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地面的赶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7848发布日期:2019-11-12 22:56阅读:8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地面的赶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地面的赶平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地面通常需要赶平挡条对其平整度进行调节,但现有的建筑地面赶平使用挡条,在不使用时,把手不能自动恢复到呈竖直状态,不便于把手的使用和拆卸。挡条长度的调节不便捷,费时费力。挡条在进行赶平移动时,会被小一点的石子碎块阻挡,赶平移动不顺畅。挡条延长结构为单独零件,零件过多并零散,易出现丢失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地面的赶平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建筑地面的赶平装置,包括挡条,所述挡条上端贴合设有横板,所述横板上方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两侧设有与横板固定的侧板,所述套筒通过转轴与侧板旋转连接,所述套筒正面和背面分别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上端与套筒固定,所述弹簧下端与横板固定,所述横板通过螺栓与挡条固定,所述挡条上端两侧贴合设有副挡条,所述副挡条朝向套筒的一侧固定有插块,所述副挡条朝向套筒的一侧设有与挡条固定的竖板,所述竖板上端设有插槽,所述插块卡进插槽内,所述挡条两端设有与插块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挡条正面下方设有弧形凸块,所述弧形凸块上方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上方设有挡片。

优选的,所述套筒内部设有内螺纹。

优选的,所述插块呈“T”型。

优选的,所述副挡条的正面与挡条的正面结构相同。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把手不用时,通过弹簧复位,套筒带动把手呈竖直状态,便于把手的使用和拆卸。通过拧开螺栓,使得横板与挡条拆分,便于移动和携带。通过将插块嵌入滑槽内,使得副挡条与挡条拼接在一起,延长了挡条的长度,便捷的调节挡条长度,以适应实际使用需求。挡条和副挡条在进行赶平移动时,弧形凸块与地面贴合,小一点的石子碎块会被弧形凸块压过去,可以有效防止石子碎块的阻挡,多了的石子碎块和土积累到凹槽内,并同时被挡片限高,再次堆积到弧形凸块,继续被赶平。副挡条通过竖板与挡条连接在一起,使得副挡条与挡条不分离,避免了零件的零散,不会有丢失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套筒等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挡条结构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插块等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滑槽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挡条1、滑槽1-1、弧形凸块1-2、凹槽1-3、挡片1-4、横板2、套筒3、侧板4、转轴5、弹簧6、螺栓7、竖板8、插槽8-1、副挡条9、插块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建筑地面的赶平装置,包括挡条1,所述挡条1上端贴合设有横板2,所述横板2上方设有套筒3,所述套筒3两侧设有与横板2固定的侧板4,所述套筒3通过转轴5与侧板4旋转连接,所述套筒3正面和背面分别设有弹簧6,所述弹簧6上端与套筒3固定,所述弹簧6下端与横板2固定,所述横板2通过螺栓7与挡条1固定,所述挡条1上端两侧贴合设有副挡条9,所述副挡条9朝向套筒3的一侧固定有插块10,所述副挡条9朝向套筒3的一侧设有与挡条1固定的竖板8,所述竖板8上端设有插槽8-1,所述插块10卡进插槽8-1内,所述挡条1两端设有与插块10相匹配的滑槽1-1,所述挡条1正面下方设有弧形凸块1-2,所述弧形凸块1-2上方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上方设有挡片1-4。

所述套筒3内部设有内螺纹。

所述插块10呈“T”型。

所述副挡条9的正面与挡条1的正面结构相同。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将把手安装进套筒3内,套筒3内部设有内螺纹,便于把手的安装,在用把手拖动挡条1赶平时,把手会带动套筒3倾斜,套筒3通过转轴5在侧板4上转动,弹簧6受挤压而收缩,不用时弹簧6复位,套筒3带动把手呈竖直状态,便于把手的使用和拆卸,通过拧开螺栓7,使得横板2与挡条1拆分,便于移动和携带,将插块10从竖板8上的插槽8-1内抽出,带动副挡条9脱离竖板8的束缚,再将插块10嵌入滑槽1-1内,使得副挡条9与挡条1拼接在一起,延长了挡条1的长度,便捷的调节挡条1长度,以适应实际使用需求,挡条1和副挡条9在进行赶平移动时,弧形凸块1-2与地面贴合,小一点的石子碎块会被弧形凸块1-2压过去,可以有效防止石子碎块的阻挡,多了的石子碎块和土积累到凹槽1-3内,并同时被挡片1-4限高,再次堆积到弧形凸块1-2,继续被赶平。副挡条9通过竖板8与挡条1连接在一起,使得副挡条9与挡条1不分离,避免了零件的零散,不会有丢失的情况发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