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隧道小半径弯道非对称加宽视觉诱导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0743发布日期:2019-12-27 16:25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隧道小半径弯道非对称加宽视觉诱导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交通安全设施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公路隧道小半径弯道非对称加宽视觉诱导系统。



背景技术:

受地形、山区、工程投资预算等影响,我国中西部山区的公路线形较差、隧道较多。隧道内空间较为封闭、光环境较差,行车过程中驾驶人的视距视区受限。尤其是公路隧道线形差、照明条件低、交通设施不完备。特别在是小半径隧道弯道路段的视距不足,行车安全性较低,对交通出行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

在小半径隧道弯道路段行车时,因视距不足,驾驶人往往难以及时发现隧道对向来车,极易造成碰撞或刮撞。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小半径隧道弯道路段的事故率远高于全线的平均事故率。为解决公路隧道小半径弯道的交通安全问题,目前多通过弯道改直线或增强弯道照明等方法。但弯道改直线工程量大、经济性太差;增强弯道照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视距问题,效果有限。

结合目前的相关交通安全问题和现有方法的不足,本发明在弯道内侧进行非对称加宽以提高驾驶人在弯道行驶的行车视距,进行弯道段视线诱导设计来增强驾驶人对隧道弯道曲率的感知判断,旨在提供一种工程量小、诱导性好的公路隧道小半径弯道安全保障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公路隧道小半径弯道非对称加宽视觉诱导系统,将弯道的内侧加宽、并结合完善的视线诱导设计,本发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可以提高驾驶人在弯道行驶的行车视距、确保视线诱导的连续性、增强驾驶人对隧道弯道曲率的感知判断、提升公路隧道小半径弯道路段的行车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应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公路隧道小半径弯道非对称加宽视觉诱导系统,包括内侧非对称加宽的弯道、设于隧道弯道路侧的警示柱的诱导设施、设于加宽段路侧的竖向车道指示标志的诱导设施、设于隧道弯道侧壁的视觉参照条的诱导设施、设于道路中心双黄线内的钢化玻璃路钮的诱导设施以及设于加宽段路面的网格线的诱导设施。

进一步而言,所述内侧非对称加宽的弯道采用在小半径弯道内侧加宽,弯道外侧不变,内侧加宽范围为线形的直圆点至圆直点段加宽以满足视距要求,且加宽位置路面与行车道路面高度相同。

进一步而言,所述设于隧道弯道路侧的警示柱采用在弯道两侧的对称位置设置,且各相邻的警示柱间距为3m,同一横断面中弯道外侧的警示柱比内侧的警示柱高10cm,同一侧面中弯道圆中点处的警示柱最高、呈二次曲线向两端降低,同一侧面的警示柱的反光标记同样呈二次曲线向两端逐渐减小,同一侧面的警示柱的反光标记整体呈三角箭头形。

进一步而言,所述设于加宽段路侧的竖向车道指示标志的设置点为三处,分别在加宽段的直圆点、圆中点以及圆直点处的警示柱的外侧设置,竖向车道指示标志的内侧边缘距离警示柱应大于30cm。

进一步而言,所述设于隧道弯道侧壁的视觉参照条分别在加宽段的直圆点、圆中点以及圆直点处的外侧和内侧隧道侧壁设置,同一横断面的内侧视觉参照条低于外侧视觉参照条,外侧视觉参照条高度为隧道高度的2/3,内侧视觉参照条的高度为隧道高度的1/2,隧道外侧视觉参照条设置宽度为10-15cm,内侧视觉参照条宽度为7-10cm。

进一步而言,所述设于道路中心双黄线内的钢化玻璃路钮的设置间距为3m,且与道路两侧的警示柱交叉设置,

进一步而言,所述设于加宽段路面的网格线的颜色为黄色,其线宽为15-20cm,间距为2-3m。

本发明有益效果:

1)本发明仅对弯道内侧做非对称加宽,且加宽位置路面与行车道路面高度相同,利用小工程量增加弯道视距,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2)警示柱在弯道两侧的对称位置设置,且同一横断面中弯道外侧警示柱高于内侧,且同一横断面中弯道外侧的视觉参照条高于内侧,弯道外侧的视觉参照条宽于内侧,非对称的交通诱导设施有利于增强驾驶人对隧道弯道曲率的感知判断;

3)同一侧面中弯道圆中点处的警示柱最高、呈二次曲线向两端降低,同一侧面的警示柱的反光标记同样呈二次曲线向两端逐渐减小,同一侧面的警示柱的反光标记整体呈三角箭头形,有利于确保视线诱导的连续性;

4)设于加宽段路侧的竖向车道指示标志以及施划于加宽段路面的网格线可以警示驾驶人加宽路段并非机动车道,避免车辆驶入或在该加宽区域停车,以防造成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弯道加宽与视线诱导设计正面图;

图2是弯道加宽与视线诱导设计平面图;

图3是路侧警示柱设计侧面图。

1.警示柱;2.竖向车道指示标志;3.视觉参照条;4.钢化玻璃路钮;5.网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公路隧道小半径弯道非对称加宽视觉诱导系统,包括内侧非对称加宽的弯道、设于隧道弯道路侧的警示柱1的诱导设施、设于加宽段路侧的竖向车道指示标志2的诱导设施、设于隧道弯道侧壁的视觉参照条3的诱导设施、设于道路中心双黄线内的钢化玻璃路钮4的诱导设施以及设于加宽段路面的网格线5的诱导设施。以上所述构成本发明基本结构。

本发明将弯道的内侧加宽,利用设于隧道弯道路侧的警示柱1、设于加宽段路侧的竖向车道指示标志2、设于隧道弯道侧壁的视觉参照条3、设于道路中心双黄线内的钢化玻璃路钮4、设于加宽段路面的网格线5等交通设施合理组合,可以提高驾驶人在弯道行驶的行车视距、确保视线诱导的连续性、增强驾驶人对隧道弯道曲率的感知判断、提升公路隧道小半径弯道路段的行车安全。

更具体而言,所述内侧非对称加宽的弯道采用在小半径弯道内侧加宽,弯道外侧不变,内侧加宽范围为线形的直圆点至圆直点段加宽以满足视距要求,且加宽位置路面与行车道路面高度相同。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利用小工程量增加弯道视距,提升小半径弯道的行车安全性,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1所示,虚线部分agc为加宽前隧道弯道内侧洞壁的位置,实线aie为加宽后的位置。虚线fgcb为加宽前弯道内侧的检修道,实线hied为加宽后的检修道,加宽段路面bd的高度与行车道路面ob高度相同。

更具体而言,所述设于隧道弯道路侧的警示柱1采用在弯道两侧的对称位置设置,且同一横断面中弯道外侧的警示柱1高于内侧,非对称的交通诱导设施设计有利于增强驾驶人对隧道弯道曲率的感知判断,同一侧面中弯道圆中点处的警示柱1最高、呈二次曲线向两端降低,同一侧面的警示柱1的反光标记同样呈二次曲线向两端逐渐减小,同一侧面的警示柱1的反光标记整体呈三角箭头形,采用这样的设计,有利于确保视线诱导的连续性。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1和图2所示,警示柱1在弯道两侧的对称位置设置,各相邻警示柱间距为3m,如图1所示,同一横断面中弯道外侧警示柱1比内侧的警示柱1高10cm。如图3所示,同一侧面中弯道圆中点处的警示柱1最高、呈二次曲线向两端降低(如图3顶部的二次虚线所示),同一侧面的警示柱1的反光标记同样呈二次曲线向两端逐渐减小,同一侧面的警示柱1的反光标记整体呈三角箭头形(如图3中部的虚线所示)。

更具体而言,所述设于加宽段路侧的竖向车道指示标志2的设置点为三处,分别在加宽段的直圆点、圆中点以及圆直点处的警示柱1外侧设置,设置时注意车道的侧向净空。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警示驾驶人保持在当前车道行驶,防止误入加宽区域。

在实际应用中,路侧竖向车道指示标志2分别在加宽段的直圆点、圆中点以及圆直点三处设置,如图1和图2所示,路侧竖向车道指示标志2设于警示柱1的外侧,如图1所示,路侧竖向车道指示标志2的内侧边缘距离警示柱1应大于30cm,以确保侧向净空。

更具体而言,所述设于隧道弯道侧壁的视觉参照条3的设置点为三处,分别在加宽段的直圆点、圆中点以及圆直点处的外侧和内侧隧道侧壁设置,视觉参照条3的设置可增强隧道的轮廓性诱导;且同一横断面中弯道外侧的视觉参照条3高于内侧,弯道外侧的视觉参照条3宽于内侧,非对称的交通诱导设施设计有利于增强驾驶人对隧道弯道曲率的感知判断。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1所示,视觉参照条3分别在加宽段的直圆点、圆中点以及圆直点处的外侧和内侧隧道侧壁设置,同一横断面的内侧视觉参照条3低于外侧视觉参照条3,外侧视觉参照条3高度为隧道高度的2/3,内侧视觉参照条3的高度为隧道高度的1/2,隧道外侧视觉参照条3设置宽度为10-15cm,内侧视觉参照条3宽度为7-10cm。

更具体而言,所述设于道路中心双黄线内的钢化玻璃路钮4与道路两侧警示柱1交叉设置。采用这样的设计,可警示驾驶人在转弯时保持在当前车道行驶,防止驶入对向车道。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2所示,设于道路中心双黄线内的钢化玻璃路钮4的设置间距为3m,且与道路两侧警示柱1交叉设置。

更具体而言,所述施划于加宽段路面的网格线5为黄色。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警示驾驶人加宽路段并非机动车道,避免车辆驶入或在该加宽区域停车,以防造成安全隐患。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2所示,在加宽区域路面施划黄色网格线5,网格线5的线宽为15-20cm,间距为2-3m。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