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缘石以及应用该路缘石的道路雨水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5820发布日期:2018-09-21 23:08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调蓄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路缘石以及应用该路缘石的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目前,城市中具有较多的水泥路面,水泥里面两侧通常都设有路缘石,当下雨时路缘石具有较强的道路排水效果,雨水经过路缘石后均下渗流失,使得雨水不能被很好地收集,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流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路缘石,具有可收集路面积水从而方便人员临时使用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路缘石,包括路缘石本体,所述路缘石本体包括埋于地下的基部和与基部一体成型的排水部,所述基部和排水部内部中空并形成空腔,所述排水部靠近路面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形成透水面,所述透水面上开设有若干透水孔;

所述空腔内设有与透水孔连通的蓄水槽,相邻所述路缘石本体的蓄水槽通过管道相互连通,所述蓄水槽远离地面的一侧下部开设有出水口,若干所述路缘石本体远离地面的一侧下部间隔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经出水孔连接有第一抽水泵并延伸至绿化带上方,所述出水管远离基部的一端设置有水龙头;

所述蓄水槽与槽腔远离路面的一侧之间形成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底部设有通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通过透水面上的透水孔进入蓄水槽,蓄水槽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相邻路缘石本体的蓄水槽通过管道相互连通,在第一抽水泵的作用下,能够对若干路缘石本体中的蓄水槽中的雨水进行抽取,雨水沿出水管经水龙头排出,满足人员需临时用水的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透水孔内嵌设有粗滤网,所述透水孔外缘圆周阵列有若干L型钩槽,所述粗滤网外缘圆周阵列有与L型钩槽适配的L型卡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粗滤网能够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使雨水夹杂的树叶、泥沙等不易进入路缘石本体内部,降低对蓄水槽储水容量的影响。粗滤网通过如下方式连接:L型卡钩对准L型钩槽的竖直段并插入,逆时针转动粗滤网,使得L型卡钩的水平段进入L型钩槽的水平段,从而通过L型卡钩与L型钩槽的勾持配合完成粗滤网与透水孔的连接。通过L型钩槽与L型卡钩之间的配合不仅可以限制粗滤网与透水孔平行于透水面方向的活动度,而且可以限制滤网与透水孔垂直于透水面方向的活动度,有效地提高了粗滤网与透水孔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L型钩槽与L型卡钩之间的缝隙嵌入有嵌入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嵌入块填补L型钩槽与L型卡钩之间的缝隙,从而减少粗滤网与透水孔之间发生相对的非正常转动,导致L型卡钩的水平段脱离L型钩槽的水平段,影响粗滤网与透水孔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槽的槽口处设有过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层对雨水进行进一步过滤,能够使雨水中存在的泥沙过滤在过滤层上部,经过雨水的冲刷流至排水通道内进而排至下水井内,使蓄水槽内具有较少的泥沙堆积。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口上设有不锈钢的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水口处设置的过滤网能够过滤掉雨水中的泥沙,使出水管不易发生堵塞,使临时使用的雨水更加干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蓄水槽、出水管、第一水泵以及水龙头,从而产生了可收集路面积水从而方便人员临时使用的效果;

2.采用了粗滤网、过滤层以及过滤网,从而产生了能够过滤掉雨水中的泥沙,使雨水更加干净的效果;

3.采用了L型沟槽、L型卡钩以及嵌入块,从而产生了提高粗滤网与透水孔之间的连接强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具有能够快速收集路面渗透的雨水,增加路面的透水性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组件,还包括上述的路缘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通过路缘石本体上的透水孔一部分进入蓄水槽,对雨水进行初次收集,主要用于方便人员的临时用水,另一部分通过通水孔进入雨水收集组件中,对雨水进行二次收集,主要用于对绿化带区内的植物进行灌溉。

进一步的,所述雨水收集组件包括蓄水池和第二抽水泵;

所述路缘石的通水孔通过通水管与蓄水池相连通;

所述蓄水池下侧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与第二抽水泵相连通并延伸至绿化带上方;

所述输水管位于绿化带上方的部分设有若干喷淋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抽水泵对蓄水池内的雨水进行抽取并通过喷淋头喷洒,从而能够将蓄水池内的雨水对绿化带区内的植物进行灌溉,实现路面所收集的雨水能够重复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输水管远离绿化带区的一侧设置有分水管,所述分水管上设有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水分管内的雨水能够用来洗车、洗菜、洗玻璃等清洗工作,进一步提高蓄水池内的雨水重复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池的上侧连接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连接至排污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蓄水池中的雨水收集满后,通过蓄水池上侧的溢流管将多余的雨水排至排污管道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雨水收集组件和路缘石本体,从而产生了能够快速收集路面渗透的雨水,增加路面的透水性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蓄水槽和过滤层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粗滤网和透水孔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路缘石本体;11、基部;12、排水部;121、透水面;13、空腔;131、蓄水槽;1311、管道;1312、过滤层;1313、出水口;1314、过滤网;132、排水通道;1321、通水孔;14、出水孔;141、出水管;142、第一抽水泵;143、水龙头;2、透水孔;21、粗滤网;211、L型卡钩;22、L型钩槽;221、嵌入块;3、绿化带;4、雨水收集组件;41、蓄水池;411、输水管;4111、喷淋头;4112、分水管;4113、阀门;42、第二抽水泵;43、溢流管;431、排污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路缘石,如图1所示,包括路缘石本体1,路缘石本体1包括埋于地下的基部11和与基部11一体成型的排水部12,基部11和排水部12内部中空并形成空腔13(参见图2),排水部12靠近路面的一侧向下倾斜设置形成透水面121,透水面121上开设有若干用于雨水下渗的透水孔2。

如图2所示,当下雨时路缘石具有较强的道路排水效果,雨水经过路缘石后均下渗流失,使得雨水不能被很好地收集,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流失。因此,空腔13内设有与透水孔2连通的蓄水槽131,相邻路缘石本体1的蓄水槽131通过管道1311(参见图1)相互连通,蓄水槽131远离地面的一侧下部开设有出水口1313,若干路缘石本体1远离地面的一侧下部间隔开设有出水孔14,出水口1313连通有出水管141,出水管141经出水孔14连接有第一抽水泵142(参见图1)并延伸至绿化带3(参见图5)上方,出水管141远离基部11的一端设置有水龙头143(参见图1)。雨水通过透水面121上的透水孔2进入蓄水槽131,蓄水槽131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相邻路缘石本体1的蓄水槽131通过管道1311相互连通,在第一抽水泵142的作用下,能够对若干路缘石本体1中的蓄水槽131中的雨水进行抽取,雨水沿出水管141经水龙头排出,满足人员需临时用水的需求。

如图2所示,蓄水槽131与空腔13远离路面的一侧之间形成排水通道132,排水通道132底部设有通水孔1321。当蓄水槽131中的雨水收集满后,雨水从蓄水槽131中溢出至排水通道132,并通过通水孔1321排出。

如图2所示,雨水中往往夹杂着树叶、石块以及泥沙等杂物,为了使杂物不易堵塞透水孔2,使路缘石本体1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在透水孔2内嵌设有粗滤网21,粗滤网21能够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使雨水夹杂的树叶、泥沙等不易进入路缘石本体1内部,降低对蓄水槽131储水容量的影响。

如图4所示,透水孔2外缘圆周阵列有若干L型钩槽22,粗滤网21外缘圆周阵列有与L型钩槽22适配的L型卡钩211,粗滤网21通过如下方式与透水孔2进行连接:L型卡钩211对准L型钩槽22的竖直段并插入,逆时针转动粗滤网21,使得L型卡钩211的水平段进入L型钩槽22的水平段,从而通过L型卡钩211与L型钩槽22的勾持配合完成粗滤网21与透水孔2的连接。通过L型钩槽22与L型卡钩211之间的配合不仅可以限制粗滤网21与透水孔2平行于透水面121方向的活动度,而且可以限制滤网与透水孔2垂直于透水面121方向的活动度,有效地提高了粗滤网21与透水孔2之间的连接强度。L型钩槽22与L型卡钩211之间的缝隙嵌入有嵌入块221,通过嵌入块221填补L型钩槽22与L型卡钩211之间的缝隙,从而减少粗滤网21与透水孔2之间发生相对的非正常转动,使L型卡钩211的水平段不易脱离L型钩槽22的水平段,提高粗滤网21与透水孔2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2所示,蓄水槽131的槽口处设有过滤层1312,过滤层1312对雨水进行进一步过滤,能够使雨水中存在的泥沙过滤在过滤层1312上部,经过雨水的冲刷流至排水通道132内进而排至下水井内,使蓄水槽131内具有较少的泥沙堆积。

如图2所示,出水口1313上设有不锈钢的过滤网1314,出水口1313处设置的过滤网1314能够过滤掉雨水中的泥沙,使出水管141不易发生堵塞,使临时使用的雨水更加干净。

实施例2: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包括雨水收集组件4,还包括实施例1中的路缘石。雨水通过路缘石本体1上的透水孔2一部分进入蓄水槽131,对雨水进行初次收集,主要用于方便人员的临时用水,另一部分通过通水孔1321进入雨水收集组件4中,对雨水进行二次收集,主要用于对绿化带3区内的植物进行灌溉。

如图5所示,雨水收集组件4包括蓄水池41和第二抽水泵42,路缘石的通水孔1321通过通水管与蓄水池41相连通,蓄水池41下侧连接有输水管411,输水管411与第二抽水泵42相连通并延伸至绿化带3上方,输水管411位于绿化带3上方的部分设有若干喷淋头4111。利用第二抽水泵42对蓄水池41内的雨水进行抽取并通过喷淋头4111喷洒,从而能够将蓄水池41内的雨水对绿化带3区内的植物进行灌溉,实现路面所收集的雨水能够重复利用。

如图5所示,输水管411远离绿化带3区的一侧设置有分水管4112,分水管4112上设有阀门4113,出水分管内的雨水能够用来洗车、洗菜、洗玻璃等清洗工作,进一步提高蓄水池41内的雨水重复利用率。

如图5所示,蓄水池41的上侧连接有溢流管43,溢流管43连接至排污管道431,当蓄水池41中的雨水收集满后,通过蓄水池41上侧的溢流管43将多余的雨水排至排污管道431中。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