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跳车现象的路桥桥头结合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8314发布日期:2018-08-03 09:01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路桥建设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防跳车现象的路桥桥头结合部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在桥台背,主桥与引桥之间存在连接过渡段,具体参见图1,引桥地基1外侧设有桥台3,所述桥台3底部为深埋于引桥地基1中的双排桩3.1,所述双排桩3.1上依次设有承台3.2和下大上小的锥形护坡3.3,所述锥形护坡3.3上设有支承桥梁板5的支座4,传统回填土结构层9紧靠支座4,所述引桥地基1顶部设有引桥路面层6,所述桥梁板5顶部设有主桥路面层7,所述引桥路面层6和主桥路面层7相连。所述引桥路面层6和主桥路面层7在桥台3处过渡段会因填料不密实或填料荷载过大、地基承载力不够、雨水渗入等原因产生不均匀沉降,具体参见图2,可以看到在桥台3处的引桥地基1的沉降量异常加大,这导致引桥路面层6大幅度偏离预压等载标高线8,容易造成跳车现象。面对这种情况,传统的处理方法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主要是常规加铺路面工法,即直接在原有路面上加铺新路面,以消减沉降导致的路面坡差,具体参见图3中箭头所指处。由于增加了荷载,维修后沉降进一步加大,势必在后续某一时间里再次进行同样的路面加铺维修,导致工后维修和工后沉降的恶性循环。所以这种做法很难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还存在工期过长,造价过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预防跳车现象的路桥桥头结合部结构,使其具有减少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消除台背路堤填料本身的工后沉降,避免桥头跳车现象,减少工后台背维修费用的特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预防跳车现象的路桥桥头结合部结构,包括引桥地基和位于引桥地基一端上部的回填结构层,所述引桥地基和回填结构层外侧设有桥台,所述桥台分别与引桥地基和回填结构层外侧固结相连,所述桥台顶部设有支座,所述支座上设有桥梁板,所述回填结构层为轻质泡沫混凝土结构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轻质泡沫混凝土结构层与引桥地基相连的一面呈阶梯状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轻质泡沫混凝土结构层的阶梯状结构的纵向面呈上大下小的结构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桥台为单排桩桥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引桥地基和回填结构层顶部设有引桥路面层,所述桥梁板顶部设有主桥路面层,所述引桥路面层和主桥路面层相连。

本发明预防跳车现象的路桥桥头结合部结构,具有有益效果:由于轻质泡沫混凝土含有大量气泡,较一般的土建材料要轻,其容重范围在4~13kn/m3之间,由于容重小,对地基荷载也小,这样可降低地基处理强度,节约地基处理工期与成本,由此可解决台背路堤填料荷载过大、地基承载力不足造成的沉降带来的问题。而且,轻质泡沫混凝土浇注后初凝前,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可以填充自密实,所以不会出现充填不饱满的缺陷,填筑后,桥台背处于超固结状态,完全避免工后填充材料自身压缩的情况,由此彻底消除台背路堤填料本身的工后沉降。利用轻质泡沫混凝土前述的轻质性和自立性,用轻质泡沫混凝土制成回填结构层相较常规工法具有明显的技术和经济优势:由于采用轻质泡沫混凝土用于回填结构层的施工,桥台由现有的双排桩结构变为单排桩桥台,在避免桥头跳车症结的同时,大幅减少了工后台背的维修费用,综合成本大幅度下降,性价比优势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路桥桥头结合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桥台处桥基间沉降关系曲线示意图;

图3为采用现有方法处理后的桥台与路基结合处的现状图;

图4为本发明预防跳车现象的路桥桥头结合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处理方法后桥台与路基结合部附近沉降关系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至图3对现有技术路桥桥头结合部的结构及其处理方法做了详细图解,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4,本发明预防跳车现象的路桥桥头结合部结构,包括引桥地基1和位于引桥地基1一端上部的回填结构层,所述引桥地基1和回填结构层外侧设有桥台3,所述桥台3分别与引桥地基1和回填结构层外侧固结相连,所述桥台3顶部设有支座4,所述支座4上设有桥梁板5,所述回填结构层为轻质泡沫混凝土结构层2。

所述轻质泡沫混凝土结构层2与引桥地基1相连的一面呈阶梯状结构。所述轻质泡沫混凝土结构层2的阶梯状结构的纵向面呈上大下小的结构设置。

所述桥台3为单排桩桥台。

所述引桥地基1和回填结构层顶部设有引桥路面层6,所述桥梁板5顶部设有主桥路面层7,所述引桥路面层6和主桥路面层7相连。

参见图5,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处理方法后,在实验项目中,所述引桥路面层6和主桥路面层7之间的沉降关系曲线呈现出缓和、线性的增长,而且由图4中可以看出引桥路面层6与预压等载标高线8基本吻合,达到了设计要求。

经过试运行,本发明预防跳车现象的路桥桥头结合部结构的优点如下:

1.使用轻质泡沫混凝土填筑后,桥台背处于超固结状态,减少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彻底消除台背路堤填料本身的工后沉降,避免桥头跳车,减少工后台背维修费用。

2.轻质泡沫混凝土的轻质性能够降低地基处理强度,自身的流动性又能使其填充自密实,无需夯实碾压,可直接铺设路面结构层,从而节约工期和成本。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跳车现象的路桥桥头结合部结构,包括引桥地基和位于引桥地基一端上部的回填结构层,所述引桥地基和回填结构层外侧设有桥台,所述桥台分别与引桥地基和回填结构层外侧固结相连,所述桥台顶部设有支座,所述支座上设有桥梁板,所述回填结构层为轻质泡沫混凝土结构层。本发明具有减少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消除台背路堤填料本身的工后沉降,避免桥头跳车现象,减少工后台背维修费用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路桥建设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邵长飞;杨帅庭;陈先华;田新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3.20
技术公布日:2018.08.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