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变形缝修补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93285发布日期:2019-03-13 23:39阅读:887来源:国知局
地面变形缝修补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工程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面变形缝修补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工程中常常发生由于钢筋混凝土底板因抗浮能力不足、基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导致变形缝结构严重损坏,变形缝处存在不同程度的严重渗水,变形缝处止水钢板及橡胶止水带存在不同程度的锈蚀、破损、开裂、鼓胀等情况,因此需要对变形缝进行安全、质量的整治修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现有工程中常常发生由于钢筋混凝土底板因抗浮能力不足、基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导致变形缝结构严重损坏,变形缝处存在不同程度的严重渗水,变形缝处止水钢板及橡胶止水带存在不同程度的锈蚀、破损、开裂、鼓胀等情况,因此需要对变形缝进行安全、质量的整治修补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地面变形缝修补的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面变形缝修补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原损坏变形缝处面层混凝土破除,破除后对道路两侧的排水沟两侧进行封堵,然后在破除面两端修筑拦水墙,清理变形缝钢筋混凝土底板内淤泥杂物,对原结构底板进行注浆堵漏,直至无明显渗漏点;

b、对变形缝与止水条相接面进行处理,表面清洁干净,保持表面清洁、无杂物,将遇水膨胀止水条镶嵌在预留槽内,并在上面涂刷密封胶;

c、新旧混凝土界面处理,对基层混凝土表面层(原有旧混凝土)进行打磨,直至漏出坚实的基层(露出新鲜石子),对打磨面进行清理、洗净、干燥、整平,在底板中植筋,并在底板植筋上方连接上翻梁钢筋,预埋设置第一注浆管,变形缝表面、遇水膨胀止水条上方设置第一聚乙烯泡沫塑料板,第一聚乙烯泡沫塑料板连接于上翻梁两侧钢筋上,然后设置上翻梁浇筑模板并封缝(上翻梁浇筑模板之间、上翻梁浇筑模板与混凝土底板之间、上翻梁浇筑模板与第一聚乙烯泡沫塑料板之间),在基层混凝土表面层涂抹界面胶;

d、由预埋的第一注浆管灌注水泥基灌浆料,由一侧进行灌浆,直到从另一侧溢出为止,灌浆结束后进行养护、拆模,形成上翻梁;

e、在第一聚乙烯泡沫塑料板上方设置第一钢板止水带,第一钢板止水带连接于两侧的上翻梁,在上翻梁中植筋,并在上翻梁植筋上方连接新增梁钢筋,预埋设置第二注浆管,第一钢板止水带两侧设置槽钢,槽钢连接于新增梁钢筋,然后设置新增梁浇筑模板并封缝(新增梁浇筑模板之间、新增梁浇筑模板与上翻梁顶面之间、新增梁浇筑模板与槽钢之间),在槽钢上方两侧的新增梁钢筋顶部设置角钢;

f、由预埋的第二注浆管灌注水泥基灌浆料,由一侧进行灌浆,直到从另一侧溢出为止,灌浆结束后进行养护、拆模,形成新增梁;

g、保证变形缝所有灌浆料浇筑完成后,在槽钢和角钢之间连接l型钢板,然后通过注浆管分别对变形缝上翻梁、新增梁、l型钢板处进行注浆;

h、在两个槽钢之间设置第二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和第二钢板止水带,第二钢板止水带位于第二聚乙烯泡沫塑料板中间,两个槽钢顶端之间设置第三钢板止水带,在第三钢板止水带、l型钢板和角钢之间的区域灌注非固化沥青,然后在两个角钢之间设置盖板;

i、在变形缝两侧设置横向排水暗沟,排水暗沟连通排水沟。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面变形缝修补的施工方法,通过对原损坏变形缝面层混凝土破除,重新施工变形缝,并设置多重止水构件,通过设置上翻梁和新增梁加固变形缝区域,保护止水设施构件,设置排水暗沟引流渗水,减小对变形缝的腐蚀侵害,延长了变形缝的结构寿命,该施工方法止水排水效果良好,提高了变形缝的质量。

优选地,执行所述步骤a之前,对变形缝处侧墙背后、底板下泥沙进行固化注浆。

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上翻梁钢筋绑扎时控制钢筋顶面高程,误差小于或者等于5mm。

优选地,所述步骤e中,在新增梁钢筋绑扎前先搭设好支撑架,支撑架钢管沿变形缝纵向设置,相邻支撑架钢管间距为80-120cm,新增梁钢筋绑扎完成并固定后,拆除支撑架。

优选地,支撑架钢管等间距设置。

优选地,所述步骤e中,新增梁钢筋绑扎时控制钢筋顶面高程,误差小于或者等于10mm。

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第一注浆管平放并固定在混凝土表面,步骤e中,第二注浆管平放并固定在混凝土表面。

优选地,第一钢板止水带、第二钢板止水带、第三钢板止水带均为不锈钢材质构件,槽钢为碳素钢材质构件,第一钢板止水带、第二钢板止水带、第三钢板止水带均与槽钢粘结。

优选地,第一钢板止水带为u型钢板止水带,第二钢板止水带为v型或者m型钢板止水带,第三钢板止水带为v型或者m型钢板止水带。

优选地,排水暗沟内填充7-15mm级配碎石并设置土工布包裹。

优选地,在新增梁施工时,不能保证返边混凝土与盖板平整度相同,返边面层存在一层浮浆,不能满足行车需求,执行所述步骤h之后,修整打磨新增梁顶面使其与盖板平齐,再执行所述步骤i。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运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面变形缝修补的施工方法,通过对原损坏变形缝面层混凝土破除,重新施工变形缝,并设置多重止水构件,通过设置上翻梁和新增梁加固变形缝区域,保护止水设施构件,设置排水暗沟引流渗水,减小对变形缝的腐蚀侵害,延长了变形缝的结构寿命,该施工方法止水排水效果良好,提高了变形缝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变形缝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底板,2-变形缝,3-遇水膨胀止水条,4-上翻梁钢筋,5-第一注浆管,6-第一聚乙烯泡沫塑料板,7-第一钢板止水带,8-新增梁钢筋,9-第二注浆管,10-槽钢,11-角钢,12-l型钢板,13-第二聚乙烯泡沫塑料板,14-第二钢板止水带,15-第三钢板止水带,16-非固化沥青,17-盖板,18-排水暗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面变形缝修补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为防止面层混凝土破除后产生涌水、涌沙的险情,对变形缝2处侧墙背后、底板1下泥沙进行固化注浆,待注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后续工序施工,因盲点注浆且面层与地板混凝土间隔有一层砂夹石,故注浆堵漏不能止住明水,只能初步固化泥沙;

b、原损坏变形缝2处面层混凝土破除,破除后对道路两侧的排水沟两侧进行封堵,然后在破除面两端修筑拦水墙,清理变形缝2钢筋混凝土底板1内淤泥杂物,对原结构底板1进行注浆堵漏,直至无明显渗漏点;

由于难以确定变形缝2中心线的准确位置,同时为确保后续施工的正常进行且不破坏破除区域外的原有结构,故面层混凝土破除区域宽度260cm,深度90cm;

对面层混凝土切割时,使用柴油切割机沿控制线切割面层混凝土,原面层混凝土板厚20cm,分多层切割,单层切割深度控制在3-5cm以内,面层混凝土应采用空压机人工破除的方式进行破除(防止因破碎机破碎时震动过大而破坏原有结构,引起涌水、涌沙险情),破除时应遵循由内到外、由中心到两侧的原则,以防止破坏破除区域外的混凝土层,对于中隔墙、电缆共和排水沟混凝土,破除完毕后需要使用小电镐进行修边使破除面平整,对所有凿除的建渣进行集中清理外运;

变形缝2在破除后应对排水沟两侧进行封堵,桥接引流管的方式保证水流通畅且不漫流至变形缝2,封堵采用砖混砌筑,堵漏王抹面封闭的形式,先将砌筑部位排水沟沟底及侧壁原残留的砂、混凝土块凿除,凿除完成后埋设引流管,后再用拌制完成的堵漏王埋设引流管两个端头,埋设宽度18cm,厚度15cm厚,埋设完成后保证顶面平整,在顶部砌筑多排顺砖,直至与排水沟顶面等高,最后采用3cm堵漏王三面封闭,砌筑前,应在拦水墙前设置临水拦水墙,采用单层沙袋、彩条布对两侧水源进行临时围挡,将大部分水流引排至两侧排水沟,待砌筑范围内水流较小时,采用堵漏王铺设垫层,垫层厚5cm,抹平垫层后在上面砌筑多排丁砖,砌筑完成后采用3cm堵漏王三面封闭,拦水墙强度达到要求后撤除临时砂袋围挡;

拦水墙修筑完成后,清理变形缝2底板内淤泥,清理方式为用水冲洗,并采用污水泵抽排泥浆,单条变形缝2清淤时,应在变形缝2内设置3kw污水泵两台,边冲洗,边抽排,最后采用拖把擦拭干净剩余积水;

对原结构底板进行注浆堵漏,排查→剔凿→清槽→填充防水堵漏宝→钻孔→清孔→注浆循环2-3次→面层恢复,直至无明显渗漏点;

c、对变形缝2与止水条相接面进行处理,表面清洁干净,保持表面清洁、无杂物,将遇水膨胀止水条3镶嵌在预留槽内,并在上面涂刷多层密封胶;

因变形缝2两侧混凝土松散结构较多,为保证水膨胀止水条3安装质量,需对变形缝2与止水条相接面进行处理:首先去除原底板1填塞的膨胀止水条3,用手锤和钢钎将变形2缝松散混凝土及杂物剔凿干净,剔凿时需注意对变形缝2内杂物剔除深度宜控制在10cm内,剔除凿除完成后用钢丝刷清理变形缝2上部积水、残渣,并保持干燥,剔凿后对变形缝2两侧均匀涂刷一层界面胶,再采用聚合物砂浆粉刷剔除完成的槽底,粉刷厚度为5cm,粉刷面必须平整,采用30mm×60mm遇水膨胀止水条3重新填塞,把预留槽内表面清洁干净,保持表面清洁、无杂物,将遇水膨胀止水条3镶嵌在预留槽内,并在上面涂刷多层密封胶;

d、新旧混凝土界面处理,对基层混凝土表面层(原有旧混凝土)进行打磨,打磨深度1-2cm,直至漏出坚实的基层(露出新鲜石子),对打磨面进行清理、洗净、干燥、整平,在底板1中植筋,并在底板1植筋上方连接上翻梁钢筋4,上翻梁钢筋4绑扎时控制钢筋顶面高程,误差小于或者等于5mm,预埋设置第一注浆管5,第一注浆管5平放并固定在混凝土表面,变形缝2表面、遇水膨胀止水条3上方设置第一聚乙烯泡沫塑料板6,第一聚乙烯泡沫塑料板6连接于上翻梁两侧钢筋上,然后设置上翻梁浇筑模板并封缝(上翻梁浇筑模板之间、上翻梁浇筑模板与混凝土底板1之间、上翻梁浇筑模板与第一聚乙烯泡沫塑料板6之间),在基层混凝土表面层涂抹界面胶;

底板1植筋,确定钻孔位置→进行钻孔→清理孔道→清洗钢筋→植入钢筋→胶体固化→检验,采用hrb400eφ12植筋,间距200mm,植筋深度120mm,植筋端头需90°弯折,弯折长度保证6cm,以便焊接,采用手电钻钻孔,钻孔时保证垂直度,成孔后用钢刷和空气机等对孔道进行清理,并用丙酮洗孔,直至孔道清洁干净为止,用砂轮磨机对被植钢筋进行除锈,直至钢筋表面无污物为止,把预先准备好的植筋胶注入孔道,缓慢植入钢筋,使胶液刚好挤出孔道,待植筋胶固化后才用植筋拉拔实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安装第一注浆管5,把第一注浆管5放置在结构连接处的中部,距离结构凌空面最小厚度为70mm,以保证注浆效果所需的注浆压力,注浆主管须平放在混凝土的表面,然后每隔200mm用冲击钻钻孔并安装固定卡固定注浆管(确保注浆管紧贴原底板混凝土表面),沿第一注浆管5间隔5-6m两端各引出一根注浆导管,导管末端应临时封闭牢固,注浆导管引出混凝土外部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150mm,第一注浆管5在加腋部位的转弯半径大于或者等于150mm,转弯部位应平缓,不得出现折角,在两条第一注浆管5需搭接的地方,搭接的距离最小为100mm,两条第一注浆管5相隔50mm平行放置,搭接部位必须与基面牢固固定;

第一聚乙烯泡沫塑料板6搭接部位采用透明胶带包扎牢固,防止灌浆料浇筑时发生松动、错位;

e、由预埋的第一注浆管5灌注水泥基灌浆料,由一侧进行灌浆,直到从另一侧溢出为止,灌浆结束后进行养护、拆模,形成上翻梁;

按灌浆料说明要求确定水和灌浆料的配合比,灌浆料搅拌用水水温因控制在15-30摄氏度之间,灌浆料与水均以重量比计算,重量误差应小于1%,以确保灌浆无结块和达到均匀稠度,因灌浆料初凝时间短,每次搅拌的灌浆料不要太多,搅拌好的灌浆料应在半小时内用完,已达到初凝的灌浆料不得使用,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并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灌浆过程中严禁振捣,可适当插捣,保证修复加固区段浆液饱满密实;

灌浆结束后立即在灌浆料表面覆盖一层薄膜,2-5小时开始用湿润的土工布覆盖养护,24小时内不应遭受振动,在强度达到前,禁止行车,浇筑完成后24小时后开始洒水养护,灌浆料凝结时间为5小时,凝结强度达到70%后可拆除模板,灌浆料凝固后必须锤击检查,发现空鼓声,应进行补灌处理;

f、在第一聚乙烯泡沫塑料板6上方设置第一钢板止水带7,第一钢板止水带7连接于两侧的上翻梁,在上翻梁中植筋,并在上翻梁植筋上方连接新增梁钢筋8,在新增梁钢筋8绑扎前先搭设好支撑架,支撑架钢管沿变形缝2纵向等间距设置,相邻支撑架钢管间距为100cm,新增梁钢筋8绑扎时控制钢筋顶面高程,误差小于或者等于10mm,新增梁钢筋8绑扎完成并固定后,拆除支撑架,预埋设置第二注浆管9,第二注浆管9平放并固定在混凝土表面,第一钢板止水带7两侧设置槽钢10,槽钢10连接于新增梁钢筋8,然后设置新增梁浇筑模板并封缝(新增梁浇筑模板之间、新增梁浇筑模板与上翻梁顶面之间、新增梁浇筑模板与槽钢10之间),在槽钢10上方两侧的新增梁钢筋8顶部设置角钢11;

g、由预埋的第二注浆管9灌注水泥基灌浆料,由一侧进行灌浆,直到从另一侧溢出为止,灌浆结束后进行养护、拆模,形成新增梁;

灌浆结束后立即在灌浆料表面覆盖一层薄膜,2-5小时开始用湿润的土工布渡改养护,24小时内不应遭受振动,在强度达到前,禁止行车,浇筑完成后24小时后开始洒水养护,灌浆料凝结时间为5小时,凝结强度达到70%后可拆除模板,灌浆料凝固后必须锤击检查,发现空鼓声,应进行补灌处理;

h、保证变形缝2所有灌浆料浇筑完成并强度合格后,在槽钢10和角钢11之间连接l型钢板12,然后通过高压注浆管分别对变形缝2上翻梁、新增梁、l型钢板12处进行注浆;

使用高压灌浆机对高压注浆管灌注丙烯酸盐,注浆顺序从下道上,从一侧到另一侧,灌浆压力控制在0.2-0.5mpa之间,待排气孔出浆时,停止灌浆观察1-2分钟,再取出注管嘴进行下一个导管注浆,完成后拆除注浆嘴,对注浆孔进行封闭;

i、在两个槽钢10之间设置第二聚乙烯泡沫塑料板13和第二钢板止水带14,第二钢板止水带14位于第二聚乙烯泡沫塑料板13中间,两个槽钢10顶端之间设置第三钢板止水带15,在第三钢板止水带15、l型钢板12和角钢11之间的区域灌注非固化沥青16,然后在两个角钢11之间设置盖板17;

j、在新增梁施工时,不能保证返边混凝土与盖板17平整度相同,返边面层存在一层浮浆,不能满足行车需求,修整打磨新增梁顶面使其与盖板17平齐;

k、在路面施工时,为防止压型钢板及底板渗水对变形缝2结构造成二次伤害,故在施工抗浮板底层100mm厚细石混凝土层时,在变形缝2两侧设置横向排水暗沟18,排水暗沟18内填充7-15mm级配碎石并设置土工布包裹,排水暗沟18连通排水沟。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第一钢板止水带7为u型钢板止水带,第二钢板止水带14为v型钢板止水带,第三钢板止水带15为v型钢板止水带,第一钢板止水带7、第二钢板止水带14、第三钢板止水带15均为不锈钢材质构件,槽钢10为碳素钢材质构件,第一钢板止水带7、第二钢板止水带14、第三钢板止水带15均与槽钢10粘结。

运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面变形缝修补的施工方法,通过对原损坏变形缝2面层混凝土破除,重新施工变形缝2,并设置多重止水构件,通过设置上翻梁和新增梁加固变形缝2区域,保护止水设施构件,设置排水暗沟18引流渗水,减小对变形缝2的腐蚀侵害,延长了变形缝2的结构寿命,该施工方法止水排水效果良好,提高了变形缝2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