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透水砖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93242发布日期:2019-03-13 23:39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组合透水砖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市政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透水砖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人行道铺设路砖是市政建设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方便行走,减少扬尘,有助于市容建设。传统的路砖铺设前需对路面基层进行硬化,影响雨水下渗,并且经过长期雨水浸泡、路基沉淀,因此造成路砖松动、不平,特别是雨天积水情况下,踩踏松动的路砖会有泥水溅出,影响行人出行;另外由于建设海绵城市的需要,也急需将传统的铺路砖改进为可以迅速渗水的透水砖。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同时因应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城市人行道路铺设透水砖也是必然的趋势,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透水砖的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组合透水砖,包括透水砖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水砖本体的右侧和后侧设有固定凸起,所述透水砖本体左侧和前侧的对应位置设有与固定凸起相匹配的凹槽,所述透水砖本体上设有上下贯通的排水孔。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排水孔设于所述固定凸起上且呈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凸起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所述的凹槽截面同所述固定凸起匹配。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透水砖本体的正面设有横向和/或纵向的防滑槽,所述透水砖本体的反面设有横向和/或纵向的排水槽。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多块透水砖本体以固定凸起嵌入相邻一块的凹槽组合拼接成路面,所述的排水孔隐藏在相邻的凹槽中。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组合透水砖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制作带有透水砖本体形状的型腔模:所述的型腔模包括透水砖本体的右侧和后侧设有三角形的固定凸起,所述三角形的固定凸起上呈均匀分布半圆形排水孔,所述透水砖本体左侧和前侧的对应位置设有与固定凸起相匹配的三角形的凹槽,所述透水砖本体的正面设有横向和/或纵向的防滑槽,所述透水砖本体的反面设有横向和/或纵向的排水槽;

2)在型腔模内注入混凝土砂浆,振动后静置3-12小时;

3)脱模,养护,储存,得到带有凹凸结构的透水砖。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组合透水砖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整理路基:将需要铺设透水砖的地面铺设细小石子和或砂子10-20cm,整理平整;

2)铺设透水砖:从路面的一端或一侧开始铺设,将带有凸起的侧边放置在前面和右面,带有凹槽的侧边位于后侧和左侧,然后将另一块透水砖的前侧和右侧的凸起嵌入前面和右面对应的凹槽,如此延续铺设直至完成整个路面;

3)每相邻的透水砖之间有一定宽度的缝隙,通过凹凸结构连接成整体,排水孔隐藏在凹槽中,下雨时雨水顺着缝隙和排水孔流向地基,然后渗入地下。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市政用铺路透水砖,在进行道路铺设时,利用凹凸面的镶嵌扣合,使之形成一个整体,不会出现松动及单个透水砖翘起的情况,并且无需硬化下面的路基,方便雨水下渗;特别是在侧面上有上下贯通的排水口,加速雨水下渗,减少路面积水;砖体正面的横向和/或纵向防滑槽可以增加摩擦,提高出行安全;砖体反面的横向和/或纵向排水槽可以增加砖体与路面基层的接触面积,加固稳定。在极端暴雨情况下,透水砖本体上表面的排水孔可以进行辅助排水,预防缝隙堵塞,加快了整个路面排水的速度,尽快恢复路面的畅通,使得行人可以正常的通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凸起,2-防滑槽,3-排水孔,4-凹槽,5-排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参考附图1-3,一种组合透水砖,包括透水砖本体,所述的透水砖本体的右侧和后侧设有固定凸起1,所述透水砖本体左侧和前侧的对应位置设有与固定凸起相匹配的凹槽4,所述透水砖本体上设有上下贯通的排水孔3。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排水孔3设于所述固定凸1起上且呈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凸起1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所述的凹槽4截面同所述固定凸起1匹配。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透水砖本体的正面设有横向和/或纵向的防滑槽2,所述透水砖本体的反面设有横向和/或纵向的排水槽5。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多块透水砖本体以固定凸起1嵌入相邻一块的凹槽4组合拼接成路面,所述的排水孔3隐藏在相邻的凹槽4中。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组合透水砖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制作带有透水砖本体形状的型腔模:所述的型腔模包括透水砖本体的右侧和后侧设有三角形的固定凸起1,所述三角形的固定凸起1上呈均匀分布半圆形排水孔3,所述透水砖本体左侧和前侧的对应位置设有与固定凸起1相匹配的三角形的凹槽4,所述透水砖本体的正面设有横向和/或纵向的防滑槽2,所述透水砖本体的反面设有横向和/或纵向的排水槽5。

(2)在型腔模内注入混凝土砂浆,振动后静置3-12小时。

(3)等到砖体初凝硬化后脱模,浇水养护,储存,得到带有凹凸结构的透水砖。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组合透水砖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整理路基:将需要铺设透水砖的地面铺设细小石子和或砂子10-20cm,整理平整;

2)铺设透水砖:从路面的一端或一侧开始铺设,将带有固定凸起1的侧边放置在前面和右面,带有凹槽4的侧边位于后侧和左侧,然后将另一块透水砖的前侧和右侧的固定凸起1嵌入前面和右面对应的凹槽4,如此延续铺设直至完成整个路面;

3)每相邻的透水砖之间有一定宽度的缝隙,通过凹凸结构连接成整体,排水孔3隐藏在凹槽4中,下雨时雨水顺着缝隙和排水孔3流向地基,然后渗入地下。

本发明的透水砖采用凹凸镶嵌连接,故路面形成一整体,不会出现单块砖体凸出或凹陷的现象;另外,由于不需要路基硬化,故节约材料和节省工时。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市政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透水砖的施工方法,所述的透水砖包括透水砖本体,所述的透水砖本体的右侧和后侧设有固定凸起,所述透水砖本体左侧和前侧的对应位置设有与固定凸起相匹配的凹槽,所述透水砖本体上设有上下贯通的排水孔,本发明的透水砖采用凹凸镶嵌连接,故路面形成一整体,不会出现单块砖体凸出或凹陷的现象;另外,由于不需要路基硬化,故节约材料和节省工时。

技术研发人员:张平;陆继延;刘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筑园景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8.04
技术公布日:2019.0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