土锚固,该结构可以解决混凝土雨棚柱4基础难以固定在站台梁1的钢混结构上的问题。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述箱型凹槽211是由第二钢板5构成的凹槽结构,所述第二钢板5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锚固在箱型凹槽211内的混凝土内的固定螺钉6。箱型凹槽211的槽底及槽壁均由钢制材料构成,与其内的混凝土形成钢混结构,具有高承载力和高刚度,能够承载较大的较大的雨棚柱4,雨棚柱4基础固定在该钢混结构内,牢固性高。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站台梁1下方可设置至少两个支撑梁。一方面可提高站台梁1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在站台梁1上承载多个较大的雨棚柱4。

以上实施例中,混凝土均可采用C30~C50的钢筋混凝土,压型钢板的厚度为150~200mm,站台梁1横向宽度为12~15m;箱型凹槽211的长宽尺寸为600×600mm,深度1000mm。

最后,本实用新型的方法仅为较佳的实施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