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移动类冰、真冰场地地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4241发布日期:2019-03-02 01:13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移动类冰、真冰场地地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滑冰场地面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移动类冰、真冰场地地面结构。



背景技术:

在滑冰场道面施工中,混凝土抗裂、抗渗、抗冻融性能是施工中关键指标。现有技术中,滑冰场混凝土道面普遍容易发生冻融问题,严重影响道面的使用寿命,也相应增加了场馆的维护成本,并且对滑行安全构成威胁。另外,现有技术中只提供一种训练场地,或是仿冰场地,或是类冰轮滑场地或是真冰场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提出了一种不同于现有技术的类冰、真冰多用途场地结构,不仅使场地一场多用(既可以用于类冰轮滑,也可以辅助制冷形成真冰),也能拥有优秀的抗裂、抗渗、抗冻融等耐久性能。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卸移动类冰、真冰场地地面结构,包括原土地面,所述原土地面的上表面四周设置有冰场外围边框,所述原土地面的上表面上、位于所述冰场外围边框内、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有:防渗透层、砂垫层、保温板、防水层、辅助制冷层;所述防水层的四周向上延伸并固定在所述冰场外围边框的内侧外壁上,将所述辅助制冷层包裹在所述防水层内;

所述辅助制冷层包括若干根间隔布置的龙骨,和铺设在相邻所述龙骨之间、用于将注入至所述冰场外围边框内的水冷凝为冰的制冷板;

所述辅助制冷层的上表面铺设有能拆卸的石材板:所述石材板铺设时,所述石材板设置在所述冰场外围边框内,并被包裹在所述防水层内,形成类冰场地;所述石材板移除时,通过在所述冰场外围边框内注水且注入水在所述制冷板的作用下冷凝为冰,形成真冰场地。

进一步的,所述石材板铺设时,所述石材板与所述辅助制冷层的龙骨之间设置有胶条。

进一步的,所述石材板采用蜂窝复合石材板,包括顶板和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板下表面的蜂窝结构;相邻所述蜂窝复合石材板之间留有伸缩缝,所述伸缩缝内填充有防水填缝剂。

进一步的,所述龙骨通过螺栓与所述保温板固定连接;所述龙骨的下表面内预留有安装孔,所述保温板的上表面内、位于布置所述龙骨的位置预埋有连接钢板,所述螺栓的上端部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并通过密封材料密封,所述螺栓的下端部与所述连接钢板固定连接;所述龙骨与所述保温板之间、位于所述螺栓的位置设置有防水垫。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板为蜂窝制冷盘管,包括方形外框,和设置在所述外框内、用于通冷凝剂的若干个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上部与所述外框的顶板固定连接、下部与所述外框的底板不相接触,所述外框内、位于所述冷凝管外部填充有蜂窝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冰场外围边框包括c型边框、加强肋板、防水层安装槽、压地钢板、装饰板、围挡立柱插柱;所述压地钢板设置在所述原土地面上,并通过位于所述原土地面上部的结构层压紧在所述原土地面上;所述c型边框的开口朝外,所述c型边框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插入冰场围挡立柱的围挡立柱插口、底部通过螺栓与所述压地钢板固定连接;所述围挡立柱插柱用于连接围挡立柱,所述围挡立柱插柱固定连接在所述c型边框的底部上,并与所述围挡立柱插口一一对应;所述加强肋板设置有若干个,沿所述c型边框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加强肋板与所述c型边框的顶部、底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层安装槽固定连接在所述c型边框的侧壁上,与所述防水层安装槽相配合的扣绳从所述防水层的内侧将所述防水层压入至所述防水层安装槽内,使得所述防水层的四周固定所述c型边框的侧壁上;所述装饰板包覆在所述c型边框的外部。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二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卸移动类冰、真冰场地地面结构,包括原土地面,所述原土地面的上表面四周设置有冰场外围边框,所述原土地面的上表面上、位于所述冰场外围边框内、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有:防渗透层、砂垫层、保温板、第一防水层、石材板;所述第一防水层的四周向上延伸并固定在所述冰场外围边框的内侧外壁上,将所述石材板包裹在所述第一防水层内;

所述石材板的上表面铺设有能拆卸的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层不铺设时,形成类冰场地;所述第二防水层铺设时,所述第二防水层的四周向上延伸并固定在所述冰场外围边框的内侧外壁上,通过在所述第二防水层内注水且注入水在自然气候下冷凝为冰,形成真冰场地。

进一步的,所述石材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间隔布置的胶条。

进一步的,所述石材板采用蜂窝复合石材板,包括顶板和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板下表面的蜂窝结构;相邻所述蜂窝复合石材板之间留有伸缩缝,所述伸缩缝内填充有防水填缝剂。

进一步的,所述冰场外围边框包括c型边框、加强肋板、防水层安装槽、压地钢板、装饰板、围挡立柱插柱;所述压地钢板设置在所述原土地面上,并通过位于所述原土地面上部的结构层压紧在所述原土地面上;所述c型边框的开口朝外,所述c型边框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插入冰场围挡立柱的围挡立柱插口、底部通过螺栓与所述压地钢板固定连接;所述围挡立柱插柱用于连接围挡立柱,所述围挡立柱插柱固定连接在所述c型边框的底部上,并与所述围挡立柱插口一一对应;所述加强肋板设置有若干个,沿所述c型边框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加强肋板与所述c型边框的顶部、底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层安装槽固定连接在所述c型边框的侧壁上,与所述防水层安装槽相配合的扣绳从所述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的内侧将所述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压入至所述防水层安装槽内,使得所述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的四周固定所述c型边框的侧壁上;所述装饰板包覆在所述c型边框的外部。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三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拆卸移动类冰、真冰场地地面结构,包括原混凝土基层,所述原混凝土基层的上表面四周设置有冰场外围边框,所述原混凝土基层的上表面上、位于所述冰场外围边框内、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有:气凝胶贴、防水层、用于将注入至所述冰场外围边框内的水冷凝为冰的制冷板;所述防水层的四周向上延伸并固定在所述冰场外围边框的内侧外壁上,将所述制冷板包裹在所述防水层内;通过在所述冰场外围边框内注水且注入水在所述制冷板的作用下冷凝为冰,形成专业真冰场地。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板为蜂窝制冷盘管,包括方形外框,和设置在所述外框内、用于通冷凝剂的若干个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上部与所述外框的顶板固定连接、下部与所述外框的底板不相接触,所述外框内、位于所述冷凝管外部填充有蜂窝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冰场外围边框包括c型边框、加强肋板、防水层安装槽、装饰板、围挡立柱插柱;所述c型边框的开口朝外,所述c型边框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插入冰场围挡立柱的围挡立柱插口、底部与所述原混凝土基层固定连接;所述围挡立柱插柱用于连接围挡立柱,所述围挡立柱插柱固定连接在所述c型边框的底部上,并与所述围挡立柱插口一一对应;所述加强肋板设置有若干个,沿所述c型边框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加强肋板与所述c型边框的顶部、底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层安装槽固定连接在所述c型边框的侧壁上,与所述防水层安装槽相配合的扣绳从所述防水层的内侧将所述防水层压入至所述防水层安装槽内,使得所述防水层的四周固定所述c型边框的侧壁上;所述装饰板包覆在所述c型边框的外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拓展性好:可用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体育特色课,也可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竞技体育的尝试培训,业余训练,使得社区活动更加丰富,有助于全民健身的推广普及。

(2)集约性好:不受原有场地的限制,占地面积可大可小,可按照标准场地的大小进行比例缩放,大小可调。类冰陆地训练场地的大量推广,既能减少真冰场地的建设,也能充分利用现有各大院校机关运动场地的资源。

(3)创新性强:把一些常用的材料、设备及设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行了科技创新。采用铝蜂窝制冷盘管可实现直接制冷制冰,采用铝蜂窝石材大大减轻石材重量,加大抗压力,降低了石材破裂的风险。

(4)施工便捷:模块化生产,现场专业人员安装,可拆卸,可移动,无冻失问题,减少施作业及养护环节,加快了施工进度。所有铺设的铝蜂窝制冷盘管无需预埋,全部明装,便于拆装,便于维护。

(5)多功能化:冬季注水后辅助制冷可转化为真冰场地,可组织多种冰上体育项目。

(6)节约成本:由于使用由高压水泥板、聚苯颗粒与混凝土混合物等材料组成的保温板,减少砼保温层、减少制冷蒸发管道上部保护层,对现有或新建楼板的负重要求大大降低,减少建设成本;依据实际需求,除主机外,铝蜂窝制冷盘管可自由组合、重复使用,设计及技术维护成本相对于真冰场地大大降低,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降低,也减少了后期场地运营成本。

(7)实景化强:无论从视觉还是体感都更加接近于真冰场地,使得受训人员可以更好的进行相应训练。

(8)节能环保:类冰训练场地全部采用环保材料生产,施工现场无噪音、无扬尘、无污水、无有毒气体排放。特别是若原有户外场地、室内场馆或商场有其他需求,可快速拆除,迅速恢复原状。室外类冰场地冬季注水后可依据地理位置及环境温度决定是否增加辅助设备或利用自然条件直接冻冰,铝蜂窝制冷板与水直接接触,加快制冰速度,降低能耗。

本发明所涉及的设备及原材料均为国产化,生产工艺均能达到无污染级别。本发明可以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带动相关国内企业,加大就业人数,提高企业产值,做到利国、利民、利企。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一类冰场地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二真冰场地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四真冰场地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五专业真冰场地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中的冰场外围边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1、原土地面;2、防渗透层;3、砂垫层;4、保温板;5、防水层;6、冰场外围边框;7、龙骨;8、制冷板;9、石材板;10、扣绳;11、螺栓;12、连接钢板;13、胶条;14、第一防水层;15、胶条;16、第二防水层;17、原混凝土基层;18、气凝胶贴;19、冰面;20、c型边框;21、加强肋板;22、防水层安装槽;23、压地钢板;24、装饰板;25、围挡立柱插柱;26、围挡立柱插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

如附图1所示,一种可拆卸移动类冰、真冰场地地面结构,包括原土地面1,所述原土地面1的上表面四周设置有冰场外围边框6,所述原土地面1的上表面上、位于所述冰场外围边框6内、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有:防渗透层2、砂垫层3、保温板4、防水层5、辅助制冷层。所述防水层5的四周向上延伸并固定在所述冰场外围边框6的内侧外壁上,将所述辅助制冷层包裹在所述防水层5内。所述辅助制冷层包括若干根间隔布置的龙骨7,和铺设在相邻所述龙骨7之间、用于将注入至所述冰场外围边框6内的水冷凝为冰的制冷板8。所述辅助制冷层的上表面铺设有能拆卸的石材板9,所述石材板9设置在所述冰场外围边框6内,并被包裹在所述防水层5内,形成类冰场地。

所述防渗透层2采用类冰场地专用丙纶布,所述丙纶布的外表面均匀涂抹有水泥浆;所述丙纶布的层数、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所述砂垫层3的铺设厚度在30mm。

所述保温板4为类冰场地专用保温板,所述保温板4由高压水泥板、聚苯颗粒与混凝土混合物等材料组成,所述保温板4的规格为600×2400mm或900×3000mm,厚度为60-80mm。

所述防水层5采用防渗透膜接防水透明胶带,所述防水透明胶带的宽度在60mm。所述防水层5铺平整后,通过扣绳11与所述冰场外围边框6的防水层安装槽22压紧。

如图5所示,所述冰场外围边框6包括c型边框20、加强肋板21、防水层安装槽22、压地钢板23、装饰板24、围挡立柱插柱25;所述压地钢板23设置在所述原土地面1上,并通过位于所述原土地面1上部的结构层(包括砂垫层3、保温板4等)压紧在所述原土地面1上;所述c型边框20采用钢材制成,高度根据类冰场地地面实际厚度决定;所述c型边框20的开口朝外,所述c型边框20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插入冰场围挡立柱的围挡立柱插口26、底部通过铝尾螺栓与所述压地钢板23固定连接;所述围挡立柱插柱25用于连接围挡立柱,所述围挡立柱插柱25固定连接在所述c型边框20的底部上,并与所述围挡立柱插口26一一对应;所述加强肋板21设置有若干个,沿所述c型边框20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加强肋板21与所述c型边框20的顶部、底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层安装槽2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c型边框20的侧壁上,与所述防水层安装槽22相配合的扣绳11从所述防水层5的内侧将所述防水层5压入至所述防水层安装槽22内,使得所述防水层5的四周固定所述c型边框20的侧壁上;所述装饰板24包覆在所述c型边框20的外部。

所述龙骨7采用规格为40×40×3mm或30×30×3mm的铝方通。相邻所述龙骨7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490或500mm。所述龙骨7通过铝尾螺栓11与所述保温板4固定连接。所述龙骨7的下表面内预留有安装孔,所述保温板4的上表面内、位于布置所述龙骨7的位置预埋有连接钢板12,所述铝尾螺栓11的上端部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并通过密封材料(如玻璃胶)密封,所述铝尾螺栓11的下端部与所述连接钢板12固定连接;所述龙骨7与所述保温板4之间、位于所述铝尾螺栓11的位置设置有防水垫。

所述制冷板8采用规格为235×40mm或235×30mm的铝蜂窝制冷盘管,相连所述龙骨7之间铺设两块铝蜂窝制冷盘管。所述铝蜂窝制冷盘管包括方形铝外框,和设置在所述铝外框内、用于通冷凝剂的若干个(优选为偶数个)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上部与所述铝外框的顶板固定连接、下部与所述铝外框的底板不相接触,所述铝外框内、位于所述冷凝管外部填充有铝蜂窝。所述铝外框的顶板厚度不小于3.5mm,所述冷凝管的上部与所述铝外框的顶板大面积接触连接,使得所述铝蜂窝制冷盘管具有良好的制冷效果。

所述石材板9与所述辅助制冷层的龙骨7之间设置有胶条13,减小所述石材板9与所述龙骨7之间的摩擦,并有效降低噪音。所述胶条13厚度为1mm,间隔布置。所述石材板9采用类冰场专用无机石材板,一般采用铝蜂窝复合石材板。所述铝蜂窝复合石材板包括无机石顶板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无机石顶板下表面的铝蜂窝;所述无机石顶板规格为1200×1500×8mm,所述铝蜂窝的厚度为17mm,所述铝蜂窝复合石材板整体厚度为25mm。相邻所述蜂窝复合石材板之间留有2mm的伸缩缝,所述伸缩缝内填充有防水填缝剂(如玻璃胶)。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将所述石材板9移除,通过在所述冰场外围边框6内直接注水且注入水在所述制冷板8的辅助制冷作用下冷凝为冰,形成真冰场地。

实施例三

一种可拆卸移动类冰、真冰场地地面结构,包括原土地面1,所述原土地面1的上表面四周设置有冰场外围边框6,所述原土地面1的上表面上、位于所述冰场外围边框6内、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有:防渗透层2、砂垫层3、保温板4、第一防水层14、石材板9;所述第一防水层14的四周向上延伸并固定在所述冰场外围边框6的内侧外壁上,将所述石材板9包裹在所述第一防水层14内,形成类冰场地。

所述防渗透层2采用类冰场地专用丙纶布,所述丙纶布的外表面均匀涂抹有水泥浆;所述丙纶布的层数、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所述砂垫层3的铺设厚度在30mm。

所述保温板4为类冰场地专用保温板,所述保温板4由高压水泥板、聚苯颗粒与混凝土混合物等材料组成,所述保温板4的规格为600×2400mm或900×3000mm,厚度为60-80mm。

所述第一防水层14采用防渗透膜接防水透明胶带,所述防水透明胶带的宽度在60mm。所述防水层5铺平整后,通过扣绳11与所述冰场外围边框6的防水层安装槽22压紧。

所述冰场外围边框6包括c型边框20、加强肋板21、防水层安装槽22、压地钢板23、装饰板24、围挡立柱插柱25;所述压地钢板23设置在所述原土地面1上,并通过位于所述原土地面1上部的结构层(包括砂垫层3、保温板4等)压紧在所述原土地面1上;所述c型边框20采用钢材制成,高度根据类冰场地地面实际厚度决定;所述c型边框20的开口朝外,所述c型边框20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插入冰场围挡立柱的围挡立柱插口26、底部通过铝尾螺栓与所述压地钢板23固定连接;所述围挡立柱插柱25用于连接围挡立柱,所述围挡立柱插柱25固定连接在所述c型边框20的底部上,并与所述围挡立柱插口26一一对应;所述加强肋板21设置有若干个,沿所述c型边框20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加强肋板21与所述c型边框20的顶部、底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层安装槽22固定连接在所述c型边框20的侧壁上,与所述防水层安装槽22相配合的扣绳11从所述第一防水层14的内侧将所述第一防水层14压入至所述防水层安装槽22内,使得所述第一防水层14的四周固定所述c型边框20的侧壁上;所述装饰板24包覆在所述c型边框20的外部。

所述石材板9的下表面粘贴有胶条15,所述胶条15厚度为3mm,间隔布置距离小于400mm。所述石材板9采用类冰场专用无机石材板,一般采用铝蜂窝复合石材板。所述铝蜂窝复合石材板包括无机石顶板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无机石顶板下表面的铝蜂窝;所述铝蜂窝复合石材板整体厚度为20mm。相邻所述蜂窝复合石材板之间留有2mm的伸缩缝,所述伸缩缝内填充有防水填缝剂(如玻璃胶)。

实施例四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当所述石材板9直接冰冻时,在所述石材板9的上表面铺设第二防水层16,所述第二防水层16的四周向上延伸并固定在所述冰场外围边框6的内侧外壁上,通过在所述第二防水层16内注水且注入水在自然气候下冷凝为冰,形成真冰场地。

所述第二防水层16与所述第一防水层14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防水层16铺平整后,通过扣绳11与所述冰场外围边框6的防水层安装槽22压紧。

实施例五

如图4所示,一种可拆卸移动类冰、真冰场地地面结构,包括原混凝土基层17,所述原混凝土基层17的上表面四周设置有冰场外围边框6,所述原混凝土基层17的上表面上、位于所述冰场外围边框6内、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有:气凝胶贴18、防水层5、制冷板8;所述防水层5的四周向上延伸并固定在所述冰场外围边框6的内侧外壁上,将所述制冷板8包裹在所述防水层5内;通过在所述冰场外围边框6内注水且注入水在所述制冷板8的作用下冷凝为冰,形成厚度为40mm的冰面19,形成专业真冰场地。

所述气凝胶贴18的铺设厚度不低于5mm,确保所述制冷板8的平整度并使得所述制冷板8安装平稳不产生晃动。

所述防水层5采用防渗透膜接防水透明胶带,所述防水透明胶带的宽度在60mm。所述防水层5铺平整后,通过扣绳11与所述冰场外围边框6的防水层安装槽22压紧。

所述制冷板8为铝蜂窝制冷盘管,包括方形铝外框,和设置在所述铝外框内、用于通冷凝剂的若干个(优选为偶数个)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上部与所述铝外框的顶板固定连接、下部与所述铝外框的底板不相接触,所述铝外框内、位于所述冷凝管外部填充有铝蜂窝。所述铝外框的顶板厚度不小于3.5mm,所述冷凝管的上部与所述铝外框的顶板大面积接触连接,使得所述铝蜂窝制冷盘管具有良好的制冷效果。

所述冰场外围边框6包括c型边框20、加强肋板21、防水层安装槽22、装饰板24、围挡立柱插柱25;所述c型边框20采用钢材制成,高度根据专业真冰场地地面实际厚度决定;所述c型边框20的开口朝外,所述c型边框20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插入冰场围挡立柱的围挡立柱插口26、底部通过膨胀螺栓或化学锚栓与所述原混凝土基层固定连接;所述围挡立柱插柱25用于连接围挡立柱,所述围挡立柱插柱25固定连接在所述c型边框20的底部上,并与所述围挡立柱插口26一一对应;所述加强肋板21设置有若干个,沿所述c型边框20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加强肋板21与所述c型边框20的顶部、底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层安装槽22固定连接在所述c型边框20的侧壁上,与所述防水层安装槽22相配合的扣绳11从所述防水层5的内侧将所述防水层5压入至所述防水层安装槽22内,使得所述防水层5的四周固定所述c型边框20的侧壁上;所述装饰板24包覆在所述c型边框20的外部。

本发明一种可拆卸移动类冰、真冰场地地面结构的施工方法如下:

1.原土碾压,用碾压机或打夯机对原土进行碾压压实,作为类冰、真冰场地建立的基础。

2.在土基上安装冰场外围边框6,冰场外围边框6预留安装固定孔及预留防水层安装槽22,通过铝尾螺栓固定在原土地面1(原土地面1上设置压地钢板23)。

3.铺设类冰场地专用丙纶布(200-300g)。基层表面清理,将基层上的尘土、碎杂物等清除干净,在施工过程中还要随时清扫,以至于不损坏卷材。保证砼面无凹凸不平现象,墙面干净。将已配好的水泥浆用塑料刮板均匀刮在丙纶布卷材表面上,每平方米涂量为1.5kg,厚度约为20-30mm,不得有漏刮和鼓泡等缺陷。

丙纶布卷材的层数、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层表面的涂刷先用油漆刷涂刷复杂部位。涂刷时,应来回涂滚,确保均匀,胶面平整。丙纶布卷材铺贴完成后,将端头裁齐。

4.铺设30mm砂垫层3,在该层铺设30mm厚中、粗砂滤层找平,适量洒水并压路机或平板振捣器碾压振捣密实。

5.铺设类冰场专用保温板4(60-80mm),为防止或减轻土基的冻害,在基层和土基之间用导温性低的材料铺筑垫层。保温板4由高压水泥板、聚苯颗粒与混凝土混合物等材料组成。规格为600×2400mm或900×3000mm,厚度为60-80mm,按设计要求放线满铺,夯实平整度控制在正负1.5mm。

6.满铺防水层5,用防渗透膜接防水透明胶带(宽60mm),铺平整后,与冰场外围边框6上的防水层安装槽22压紧。

7.按设计要求铺设40×40×3mm或30×30×3mm专用铝方通龙骨7,相邻龙骨7中心之间的距离为490或500mm,铝方通龙骨7有预留安装孔,用铝尾螺栓11与保温板4固定(保温板4在制做时按设计要求下预埋连接钢板12),铝方通龙骨7平整度控制在正负1mm。

8.在铝方通龙骨7之间铺设铝蜂窝制冷盘管(235×40mm或235×30mm),每个龙骨7之间铺两条。

9.在铝方通龙骨7上满铺1mm胶条13(30g或40g)。

10.铺设类冰场专用无机石材,一般用铝蜂窝复合石材(无机石1200×1500×8mm,铝蜂窝厚17mm、合成石厚25mm)。铝蜂窝复合石材之间预留2mm缝隙。

11.在铝蜂窝复合石材地面清理后,在2mm缝隙之间注入玻璃胶。

按照上述方法,即可形成如实施例一所示的类冰轮滑场地。

按照上述方法,如舍去步骤7和8(即去除辅助制冷层)即为如实施例三所示的可拆卸移动类冰场地。在北方气候较低地区,不借助制冷也可形成真冰场地(不能上冰车),如实施例四所示。

按照上述方法,如舍去步骤9至11或将石材板9取出后,再直接注水通过辅助制冷形成真冰场地(不能上冰车),如实施例二所示。

按照上述方法,在有负重且达到真冰道面设计标准的地面上,铺设气凝胶贴18并实施步骤2、6、8时即可形成如实施例五所示的专业真冰场地(可以上冰车)。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