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坑槽修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4191发布日期:2019-03-02 01:1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路面坑槽修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修补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路面坑槽修补结构。



背景技术:

在沥青路面各类破损形式中,裂缝和坑槽这两类破损所占比重最大,也最为常见。裂缝破损属于沥青路面结构性破坏,更多的是影响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坑槽破损属于沥青路面功能性破坏,更多的是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裂缝填封和坑槽修补是养护部门最常见同时也是难度较大的两项日常养护工作。裂缝填封和坑槽修补这两项最常见的的日常养护工作,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受到了有关部门的广泛重视。裂缝填封处理主要针对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块状裂缝以及反射裂缝。目前普遍采用的裂缝填封材料可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热灌式橡胶沥青,因其价格最为低廉,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不苛刻而受到广泛采用;第二类是有机硅树脂,由于其粘度太大,不易充分渗入裂缝,且对施工条件要求高,既费时又昂贵,故大多用于密封新建混凝土路面的接缝;第三类是冷灌式填缝料,是以乳化沥青为基本物质的填缝料,其受限制条件较少,不需加热使用,可用在潮湿的路面、有灰尘的壁面,其性能影响较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溶剂型改性沥青采用的溶剂都是含有苯类芳香溶剂,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还对施工人员造成危害。因此溶剂型改性沥青逐渐不受公路养护部门的青睐。相反,由于乳化沥青低污染环保,越来越受到养护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它只是沥青的另一种形式,无法摆脱沥青本身所存在的一系列弱点:易老化、温度敏感、粘结强度低、柔韧性差、初期强度低、以及乳化剂的选择和施工设备价格昂贵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面坑槽修补结构,通过特定的粘接剂将土工格栅层、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层和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层与原有路面紧密粘结成一整体受力的结构。

本发明的路面坑槽修补结构,包括在待修补的坑槽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土工格栅层、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层和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层,所述土工格栅层、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层、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层与待修补的坑槽的内表面之间设置粘接剂层;

所述粘接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30-40份、乙二醇丁醚15-25份、正丁醇5-15份、甲基丙烯酸5-10份、苯乙烯1-5份、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双酯10-20份、聚2,6-二甲基-1,4-苯醚2-6份、聚醋酸乙烯酯5-10份、二甲基乙醇胺5-10份、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5-10份、纳米二氧化硅1-5份、石墨粉1-5份、增粘剂3-15份、扩链剂1-3份、交联剂1-3份、增塑剂1-3份;

所述扩链剂由苯乙烯、1-羟基四苯基环戊二烯四羰基二钌、1,4-丁二醇、乙烯基双醚、4-氨基-5,5,5-三氟-3-戊烯酸乙酯、乙烯基(三氟甲基)二甲基硅烷、烯丙基三丁基锡、过氧化苯甲酰、水和聚乙烯醇加热反应制得;

所述纳米二氧化硅通过下述方式处理:将经400℃活化处理5h的sio2与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混合后共同分散于经3a分子筛除水的甲苯中,超声分散10min,加热回流24h后冷却,然后以13000r/min离心分离,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数次后干燥,按重量比sio2: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苯=1:2:30;

进一步,所述增塑剂为二甲基硅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五氯联苯、氯化石蜡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进一步,所述增粘剂为松香甘油醇15份、烷基酚醛树脂25份、苯乙烯树脂5份和二甲苯树脂10的混合物,按重量比松香甘油醇:烷基酚醛树脂;苯乙烯树脂:二甲苯树脂=3:5:1:2;

进一步,所述交联剂为由摩尔比为1:3:3的甲基三氯硅烷、三乙胺和乳酸乙酯合成;

进一步,所述粘接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35份、乙二醇丁醚20份、正丁醇10份、甲基丙烯酸7份、苯乙烯3份、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双酯15份、聚2,6-二甲基-1,4-苯醚4份、聚醋酸乙烯酯7份、二甲基乙醇胺7份、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7份、纳米二氧化硅3份、石墨粉3份、增粘剂10份、扩链剂2份、交联剂2份、增塑剂2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路面坑槽修补结构,通过特定的粘接剂将土工格栅层、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层和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层与原有路面紧密粘结成一整体受力的结构,该修补结构使用一年后,接缝无裂痕,无脱落现象,具有稳定的密封作用,所采用的粘接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粘结力,粘接剂冷却后,在常温和低温状态下,具有较高弹性,延伸长度约10~15倍,弹性恢复达99%,具有模量低、伸长率高的应力应变特性,可保证在-60~120℃温度范围内随着裂缝的膨胀与收缩而发生弹性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路面坑槽修补结构,包括在待修补的坑槽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土工格栅层1、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层2和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层3,所述土工格栅层1、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层2、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层3与待修补的坑槽的内表面之间设置粘接剂层4;

所述粘接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30份、乙二醇丁醚15份、正丁醇5份、甲基丙烯酸5份、苯乙烯1份、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双酯10份、聚2,6-二甲基-1,4-苯醚2份、聚醋酸乙烯酯5份、二甲基乙醇胺5份、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5份、纳米二氧化硅1份、石墨粉1份、增粘剂3份、扩链剂1份、交联剂1份、增塑剂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路面坑槽修补结构,包括在待修补的坑槽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土工格栅层1、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层2和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层3,所述土工格栅层1、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层2、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层3与待修补的坑槽的内表面之间设置粘接剂层4;

所述粘接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40份、乙二醇丁醚25份、正丁醇15份、甲基丙烯酸10份、苯乙烯5份、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双酯20份、聚2,6-二甲基-1,4-苯醚6份、聚醋酸乙烯酯10份、二甲基乙醇胺10份、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0份、纳米二氧化硅5份、石墨粉5份、增粘剂15份、扩链剂3份、交联剂3份、增塑剂3份。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路面坑槽修补结构,本实施例的路面坑槽修补结构,包括在待修补的坑槽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土工格栅层1、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层2和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层3,所述土工格栅层1、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层2、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层3与待修补的坑槽的内表面之间设置粘接剂层4;

所述粘接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30份、乙二醇丁醚25份、正丁醇55份、甲基丙烯酸10份、苯乙烯1份、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双酯20份、聚2,6-二甲基-1,4-苯醚2份、聚醋酸乙烯酯10份、二甲基乙醇胺5份、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0份、纳米二氧化硅1份、石墨粉5份、增粘剂3份、扩链剂3份、交联剂1份、增塑剂3份。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路面坑槽修补结构,包括在待修补的坑槽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土工格栅层1、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层2和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层3,所述土工格栅层1、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层2、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层3与待修补的坑槽的内表面之间设置粘接剂层4;

所述粘接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40份、乙二醇丁醚15份、正丁醇15份、甲基丙烯酸5份、苯乙烯5份、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双酯10份、聚2,6-二甲基-1,4-苯醚6份、聚醋酸乙烯酯5份、二甲基乙醇胺10份、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5份、纳米二氧化硅5份、石墨粉1份、增粘剂15份、扩链剂1份、交联剂3份、增塑剂1份。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的路面坑槽修补结构,包括在待修补的坑槽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土工格栅层1、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层2和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层3,所述土工格栅层1、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层2、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层3与待修补的坑槽的内表面之间设置粘接剂层4;

所述粘接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35份、乙二醇丁醚15份、正丁醇12份、甲基丙烯酸7份、苯乙烯1份、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双酯20份、聚2,6-二甲基-1,4-苯醚4份、聚醋酸乙烯酯5份、二甲基乙醇胺10份、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7份、纳米二氧化硅3份、石墨粉1份、增粘剂15份、扩链剂2份、交联剂1份、增塑剂3份。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的路面坑槽修补结构,包括在待修补的坑槽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土工格栅层1、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层2和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层3,所述土工格栅层1、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层2、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层3与待修补的坑槽的内表面之间设置粘接剂层4;

所述粘接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35份、乙二醇丁醚20份、正丁醇10份、甲基丙烯酸7份、苯乙烯3份、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双酯15份、聚2,6-二甲基-1,4-苯醚4份、聚醋酸乙烯酯7份、二甲基乙醇胺7份、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7份、纳米二氧化硅3份、石墨粉3份、增粘剂10份、扩链剂2份、交联剂2份、增塑剂2份。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扩链剂由苯乙烯、1-羟基四苯基环戊二烯四羰基二钌、1,4-丁二醇、乙烯基双醚、4-氨基-5,5,5-三氟-3-戊烯酸乙酯、乙烯基(三氟甲基)二甲基硅烷、烯丙基三丁基锡、过氧化苯甲酰、水和聚乙烯醇加热反应制得;其中,所述的1-羟基四苯基环戊二烯四羰基二钌,其质量用量为苯乙烯的0.1-0.5%,所述的1,4丁二醇乙烯基双醚,其质量用量为苯乙烯的4-8%,所述的4-氨基-5,5,5-三氟-3-戊烯酸乙酯,其质量用量为苯乙烯的1-3%,所述的乙烯基(三氟甲基)二甲基硅烷,其质量用量为苯乙烯的1-3%,所述的烯丙基三丁基锡,其质量用量为苯乙烯的0.1-0.5%,所述的过氧化苯甲酰,其质量用量为苯乙烯的1-5%,所述的聚乙烯醇,其质量用量为苯乙烯的1-5%;

所述纳米二氧化硅通过下述方式处理:将经400℃活化处理5h的sio2与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混合后共同分散于经3a分子筛除水的甲苯中,超声分散10min,加热回流24h后冷却,然后以13000r/min离心分离,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数次后干燥,按重量比sio2: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苯=1:2:30;

所述增塑剂为二甲基硅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五氯联苯、氯化石蜡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所述增粘剂为松香甘油醇15份、烷基酚醛树脂25份、苯乙烯树脂5份和二甲苯树脂10的混合物,按重量比松香甘油醇:烷基酚醛树脂;苯乙烯树脂:二甲苯树脂=3:5:1:2;

所述交联剂为由摩尔比为1:3:3的甲基三氯硅烷、三乙胺和乳酸乙酯合成。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