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钢筋密集区的钢筋安装代替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0359发布日期:2019-07-06 11:19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实现钢筋密集区的钢筋安装代替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钢筋混凝土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适用于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密集区域钢筋相对位置易冲突且安装极度困难的施工区域,利用细钢筋组成束筋替代粗钢筋施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大跨度桥梁往往在结构交界处通过增加钢筋密度来获得较好的受力效应,但此种情况易出现不同方向上的钢筋位置发生冲突,并且因钢筋密度大不易调节,造成安装极度困难。一般情况常采用切断相应位置某一方向上的冲突钢筋来解决这种问题,从而导致钢筋受力作用效果发生变化。而钢筋密集区的钢筋安装代替法,是一种在保障结构受力效果不变的同时方便该区域钢筋施工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施工质量好,施工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在当代土木工程类似环境背景下较为先进的技术措施。由于较粗钢筋不易弯曲,当遇到与相邻粗钢筋相对位置冲突时,钢筋安装便没法继续进行,严重影响工程进度,故需要采用这种新型结构来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钢筋密集区的钢筋安装代替法,方便该区域钢筋的施工,能很好的解决结构交界处钢筋密集的情况,较粗钢筋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冲突,在不割断钢筋的前提下满足结构受力且快速进行钢筋的安装,该法便于具体操作。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通过较细钢筋替换较粗钢筋以便于施工过程中更好的避开冲突钢筋,其特征在于:利用细钢筋易弯曲的特点,在既保证不切断钢筋又不影响结构受力作用效果的情况下,替换不易弯曲的粗钢筋,有效的避开钢筋冲突位置,保证工程顺利、高效的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单根钢筋错开搭接:

束筋施工时,其规格、数量、位置及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束筋的搭接接头应先由单根钢筋错开搭接,接头中距应为规范中规定的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的1.3倍;

步骤二:通长钢筋进行搭接绑扎:

单根钢筋错开搭接完成后,再用一根长度为1.3(n+1)ls通长钢筋进行搭接绑扎,其中n为组成束筋的单根钢筋根数,ls单根钢筋搭接长度。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在大体积承台底部使用束筋替代钢筋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组成束筋的单根钢筋直径应不大于36mm。组成束筋的单根钢筋根数,当其直径不大于28mm时不应多于三根,当其直径大于28mm时应为两根。束筋成束后的等代直径为,其中n为组成束筋根数,d为单根钢筋直径;

当单根钢筋直径或束筋的等代直径大于36mm时,受拉区应设表层钢筋网,在顺束筋长度方向,钢筋直径应不小于10mm,其间距不应大于100mm,在垂直于束筋长度方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其间距不应大于100mm。上述钢筋网的布置范围,应超出束筋的设置范围,每边不小于5倍钢筋直径或束筋等代直径。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在此提供一种实现钢筋密集区的钢筋安装代替法,方便该区域钢筋的施工,通过“单根钢筋错开搭接”和“通长钢筋进行搭接绑扎”的实施,能很好的解决结构交界处钢筋密集的情况,较粗钢筋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冲突,在不割断钢筋的前提下满足结构受力且快速进行钢筋的安装,而且该法便于具体操作。本发明还具有如下优点;

1、在不改变结构受力的情况下,有效的解决钢筋混凝土内钢筋密集区域钢筋冲突的问题(例如:承台底层钢筋与桩基钢筋冲突区域);

2、利用细钢筋易弯曲的特点,使施工过程中安装、焊接更加方便,保证了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发明中组成束筋的搭接图。

其中:1、2、3-组成束筋的单根钢筋;4-通长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2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钢筋密集区的钢筋安装代替法,方便该区域钢筋的施工,能很好的解决结构交界处钢筋密集的情况,较粗钢筋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冲突,在不割断钢筋的前提下满足结构受力且快速进行钢筋的安装,该法便于具体操作。

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步骤一:单根钢筋错开搭接:

束筋施工时,其规格、数量、位置及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束筋的搭接接头应先由单根钢筋错开搭接,接头中距应为规范中规定的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的1.3倍;

步骤二:通长钢筋进行搭接绑扎:

单根钢筋错开搭接完成后,再用一根长度为1.3(n+1)ls通长钢筋进行搭接绑扎,其中n为组成束筋的单根钢筋根数,ls单根钢筋搭接长度。

所述的组成束筋的单根钢筋直径应不大于36mm。组成束筋的单根钢筋根数,当其直径不大于28mm时不应多于三根,当其直径大于28mm时应为两根。束筋成束后的等代直径为,其中n为组成束筋根数,d为单根钢筋直径;

当单根钢筋直径或束筋的等代直径大于36mm时,受拉区应设表层钢筋网,在顺束筋长度方向,钢筋直径应不小于10mm,其间距不应大于100mm,在垂直于束筋长度方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其间距不应大于100mm。上述钢筋网的布置范围,应超出束筋的设置范围,每边不小于5倍钢筋直径或束筋等代直径。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在不改变结构受力的情况下,有效的解决钢筋混凝土内钢筋密集区域钢筋冲突的问题;

2、利用细钢筋易弯曲的特点,使施工过程中安装、焊接更加方便,保证了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钢筋密集区的钢筋安装代替法,方便该区域的钢筋施工,其特征在于:较细钢筋组成束筋替换较大钢筋,有利于钢筋密集区域钢筋相对位置有冲突时,利用细钢筋易弯曲的特点在既保证不切断钢筋又不影响结构受力作用效果的情况下更方便的施工。通过本发明的实施:(1)在不改变结构受力的情况下,有效的解决钢筋混凝土内钢筋密集区域钢筋冲突的问题;(2)利用细钢筋易弯曲的特点,使施工过程中安装、焊接更加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杨如刚;徐国挺;唐中波;柏国胜;陶齐宇;张凯;陈勉;周兴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23
技术公布日:2019.07.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