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地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0557发布日期:2020-01-10 15:30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园林地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建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园林地砖。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特别是在都市生活中,绿化有限的空间成为了人们所关心的重要问题,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园林步行道、活动场地以及景观平台等园林景观铺装中常常用到园林砖,由于天然石材景观存在成本高、透水性差且浪费自然资源等弊端,使得园林砖得到广泛应用。

授权公告号为cn20515275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园林绿化地砖,包含砖体,其特征在于,砖体为空心结构,砖体上设有通气孔,砖体内设置绿植草籽层、土壤层和蓄水层,砖体表面设置有卵石;其中,在蓄水层相对的两侧设有排水孔,蓄水层和土壤层相邻的一面设置有透水孔。

上述专利中通过在砖体内设置绿植草籽层、土壤层和蓄水层,虽然可以实现绿化园林的作用,但是在砖体铺装时,地砖一块块放置在土基层上,下雨时雨水经由相邻两块砖体之间的缝隙渗透到砖体底部的垫层中,行人从地砖上走过时,脚部踩踏在地砖上,地砖受力不均的情况下相邻地砖之间的缝隙会张开,来自砖体底部垫层的雨水极容易通过砖体的缝隙向上喷射而出,溅到行人的鞋子甚至衣服上,给行人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园林地砖,具有相邻砖体连接紧密的优点,防止雨水溅到行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园林地砖,包括地砖本体,所述地砖本体为一种方形砖,所述地砖本体其中相对的两个侧表面上分别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插槽、另两个相对的侧表面上分别固定设置有与插槽相配合的插杆,所述插槽长度方向的两端均为开口状态,所述插杆与插槽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地砖本体底面的中间开设有凹槽;所述地砖本体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平行设置的条形孔,所述条形孔与凹槽相连通;所述凹槽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透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地砖的铺装时,首先将一块地砖本体放置在地基上,然后将下一个地砖本体的插杆对应插设在上一个地砖本体的插槽内;在进行中间部分地板的安装时,将待安装的地砖本体侧表面的插杆插设进相邻地砖本体侧表面的插槽内,沿插槽方向推进即可,多个地砖本体之间依靠插杆与插槽相互拼接在一起,连接更为紧密,由于插杆的遮挡,即使两个地砖本体之间产生缝隙,下方的雨水也不会向上喷出,对行人进行了有效保护。将地砖本体铺装在土基层上后,向下踩踏地砖本体,部分土壤可进入凹槽中,凹槽内可种植绿植等绿化、观赏性植物,绿植可透过条形孔向上伸出;同时条形孔间隔设置,避免了人的脚部直接踩踏进凹槽内,方便行走,对人和绿植都起到了有效保护。相邻地砖本体的凹槽之间通过透水孔相连通,雨水可通过透水孔在相邻的凹槽之间流动、渗透,防止因雨量或地势高低原因造成某一地砖本体下方的凹槽内积存雨水,避免雨水溢出至地砖本体表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杆远离地砖本体侧表面的端面为圆弧面,所述插槽的底面为与插杆相配合的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杆与插槽的端面为矩形面时,插杆与插槽需要之间需要特别高的对中性,两者才能插接配合在一起,设置圆弧端面,使两者的配合更容易实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地砖本体顶面的四周边缘处均设置有防滑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天地砖表面湿滑,设置防滑棱防止行人滑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地砖本体底面的四周边缘处均布有紧固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在地砖本体拼接铺装完成后嵌入在地面下,增强其与地基之间的连接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钉的直径由上向下逐渐变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紧固钉插进地基的过程更容易实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插杆与插槽的配合使相邻的地砖本体之间连接更为紧密,且地砖本体四周的边缝均通过插杆与插槽的配合限制了雨水在缝隙中的上下运动,来自地砖本体下方的雨水不会向上喷射至行人的衣服上;

2.通过在凹槽的侧壁上开设透水孔,相邻地砖本体的凹槽之间通过透水孔相连通,方便绿植的生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地砖本体拼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地砖本体;2、插杆;3、插槽;4、凹槽;5、条形孔;6、透水孔;7、防滑棱;8、紧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园林地砖,如附图1所示,包括地砖本体1,地砖本体1为长方体形,且地砖本体1的横截面为正方形,地砖本体1的四个侧表面上,其中两个相对的侧表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插槽3,另两个侧表面上固定有与插槽3相配合的插杆2,插杆2和插槽3均位于地砖本体1侧表面厚度方向的中间;具体的,插槽3长度方向的两端均为开口设置,插杆2的两端部延伸至插槽3的底部,即插槽3的长度大于插杆2的长度,插杆2远离地砖本体1侧表面的端面为圆弧面,插槽3的底面也为与插杆2相配合的弧面,将插杆2的端面设置为弧面可方便将相邻的地砖本体1插接在一起。

结合附图1和2所示,地砖本体1底面的正中间开设有正方形的凹槽4,凹槽4的顶壁上开设有多个条形孔5,且条形孔5互相平行,地砖本体1铺装在土基层上后,凹槽4内还可用于种植花草等绿植,绿植可向上透过条形孔5。凹槽4的四周侧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透水孔6,通过透水孔6的设置,相邻地砖本体1的凹槽4之间通过透水孔6相连通,雨水可通过透水孔6在相邻的凹槽4间渗透,防止某一地砖本体1的下方积存雨水,同时透水孔6的设置也使得地砖本体1下方的空气、养分相互流通,防止地砖本体1下形成密闭空间,影响绿植的生长。

地砖本体1顶面的四周边缘处分别固定有防滑棱7,防滑棱7在条形孔5的四周均设置有多个,且各防滑棱7之间平行设置,防止雨天行人在地砖本体1上行走时滑倒。地砖本体1底面的四周边缘上沿周向均匀固定有多个紧固钉8,紧固钉8为倒锥形设置,方便在地砖本体1拼接铺装完成后嵌入在地面下,增强其与地基之间的连接力。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如附图3所示,在进行地砖的铺装时,首先将一块地砖本体1放置在地基上,然后将下一个地砖本体1的插杆2对应插设在上一个地砖本体1的插槽3内;在进行中间部分地板的安装时,将待安装的地砖本体1侧表面的插杆2插设进相邻地砖本体1侧表面的插槽3内,沿插槽3方向推进即可,多个地砖本体1依次拼接在一起,铺装完成后,可在地砖上进行踩踏使紧固钉8插进地面下。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