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及其浮置道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6636发布日期:2019-10-19 04:0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及其浮置道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浮置道床结构中用于监测隔振器失效的指示装置,以及应用这种装置的浮置道床。



背景技术:

振动和噪声是人们公认的影响面最为广泛的一种公害,也是近年来轨道交通发展所面临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难题。现有轨道交通的减振降噪技术中,实践应用最为成功的是构件浮置技术,典型的是浮置道床技术,其隔振效率高,工作性能稳定,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为防止浮置道床结构中用于支撑浮置板的弹性元件的自然失效或意外损坏带来的危险,需要经常确认上述弹性元件的高度变化,以便了解和掌握弹性元件的工作状况,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维修更换,以保证安全。由于弹性元件设置在浮置板内或浮置板下方,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此如何进行日常监控成为一个难题。目前有技术人员研制出一些指示装置或监测装置,例如申请号为200610012924.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弹性支承构件的高度监测装置,另外,申请号为201010107533.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阻尼弹簧浮置道床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这些技术方案都是通过将指示装置部分祼露于外部以显示弹性元件的实际高度,再由检查人员目测观察,从而了解掌握弹性元件的状态,为行文方便,将上述现有指示装置统称为机械式指示装置。但是实践中发现,现有机械式指示装置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即直观性较差,观测较困难。这是因为,为了保证紧急疏散和日常巡检时人员通行安全,一般情况下机械式指示装置裸露于道床外部的长度均十分有限,对于隧道等应用环境较差的工况下,一方面,光线昏暗,判断标准直观性差,数量众多,工作量大,检查人员仅凭用肉眼观测很难充分实现准确判断,非常容易出现漏检;另一方面,尘土很快堆积,对机械式指示装置的祼露部分形成遮盖甚至掩埋,影响观察效果。

综上所述,现有机械式指示装置尚难以充分满足工程使用要求,无法彻底消除浮置道床运营中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直观性好,易于人工观测识别的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报警灯、电池和联接套管,所述报警灯固定设置在联接套管的顶部,所述电池设置在联接套管的管腔内,电池的一个电极通过连接电路与报警灯的一极相连,电池的另一电极通过功能线路与报警灯的另一极相连,所述功能线路包括断路闭路控制装置和二条子线路,断路闭路控制装置设置在二条子线路之间,所述断路闭路控制装置设置在联接套管的下部。

所述断路闭路控制装置的结构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典型方案之一:所述断路闭路控制装置为自复位按钮开关,自复位按钮开关按下后断路闭路控制装置将二条子线路断开,功能线路处于断路状态,自复位按钮开关复位后断路闭路控制装置将二条子线路连通,功能线路处于闭路状态;典型结构之二:所述断路闭路控制装置包括外部触头、连杆和线路连通挡块,外部触头和线路连通挡块分别固定设置在连杆的两端,联接套管下端设有限位环,连杆贯穿限位环,线路连通挡块设置在联接套管的管腔内,线路连通挡块至少部分由导电材料制成,线路连通挡块将两侧子线路连通时所述功能线路处于闭路状态,当线路连通挡块使两侧子线路保持断开时所述功能线路处于断路状态。该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连接和定位,外部触头也可以至少部分由永磁性材料制成;此外,为了防止受潮或浸水,还可以在连杆与限位环之间设置绝缘密封圈;另外,可以在联接套管的管腔侧壁上对应限位环内侧设置二个电极触点,每条子线路与其中一个电极触点相连,或者,限位环也可以由绝缘材料制成,限位环上设置二个电极触点,每条子线路与其中一个电极触点相连;第四,为了避免当线路连通挡块与限位环接触时断路闭路控制装置所在线路处于闭路状态后,电池电量沿连杆和外部触头向外部结构传导漏电,优选的,连杆或/和外部触头由绝缘材料制成,或者外部触头的表面设置绝缘防护层或绝缘防护套。第五,为了便于更换电池,实现产品的多次利用,联接套管与限位环之间通过可拆分的连接结构相连,所述可拆分的连接结构包括螺纹结构、过盈配合结构或卡扣结构等等。在典型结构二中,为了使外部触头顺利与待监测的外部结构实现同步移动,可以采用多种控制方式,例如,可以利用重力,当外部结构塌落时,外部触头在重力作用下随之下落;也可以在外部触头上设置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外部触头的外表面上至少局部设置的外螺纹结构或者外部触头上设置带有连接通孔的连接座,利用连接结构与外部结构进行连接,从而确保外部触头与外部结构保持同步移动;另外,还可以在线路连通挡块与电池之间设置助力压缩弹簧,正常工作情况下,助力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外部结构塌落时,助力压缩弹簧回弹,推动外部触头与外部结构保持同步移动,都可以实现很好的技术效果。

为了保护报警灯免受外部撞击损坏,可以在联接套管顶端对应报警灯设置透光的保护罩;此外,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总长度进行调整,联接套管还可以采用分体式结构,例如,所述联接套管包括上套管和下套管,上套管与下套管之间通过螺纹结构或卡榫结构相连;或者,将连杆与外部触头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结构相连,连杆上还设置锁定螺母,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调整连杆与外部触头之间的相对位置,实现对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总长度进行调整;另外,为了便于进行连接和限位,还可以在联接套管上部局部设置外螺纹,或者联接套管顶部局部设置由上而下逐渐缩小的圆锥体,或者联接套管顶部设有限位凸起。当然,还可以在联接套管上对应外螺纹设置锁紧螺母。

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功能线路中还可以包括导电连接件,导电连接件分别与子线路和对应电池的一个电极相连;此外,为了防止电池受潮或浸水,还可以在联接套管的管腔内设置密封塞,所述密封塞设置在电池与断路闭路控制装置之间。

另外,为了方便进行维修,也可以在联接套管的腔室内侧壁上设置凹槽,将至少部分连接电路或/和子线路设置在凹槽内。

应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安装在浮置道床中的内置式隔振装置上,典型的方式例如,将联接套管的上部安装固定在内置式隔振装置顶端的端盖上,报警灯露出于端盖外部,联按套管下部设置的断路闭路控制装置直接与内置式隔振装置中隔振器的顶板接触。正常工作状态下,断路闭路控制装置所在功能线路处于断路状态,电池不能为报警灯供电,报警灯不亮;当因发生断簧、基础沉降等原因造成隔振器顶板与端盖的相对距离发生异常增大时,隔振器不能正常提供弹性支承处于失效状态,此时断路闭路控制装置动作,使断路闭路控制装置所在功能线路变为闭路状态,电池开始为报警灯供电,报警灯亮灯实现报警。这种利用报警灯提供灯光示警的方式直观性好,易于人工观测识别,检查人员在日常巡检过程中可以很容易地辩识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下的隔振器,从则及时给予维护更换,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浮置道床,其包括浮置板和内置式隔振装置,所述内置式隔振装置主要包括联结套筒、调高垫片、端盖和隔振器,联结套筒一体化固定设置在浮置板中,隔振器设置在联结套筒内,隔振器通过调高垫片支撑在联结套筒中固定设置的支承挡块上实现弹性支撑着浮置板,使浮置板脱离基础表面,端盖设置在联结套筒顶部,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中联接套管的顶部与端盖固连在一起,报警灯位于端盖上方,断路闭路控制装置中的外部触头或开关触头直接抵在隔振器顶面上,或者断路闭路控制装置中的外部触头直接与隔振器固定相连,或者断路闭路控制装置中的外部触头或开关触头抵在隔振器顶部设置的调高垫片的顶面上,或者断路闭路控制装置中的外部触头与调高垫片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浮置道床的内置式隔振装置中还可以包括锁紧板,所述锁紧板叠放在调高垫片上并且置于支承挡块的中心通孔内,断路闭路控制装置中的外部触头或开关触头抵在锁紧板顶面上,或者断路闭路控制装置中的外部触头与锁紧板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通过断路闭路控制装置控制电池与报警灯之间功能线路的闭合或断开,从而利用报警灯的亮灯或灭灯来显示隔振器的工作状态,其直观性好,人工观察方便,有利于大幅降低劳动强度,降低漏检率,可以真正实现为及时维修维护提供可靠依据。本实用新型应用了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浮置道床,当发生隔振器断簧等意外状况时,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会马上亮灯报警,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故障点,应用后可以有效提升浮置道床系统的运营安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人工观察识别、效果可靠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设有内置式隔振装置的浮置道床中,利用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可以随时掌握隔振器的实际工作情况,使维修维护更有针对性,有利于节约大量人力物力;本实用新型应用了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浮置道床,其因断簧等原因形成的非正常弹性支撑的故障点可以被准确发现,有利于及时维护消除隐患,运营的安全性大大提升,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应用图1所示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本实用新型浮置道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6为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7为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8为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图9为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八。

图10为应用图9所示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本实用新型浮置道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九。

图12为应用图11所示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本实用新型浮置道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

图14为应用图13所示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本实用新型浮置道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一。

图16为应用图15所示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本实用新型浮置道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包括报警灯1、电池2和联接套管3,联接套管3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报警灯1固定设置在联接套管3的顶部,所述电池2设置在联接套管3的管腔内,电池2的一个电极通过连接电路4a与报警灯1的一极相连,电池2的另一电极通过功能线路与报警灯1的另一极相连,所述功能线路包括断路闭路控制装置和二条子线路4b,断路闭路控制装置设置在二条子线路4b之间,所述断路闭路控制装置设置在联接套管的下部;具体的,所述断路闭路控制装置包括外部触头9、连杆8和线路连通挡块7,外部触头9和线路连通挡块7分别固定设置在连杆8的两端,联接套管3下端设有限位环10,联接套管3与限位环10之间通过可拆分的连接结构相连,所述可拆分的连接结构具体为过盈配合结构,连杆8贯穿限位环10,连杆8由绝缘材料制成,线路连通挡块 7设置在联接套管3的管腔内,联接套管3的管腔侧壁上对应限位环10内侧设置二个电极触点29,每条子线路4b与其中一个电极触点29相连,线路连通挡块7由导电材料制成,线路连通挡块7将两侧子线路4b连通时所述功能线路处于闭路状态,当线路连通挡块7使两侧子线路4b保持断开时所述功能线路处于断路状态;本例所述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功能线路中还包括导电连接件5,导电连接件5分别与子线路4b和对应电池2的一个电极相连,为了提高绝缘性能,导电连接件5的局部由绝缘树脂材料制成的绝缘防护层6构成,所述绝缘防护层6与联接套管的管腔侧壁之间通过螺纹结构(图中未具体示出)相连,从而将电池2锁定在联接套管3的管腔内。

应用时,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浮置道床,包括浮置板11和内置式隔振装置,所述内置式隔振装置主要包括联结套筒12、调高垫片31、端盖15和隔振器13,联结套筒12一体化固定设置在浮置板11中,隔振器13设置在联结套筒12内,隔振器13通过调高垫片31支撑在联结套筒12中固定设置的支承挡块32上实现弹性支撑着浮置板11,使浮置板11脱离基础14表面,端盖15设置在联结套筒12顶部,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16中联接套管的顶部与端盖15固连在一起,报警灯露出于端盖15上方,联按套管下部设置的断路闭路控制装置直接与内置式隔振装置中隔振器13的顶板接触,其中,断路闭路控制装置中的外部触头直接抵在顶板的顶面上。提前根据内置式隔振装置的尺寸合理设计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总体高度,使正常工作状态下,线路连通挡块向上被抬升,线路连通挡块与两侧子线路保持断开,断路闭路控制装置所在功能线路处于断路状态,电池不能通过连接电路和功能线路为报警灯供电,报警灯不亮;当因发生断簧、基础沉降等原因造成隔振器13顶板与端盖15的相对距离发生异常增大时,此时隔振器13中顶板的位置向下塌落,隔振器13不能通过调高垫片31及联结套筒12为浮置板11正常提供弹性支承处于失效状态,此时断路闭路控制装置动作,外部触头、连杆和线路连通挡块在重力作用下向着限位环方向整体下落,当线路连通挡块移动至将两侧子线路连通时,断路闭路控制装置所在功能线路变为闭路状态,电池通过连接电路和功能线路与报警灯构成闭合的电气回路,电池开始为报警灯供电,报警灯亮灯实现报警。这种利用报警灯提供灯光示警的方式直观性好,易于人工观测识别,检查人员在日常巡检过程中可以很容易地辩识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下的隔振器,从则及时给予维护更换,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本例所述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中,由于联接套管3和连杆8均采用了绝缘材料,可以有效避免漏电及短路,防止电池电能的额外耗损,有利于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在实际应用中,联接套管也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作,然后在端盖上或者联接套管外部增设绝缘套;此外,断路闭路控制装置中,线路连通挡块局部用导电材料制成就可以实现将两侧子线路连通或断开的功能,因此在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设计,另外,除了连杆可以用绝缘材料制造外,也可以将外部触头采用绝缘材料制造,或者是外部触头和连杆均采用绝缘材料制造,都能实现很好的效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按期更换电池,更换时,只要拆下限位环和导电连接件,取出旧电池并更换新电池,然后重新安装导电连接件和限位环即可,基于上述方法原理,限位环与联接套管之间设置的可拆分的连接方式多种多样,除了已经提及的过盈配合连接以外,还可以采用螺纹结构连接或者卡扣结构连接等等,也能够实现很好的技术效果。上述技术方案都是基于本例技术原理的简单变化,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在此仅以文字给予说明,不再另外附图。

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通过断路闭路控制装置控制电池与报警灯之间功能线路的闭合或断开,从而利用报警灯的亮灯或灭灯来显示隔振器的工作状态,其直观性好,警示效果更明显,人工观察方便,有利于大幅降低劳动强度,降低漏检率,可以真正实现为及时维修维护提供可靠依据。本实用新型应用了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浮置道床,当发生隔振器断簧或基础沉降等意外状况时,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会马上亮灯报警,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故障点,应用后可以有效提升浮置道床系统的运营安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人工观察识别、效果可靠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设有内置式隔振装置的浮置道床中,利用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可以随时掌握隔振器的实际工作情况,使维修维护更有针对性,有利于节约大量人力物力;本实用新型应用了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浮置道床,其因断簧等原因形成的非正常弹性支撑的故障点可以被准确发现,有利于及时维护消除隐患,运营的安全性大大提升,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与实施例一中所述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区别在于,导电连接件5由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此外,联接套管3 的管腔内设置密封塞17,所述密封塞17设置在电池2与断路闭路控制装置之间,密封塞17 具体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另外,本例中外部触头9、连杆8和线路连通挡块7均由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外部触头9的表面还设置绝缘防护套30。

与实施例一相比,本例所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增设了密封塞,因此可以有效防止潮气或水接触到电池,其防护效果更好;此外,在外部触头的表面增设绝缘防护套,同样可以实现绝缘防漏电的技术效果,但外部触头和连杆的取材可以更加多样化,在工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选取,更加方便,同时也有利于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当然,基于本例的技术原理,除了在在外部触头的表面增设绝缘防护套以外,也可以在外部触头表面利用喷涂、刷涂等工艺一体化设置绝缘防护层,也能实现很好的技术效果,也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与实施例二中所述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区别在于,电池2的一个电极通过连接电路4a与报警灯1相连,电池 2的另一电极与功能线路的一条子线路4b相连,利用密封塞17将电池2锁定在联接套管3 的管腔内;此外,所述联接套管采用可拆分的分体式结构,包括上套管19和下套管18,上套管19与下套管18之间通过螺纹结构(图中未具体示出)相连;另外,连杆8与限位环10 之间设置绝缘密封圈20;第四,联接套管3顶部外表面设有限位凸起21。

与实施例二相比,本例中联接套管采用可拆分的分体式结构,当需要进行高度调整时,只需要调整上套管19和下套管18的相对位置就可以实现,产品的适用性更强;此外,功能线路中的一条子线路4b直接与电池2相连,省去了导电连接件,产品结构更加简单;另外,连杆8与限位环10之间增设绝缘密封圈20后,联接套管3的管腔密封性更好,潮气、水或灰尘等杂物不易进入,可以有效防止线路连通挡块7或电极触点29发生锈蚀,产品使用寿命更长,性能更加可靠;再有,联接套管3顶部外表面设置限位凸起21后,与浮置道床的端盖进行组装使用时,可以有效避免隔振器失效后,联接套管落入联接套筒内部,影响检查人员观察识别的问题,有利于大幅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当然,基于本例的技术原理,联接套管采用的可拆分的分体式结构也可以多种多样,除了已提到的螺纹连接外,还可以是卡榫结构等其他可拆分的分体式结构,在实践中可以根据需要设计选择,在此仅以文字给予说明,不再另外附图,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与实施例二中所述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区别在于,联接套管3顶部局部外轮廓设置为由上而下逐渐缩小的圆锥体23;限位环10与联接套管3一体化设置,限位环10也由绝缘材料制成,限位环10上设置二个电极触点29,每条子线路4b与其中一个电极触点29相连;外部触头9由绝缘材料和永磁材料组合而成,其中永磁性材料构成的磁性层22位于外部触头9的前端;联接套管3 顶端对应报警灯1设置透光的保护罩24。

与实施例二相比,本例所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在联接套管3顶端增设了保护罩24,其可以有效避免报警灯在安装和使用过程发生碰撞损坏;此外,联接套管的顶部局部外轮廓设置成由上而下逐渐缩小的圆锥体23,与浮置道床的端盖进行组装使用时,可以有效避免隔振器失效后,联接套管落入联接套筒内部,影响检查人员观察识别的问题,有利于大幅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将电极触点29设置在限位环10上,线路连通挡块7与电极触点29的配合更容易实现,对配合精度的要求更低,有利于降低加工制作难度;另外,由于外部触头9中包含了永磁性材料制成的磁性层22,应用于本实用新型浮置道床时,外部触头抵在隔振器顶板上后,其可以牢牢吸附在与浮置道床中隔振器的顶板上,一旦隔振器顶板因断簧或基础沉降等原因发生塌落,外部触头、连杆和线路连通挡块将在重力及磁力的共同作用下向下移动,产品的灵敏性和可靠性更佳。

实施例五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与实施例二中所述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区别在于,联接套管3上部局部设置外螺纹25,并且联接套管3顶部外表面设有限位凸起21;此外,连杆8由绝缘材料制成,外部触头9由金属材料和永磁材料组合而成,其中永磁性材料构成的磁性层22位于外部触头9的前端;联接套管3顶端对应报警灯1设置透光的保护罩24。

与实施例二相比,本例所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在联接套管3顶端增设了保护罩24,其可以有效避免报警灯在安装和使用过程发生碰撞损坏;此外,联接套管3上部局部设置外螺纹 25,并且联接套管3顶部外表面设有限位凸起21,与浮置道床的端盖进行组装使用时,利用螺纹结构与端盖进行联接,用限位凸起21提供限位,又由于外部触头9中包含了永磁性材料制成的磁性层22,使用过程中其可以牢牢吸附在与浮置道床中隔振器的顶板上,因此产品的安装稳定性更好,可以有效避免隔振器失效后,联接套管落入联接套筒内部,影响检查人员观察识别的问题,有利于大幅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当然基于本例的技术原理,如图7所示,也可以在联接套管3上对应外螺纹25设置锁紧螺母26,与端盖进行装配时,可以利用限位凸起21和锁紧螺母26将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夹持固定在端盖上;此外,如图8所示,还可以仅设置锁紧螺母26与外螺纹25配合,应用时,将二个锁紧螺母25分别置于端盖的两侧,扭紧固定即可,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其不仅可以简化联接套管3的结构,而且联接套管3不需要与端盖再通过过盈配合连接固定,安装和拆卸都更加方便快捷,并且与端盖的连接固定也更加可靠。这些技术方案都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简单变化,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实施例六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与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区别在于,断路闭路控制装置中,外部触头9与连杆8利用尼龙绝缘材料一体化设置;此外,在线路连通挡块7与电池2之间增设助力压缩弹簧33,具体的,助力压缩弹簧33一端抵在密封塞17表面,另一端抵在线路连通挡块7表面。

应用时,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浮置道床,与图2所示浮置道床的主要区别在于,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所采用的断路闭路控制装置中,利用联接套管上部设置限位凸起以及外螺纹和锁紧螺母,将联接套管与端盖15固连在一起,外部触头直接抵在调高垫片 31的上表面。由于调高垫片31摆放在隔振器13的顶板上,正常情况下,线路连通挡块7被向上抬起,助力压缩弹簧33被压缩,两侧子线路4a和4b被断开,断路闭路控制装置所在的功能电路处于断路状态,一旦隔振器13的顶板因断簧或基础沉降等原因发生塌落,调高垫片 31在重力作用下也将随之一起发生下移,外部触头9、连杆8和线路连通挡块7在重力和助力压缩弹簧33的弹簧回复力作用下也会同时发生向下移动,当线路连通挡块移动至将两侧子线路连通时,断路闭路控制装置所在功能线路变为闭路状态,电池通过连接电路和功能线路与报警灯构成闭合的电气回路,电池开始为报警灯供电,报警灯亮灯实现报警。

与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相比,本例所述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中由于增设了助力压缩弹簧,可以确保外部触头顺利与调高垫片实现同步移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灵敏性和可靠性。应用本例所述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本实用新型浮置道床具有图2所示浮置道床的全部优点,在此不再重复。需要指出的是,基于上述技术原理,本实用新型浮置道床中,在应用本例所述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时,也可以如实施例一中那样,将外部触头直接抵在隔振器顶板表面,也能实现同样的技术效果,也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基于本例的技术原理,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还可以在外部触头9上设置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具体为外部触头的外表面上设置的外螺纹结构34。应用时,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浮置道床,在调高垫片31上设置螺纹孔,装配时,利用联接套管上部设置限位凸起以及外螺纹和锁紧螺母26,将联接套管与端盖15固连在一起,再利用外部触头表面设置的外螺纹结构与调高垫片上的螺纹孔配合连接,将外部触头固定连接在调高垫片上。在工作过程中,一旦调高垫片下移,在重力、弹簧回复力及固定连接的共同作用下,可以确保外部触头与调高垫片保持同步移动,其技术效果更加灵敏可靠。当然,基于图2和图12所记载的技术原理,也可以在隔振器顶板上设置螺纹孔与外部触头上设置的外螺纹结构配合进行连接,即将外部触头直接与隔振器固定相连,也能实现同样的技术效果,这些都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简单变化,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七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与图9所示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区别在于,外部触头9上设置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为外部触头上设置的带有连接通孔的连接座35;此外,连杆8与外部触头9之间通过螺纹结构相连,连杆8上还设置锁定螺母39。

应用时,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浮置道床,与图12所示浮置道床的主要区别在于,内置式隔振装置中还包括锁紧板37,所述锁紧板37叠放在调高垫片31上并且置于支承挡块32 的中心通孔内,利用连接螺栓38将锁紧板37、调高垫片31与隔振器13的顶板连接在一起,通过连接通孔利用连接螺钉36将连接座35与锁紧板37固定相连,从而实现外部触头9与锁紧板37固定相连。基于相似的工作原理,一旦隔振器13的顶板因断簧或基础沉降等原因发生塌落,锁紧板37和调高垫片31也将随顶板一起发生下移,外部触头9、连杆8和线路连通挡块7在重力、弹簧回复力和固定连接的共同作用下也会同时发生向下移动,当线路连通挡块移动至将两侧子线路连通时,断路闭路控制装置所在功能线路变为闭路状态,电池通过连接电路和功能线路与报警灯构成闭合的电气回路,电池开始为报警灯供电,报警灯亮灯实现报警。

与图9所示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相比,本例所述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最大优点在于,由于连杆8与外部触头9之间通过螺纹结构相连,在应用装配时,可以通过调整连杆与外部触头的相对位置实现对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总长度进行调整,调整结束后再利用锁定螺母39对连杆8和外部触头9的相对位置进行锁定,其适应性强,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此外,外部触头9上设置连接结构,该带有连接通孔的连接座35构成的连接结构,可以在使用中与待监测结构进行可靠连接,有利于大幅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实施例八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与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区别在于,所述功能线路包括断路闭路控制装置和二条子线路4b,断路闭路控制装置设置在二条子线路4b之间,所述断路闭路控制装置为自复位按钮开关27,自复位按钮开关27的开关触头18按下后,断路闭路控制装置将二条子线路4b断开,功能线路处于断路状态,自复位按钮开关27的开关触头18弹出复位后,断路闭路控制装置将二条子线路4b连通,功能线路处于闭路状态;此外,联接套管3的管腔内侧壁上设置有凹槽,连接电路4a和一条子线路4b分别嵌设在凹槽内。

本例所述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中,连接电路4a和一条子线路4b 分别嵌设在联接套管3的管腔内侧壁上设置的凹槽内,由于连接电路和功能电路与联接套管采用了分体式结构,一旦发生线路电气故障,便于对连接电路4a和子线路4b进行维修更换;此外,利用自复位按钮开关作为断路闭路控制装置,大大简化了产品的结构,使产品的整体性更好,可靠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应用时,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浮置道床,包括浮置板11和内置式隔振装置,所述内置式隔振装置主要包括联结套筒12、调高垫片31、端盖15和隔振器13,联结套筒12一体化固定设置在浮置板11中,隔振器13设置在联结套筒12内,隔振器13通过调高垫片31支撑在联结套筒12中固定设置的支承挡块32上实现弹性支撑着浮置板11,使浮置板11脱离基础14表面,端盖15设置在联结套筒12顶部,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16中联接套管的顶部与端盖15固连在一起,报警灯露出于端盖15上方,联按套管下部设置的断路闭路控制装置直接与内置式隔振装置中隔振器13的顶板接触,其中,断路闭路控制装置中的开关触头直接抵在隔振器顶面上。正常工作状态下,开关触头处于被按下状态,此时断路闭路控制装置将二条子线路断开,功能线路处于断路状态,电池不能通过连接电路和功能线路为报警灯供电,报警灯不亮;当因发生断簧、基础沉降等原因造成隔振器13顶板与端盖15的相对距离发生异常增大时,隔振器13不能通过调高垫片31及联结套筒12为浮置板11正常提供弹性支承处于失效状态,此时隔振器顶板塌落,断路闭路控制装置动作,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16中的自复位按钮开关的开关触头复位弹出,自复位按钮开关将两侧子线路连通,功能线路变为闭路状态,电池通过连接电路和功能线路与报警灯构成闭合的电气回路,电池开始为报警灯供电,报警灯亮灯实现报警。

本例所述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利用自复位按钮开关构成所述断路闭路控制装置,并通过断路闭路控制装置控制电池与报警灯之间功能线路的闭合或断开,从而利用报警灯的亮灯或灭灯来显示隔振器的工作状态,其直观性好,警示效果更明显,人工观察方便,有利于大幅降低劳动强度,降低漏检率,可以真正实现为及时维修维护提供可靠依据,应用后可以有效提升浮置道床系统的运营安全。此类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易于人工观察识别,效果可靠,可以广泛应用于设有内置式隔振装置的浮置道床中。而应用了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本实用新型浮置道床,利用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可以随时掌握隔振器的实际工作情况,使维修维护更有针对性,有利于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特别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中所述连接电路4a及功能线路中的二条子线路4b,其选材可以多种多样,其可以是电线、导电的金属片、导电的金属丝或导电的金属弹簧等等具体形式;此外,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电路 4a与二条子线路4b的布置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如附图1中所示,连接电路4a及子线路4b可以与联接管套设置成一体,或者如本例中所示,连接电路4a及子线路4b不与联接管套设置成一体,而是在联接管套的内侧管腔壁上设置凹槽,用于容纳连接电路4a及子线路 4b等等,当然,基于上述技术原理,实践中根据连接电路和子线路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同,也可以仅将连接电路或部分连接电路设置在凹槽内,或者将二条子线路都设置在凹槽内,再或者将二条子线路都局部设置在凹槽内,也都能实现很好的技术效果;当然,基于前述实施例中的技术原理,在本例所述本实用新型浮置道床中,本例所述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内部断路闭路控制装置中的开关触头也可以抵在调高垫片的顶面上,也可以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外,本例所述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也可以应用于图14所示类型的浮置道床结构中,只需要将开关触头抵在锁紧板顶面即可,这些都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简单变化,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仅以文字给予说明,不再一一附图说明。要指出的是,上述特别说明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技术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基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所记载的技术原理,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中,外部触头可以依靠重力、弹簧回复力、磁力吸附和固定连接等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实现与隔振器顶面同步位移,在应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此外,将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应用于本实用新型浮置道床时,断路闭路控制装置中的外部触头或开关触头可以直接抵在隔振器的顶面上,也可以抵在与叠放在隔振器上方的调高垫片或锁紧板等结构上,外部触头还可以与隔振器顶板、调高垫片或锁紧板固连在一起,以提高同步移动的可靠性,都能实现很好的技术效果,都可以应用于本实用新型中,在应用时可以根据工程需要选择最佳的技术方案。基于上述技术原理,本实用新型附图所示的技术方案可以交叉变化成许多不同技术方案,只要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本实用新型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结构简单,构思巧妙,工作可靠,造价低,监测结果直观可靠,能够真实的反映弹性隔振器的工作状况,有利于降低人工识别检查难度,提高检查效率;本实用新型应用了灯光报警式隔振器失效指示装置的浮置道床,可以及时发现异常,避免恶性事故发生,从而为安全生产运营和预防人身伤害提供有力的保障。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用,基于本文中记叙的技术原理,相关技术方案也可以交叉使用,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