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基础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39922发布日期:2018-07-27 21:11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基础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轨道施工作业来讲,桩基施工都是较为重要的施工环节,在桩基施工作业过程中通常难以保证各桩身高度齐平。并且,由于轨道项目通常需要数月或数年时间,针对冻土、松软厚土层等地质情况复杂的桩基施工区域,即使将各桩身施工到大致同一高度,各管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为了保证轨面的平顺性以提高乘坐舒适性,必须要尽可能减小桩基的沉降幅度。

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455724u)公开了一种深厚软土地区路基轨道的具体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在软土区施工跨中预制桩和跨端预制桩。

步骤二,施工跨端支撑梁下部的素砼垫层。

步骤三,绑扎用于跨端支撑梁的跨端梁内钢筋,并用混凝土浇筑形成跨端支撑梁。

步骤四,将跨中支撑梁的跨中梁内钢筋与跨中轨枕嵌入式支撑板内的板内钢筋进行交错绑扎。将预制枕轨块4通过防迷流钢筋连接,并放置于绑扎好的钢筋结构上。

步骤五,精调轨道,然后将跨中支撑梁与轨枕嵌入式支撑板一体浇筑成型。浇筑后的轨枕嵌入式支撑板的端部设置于跨端预制桩上。

步骤六,按照同样的顺序施工第二段,并将相邻二段的轨枕嵌入式支撑板的端部和设置于第一段的跨端预制桩上。其中第一段的轨枕嵌入式支撑板的端部与第二段的轨枕嵌入式支撑板的端部之间留有一变形缝。轨枕嵌入式支撑板的端部与跨端预制梁之间采用5cm厚的沥青麻丝填充。按照上述步骤依次铺设各段。

步骤七,在铺设好的轨枕嵌入式支撑板上铺设铺装层,完成路基轨道。

上述的深厚软土地区路基轨道的具体施工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能够减小地基沉降,但是,上述的深厚软土地区路基轨道的具体施工方法在精调轨道前并未有效调整预制枕轨块的安装高度,这就会引起轨面铺设时的不平顺。且由于预制桩和支撑梁之间只施工了素砼垫层,这就致使预制桩和支撑梁之间缺乏足够的连接强度,因而造成整个路基轨道的抗拔和抗压能力不甚理想。另外,这种施工方法还具有施工量大、混凝土浇筑量大的缺陷,不利于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施工方法导致轨道基础结构存在连接强度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轨道基础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打桩步骤、将端部均布有若干连接孔的管桩竖向打入地表,并于各连接孔处分别安装第一抓钩;

前浇浆步骤、在管桩顶部浇筑可形成第一固化层的浆料;

铺设支撑板步骤、将底部均布有若干第二抓钩的支撑板平铺于所述浆料表层,使得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管桩的正上方,并使得所述第一抓钩和所述第二挂钩的钩部相对;

校平支撑板步骤、在所述浆料固化形成第一固化层前,水平校正所述支撑板;以及

安装轨道梁步骤、待所述浆料固化形成第一固化层后,将所述轨道梁的底部安装板固定至所述支撑板。

进一步的,上述的轨道基础施工方法中,还包括:

后浇浆步骤、浇筑浆料以形成包覆所述底部安装板和所述支撑板的第二固化层。

进一步的,上述的轨道基础施工方法中,将所述底部安装板焊接固定至所述支撑板的顶部;

使所述第二固化层的顶部高于所述底部安装板和所述支撑板的焊接部位高度。

进一步的,上述的轨道基础施工方法中,使所述第一固化层的顶部低于所述支撑板的顶部;

或者,使所述第一固化层的顶部与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相平齐。

进一步的,上述的轨道基础施工方法中,使用金属材料制成前述第二抓钩和前述支撑板,且前述第二抓钩与前述支撑板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上述的轨道基础施工方法中,采用刚性棒材制成前述第一抓钩和前述第二抓钩。

进一步的,上述的轨道基础施工方法中,使前述第一固化层的厚度大于前述第一抓钩或前述第二抓钩的高度。

进一步的,上述的轨道基础施工方法中,使前述第一固化层的厚度大于前述第一抓钩和前述第二抓钩的高度之和。

进一步的,上述的轨道基础施工方法中,使用同种浆料固化形成第一固化层和第二固化层,前述浆料为水泥浆、混凝土砂浆、环氧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上述的轨道基础施工方法中,前述连接孔为螺纹孔,前述第一抓钩的端部设置匹配前述螺纹孔的外螺纹,于所述螺纹孔处旋接所述第一抓钩。

本发明采用的轨道基础施工方法中,管桩采用第一抓钩强化连接第一固化层,用于固定轨道梁上底部安装板的支撑板采用第二抓钩强化连接第一固化层,这就使得管桩和支撑板之间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整个轨道基础的抗拔和抗压能力,从而提高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此外,本发明采用的轨道基础施工方法中,在固定轨道梁的底部安装板前先水平校正支撑板,从而提高铺设轨面的平顺性。

另外,本发明采用的轨道基础施工方法中,只在管桩顶部浇筑浆料形成安装固定支撑板的第一固化层,从而减少了施工量和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浇筑量,因而有利于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一种轨道基础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字母a对应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中一种轨道基础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中:

100、轨道基础结构;1、管桩;101、连接孔;102、拉筋;2、支撑板;3、第一固化层;4、轨道梁;401、底部安装板;5、第二固化层;6、第一抓钩;7、第二抓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基础结构包括:管桩1、支撑板2、第一固化层3、轨道梁4、以及第二固化层5。

具体的,管桩1竖向插设于地表且其顶部均匀配置有若干倒置的第一抓钩6。其中,管桩1的顶部均布有若干螺纹孔作为第一抓钩6的连接孔101,该螺纹孔具体由埋设在管桩1端部的螺母形成,且螺母由埋设在管桩1内的拉筋102(由刚性棒材制成)拉紧固定。第一抓钩6整体呈l状,且所述第一抓钩6的下端部设置匹配螺纹孔的外螺纹,即第一抓钩6与管桩1螺纹连接。当然,本发明提供的轨道基础结构中,第一抓钩6与管桩1还可以采用卡接方式固定安装。

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优选方形板或者圆形板,且支撑板2的竖向投影面积大于管桩1的竖向投影面积。装配使用时,支撑板2水平放置且位于管桩1的正上方。其中,支撑板2底部均布有若干第二抓钩7,本实施例中,第二抓钩7与支撑板2均由金属材料制成,因此,所述第二抓钩7的上段与支撑板2优选焊接固定,且第二抓钩7的下段部折弯成l状。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抓钩7与支撑板2可以预先在工厂先完成焊接固定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当然,为了方便运输,第二抓钩7与支撑板2可以先以分离的方式运输到施工现场,再直接在施工现场焊接固定。

第一固化层3由填充于管桩1顶部和支撑板2之间的浆料固化形成,且由刚性棒材制成的第一抓钩6和第二抓钩7均嵌设于第一固化层3中,更为优选的,第一抓钩6的钩部和第二抓钩7的钩部相对。这样的结构设计,既能增强第一固化层3和管桩1的连接强度,又能提高支撑板2和第一固化层3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轨道基础结构的抗压和抗拔能力。

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化层3的厚度w3大于第一抓钩6的高度w4;或者,第一固化层3的厚度w3大于第二抓钩7的高度w1,当然,在本发明提供的轨道基础结构中,还可以是第一固化层3的厚度w3大于第一抓钩6的高度w4和第二抓钩7的高度w1之和;这样的结构设计,能防止金属制成的第一抓钩6和第二抓钩7因裸露而锈蚀,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化层3的顶部低于支撑板2的顶部,这就能防止第一固化层3对底部安装板401安装高度的干涉。当然,在本发明提供的轨道基础施工方法中,使得第一固化层3的顶部与支撑板2的顶部相平齐亦能满足技术要求。为了实现这目的,防止支撑板2下陷至未固化的浆料里,优选的,第二抓钩7的下端与管桩1顶部向抵接,且第二抓钩7的高度w1和支撑板2的高度w2之和大于第一固化层3的厚度w3;或者,第一抓钩6的上端与支撑板2抵接,且第一抓钩6的高度w4和支撑板2的高度w2之和大于第一固化层3的厚度w3。

轨道梁4沿轨道延伸方向铺设且其底部安装板401固定于支撑板2上。本实施例中,底部安装板401优选具有焊接性能的金属制成,底部安装板401和支撑板2的顶部焊接固定。为了方便焊接底部安装板401和支撑板2,优选底部安装板401的形状与支撑板2的形状相吻合(即同为方形板或同为圆形板等),且底部安装板401于竖向的投影面积小于支撑板2于竖向的投影面积。

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化层5同样由浆料固化形成,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形成第一固化层3的浆料和形成第二固化层5的浆料材质相同,且浆料为水泥浆、混凝土砂浆、环氧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为了防止金属材质的底部安装板401和支撑板2因裸露而锈蚀或被腐蚀,第二固化层5包覆底部安装板401和支撑板2顶部的连接区域。本实施例中,由于底部安装板401和支撑板2的顶部焊接固定,因此,这就要求第二固化层5的顶部高于底部安装板401和支撑板2的焊接部位高度。当然,在采用本发明施工方法的轨道基础结构中,底部安装板401和支撑板2还可以采用螺纹紧固件螺纹连接固定。同样的,第二固化层5能够包覆底部安装板401和支撑板2连接区域即可满足防护要求。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轨道基础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打桩步骤s10、将端部均布有若干连接孔101的管桩1竖向打入地表,并于各连接孔101处分别安装第一抓钩6;

前浇浆步骤s20、在管桩1顶部浇筑可形成第一固化层3的浆料;

铺设支撑板步骤s30、将底部均布有若干第二抓钩7的支撑板2平铺于所述浆料表层,使得所述支撑板2位于所述管桩1的正上方,并使得所述第一抓钩6和所述第二挂钩7的钩部相对;

校平支撑板步骤s40、在所述浆料固化形成第一固化层3前,水平校正所述支撑板2;以及

安装轨道梁步骤s50、待所述浆料固化形成第一固化层3后,将所述轨道梁4的底部安装板401固定至所述支撑板2。

后浇浆步骤s60、浇筑浆料以形成包覆所述底部安装板401和所述支撑板2的第二固化层5。

具体的,在打桩步骤s10中,于前述螺纹孔处旋接第一抓钩6。

在铺设支撑板步骤s30中,使第一固化层3的顶部低于支撑板2的顶部,或者,使第一固化层3的顶部与支撑板2的顶部相平齐。

另外,在铺设支撑板步骤s30中,还需使第一固化层3的厚度大于第一抓钩6或第二抓钩7的高度,或者,使第一固化层3的厚度大于第一抓钩6和第二抓钩7的高度之和。

在安装轨道梁步骤s50中,底部安装板401与支撑板2焊接固定或由紧固连接件锁紧固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基础施工方法中,管桩1采用第一抓钩6强化连接第一固化层3,用于固定底部安装板401的支撑板2采用第二抓钩7强化连接第一固化层3,这就使得管桩1和支撑板2之间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整个轨道基础的抗拔和抗压能力。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基础施工方法中,在固定底部安装板401前先水平校正支撑板2,从而提高铺设轨面的平顺性。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基础施工方法中,只在管桩1顶部浇筑浆料形成安装固定支撑板2的第一固化层3,从而减少了施工量和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浇筑量,因而有利于节能环保。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具体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或等同替换,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