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轨道车的直轨与弧轨接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7860发布日期:2020-02-14 15:53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用于轨道车的直轨与弧轨接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运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的直轨与弧轨接口结构。



背景技术:

轨道车作为一种运输装置应用广泛。轨道车在行驶过程中经常需要变换方向。当轨道车的轮轴与车架刚性连接时,所需转弯半径较大,道口的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轨道车的直轨与弧轨接口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接口结构可以提高轨道车的通过性,且可以大大减小转弯半径,从而减小轨道道口的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方法实现的:

接口结构中两个方向的直轨与弧轨连接,实现轨道车的转向。根据轨道的截面形状和布置形式,可以分为双l面对面型和双l背对背型。当轨道车的轮轴与车架刚性连接时,直轨与弧轨的接口必须进行特殊的结构设计以保证轨道车顺畅地由直轨驶入弧轨,或由弧轨驶入直轨。为了轨道车能沿弧轨行驶,弧轨的宽度应根据转弯半径加宽。在接口处采用直轨接口,其两侧分别与直轨两侧采用弹簧铰链连接,当轨道车从直轨经由直轨接口驶入弧轨时,通过弹簧铰链的转动,自适应轨道宽度的变化;对于轨道车由弧轨驶入直轨之前,由电磁铁吸盘带动直轨接口转动与弧轨提前连通,保证轨道车从弧轨经由直轨接口驶入直轨,一旦轨道车驶入直轨接口,电磁铁吸盘断电,轨道车自适应轨道宽度的变化,从而完成轨道车的转向。

附图说明

图1为直轨与弧轨的转向连接;

图2为双l面对面型轨道截面形状示意图;

图3为双l背对背型轨道截面形状示意图;

图4为轨道车示意图;

图5为轨道车沿直轨行驶示意图;

图6为确定弧轨的宽度示意图;

图7为直轨接口示意图;

图8为直轨接口左摆示意图;

图9为直轨接口右摆示意图;

图10为轨道车中心到达直轨与弧轨的接口处时位置示意图;

图11为轨道车开始转向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12为轨道车由弧轨驶入直轨接口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13为轨道车转向结束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中:轨道车行驶机构—1,直轨—21、22,弧轨—31、32,直轨接口—41、42,弹簧铰链—5,电磁铁吸盘—6,双l面对面型轨道—71、72,双l背对背型轨道—81、8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以90°转向(见图1),双l面对面型轨道(见图2)为例。

图4所示为四轮(两排车轮)轨道车的行驶机构示意图。

直轨21、22的宽度等于轨道车1左右两轮外侧宽度,即双l两竖直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图5)。可以根据图6确定弧轨31、32的宽度:根据转弯半径大小,当轨道车1的中心沿弧轨31、32中心弧段行驶时,可以画出车轮离转弯中心最远点的轨迹,此为轨道中心圆弧的同心圆,再以转弯中心至直轨22内侧挡边为半径画外侧挡边的同心圆。这两个圆的半径差即为弧轨31、32的宽度。弧轨31、32的宽度大于直轨21、22的宽度。

为了适应直轨21、22与弧轨31、32宽度的不同,采用直轨接口41、42与直轨21、22以弹簧铰链5相连(图7),通过弹簧铰链5带动直轨接口41、42摆动(图8、图9)以适应宽度变大的需求。以轨道车1由图示竖直轨道向水平轨道转向为例,图10所示为轨道车1从直轨21、22经由直轨接口41、42驶入弧轨31、32且尚未转向的情况。当轨道车1的中心到达接口后开始转向,即轨道车沿圆弧行驶(见图11),此时通过左侧弹簧铰链5带动直轨接口41摆动,可以自动适应宽度变大的需求,从而保证轨道车1顺畅的完全进入弧轨31、32。在轨道车1由弧轨31、32驶入水平直轨21、22之前,由水平直轨上侧的电磁铁吸盘6带动水平直轨接口41转动与弧轨31提前连通(图11),保证轨道车由弧轨31、32顺畅地驶入水平直轨21、22。一旦轨道车1驶入水平直轨接口41、42(图12),水平直轨上侧的电磁铁吸盘6断电,轨道车1自适应轨道宽度的变化,从而完成轨道车1的转向(图1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